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滋肾密骨胶囊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吴克亮[1](2021)在《基于Nrf2/HO-1/NF-κB信号通路探讨滋肾健骨方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
陈艳婷[2](2021)在《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系统评价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采用针刺治疗PMOP提供循证医学依据。2.开展临床回顾性研究,对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GH/IGF-1轴与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以期为PMOP的防治提供参考,同时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思路。3.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岭南陈氏针法与西药治疗PMOP的疗效,并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的作用机理,为临床采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检索中英文数据库,选取试验组为单纯针刺治疗,对照组为西药治疗PMOP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Revman 5.3对各研究指标进行Meta分析,对发表偏倚的评价运用失安全系数(Nfs0.05)。2.开展回顾性研究,收集符合临床研究标准的绝经后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将纳入研究的238例患者按照骨密度检查参数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及骨量正常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①临床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生育子女个数;②合并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四肢骨折、慢性胃肠炎及恶性肿瘤;③骨密度(BMD):腰椎(L1-4)BMD、左股骨颈BMD、左股骨颈上端BMD;④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A/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肌酐(SCr)、胱抑素C(CYS-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钙(Ca)、血磷(P);⑤骨质疏松四项:甲状旁腺激素(PTH)、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N端骨钙素(OC);⑥性激素六项: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孕激素(P)、睾酮(T);⑦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⑧维生素D。并对GH及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以骨量不同水平(1=骨量正常,2=骨量减少,3=骨质疏松)为反应变量,三组间比较有差异的因素为解释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指标,分析GH、IGF-1对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客观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依据。3.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研究标准的PMOP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碳酸钙D3元素片口服,其中针刺组患者给予岭南陈氏针法治疗,针刺处方为:肾俞、脾俞、关元、足三里、悬钟、三阴交。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个观察周期,连续治疗12周。对照组患者给予骨化三醇胶丸口服,连续服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各部位BMD(腰椎、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的变化、血清PINP、β-CTX、LH、FSH、E2、IGF-1及GH的水平,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估,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文献系统评价共纳入10项研究,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1)单纯针刺治疗在提高PMOP患者临床有效率及改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方面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针刺治疗组在提高PMOP患者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及股骨大转子骨矿含量方面,效果优于西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在改善PMOP患者血清E2、ALP、Ca、P、IGF-1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以临床有效率为效应量的失安全系数(Nfs0.05)检验值为36.8631。2.回顾性研究共收集病例数为238例,按照骨密度T值将纳入的病例分为三组:骨质疏松组63例、骨量低下组108例、正常组67例。(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发现:三组间年龄、体重、BMI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高于骨量低下组与正常组,体重及BMI低于骨量低下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间合并疾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血清ALP、P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骨质疏松组ALP水平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血P水平低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性激素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E2、FSH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T、PRL、L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正常组E2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及骨量低下组,骨质疏松组FSH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骨质疏松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组间比较发现三组间PINP、β-CTX、OC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TH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表明骨质疏松组PINP、β-CTX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OC显着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纳入研究人群的GH、IGF-1进行比较,发现三组间GH、IGF-1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表明发现正常组GH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及骨量低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IGF-1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纳入研究人群各部位BMD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 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各部位BMD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对纳入研究对象血清GH、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GF-1与腰椎(L1~4)BMD呈正相关(r=0.200,P<0.05),GH与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 0.372、0.249、0.276,P<0.05);(9)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90,95%CI:1.036~1.146,P=0.001)和β-CTX(OR=3.222,95%(CI:1.196~8.680,P=0.021)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BMI(OR=0.851,95%(CI:0.236~0.918,P=0.000)、E2(OR=0.998,95%CI:0.002~0.995,P=0.044)、磷(OR=0.121,95%CI:0.031~0.462,P=0.002)、GH(OR=0.047,95%CI:0.016~0.137,P=0.000)、IGF-1(OR=0.989,95%CI:0.819~0.998,P=0.014)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3.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共收集病例数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过程中共脱落7例。其中针刺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3例,实际完成样本量为针刺组31例,对照组32例。