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术后肺静脉自发电位分析目的分析并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肺静脉电隔离术后肺静脉出现自发电位的表现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治疗房颤的153例患者(男性97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57.6±11.2岁,平均房颤病程6.6±6.1年),其中阵发性房颤114例(74.5%,男性66例、女性48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39例(男性31例、女性8例)。术前行肺静脉CT血管造影并测量肺静脉最大径。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CARTO-Merge,BiosenseWebster)及环状标测电极导管(Lasso,Biosense Webster)指导下行经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采用Prucka多导电生理仪(GE Medical Systems)记录分析肺静脉自发电位,并对自发电位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所有153例房颤患者均完成肺静脉电隔离,术中共标测隔离621根肺静脉。在69例患者(45.1%)共125根肺静脉(20.1%)标测到自发电位,其中2根肺静脉(1.6%)表现为偶发的电活动,121根肺静脉(96.0%)表现为缓慢而规律的电活动,3根肺静脉(2.4%)表现为快速的规律或紊乱电活动。2.消融术中肺静脉自发电位在完全电隔离后一段时间出现并相对稳定。22根肺静脉在巩固消融后或手术结束前再次标测,其自发电位频率减慢,其中9根肺静脉的自发电位最终消失;而另外10根肺静脉自发电位开始时较为缓慢,再次标测时频率明显增快。9例同侧上、下肺静脉自发电位的频率一致,1例下肺静脉自发电位频率为上肺静脉的一半。3.左上肺静脉最大径(LSPV,18.5±4.0 mm)及右上肺静脉最大径(RSPV,18.7±4.2 mm)均大于左下肺静脉(LIPV,15.2±3.0 mm)及右下肺静脉(RIPV,16.3±3.8 mm)(p均<0.001),右侧肺静脉大于左侧肺静脉(17.5±4.2 mm vs.16.8±3.9 mm;p=0.012);有自发电位的RSPV最大径大于无自发电位的RSPV(20.0±3.8 mm vs.18.3±43.mm;p=0.027)。右侧肺静脉自发电位发生率高于左侧肺静脉(25.5%vs.15.1%:p=0.002),RSPV和RIPV自发电位发生率均高于LIPV(27.2%,23.8%vs.11.4%,p<0.001与0.005)。RSPV自发电位发生率与RSPV最大径正相关(β=0.097,exp(b)=1.102,95%可信区间:1.009~1.203,p=0.030)。结论1.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术后肺静脉自发电位有三种表现形式,其中主要表现为缓慢而规律的电活动。2.肺静脉自发电位还表现为较明显的易变性。3.肺静脉最大径越大则自发电位的发生率越高,而RSPV有无自发电位与RSPV最大径明显相关。第二部分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自发电位传出致房性心律失常的再次消融及其评价目的分析房颤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出现肺静脉自发电位传出导致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其再次消融评价。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治疗房颤的266例患者(男性192例、女性74例,平均年龄56.9±11.1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93例(72.6%)(男性132例、女性61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73例(男性60例、女性13例)。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及CARTO-Merge,BiosenseWebster)及环状标测电极导管(Lasso,Biosense Webster)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线性消融及/或碎裂电位消融等治疗房颤,采用Prucka多导电生理仪(GE Medical Systems)记录分析肺静脉自发电位,术中观察并记录分析导致房性心律失常的肺静脉自发电位,对靶肺静脉行补充消融达完全电隔离并对其再评价。结果所有266例患者术中均完成电隔离,其中131例患者(49.2%)在肺静脉内记录到自发肺静脉电位,其中有5例患者(3.8%,5/131,阵发性房颤4例,持续性房颤1例)的5根肺静脉(左下肺静脉2例,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和右下肺静脉各1例)在出现自发电位后,仍存在自发肺静脉电位向心房的电传导并导致房性心律失常,亦即肺静脉与心房间表现为单向传导阻滞;在术中仔细观察分析,经肺静脉内起搏,用大头消融导管沿原肺静脉消融环心房侧找寻肺静脉到心房的传导突破点并再次消融,使靶肺静脉达到完全电隔离,且再无肺静脉相关性房性心律失常发作。结论1.环肺静脉电隔离后肺静脉内出现自发电位仅能说明心房至肺静脉的传导阻滞,在一部分肺静脉内其仅是单向传导阻滞的表现,仍可存在肺静脉内自发电位传出导致房性心律失常,其原因可能是消融损伤的不彻底。2.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当怀疑存在自发肺静脉电位传出导致房性心律失常时,可经肺静脉内起搏证实,并在起搏下标测肺静脉至心房的传出突破点,对靶静脉进行消融隔离,以达到肺静脉的完全电隔离。第三部分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包积液的处理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心包积液的处理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治疗房颤的156例患者(男性108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57.6±11.3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14例(73.1%,男性75例、女性39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42例(男性33例、女性9例)。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及CARTO-Merge,BiosenseWebster)及环状标测电极导管(Lasso,Biosense Webster)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包括环肺静脉电隔离、线性消融及/或碎裂电位消融),采用Prucka系列多通道电生理记录仪(GE Medical Systems)保存手术的电生理资料以及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消融过程、部位、时间等因素。