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经济增长收敛论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最为热门的论题之一。这个论题的核心,就在于考察不同经济体之间或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寻找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区域众多、各地区间经济差距明显且时有扩大的国家而言,这一论题显得尤为现实。非常清楚的是,中国最近20多年以来经济差距的缩小或扩大,首先可以归结为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对于中国地区间经济差距的研究文献虽然很多,其中也不乏收敛角度的研究,但是鲜有涉及收敛机制的分析。本文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收敛命题扩展到对收敛机制的考察,从理论上对经济增长收敛机制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国省际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在理论上,本文从增长收敛的基本模型和机制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对基本模型的分析表明,经济增长收敛和内生增长可以同时被包含在一个新古典的内生增长模型中。这表明,不能仅仅局限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导出的资本收敛机制,而应从一个包含新增长模型的更广泛的增长理论中寻找其他经济增长收敛机制。对此,本文对已有的模型进行了扩展,构建了一个包含资本积累、劳动力流动以及技术扩散三个要素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分析了各变量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的经验分析探讨了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主要有三种收敛机制:分别为资本收敛机制、技术收敛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资本收敛机制可概括为:资本收益递减→资本收敛→经济增长收敛。在技术知识具有正外部性前提下,如果落后地区能够模仿和吸收发达地区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则可以减少研发的成本及风险,加快技术进步,这样落后地区会比发达地区拥有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技术收敛机制可概括为:技术扩散(通过贸易、投资等途径)→技术收敛→经济增长收敛。在经济逐渐开放和市场逐渐统一的情况下,要素在不同的产业和地区之间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要素的流动会使地区间的生产率出现收敛,从而促使经济增长趋于收敛。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可概括为:要素流动(资本、劳动,在地区之间以及地区内部)→劳动生产率收敛→经济增长收敛。上述三个收敛机制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此外,经济增长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收敛机制,如要素价格机制、信贷—人力资本机制,这两个机制是与贸易紧密联系的。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采用中国的省际数据,从机制和产出两个方面进行了收敛性检验。一个层面是从资本收敛机制、技术收敛机制以及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三个方面展开,即对各自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检验;另一个层面是以人均GDP作为指标从宏观角度进行收敛性检验。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即从机制角度对经济增长收敛或发散的结果进行解释。此外,本文根据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框架,对中国省际劳动生产率增长进行了分解,以揭示出劳动生产率增长收敛或发散的源泉,同时利用kernel密度图进一步分析了各个因素对劳动生产率分布的影响。实证检验揭示:1978~1989年,资本收敛机制、技术收敛机制以及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均发挥了显著的收敛作用,使得人均GDP在这一期间也表现出了显著的收敛性;1989~2004年,资本收敛机制和技术收敛机制发挥了发散作用,而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则未能发挥作用,在资本收敛机制和技术收敛机制的作用下,人均GDP表现出了显著的发散性;从1978~2004年总体来看,资本收敛机制、技术收敛机制以及劳动生产率收敛均发挥了显著的收敛作用,使得人均GDP总体上表现出了显著的收敛性。Kernel密度图的分析表明,人均GDP表现出了一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由机制角度的分析可知,人均GDP出现“俱乐部收敛”主要是由于资本收敛机制以及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发挥了“俱乐部收敛”作用。同时,机制角度的实证分析还对收敛速度实际值低于理论值的原因给出了很好的解释。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收敛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促进中国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2 主要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2 经济增长收敛:文献述评
  • 2.1 经济增长收敛的分类及相互关系
  • 2.1.1 σ收敛
  • 2.1.2 β收敛
  • 2.1.3 俱乐部收敛
  • 2.1.4 γ收敛
  • 2.1.5 σ收敛与β收敛之间的关系
  • 2.1.6 β条件收敛与“俱乐部收敛”的关系
  • 2.2 经济增长收敛的速度
  • 2.3 经济增长收敛性的检验方法
  • 2.3.1 截面方法
  • 2.3.2 面板数据方法
  • 2.3.3 时间序列协整方法
  • 2.3.4 聚类法则
  • 2.3.5 面板单位根方法
  • 2.3.6 动态收入分布法
  • 2.3.7 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
  • 2.4 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检验
  • 2.4.1 基于国际层面的收敛性检验
  • 2.4.2 基于国家内区域间的收敛性检验
  • 2.4.3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检验
  • 2.5 简短的评价
  • 3 经济增长收敛:基本模型
  • 3.1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收敛
  • 3.2 新增长模型中的收敛
  • 3.2.1 新增长理论简要回顾
  • 3.2.2 新古典内生增长模型中的收敛
  • 3.2.3 技术追赶模型中的收敛
  • 3.3 经济增长收敛:一个综合分析框架
  • 3.4 本章小结
  • 4 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