(1)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孕次、产次、病程)、各部位BMD(腰椎、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血清PINP、β-CTX、LH、FSH、E2、IGF-1及GH的水平、中医症候量化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临床有效率比较,针刺组有效率为83.87%,显着高于对照组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GH、IGF-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H、IGF-1水平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患者血清GH、IGF-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GH、IGF-1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E2、FSH、L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E2水平提高,血清FSH、LH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FSH、L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E2、FSH、LH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 PINP、β-CTX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血清PINP、β-CTX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PINP、β-CTX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12周后血清PINP、β-CTX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PINP、β-CTX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12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各部位BMD均有升高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BMD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进行了 4个不同时间点的观察,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时,针刺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生活质量(SF-36)评分治疗4周后,针刺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8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7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组在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6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不良反应针刺组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穴位局部血肿,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1.针刺治疗PMOP安全有效,单纯针刺治疗在提高PMOP患者临床有效率、改善BMD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方面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单纯针刺治疗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仍需更高质量证据加以验证。2.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与年龄、BMI、血清性激素、骨代谢、GH/IGF-1轴相关,年龄与β-CTX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BMI、E2、P(磷)、GH、IGF-1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GH/IGF-1轴在PMOP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早期发现与治疗PMOP提供了依据及新的思路。3.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疗效确切,可改善PMOP患者的中医症候、生活质量、血清IGF-1、GH、PINP、β-CTX、LH、FSH、E2代谢水平,考虑其治疗作用与针刺对女性生殖内分泌激素、骨代谢及GH/IGF-1轴的调节相关。这为临床推广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丰富了针刺治疗PMOP的作用机理研究。
连雅君[3](2021)在《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大鼠的疗效观察及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开发抗骨质疏松症新型药物奠定基础,探索狗骨胶、双膝骨胶宝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疾病上的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拓宽中医药在动物药材应用上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研究方法①理论探究:梳理历代中医着作、中医家对骨质疏松症的病机、病因及治疗等方面的文字记载,对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知及治疗思路做出归纳总结;通过“以形补形、五行生克”及“温肾助阳,活血通经”理论分别探究狗骨胶及双膝骨胶宝二者治疗骨质疏松症中医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②实验研究:通过超高效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点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狗骨胶、炒制的狗骨粉进行成分分析及鉴定,比较不同的炮制方法下二者在成分上的差异,对比总结狗骨胶炮制方式的优点及在促吸收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方面的优势;通过比较戊酸雌二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治疗维甲酸骨质疏松症模型雌性大鼠的基础体重,肛温,耳廓局部温度,内脏指数,骨密度,骨矿量,HE染色,MASSON染色的差异进行组间观察,分析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药效研究;通过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磷、钙、碱性磷酸酶,尿磷、钙,ELISA法检测血清OC、PN1P、CTX-1,分析狗骨胶、双膝骨胶宝对骨代谢的影响;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OPG,用WB、PCR法检测RANK、RA NKL、OPG、TRAF6、NF-κB指标在蛋白、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RANKL、OPG的阳性表达,探究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在经典机制RANKL/OPG/TR AF6的效果,分析其在经典通路RANK/RANKL/OPG及TRAF6/NF-κB信号通路上的治疗作用,研究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内在机制。研究结果①理论研究结果:骨质疏松症疾病是一种符合中医概念骨痿的疾病,病位于肾,牵连肝脾,以阴阳失调为根,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病机多与肾脏亏损,筋骨萎弱有关,可将肾精亏虚,瘀血阻滞,筋骨萎弱总结为本病的根本病机;骨痿的病因则与外邪风寒湿邪所感、情志失调、先天后天失调等有关。治疗的方法有温补肾阳法、滋补肾阴法、阴阳双补法、脾肾并治滋肾阴化湿痰法,肝肾并治补益肝肾法等。“以骨补骨,五行生克”理论为狗骨胶治疗骨质疏松症疾病的理论基础,双膝骨胶宝的理论基础基于仲景肾气丸加减变化而成,该方应用温肾健脾,活血通经法治疗肾阳虚血瘀类骨质疏松症。②实验研究结果正离子模式下,通过匹配分析筛选差异性成分212种,负离子模式下,筛选并匹配分析出差异性成分125种。正离子模式下,狗骨胶相对表达量偏高的成分有阿普比妥、胆碱、甜菜碱、脯氨酸、L-苯丙氨酸、荆芥内酰胺、新海藻糖、苦参碱、羟脯氨酸等,其中氨基酸6种;负离子模式下,狗骨胶相对表达量偏高的成分有:琥珀酸盐、脯氨酸、腺嘌呤、黄嘌呤、柠檬酸、异丁酮、L-正亮氨酸、肉豆蔻酸、白氨酸、肾上腺酸、次黄嘌呤、硬皮酸、色氨酸等,其中氨基酸4种。经维甲酸造模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BMD、BMC含量明显下降(P<0.001),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药物治疗后的BMD、BMC含量明显上升(P<0.01,P<0.001);HE染色结果表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小梁间隙增大(P<0.01),经双膝骨胶宝药物治疗后骨小梁的数量有所增加(P<0.01),骨小梁间隙距离呈现明显减少(P<0.05)。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血清ALP含量显着地升高(P<0.001),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ALP含量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1,P<0.001);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钙含量降低(P<0.05),经双膝骨胶宝药物治疗后血清钙含量升高(P<0.05);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血清磷含量明显升高(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的药物治疗后血清磷含量明显降低(P<0.05);经双膝骨胶宝药物治疗后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尿钙含量明显有所下降(P<0.01),模型大鼠的尿磷含量明显有所上升(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尿磷含量明显有所下降(P<0.05,P<0.01);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的PN1P含量有所下降(P<0.001),经过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的PN1P含量有所上升(P<0.05);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CTX-1含量有所上升(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CTX-1含量明显有所下降(P<0.05,P<0.01);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钙素含量明显下降(P<0.01),经戊酸雌二醇片、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骨钙素含量显着升高(P<0.05,P<0.01)。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血清OPG含量明显降低(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血清OPG含量均有明显上升(P<0.01,P<0.001);经维甲酸造模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胫骨RANKL、TRAF6、NF-κB1蛋白质含量明显上升(P<0.01,P<0.05),OPG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P<0.001);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胫骨RANKL蛋白质浓度含量有明显减少(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胫骨TRAF6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减少(P<0.001),大鼠胫骨OPG蛋白质总含量明显升高(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胫骨NF-κB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P<0.001);经维甲酸造模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RANK、RANKL、TRAF6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含量明显升高(P<0.01),OPG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含量明显降低(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RANK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含量显着降低(P<0.01,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RANKL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OPG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TRAF6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颈中OPG阳性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OPG阳性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P<0.05);经维甲酸造模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颈中RANKL阳性表达量明显增高(P<0.001),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RANKL阳性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1)。