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影响机制研究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影响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一、主要内容及观点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巨大破坏力引发了全球对银行业公司治理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银行业股权结构存在的严重缺陷,是导致危机形成的重要因素。根据我国与世贸组织的有关协议,2007年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进一步突显出我国银行业股权结构改革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加强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治理对信贷风险产生及防范机制的研究,调整与优化银行业股权结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针对三种不同类型的银行股权结构:家族集团控股型、政府控股型、广泛持有型,研究了各个类型下对信贷风险不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再运用我国2005年—2009年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论证股权结构的性质及其构成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本文分为两个部分共六章。第一部分主要是从选题背景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出发,在一般经济学分析基础上,重点研究不同类型的股权结构对银行信贷风险不同的影响机制,包括第一章到第三章。第二部分首先描述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发展进程及现状,再重点运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对股权结构影响信贷风险机制进行实证,得出论证观点,最后从优化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角度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建议,包括第四章至第六章。第一章为导论部分。首先描述了选题背景,提出从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角度研究信贷风险的产生及防范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次提出了了本文的基本分析框架和逻辑结构,概述了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最后对经济学者的现有研究进行综述,一是回顾了国外研究银行股权结构与银行风险的文献,二是对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三是简要评述了现有研究文献,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银行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是导致信贷风险的重要成因。第二章辨析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和股权结构的基本理论概念。主要包括银行信贷风险涵义的表述,其具有的客观必然性、巨大危害性和可控性三个基本特征。股权结构的涵义的表述,从量的规定性角度,股权结构可分为高度集中型、高度分散型和相对集中型;从质的规定性角度,股权结构可分为国家股东持股型、法人集团股东持股型及社会公众股东持股型。第三章为本文理论的重点研究章节,主要论述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影响信贷风险的机制。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银行股权结构的特征,得出结论:家族集团控制、政府控制、广泛持有是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的三种主要股权结构形式。其中,前两种是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主要的股权结构形式,并且几乎所有分散性股权结构都具备一定程度的股权集中性,因此,本文重点对前两种股权结构产生信贷风险机制进行研究。其次,重点分析家族集团控制即大股东“一股独大”的银行股权结构影响信贷风险机制。第一,提出一般企业的大股东利益侵占现象的成因及表现方式。第二,在分析大量经济学者的研究文献基础上,提出银行大股东利益侵占的两个特征:一是较之一般企业,银行大股东侵占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关联贷款,二是在程度上关联贷款带来的信贷风险问题更加严重。第三,分别对国际上和我国监管当局对银行关联贷款交易中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进行了辨析,并阐述了银行控制性大股东关联贷款的发生机制,提出大股东在银行和关联企业之间控制权的差异是产生关联贷款的根本原因。并且提出,银行大股东关联贷款具有强烈的隐蔽性、不公平性和侵害性等三个风险特征。第四,分别从商业银行法律体制、商业银行特殊性、机会主义等三个角度进行详细论述,研究了商业银行控制性股东关联贷款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再次,重点分析政府控制的银行股权结构影响信贷风险机制。再一次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提出,控制性政府股东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机制存在两种类型:一是政府股东为获得控制权收益,干预操纵银行经营管理,造成对银行的利益侵占;二是政府股东“所有者缺位”下商业银行特殊的“内部人控制”带来的信贷风险问题。首先对第一种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第一论述了理论界对政府控股股东“扶持之手”与“掠夺之手”的两种观点,提出后者发挥了主导作用,政府往往利用职权形成利益侵占。第二,通过实证案例进一步论证政府股东“掠夺之手”形成信贷风险的机制。第三,简要提出,政府股东影响银行信贷风险机制类似于前文中大股东的利益侵占影响。其次对第二种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第一,论述了政府控制型的银行存在的特殊的“所有者缺位”现象。第二,分析了政府股东对银行内部人不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导致银行在“所有者缺位”下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第三,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目标不一致两个角度,从理论上分析了银行“内部人控制”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第四,运用三个数理模型,分别从不合理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激励机制、第一类代理问题三个方面,论证了“内部人控制”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与扩大的影响。最后,对广泛持有的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由于众多小股东“搭便车”的行为和缺乏对内部人的监督和激励,分散股权下的信贷风险形成机制类似于政府控制股东“所有者缺位”下的形成机制。第四章主要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影响信贷风险机制进行实证研究。首先,简要概述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发展进程,主要分为起步时期、发展时期、调整时期和上市加速时期等四个阶段。其次,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主要现状为:国有股仍占据绝对比重、股权分散趋势明显、股权流动性较差。再次,重点选取2005年—2009年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年度数据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影响信贷风险的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变量选择如下:选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作为反映信贷风险的衡量指标;选择第一大股东性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等三个变量作为目标指标,分别考察这三个股权结构指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程度;再根据规范的CAMEL方法,选择资本充足率、关联贷款率、代理成本率、资产收益率和存贷比等五个变量作为控制指标;选择银行总资产自然对数作为其他指标反映银行规模。在对建立的两个统计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关联贷款率与银行信贷风险呈显著正相关;第二大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控股股东性质与银行现代风险呈显著负相关。既印证了前文理论分析中对控股股东影响信贷风险的机制,又体现出了在我国经济体制下政府股东的特殊性质。