对术后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证实出现心包积液的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状态(心包填塞或单纯心包积液)进行不同的处理(保守治疗、心包穿刺或开胸探查等),并门诊随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可能影响术后出现单纯心包积液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所有156例患者均完成肺静脉电隔离,共有16例(10.3%)患者于术后出现心包积液,其中1例(0.64%)患者术后即刻出现心脏压塞,予心包穿刺后开胸探查抢救好转,随访18个月无殊;另15例(9.62%,占93.8%)患者术后出现心包积液但无心脏压塞表现(单纯心包积液组),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中6例患者的心包积液在术后3个月消失,而另外9例患者的心包积液则在术后6个月消失。2.单因素分析发现单纯心包积液组与无心包积液组在性别组成(P<0.001)、有无冠状静脉窦消融(p=0.026)、有无碎裂电位消融(p=0.037)、有无上腔静脉消融(p=0.041)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女性(β=3.594,exp(b)=36.4,95%可信区间:4.24~312.1,p=0.001)、冠状静脉窦消融(β=2.419,exp(b)=11.2,95%可信区间:1.01~124.6,p=0.049)是术后出现单纯心包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房颤广泛消融术后,约有10.3%的患者可出现心包积液,但其中绝大部分(93.8%)并不出现心脏压塞,而仅表现为单纯心包积液,可经保守治疗得到改善,而不需要进一步的有创治疗。2.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出现的单纯心包积液可能是由于射频消融导致心脏组织损伤、发生炎症渗出而形成的,并表现为自限性。3.女性及冠状静脉窦消融是术后出现单纯心包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行碎裂电位或上腔静脉消融也可增加术后单纯心包积液的发生,在房颤射频消融时应谨慎对待这些部位的消融,以减少术后心包积液的发生。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BMC Family Practice论文摘要汇编——乡村社区中如何管理心房颤动:一项基于医患视角的混合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02)
- [2].心房颤动的治疗[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01)
- [3].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2)
- [4].父母吸烟孩子心房颤动风险增加[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0(06)
- [5].强化降压治疗对心房颤动风险的影响[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05)
- [6].新发心房颤动作为恶性肿瘤风险标记[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03)
- [7].过多饮酒会增加心房颤动风险[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0(08)
- [8].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房颤动风险关系的现状研究[J]. 新医学 2018(12)
- [9].心房颤动可能会增加患痴呆的风险[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9(04)
- [10].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老年心房颤动病人诊断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02)
- [11].心房颤动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01)
- [12].北京郊区单中心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治疗现状调查[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05)
- [13].心房颤动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05)
- [14].影响非心脑专科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04)
- [1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房颤动新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04)
- [16].吸烟对心房颤动影响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7(06)
- [17].特发性心房颤动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8(01)
- [18].心房颤动与心血管风险相关因素的综述[J]. 新疆医学 2018(01)
- [19].老年心房颤动发病影响因素研究[J]. 临床军医杂志 2018(02)
- [20].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预测因素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09)
- [21].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心房颤动的病因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11)
- [22].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整体护理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04)
- [2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心房颤动的诱发及其特点[J]. 心电与循环 2018(04)
- [24].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心房颤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世界临床药物 2018(09)
- [25].运动与降低老年女性心房颤动的风险相关[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5(17)
- [26].锻炼好身体可能会改善心房颤动的症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5(21)
- [27].避免心房颤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7(09)
- [28].甲状腺过度活跃与心房颤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7(11)
- [29].心房颤动和猝死相关新基因被发现[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9(02)
- [30].如何驯服心房颤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9(05)
标签:心房颤动论文; 肺静脉论文; 自发电位论文; 电隔离论文; 单向阻滞论文; 导管射频消融论文; 并发症论文; 心包积液论文; 心脏压塞论文; 危险因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