结论狗骨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海藻糖、苦参碱、柠檬酸、氨基酸等成分与骨质疏松症相关联,相对含量较高的氨基酸以羟脯氨酸、脯氨酸为主,与骨质疏松症治疗关系密切;狗骨胶中含有的胶束化成分琥珀酸盐、硬脂酸具有增溶效果可促吸收,B族维生素有利于维持维生素的稳定性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狗骨胶、双膝骨胶宝均可通过调节骨密度水平、骨新陈代谢水平等方式抵抗骨质的流失,可调节RANKL/RANK/OPG信号通路,降低TRAF6含量抑制NF-κB1的炎症反应,通过调控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达到抗骨质疏松症疗效。
杨璐尧[4](2021)在《淫羊藿、熟地黄抗骨质疏松的机理初探》文中认为骨质疏松症(OP)是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抗骨质疏松药物存在副作用大或疗效不佳等问题。因中药有种类广泛、多为植物、价格优惠、副作用小等优点,在治疗骨质疏松等慢性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从GO分析、信号通路、分子对接三方面预测淫羊藿、熟地黄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在机制;第二部分通过细胞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的结果。方法:(1)网络药理学预测部分:利用TCMSP数据库查找淫羊藿、熟地黄各组分中药含有的化学成分和靶蛋白,在TTD数据库中检索OP相关的基因,在String数据库中检索相互作用蛋白。Cytoscape的BINGO分析工具做GO本位论分析,最后用matescape数据库分析淫羊藿、熟地黄治疗骨质疏松的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筛选淫羊藿、熟地黄抗OP的有效成分。(2)细胞实验部分:研究淫羊藿有效成分淫羊藿苷(ICA)和熟地黄有效成分梓醇(CTP)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分别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增殖的影响,用碱性磷酸酶(ALP)法检测药物对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1)网络药理学结果:通过NCBI数据库筛选得到淫羊藿的活性成分23个,熟地黄的活性成分9个,OP相关人源基因42个。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药物-疾病PPI网络图显示抗OP的核心蛋白有AKT1、TP53、AR、PGR、EGFR。用BINGO分析GO功能富集,发现“淫羊藿-熟地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22个生物学过程,16个细胞组分和13个分子功能中。使用matescape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排名前五的通路分别是雌激素信号通路、癌症的途径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ICA为淫羊藿苷有效成分,CTP为熟地黄活性成分。(2)细胞实验结果:研究不同浓度的ICA、CTP、ICA@CTP对MC3T3-E1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从细胞水平研究ICA@CTP配伍效果。结果显示,细胞与药物共培养24h、48h、72 h,10-2、10-6 mol/L浓度ICA@CTP可明显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细胞与药物共培养9d,ICA@CTP能显着性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淫羊藿-熟地黄开展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抗OP的蛋白主要有AKT1、TP53、AR、PGR、EGFR等,这些蛋白与成骨细胞(OB)增殖、分化有关,并能调节骨代谢;发现淫羊藿-熟地黄可以通过雌激素信号通路、癌症的途径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调控OP。ICA为淫羊藿苷活性成分,CTP为熟地黄活性成分。(2)ICA、CTP均无细胞毒性,且ICA与CTP联合用药比单药更能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抗骨质疏松症效果更佳。
李娜[5](2021)在《双清固本汤治疗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以导师张涛静主任医师治疗本病多年的临床经验为基础,以双清固本汤治疗更年期患者立题进行研究。观察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服用双清固本汤后症状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其治疗更年期的临床疗效,与坤泰胶囊组对照,以验证双清固本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上采用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患者均来自符合纳入标准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的72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双清固本汤和坤泰胶囊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国内改良Kuppen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围绝经期生活质量量表、HAMA评分及性激素(E2、FSH、LH)水平的变化情况。将量表评分及激素水平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双清固本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性进行判定。研究结果:(1)本课题纳入72例患者,共脱落7例(试验组3例,对照组4例),共65例患者完成整个临床观察,总脱落率是9.72%。(2)治疗前患者的年龄、病程、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HAMA评分、MEN-QOL各维度评分、Kupperman各症状评分、中医单项症状评分及性激素水平(E 2、FSH、LH)进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临床总体疗效:双清固本汤组33例,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者分别为3例、22例、6例、2例,总有效率是93.94%;对照组32例,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者分别为1例、4例、18例、9例,总有效率是71.87%。双清固本汤组和坤泰胶囊组进行组间比较,χ2=5.626,P=0.018<0.05,说明双清固本汤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MEN-QOL各维度评分、HAMA评分均和本组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组治疗在改善上述评分方面均有效;且双清固本汤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坤泰胶囊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试验组对更年期患者症状、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及焦虑状态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5)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改良Kupperman各症状评分均和本组治疗前进行比较,所得的结果表明两组各症状评分较均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双清固本汤组和坤泰胶囊组相比,双清固本汤组在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多梦、激动易怒、性交痛、泌尿系症状、头晕、疲倦乏力、关节肌肉四肢痛、心悸各症状方面优于坤泰胶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忧郁、头痛、皮肤蚁行感各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单一症状:治疗后双清固本汤组的中医证候单一症状和对照组相比,心悸、口干咽燥症状明显改善(P<0.01);心烦易怒、便秘的症状的改善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余症状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两组经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可明显改善E2、FSH、L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的双清固本汤组与坤泰胶囊组比较发现,双清固本汤组E2升高的程度较坤泰胶囊组明显(P<0.05),且FSH、LH显着降低(P<0.01)。(8)双清固本汤组33例,有1例复发,复发率是3.03%,坤泰胶囊组32例,有8例复发,复发率是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双清固本汤治疗更年期在降低复发率方面较坤泰胶囊有优势。(9)两组患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一般情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未出现任何躯体及心理不适症状,无药物相关过敏反应及副作用。