第五章从基于优化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角度提出了防范信贷风险的建议。主要观点包括:从积极吸收民营资本、境外战略投资者资本和完善国有股东职能上优化股权主体构成,从提高控股股东限制、强化监管和信息披露上规范控股股东关联贷款行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提高股权流通性。第六章为结语部分,是对本文研究对象和研究结构及研究观点的整体概述。二、本文的特点本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研究角度较独特。长期以来,国内外针对银行公司治理中的股权结构的分析,大多集中在其对银行绩效的研究,对其产生信贷风险的机制研究很少。本论文旨在通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银行业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作出较为系统的分析。第二,研究思路较新颖。以往的研究大都只针对股权集中型或股权分散型进行分析。本文对细致分类的三种股权结构影响信贷风险的机制都做了全面的研究。第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运用规范分析、数理模型分析、描述统计分析、实证分析等多种方法结合的研究手段,对本论文研究的目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5.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股权结构理论概述
  •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涵义及特征
  • 2.1.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涵义
  • 2.1.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特征
  • 2.2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概述
  • 2.2.1 公司治理涵义
  • 2.2.2 股权结构涵义
  • 3.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影响机制
  • 3.1 银行股权结构特征
  • 3.2 大股东控制对信贷风险影响机制
  • 3.2.1 一般企业的大股东侵占现象
  • 3.2.2 银行大股东侵占对信贷风险影响文献综述
  • 3.2.3 银行关联贷款交易的内涵与外延
  • 3.2.4 商业银行控制性股东关联贷款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
  • 3.3 控制性政府股东对信贷风险影响机制
  • 3.3.1 控制性政府股东侵占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
  • 3.3.2 控制性政府股东"所有者缺位"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
  • 3.4 股权分散结构对信贷风险影响机制
  • 4.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影响信贷风险机制与实证
  • 4.1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发展进程
  • 4.1.1 起步时期:1984年—1990年
  • 4.1.2 发展时期:1991年—1996年
  • 4.1.3 调整时期:1997—1998年
  • 4.1.4 上市加速时期:1999年至今
  • 4.2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现状分析
  • 4.2.1 国有股占绝对比重
  • 4.2.2 股权分散趋势明显
  • 4.2.3 股权流动性较差仍然明显
  • 4.3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影响信贷风险实证
  • 4.3.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 4.3.2 变量选择与定义
  • 4.3.3 回归分析
  • 4.3.4 结论
  • 5. 基于优化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角度防范信贷风险建议
  • 5.1 优化上市商业银行股权主体构成
  • 5.1.1 积极吸收民营资本进入
  • 5.1.2 积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 5.1.3 完善国有股东职能
  • 5.2 规范控股股东关联贷款行为
  • 5.2.1 提高控股股东限制
  • 5.2.2 强化关联贷款监管,加强关联贷款信息披露
  • 5.3 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提高流通股比例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村中小银行股权托管难点与解决路径[J]. 中国农村金融 2020(13)
    • [2].股份被狂拆成40余笔 中原银行股权司法变卖遭“秒抢”[J]. 营销界 2019(25)
    • [3].银行股权关联、制度安排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金融发展研究 2017(04)
    • [4].资本分食银行股权蛋糕 谁成就了谁?[J]. 新产经 2016(08)
    • [5].商业银行股权托管办法[J].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19(69)
    • [6].银行股权关联与公司违规——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参股银行的实证研究[J]. 金融学季刊 2019(02)
    • [7].商业银行股权托管办法[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9(31)
    • [8].因地制宜优化商业银行股权结构[J]. 金融世界 2017(01)
    • [9].史玉柱:回归董事会民生银行股权争夺暂落帷幕[J]. 中国商人 2017(03)
    • [10].银行股权关联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J]. 智富时代 2017(07)
    • [11].银行股权关联、融资约束与资本投资行为[J]. 中国会计评论 2015(02)
    • [12].国际银行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J]. 中国金融 2019(01)
    • [13].商业银行股权投资历史沿革、现状及展望[J]. 南都学坛 2017(02)
    • [14].银行股权关联与公司多元化:理论与实证分析[J]. 金融评论 2016(02)
    • [15].商业银行股权投资业务历史沿革、现状及展望研究[J].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7(02)
    • [16].国有银行股权减持法律问题分析[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2(04)
    • [17].政府与国有银行股权改革:问题、经验与建议[J]. 行政与法 2012(12)
    • [18].银行股权登记托管架构选择[J]. 中国金融 2019(13)
    • [19].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研究[J]. 法学杂志 2010(02)
    • [20].农村合作银行股权转让的估值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09(16)
    • [21].国有商业银行股权“贱卖论”辨析[J]. 中国金融 2008(24)
    • [22].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比较与改革[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04)
    • [23].国有商业银行股权“贱卖论”辨析[J]. 新金融 2008(08)
    • [24].银行股权关联、高管背景与研发投入——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J]. 软科学 2018(08)
    • [25].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问题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 2011(12)
    • [26].政策动态[J]. 中国农村金融 2019(17)
    • [27].银行股权关联、高管权力与企业创新[J]. 财经科学 2017(02)
    • [28].银行股权关联、银行业竞争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J]. 中国管理科学 2015(12)
    • [29].关于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探讨——基于国内外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0(17)
    • [30].中国上市银行股权监管的演进逻辑与未来趋势[J]. 中国银行业 2018(07)

    标签:;  ;  ;  ;  ;  ;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影响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