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山东省平邑县平邑街道第二小学273300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上课就是执行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这样就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新课程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教学就不再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当然,“真正的新课程又不排斥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预设,教师应当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和“转化”,我们的课堂才充满“生命和活力”。

一、精心设计、预设生成

所谓预设生成,主要指教师在课前为了较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而预设教案(备课与计划)时所预测到的教学时可能发生的生成。它包括“预设”和“生成”两部分。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对预设的超越和发展,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活力的。可见,为了更好地生成,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并依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教案。预设教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益。例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课前如果仅仅预设到教案上的方法。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剪拼组合的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也就是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公式,即依据分析比较,长方形的长、宽跟原来的圆的半径周长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自己看出,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即C/2=2πr/2=πr。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半径=πr2。

可是,仅仅预设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想到,课堂上还有可能把圆平均分成16份,还可拼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从而尝试推导出面积公式。即: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πr2。

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pide;2;圆的面积=2πr/4×4r&pide;2=πr2。

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pide;2;圆的面积=2πr·r&pide;2=πr2。

如果课前能够预设到这些,上课时,教师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如发生了课堂生成,教师也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二、宽容理解、接纳生成

课堂生成也称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获得成功。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它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不是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

例如:一次有位老师在教学概念“整除”时,一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在讲数的整除时,所说的数不包括0?”面对这一问题,这位老师显得很不耐烦,说:“这是书中规定的,记住就行了,坐下。”那位学生只好没趣地坐下了。课堂气氛顿时变得非常沉闷。或许,这位教师认为这个问题超出了教学范围。学生没必要“多此疑问”,即便如此,作为一位老师,也不应该专横地对待学生,更何况他提出的问题值得大家探讨呢?

相反的,另一位教师在同样的情况下却是这样说:“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可要等到这一单元学完之后,大家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请同学们认真学好这一单元,到时看谁先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回答,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学好本单元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三、巧妙捕捉、运用生成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始料未及的“意外”。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非预期性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巧妙运用课堂生成,这样的课堂才能构成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产生预料不到的效果,才能真正形成焕发生命灵性和魅力的创造过程。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和一些橡皮泥)搭长方体、正方体。于是,学生纷纷动手活动起来。一段时间过去了,有些小组搭出了漂亮的长方体、正方体,有的小组搭出的长方体、正方体似是而非,还有的小组连一个完整的长方体也搭不出。面对这种情况,老师急中生智,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案:大家搭得都很认真,可是为什么有的小组搭得不好呢?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怎么样?教师抓住这一机遇,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共同分析不能搭出的原因。经过小学生的讨论,找出了原因:小棒的数量和长短不一样是搭不成长方体的主要原因。这位老师,便巧妙地捕捉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生成,并加以运用。

总之,课堂生成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和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机智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筛选出有价值的生成,加以运用。这样的教学才是一门名副其实的艺术,这样的课堂才能出现不曾预料的精彩,从而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与美妙。

标签:;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