结论:双清固本汤可显着改善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月经紊乱、潮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等临床症状,能明显缓解更年期症状引发的不适,临床疗效明显,在改善中医症状评分、HAMA评分、国内改良Kupperman评分及性激素三项(E 2、FSH、LH)方面比坤泰胶囊更具优势,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有较好的安全性,复发率低,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王宇[6](2021)在《滋水清肝饮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肝肾阴虚证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通过网络药理学获取及预测滋水清肝饮治疗绝经综合征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通路,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临床研究: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肾阴虚证绝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芬吗通治疗,治疗组30例予芬吗通加滋水清肝饮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及肝肾阴虚证中医证候评分积分,进行疗效分析。网络药理学研究:从TCMSP数据库中获取并筛选滋水清肝饮中11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 Card数据库获取绝经综合征的疾病基因靶点,绘制中药与疾病交集靶点的venn图,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出“药物-成分-靶点”的调控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图;利用R软件对获得的共同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滋水清肝饮作用于MPS的有效成分、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分析探讨滋水清肝饮治疗MPS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1.在kupperman评分上,滋水清肝饮合芬吗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芬吗通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kupperman评分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2.在中医证候积分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单独分析表明,两组对绝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效果。4.两组单个症状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潮热汗出、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胸胁胀痛、抑郁、疲乏、头痛症状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较显着。5.滋水清肝饮中主要有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豆甾醇、异鼠李素等有效活性化学成分。6.中药与疾病的共同关键靶点主要包含IL6、VEGFA、MYC、CASP3、EGFR、ESR1、CCND1、MAPK8等。7.通过GO和KEGG分析,滋水清肝饮可能通过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过程作用于绝经综合征。结论:1.滋水清肝饮联合芬吗通治疗肝肾阴虚证绝经综合征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总体疗效优于单用芬吗通。2.两组均能降低改良kupperman和中医证候积分,尤其在潮热汗出、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胸胁胀痛、抑郁、疲乏、头痛症状上改善效果较明显。3.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其用药安全有效。4.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滋水清肝饮在治疗MPS时,体现了其成分-靶点-通路作用途径的复杂多样,其可能通过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发挥保护神经细胞、抗抑郁、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骨质疏松等作用,来预防及改善围绝经期多个症状的发生。
石娜[7](2021)在《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约发生在25%-50%的绝经后女性中,患者常可出现全身乏力、骨痛等症状,且伴有较高的骨折发生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穴位埋线可以有效防治PMOP,但尚不清楚穴位埋线治疗PMOP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可以影响人体骨量代谢,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代谢组学可以测量生物样品中所有代谢产物组成及其在内外刺激下的动态变化。我们拟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PMOP的治疗效果,并通过代谢组学及肠道菌群检测来初步探讨埋线治疗PMOP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一)临床部分将90名年龄在50-65岁之间,已自然绝经2年以上且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查符合OP的女性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药物+埋线组,每组各45例。去除脱落病例,最终药物组纳入统计42例,药物+埋线组纳入40例。药物组口服钙尔奇D,每日1次,每次2片;阿法骨化醇,1粒/次,每天1次,两种药物共同服用6个月。药物+埋线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对脾俞、肾俞、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进行埋线治疗,每周1次。脾俞等双侧穴位每次选用单侧治疗,中脘等单穴则交替选择,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进行腰椎及股骨颈BMD检测,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雌二醇(E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并采用OP疗效判定、VAS评分、OP证候积分及脾胃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定。(二)实验部分选择3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A空白组、B假手术组、C模型组及D埋线组,每组各8只。C组和D组切除双侧卵巢以制造PMOP模型,B组仅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织。A组、B组和C组不做任何干预,D组选取大鼠“肾俞”、“后三里”进行埋线治疗,两侧穴位交替进行,每1周埋线1次,连续治疗12周。治疗后检测大鼠股骨及胫骨BMD,血清E2、Ca、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1,25(OH)2D3、OP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RANK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内毒素(LP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p38),基于16S rR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鼠粪便GM的构成及丰度,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组成及含量,使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检测粪便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研究结果](一)临床部分两组受试者治疗后腰椎及股骨颈BMD均高于治疗前,且BMD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虽然药物+埋线组较药物组的BMD有明显提高,但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及OP证候积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1),与药物组相比较,药物+埋线组的OP证候积分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药物+埋线组脾胃功能评分与治疗前对比明显降低(P<0.01),而药物组治疗前后变化并不明显(P>0.05);药物+埋线组脾胃功能评分降低程度与药物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OP显效率差异显着(P<0.01)。药物+埋线组治疗后的血清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两组E2在治疗6月后对比差异显着(P<0.05),但两组之间E2的增加趋势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OPG较治疗前显着增高(P<0.01);药物+埋线组对OPG增加的趋势优于药物组(P<0.01)。治疗后药物+埋线组RANK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药物组治疗前后RANKL变化不明显(P>0.05),药物+埋线组RANKL的降低程度优于药物组(P<0.01)。ALT、Cr及BUN治疗前后均处于正常水平范围,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药物+埋线组TC及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药物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药物+埋线组可明显降低TC及TG,效果优于药物组(P<0.01)。(二)实验部分模型组大鼠股骨和胫骨BMD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对比明显降低,埋线组BMD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E2、PTHrP、1,25(OH)2D3、OPG、OPG/RANKL及IGF-1较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明显下降,埋线组较模型组则出现了上升,除IGF-1外,其它指标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模型组RANKL、TNF-α、IL-1、LPS、MAPK/p38较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埋线组较模型组均出现了一定水平的下降,除LPS外,其他指标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GM丰度及物种组成经Alpha多样性分析,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Beta多样性分析,空白组与假手术组、空白组与模型组、空白组与埋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组间Beta多样性指数热图、PCoA分析、PCA分析及UPGMA聚类树中均可以看到,ABD三组物种组成及丰度更为接近,与C组有较大的差异。四组之间的菌群物种组成有一定的差别,对组间的差异物种进行T-test检验,可见OP模型发生变化的菌群主要包括柔膜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及梭杆菌门。D组乳酸杆菌目(科、属)、芽孢杆菌目及链球菌科(属)等益生菌的丰度明显高于C组。埋线干预的菌群主要包括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及梭杆菌门等,还对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及拟杆菌门下的不同分类水平菌群具有显着的干预作用。