  • 4.1 资本收敛机制
  • 4.1.1 资本收敛机制的内涵
  • 4.1.2 资本收敛的路径
  • 4.1.3 资本收敛的条件
  • 4.2 技术收敛机制
  • 4.2.1 技术收敛机制的内涵
  • 4.2.2 技术收敛的方式
  • 4.2.3 技术收敛的渠道
  • 4.2.4 技术收敛的条件
  • 4.3 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
  • 4.3.1 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的内涵
  • 4.3.2 劳动生产率收敛的渠道
  • 4.3.3 劳动生产率收敛的条件
  • 4.4 其他增长收敛机制
  • 4.4.1 要素价格机制
  • 4.4.2 信贷—人力资本机制
  • 4.4.3 小结
  • 4.5 经济增长收敛机制:一个综合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经济增长收敛机制:中国实证
  • 5.1 资本收敛机制
  • 5.1.1 中国各地区资本存量的测算
  • 5.1.2 基于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 5.1.3 基于Kernel密度图的实证分析
  • 5.2 技术收敛机制
  • 5.2.1 中国各地区技术水平的测算
  • 5.2.2 基于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 5.2.3 基于Kernel密度图的实证分析
  • 5.2.4 技术效率角度的收敛性分析
  • 5.3 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
  • 5.3.1 基于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 5.3.2 基于Kernel密度图的实证分析
  • 5.3.3 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分解
  • 5.3.4 小结
  • 5.4 收敛机制视角与人均GDP视角的一个综合分析
  • 5.4.1 中国各地区人均GDP收敛性的检验
  • 5.4.2 收敛机制的综合分析
  • 5.4.3 实际收敛速度与理论收敛速度的差异:机制视角的解释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6.1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6.2 政策建议
  • 6.2.1 资本收敛机制
  • 6.2.2 技术收敛机制
  • 6.2.3 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医养结合的现状及理论分析[J]. 商 2015(19)
    • [2].中高职衔接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J]. 南国博览 2019(02)
    • [3].以社会学理论为视角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J]. 长江丛刊 2016(32)
    • [4].双峰监管:一个理论分析视角[J]. 金融服务法评论 2016(00)
    • [5].从关联理论分析请求言语行为的误解[J]. 青年文学家 2017(21)
    • [6].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8(05)
    • [7].信用降低交易成本的理论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20)
    • [8].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6)
    • [9].金融支持西江经济带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 2020(09)
    • [10].青少年体育欺凌问题的理论研究[J]. 运动 2018(16)
    • [11].精准扶贫方略的理论分析[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7(03)
    • [12].政府会计目标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分析[J]. 当代会计 2019(10)
    • [13].水平摘锭采棉理论分析与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 2018(S1)
    • [14].过度投资驱动因素和治理机制理论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21)
    • [15].金融衍生品功能的理论分析[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6(21)
    • [16].习习轻风卷落花——运用优美理论分析电影《龙猫》[J]. 艺术评鉴 2018(11)
    • [17].就业弹性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J]. 时代金融 2016(33)
    • [18].基于新工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0(07)
    • [19].特色小镇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分析[J]. 中国物价 2017(10)
    • [20].运用及物性理论分析小说《麦琪的礼物》[J]. 名作欣赏 2017(32)
    • [21].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效应理论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2(01)
    • [2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玻纤行业的应用分析[J]. 大众科技 2009(04)
    • [23].党巩固执政文化基础的理论分析与路径选择[J]. 探索 2013(06)
    • [24].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理论分析《海阔天空》[J]. 校园英语 2018(23)
    • [25].建筑构件耐火试验炉热工理论分析及关键部件选型[J]. 中国建材科技 2020(03)
    • [26].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对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理论分析[J].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20(03)
    • [27].科技报告中情态资源评价理论分析[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8].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学科“信任”理论分析[J]. 中国旅游评论 2019(02)
    • [29].以关联理论分析浙江省新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教学探究[J]. 中学生英语 2019(18)
    • [30].知识型员工流动原因的理论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13(07)

    标签:;  ;  ;  ;  ;  ;  

    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