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各SCFAs含量均出现了显着下降(P<0.01或P<0.05),而埋线组变化并不明显(P>0.05)。埋线组SCFAs含量较模型组均出现了一定的上升,其中乙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及己酸含量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埋线组主要在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皮质醇合成与分泌、库欣综合征、糖酵解和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维生素B6代谢等通路发生了显着变化(P<0.05);粪便中孕烯醇酮、色氨酸、胆红素等物质含量显着上调,而尿皮质醇、黄尿酸、3-hydroxy-5-pregnan-20-one、3-磷酸甘油醛、5-磷酸核酮糖等则出现明显下调(P<0.05)。埋线组与模型组相比,发生显着变化的通路主要包括色氨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血小板活化、亚油酸代谢、5-羟色胺能突触等;埋线组大鼠粪便中的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G2等代谢物含量较模型组均出现显着下调(P<0.05)。[研究结论]穴位埋线可有效改善PMOP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脾胃功能,主要通过提高雌激素、1,25(OH)2D3、PTHrP 及 IGF-1 水平,降低 TNF-α、IL-1、LPS 及 MAPK/p38 水平,调节OPG/RANKL系统以达到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穴位埋线可以通过提高乳酸杆菌目(科、属)、芽孢杆菌目及链球菌科(属)等益生菌的丰度及SCFAs的含量,降低柔膜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及梭杆菌门等致病菌的丰度,最终达到防治PMOP的目的。色氨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血小板活化、亚油酸代谢、5-羟色胺能突触等通路可能是穴位埋线干预PMOP的主要作用通路。另外,穴位埋线可通过减少花生四烯酸及前列腺素的含量来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埋线治疗PMOP的机制之一。
麦聪英[8](2021)在《基于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探讨左归丸调控P物质表达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左归丸对大鼠去卵巢骨关节炎模型软骨下骨神经肽P物质及其受体(NK1-R)mRNA及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左归丸的药效及作用机制,为左归丸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雌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0.1mL·kg-1·d-1)与造模组(50只),摘除后者卵巢,术后常规饲养2周,再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0.1mL·kg-1·d-1)、阿仑膦酸钠组(63mg·kg-1·d-1)、左归丸低剂量组(2.42g·kg-1·d-1)、左归丸中剂量组(4.84g·kg-1·d-1)、左归丸高剂量组(9.68g·kg-1·d-1),每组10只。灌胃给药12周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观察大鼠软骨形态学变化;运用显微CT(μ-CT)检测左侧股骨远端软骨下骨局部的骨密度(BM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软骨下骨P物质和Runx2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软骨下骨神经肽P物质(SP)及其受体(NK1-R)、OPG、RANKL和Runx2 mRNA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软骨下骨SP、NK1-R、OPG和RANK L和蛋白表达量。结果(1)骨形态:HE染色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软骨表面破坏,结构不清晰,软骨细胞排列紊乱;与模型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软骨表面较完好,软骨细胞排列较规则;左归丸低剂量组软骨表面尚完整、平滑,软骨细胞排列尚规则;左归丸中、高剂量组软骨表面较完整、平滑,层次及结构较明晰,软骨细胞排列较规则。番红-固绿染色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软骨表面不完整、毛糙,软骨基质红染区减少;与模型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软骨表面尚完整,软骨基质红染区较多,软骨细胞排列较有序;左归丸低剂量组软骨表面完整、平滑,软骨细胞排列规则;左归丸中、高剂量组软骨表面尚完整、平滑,软骨细胞排列尚规则。(2)骨密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软骨下骨骨密度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BMD显着上升(P<0.01)。(3)血清炎症因子: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组TNF-α和IL-1β含量显着降低(P<0.01)。(4)免疫荧光:红色荧光表示Runx2表达,绿色荧光表示SP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软骨下骨Runx2、SP蛋白表达均减少;与模型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左归丸低剂量组软骨下骨Runx2、SP表达均增多,左归丸中剂量组软骨下骨Runx2表达略增多,SP表达略减少,左归丸高剂量组软骨下骨Runx2表达无明显变化,SP表达略增多。(5)mRNA表达:qPCR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软骨下骨SP、NK1-R、OPG和Runx2 mRNA表达量显着下降(P<0.01),同时RANKL mRNA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而各给药组SP、NK1-R、OPG和Runx2mRNA表达量除左归丸高剂量组OPG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升高(P<0.05;P<0.01)。(6)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软骨下骨SP、NK1-R、OPG蛋白表达量显着下降(P<0.01),同时RANKL蛋白表达量显着上升(P<0.01)。而各给药组SP、NK1-R、OPG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P<0.01),RANKL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结论(1)女性绝经后因软骨下骨质疏松,引起关节软骨损伤而致骨关节炎。(2)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形成与软骨下骨中神经肽SP及其受体NK1水平降低有关。(3)左归丸可以通过抑制溶骨作用、促进成骨作用改善或逆转绝经后骨关节炎软骨下骨重建失衡的状态,改善软骨下骨密度,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4)左归丸可通过抑制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表达,减缓关节软骨分解,促进关节软骨修复。(5)阿仑膦酸钠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肽有关。
柴毅[9](2020)在《左归丸调控NPY干预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效应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析左归丸“益精填髓”壮(软骨下骨、软骨)骨防治骨关节炎的基础,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与绝经后骨关节炎共病模型,揭示其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效应与机制,为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提供新思路。方法1.理论研究:系统整理与总结中医“肾藏精,主骨生髓”等理论以及现代软骨下骨/软骨研究的成果,分析软骨下骨重建及其与软骨的信号交互和肾生髓充骨在绝经后骨关节炎中的机理,从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的角度探究左归丸益精填髓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机制。2.实验研究:(1)以去卵巢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与绝经后骨关节炎共病模型。研究分为左归丸药物组(分低、高剂量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阿伦磷酸钠)、阴性对照组(假手术组)。药物干预3月后,取左侧股骨行HE、番红—固绿染色观察软骨下骨与软骨组织病理形态,并使用Micro-CT对软骨—软骨下骨进行骨微结构观察与测量。(2)用Corrplot包和主成分分析对骨关节炎基因数据集GSE82107进行质量评估。使用GEO2R分析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初步筛选与OA相关的神经肽受体。再经WGCNA计算获得基因共表达网络,并与神经肽受体建立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核心集簇。用比较毒理基因组数据库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神经肽受体与OA疾病的关系并评估、识别其在骨关节炎病变中的效力。(3)Western blot检测右侧胫骨软骨下骨组织NPY、NPY1R、NPY2R蛋白以及RANKL、OPG、RUNX2蛋白表达情况。(4)Western blot检测右侧胫骨软骨组织NPY、NPY1R、NPY2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理论研究:肾虚精亏髓枯是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基本病机,补肾益精填髓是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基本大法,左归丸是干预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方剂。2.实验研究(1)HE染色示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小梁排列稀疏,紊乱且不连续,结构缺如;关节软骨层次紊乱,厚度减少,潮线模糊甚至消失。阳性对照组、左归丸低剂量组、左归丸高剂量组大鼠股骨骨小梁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软骨细胞排列较整齐,潮线较为完整。番红—固绿染色示模型组大鼠股骨关节软骨表面粗糙,有剥脱,软骨基质染色减少。阳性对照组、左归丸低剂量组、左归丸高剂量组大鼠股骨关节软骨结构较为完整,细胞排列较为有序,软骨基质染色良好。Micro-CT示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小梁数明显减少,分布稀疏,结构缺失,纹理变细,且软骨厚度变薄。阳性对照组、左归丸低剂量组、左归丸高剂量组大鼠股骨骨小梁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多,骨密度与软骨厚度增加。(2)基因表达矩阵GSE82107具有较高的数据质量。本研究从中鉴定出1676个差异基因,包括218个上调差异基因和1458个下调差异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包括“激素调节”、“骨重建”、“骨生长”、“软骨发育”等与骨关节炎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筛选,发现NPY1R与NPY2R均涉及肌肉骨骼等生理病理过程。而MEgreen模块与骨关节炎有较高的相关性,且NPY]R、NPY2R与MEgreen基因模块亦具有更为紧密的互作关系。此外,NPY1R、NPY2R均与骨质疏松症,骨骼疾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节疼痛、软骨病以及骨吸收等疾病或病理过程关系密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表明,NPY1R与NPY2R在骨关节炎病变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且具有可靠性。(3)Western blot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软骨下骨组织中RUNX2、OPG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同时RANKL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而阳性对照组和左归丸高剂量组的RUNX2、OPG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RANKL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但左归丸低剂量组上述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此外,模型组大鼠软骨下骨组织中NPY、NPY1R、NPY2R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和左归丸高剂量组上述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左归丸低剂量组上述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4)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中NPY、NPY1R、NPY2R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和左归丸高剂量组上述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左归丸低剂量组NPY、NPY2R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NPY1R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1.“补肾—益精填髓—壮骨”的左归丸是干预软骨—软骨下骨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有效方剂。左归丸可改善去卵巢绝经后骨质疏松与绝经后骨关节炎共病模型大鼠软骨下骨、软骨病变,提高骨密度,增加软骨厚度,具有修复软骨下骨及软骨的作用。2.神经肽受体NPY1R、NPY2R与骨关节炎病理密切相关,且NPY1R、NPY2R对评估及识别骨关节炎病变具有较强的效力。3.NPY及其受体NPY1R与NPY2R参与了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病变。左归丸可提高软骨下骨中三者的蛋白表达,并通过对RANKL/OPG通路的调控,促进软骨下骨形成(增加RUNX2蛋白表达),抑制骨吸收,有助于恢复骨重建平衡,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软骨下骨质疏松。4.左归丸可促进软骨组织NPY及其受体NPY1R与NPY2R蛋白表达,阻止软骨退化,促进软骨修复,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软骨病变。
闵愈[10](2020)在《二至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明确二至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大鼠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干预作用。从成骨细胞(osteoblast,OB)与破骨细胞(osteoclast,OC)角度证实二至丸药效,同时从体内与体外探究趋化素(chemerin)对PMOP的作用机制。方法:1.体内实验研究:70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仑磷酸钠组、氟化钠组、二至丸组、女贞子组、墨旱莲组,每组均10只。采用大鼠卵巢切除术制备PMOP动物模型。8周后各组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阿仑磷酸钠组(1 mg/kg)、氟化钠组(5 mg/kg)、二至丸组(2 g/kg)、女贞子组(1 g/kg)、墨旱莲组(1 g/kg),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5 mL/kg),连续给药8周。采用Micro-CT扫描各组大鼠股骨的骨微结构,用双能X线吸收法(简称DXA)、椎体压缩法检测各组大鼠的骨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简称ELISA)检测给药后各组血清中BALP、TRACP-5b、β-catenin、RANKL、OPG、IL-1、IL-6及chemerin的分泌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简称qPCR)检测给药后各组骨组织中RANKL、OPG、β-catenin及chemerin的基因表达水平。2.体外实验研究:用MTT比色法筛选二至丸、女贞子及墨旱莲对MC3T3-E1及RAW 264.7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建立成骨分化培养基进行诱导MC3T3-E1细胞向OB分化模型。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向OC分化模型。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二至丸组、女贞子组、墨旱莲组。分化培养结束后,用qPCR检测成骨分化标志指标OCN、RUNX2、ALP基因表达水平,及破骨分化标志指标CTSK、NFATc1、TRACP基因表达水平。提取BMSCs后置于IL-1β环境下培养,用ELISA检测炎性环境中chemerin分泌水平及二至丸对炎性环境中chemerin水平的影响;用qPCR检测chemer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部分:1.PMOP大鼠模型造模结果显示:DXA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BMD显着低于假手术组(P<0.05),Micro-CT股骨二维图与DXA结果一致,证明PMOP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骨强度实验结果显示:骨微结构方面,Micro-CT股骨二维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骨小梁数量增多,排列较致密有序,骨微结构修复明显。骨量方面,BMD与L5椎体压缩实验结果均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显着降低(P<0.01);而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均明显升高(P<0.05,P<0.01)。3.ELISA检测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BALP、OPG、β-catenin分泌水平显着降低(P<0.01),TRACP-5b、RANKL分泌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至丸组、女贞子组与墨旱莲组血清BALP、OPG、β-catenin分泌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TRACP-5b、RANKL分泌水平显着降低(P<0.01)。4.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1、IL-6分泌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至丸组、女贞子组与墨旱莲组血清IL-1、IL-6分泌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5.qPCR检测骨组织中骨代谢标志物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OPG mRNA、β-catenin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RANKL mRNA表达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二至丸组、女贞子组与墨旱莲组OPG mRNA、β-catenin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P<0.01),RANKL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6.体内chemerin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chemerin分泌及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至丸组、女贞子组与墨旱莲组中chemerin分泌及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体外实验部分:7.MTT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显示:筛选出女贞子50μg/mL,墨旱莲50μg/mL,二至丸100μg/mL为MC3T3-E1、RAW 264.7后续给药浓度。8.qPCR检测MC3T3-E1成骨分化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二至丸组、女贞子组、墨旱莲组的OCN、RUNX2、ALP mRNA表达显着上升(P<0.01,P<0.05)。9.破骨分化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破骨分化指标CTSK、NFATc1、TRACP mRNA表达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二至丸组、女贞子组、墨旱莲组的CTSK、NFATc1、TRACP mRNA表达均显着减少(P<0.01)。10.二至丸对炎性环境中chemerin水平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chemerin分泌及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至丸组及墨旱莲组中chemerin分泌水平显着降低(P<0.01)。chemerin mRNA表达下降在二至丸组最为显着(P<0.01)。结论:二至丸及其单味药可有效提升骨形成并抑制骨吸收,从而改善PMOP的骨代谢异常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hemerin调控炎性因子影响骨重建相关。
二、滋肾密骨胶囊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滋肾密骨胶囊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PMOP概述 |
1.2 中医对PMOP的认识 |
1.2.1 病因病机 |
1.2.2 治疗 |
1.3 PMOP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2 药物治疗 |
1.4 GH/IGF-1轴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
第二章 针刺治疗PMOP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2.1.2 检索策略 |
2.1.3 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 |
2.1.4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2.4 Meta分析结果 |
2.3 讨论 |
2.3.1 临床疗效 |
2.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2.3.3 展望 |
2.4 结论 |
第三章 回顾性分析影响绝经后女性骨量的相关因素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1.3 研究方法 |
3.1.4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
3.2.2 三组患者合并疾病比较 |
3.2.3 三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
3.2.4 三组患者性激素指标比较 |
3.2.5 三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
3.2.6 三组患者GH、IGF-1比较 |
3.2.7 三组患者各部位BMD (g/cm~2)比较 |
3.2.8 GH、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分析 |
3.2.9 绝经后女性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讨论 |
3.3.1 年龄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2 BMI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3 血清ALP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4 血清P(磷)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5 血清E2、FSH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6 血清PINP、β-CTX、OC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7 血清GH、IGF-1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4 结论 |
第四章 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的随机对照研究 |
4.1 对象和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4.1.3 研究方法 |
4.1.4 统计学方法 |
4.2 结果 |
4.2.1 纳入病例数 |
4.2.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4.2.3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
4.2.4 两组患者血清GH、IGF-1比较 |
4.2.5 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比较 |
4.2.6 两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
4.2.7 两组患者各部位BMD (g/cm~2)比较 |
4.2.8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比较 |
4.2.9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
4.2.10 不良事件 |
4.3 讨论 |
4.3.1 针法选择依据 |
4.3.2 针刺处方的确立依据 |
4.3.3 药物选择依据 |
4.3.4 疗效分析 |
4.4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大鼠的疗效观察及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动物药狗骨在中医领域的历史沿革与应用 |
1. 从狗的历史文化到药用价值 |
2. 狗骨的药用历史沿革进展 |
3. 讨论 |
4.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狗骨胶及其相关复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现代研究及进展 |
1. 狗骨(胶)成分、药理基础研究 |
2. 狗骨不同剂型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
3. 狗骨胶不同剂型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
4. 讨论 |
5.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含胶类复方治疗骨科类疾病常用药物的配伍规律研究 |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参考文献 |
综述四: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及RANKL/OPG/TRAF6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
1. 骨质疏松症疾病的患病率 |
2. 骨质疏松症发病与骨代谢关联性 |
3. 骨质疏松症RANK/RANKL/OPG通路研究进展 |
4. 骨质疏松症与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进展 |
5.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一: 中医古籍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的理论认知 |
1. 骨痿的病机:虚实夹杂,骨枯髓减 |
2. 骨痿的病因:年老体衰,诸多病因 |
3. 骨痿的治疗:补益肾气,滋补阴阳 |
4. 小结 |
理论研究二: 基于“以形补形、五行生克”理论探究狗骨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论基础 |
1. 对“以形补形”理论应“不拘于泥,师于古,异中求同” |
2. 从“五行生克”探虎骨、狗骨抗骨质疏松症之理 |
3. 骨胶常见用于治疗骨痿 |
4. 讨论 |
5. 小结 |
理论研究三: 双膝骨胶宝基于“温肾助阳,活血通经”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论探讨 |
1. 双膝骨胶宝组成药物抗骨质疏松症理论探究 |
2. 双膝骨胶宝整体方剂配伍特点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基于UHPLC-QE-MS技术的非靶标代谢组学探究狗骨胶、狗骨粉成分差异分析 |
1. 试剂及仪器 |
2. 实验流程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二: 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治疗维甲酸骨质疏松大鼠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三: 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之骨代谢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四: 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与展望 |
一、中医理论研究结果显示 |
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
三、创新性 |
四、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淫羊藿、熟地黄抗骨质疏松的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1.1.1 OP的发病机制 |
1.1.2 抗OP的药物 |
1.1.3 传统中药治疗OP |
1.2 淫羊藿和淫羊藿苷的研究进展 |
1.2.1 淫羊藿的研究进展 |
1.2.2 ICA的研究进展 |
1.3 地黄和梓醇的研究进展 |
1.3.1 地黄的研究进展 |
1.3.2 CTP的研究进展 |
1.4 网络药理学研究进展 |
1.4.1 网络药理学的数据来源 |
1.4.2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中的应用 |
1.4.3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中的前景 |
2 网络药理学预测淫羊藿、熟地黄治疗OP的作用机制 |
2.1 研究方法 |
2.1.1 淫羊藿、熟地黄活性成分及靶点查询及筛选 |
2.1.2 检索人骨质疏松相关基因 |
2.1.3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 |
2.1.4 GO分类富集分析 |
2.1.5 通路富集分析 |
2.1.6 分子对接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淫羊藿、熟地黄活性成分及靶点筛选 |
2.2.2 人骨质疏松靶点 |
2.2.3 淫羊藿-熟地黄有效成分-靶点网络 |
2.2.4 淫羊藿-熟地黄抗OP的体内蛋白网络 |
2.2.5 GO分类富集分析 |
2.2.6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
2.2.7 分子对接结果 |
2.3 小结 |
3 ICA@CTP药对对MC3T3-E1成骨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ICA@CTP药对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影响 |
3.2.2 ICA@CTP药对对MC3T3-E1细胞分化的影响 |
3.3 小结 |
4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5)双清固本汤治疗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综述 |
综述一、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文献综述 |
1、病名溯源 |
2、病因病机 |
3、中医治疗 |
4、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更年期综合征的西医文献综述 |
1、概念及流行病学 |
2、病因及发病机制 |
3、实验室检查 |
4、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 |
5、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研究 |
研究结果 |
分析与讨论 |
1、结果分析 |
2、双清固本汤临床应用的依据 |
3、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
4、患者治疗时间的选择 |
5、研究不足与展望 |
6、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双清固本汤治疗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6)滋水清肝饮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绝经综合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观察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滋水清肝饮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7)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西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1.1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
1.2 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基础 |
2.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2.1 概述 |
2.2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
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
3.1 西医治疗 |
3.2 中医药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排除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脱落和剔除标准 |
3.4 终止标准 |
4. 伦理学 |
5. 试验设计 |
5.1 样本量估算 |
5.2 随机分组及随机隐藏的执行 |
5.3 盲法设计 |
5.4 知情同意及健康教育 |
6. 临床治疗 |
6.1 药物组治疗方案 |
6.2 药物+埋线组治疗方案 |
7. 主要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
7.1 腰椎(L2-4)及股骨颈骨密度检测 |
7.2 血清标本的采集及检测 |
8. 疗效标准评估 |
8.1 骨质疏松症疗效判定标准 |
8.2 视觉模拟(VAS)评分 |
8.3 骨质疏松症证候积分 |
8.4 脾胃功能评估 |
9. 统计分析 |
10. 结果 |
10.1 受试者基本情况对比 |
10.2 骨密度对比 |
10.3 疗效评估情况对比 |
10.4 血清指标结果 |
11.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造模与分组 |
1.3 干预方法 |
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3. 检测标本的收集 |
3.1 血清收集方法 |
3.2 粪便收集方法 |
3.3 股骨、胫骨收集方法 |
4. 实验步骤 |
4.1 骨密度的检测 |
4.2 血清指标的检测 |
4.3 肠道菌群的检测 |
4.4 短链脂肪酸的检测 |
4.5 代谢组学研究 |
5. 统计方法 |
6. 实验结果 |
6.1 骨密度结果 |
6.2 血清指标结果 |
6.3 肠道菌群结果 |
6.4 短链脂肪酸结果 |
6.5 代谢组学结果 |
6.6 代谢组学与菌群相关性分析 |
7.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二 脾胃功能评估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基于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探讨左归丸调控P物质表达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骨关节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
1 遗传因素 |
2 过劳损伤 |
3 衰老退变 |
二 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是骨关节炎形成的重要机制 |
1 软骨下骨重建失衡是软骨退变的启动因素 |
1.1 软骨与软骨下骨之间存在信号交互 |
1.2 软骨下骨通过信号交互影响软骨功能 |
2 神经肽干预骨代谢影响软骨下骨重建 |
2.1 神经肽类物质对骨代谢的调控作用 |
2.2 神经肽P物质调节骨代谢影响软骨下骨重建 |
3 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病机特点 |
3.1 以软骨下骨质疏松为先导 |
3.2 以雌激素水平下降为特征 |
三 绝经后骨关节炎的中医防治思路 |
1 补肾益精是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基本大法 |
1.1 补肾益精 |
1.2 养肝健脾 |
1.3 活血祛湿 |
2 左归丸是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代表方剂 |
2.1 左归丸的立方本旨 |
2.2 左归丸的组方分析 |
2.3 左归丸的制方特点 |
2.4 左归丸的临床应用 |
四 左归丸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试剂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模型建立 |
2.2 动物分组及处理 |
3 指标检测 |
4 实验结果 |
4.1 左归丸对去卵巢大鼠骨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4.2 左归丸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
4.3 左归丸对去卵巢大鼠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
4.4 左归丸对去卵巢大鼠软骨下骨SP及RUNX2蛋白表达的影响 |
4.5 左归丸对去卵巢大鼠软骨下骨SP、NK1-R、OPG、RANKL和RUNX2 MRNA表达的影响 |
4.6 左归丸对去卵巢大鼠软骨下骨SP、NK1-R、OPG和RANKL蛋白表达的影响 |
五 讨论 |
1 绝经后骨关节炎动物模型与选择 |
2 左归丸补肾壮骨的机制 |
3 肾--髓-骨-脑与神经肽的联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9)左归丸调控NPY干预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效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骨重建与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是绝经后骨关节炎发病基础 |
(一) 软骨下骨重建失衡是引发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启动因素 |
1. 软骨下骨重建是维系软骨功能的重要保障 |
2. 神经肽干预骨重建影响软骨 |
(二) 绝经后软骨下骨质疏松是影响软骨的关键环节 |
1. 软骨下骨质疏松是骨重建失衡的结果 |
2. 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是绝经后骨关节炎发生的基础 |
(三) 软骨退化是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最终效应 |
1. 软骨细胞病变是绝经后骨关节炎发病的主矮原因 |
2. 绝经后骨关节炎主要机制的探讨 |
二 左归丸是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常用方剂 |
(一) 肾虚精亏髓减是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发病之本 |
1. 肾精充盛则骨骼强劲 |
2. 肾虚精亏则髓减骨枯 |
(二) 补肾填精益髓是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治疗大法 |
1. 补肾填精以化髓养骨 |
2. 填精益髓是治疗大法 |
(三) 左归丸是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常用方剂 |
1. 左归丸是补肾填精法的代表方剂 |
2. 左归丸系肾虚精亏证的常用方剂 |
三 左归丸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
(一) 左归丸对绝经后骨关节炎软骨下骨及软骨形态学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二) 与骨关节炎相关神经肽NPY受体的鉴定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三) 左归丸对软骨下骨NPY及其受体与骨重建通路蛋白水平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四) 左归丸对软骨NPY及其受体蛋白水平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五) 讨论 |
1. 动物模型的选择 |
2. 绝经后骨关节炎的中医防治思路 |
3. 左归丸防治骨关节炎的主要机制 |
结语 |
1. 结论 |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2 骨重建与绝经后骨关节炎软骨下骨质疏松 |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二至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3 二至丸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理论探讨 |
第二章 体内实验研究 |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建立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2 二至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骨强度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3 二至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效应评价 |
3.1 血清中骨代谢相关因子的浓度变化 |
3.2 骨组织中骨代谢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变化 |
4 二至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的chemerin机制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第三章 体外实验研究 |
1 二至丸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干预效应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2 二至丸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干预效应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3 二至丸对炎性环境chemerin表达及分泌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四、滋肾密骨胶囊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Nrf2/HO-1/NF-κB信号通路探讨滋肾健骨方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D]. 吴克亮.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 陈艳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大鼠的疗效观察及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研究[D]. 连雅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4]淫羊藿、熟地黄抗骨质疏松的机理初探[D]. 杨璐尧.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1)
- [5]双清固本汤治疗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李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滋水清肝饮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网络药理学研究[D]. 王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7]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D]. 石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基于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探讨左归丸调控P物质表达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研究[D]. 麦聪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左归丸调控NPY干预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效应机制研究[D]. 柴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二至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闵愈.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