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及其在《傲慢与偏见》两个译本中的体现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及其在《傲慢与偏见》两个译本中的体现

论文摘要

本文拟从哲学阐释学角度探讨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并通过对王科一和孙致礼所翻译的《傲慢与偏见》的不同译本的对比来揭示译者主体性在译者的翻译活动中确实客观地存在。传统阐释学(traditional hermeneutics)是以客体(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客体中心理论或文本中心论。代表人物有施尔马赫和狄尔泰。在他们看来,理解就是使客观存在的文本意义结构得以自然展现的过程。所谓“科学理解”就是要求尽可能地消灭理解主体的偏见,而回归文本的意义结构,理解的主体忘却了自我,将自己置入一种无我的状态。现代阐释学,其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在他们看来,重要的不是作者和文本,而是作为领会者和理解者的存在。海德格尔提出的“前理解结构”和伽达默尔提出的“偏见”,“视域融合”等理论都对研究译者在理解和表达过程中的主体性有重大影响。他们认为翻译带给读者的永远是一个新的版本。现代阐释学是当代翻译理论和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哲学基础,它使译者的地位从隐身提升到显身。当一部作品完成后,作者的使命就完成了。完成的文本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其意义只有在被理解和被感知的过程中才会得以实现。文学作品因为其特殊性更要求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发挥其主体性,其潜在意义存在于此后对它的理解和解释的无限过程中。翻译的实质是译者主体能动的理解阐释过程。任何译者都不可能穷尽对一部作品的理解。译者是四个角色(研究者,读者,作者和创作者)的统一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表达阶段,也体现在理解阶段。在译者对作品的态度,译者对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以及译者对词语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中,无不体现出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的身份。本文以《傲慢与偏见》的王科一的译本和孙致礼译版本为实例充分论证了译者的主体性。最后文章得出如下结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最活跃,最富创造性的因素,其主体性的发挥是译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Concep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 1.1 Subjectivity in Philosophy
  • 1.1.1 Subject in Philosophy
  • 1.1.2 Subjectivity in Philosophy
  • 1.2 Concept of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 1.2.1 Subject in Translation
  • 1.2.2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Background---Hermeneutic Theory
  • 2.1.Development of Hermeneutics
  • 2.2.Enlightenment on 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Modern Hermeneutics
  • 2.3.Researches on Subjectivity in Hermeneutics
  • Chapter Three Literary Works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 3.1 Features of Literary Language
  • 3.2 Differences between Literary Text and Non-literary Text
  • 3.3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 Chapter Four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Translating Process
  • 4.1 Translators’Multiple Roles
  • 4.2 Manifestation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Translating Process
  • 4.2.1 Understanding Process Based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 4.2.2 Manifestations in the Expressing Process
  • 4.2.2.1 Translator’s Attitude toward the Source Text
  • 4.2.2.2 Translating Strategies
  • 4.2.2.3 Choice of Words and Language Forms
  • Chapter Fiv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Embodied in the Two Version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 5.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Its Translation
  • 5.1.1 The Writer: Jane Austen
  • 5.1.2 The Novel and Its Translation
  • 5.2 Studies on Chinese Versions
  • 5.2.1 Wang Keyi’s Version
  • 5.2.2 Sun Zhili’s Version
  • 5.3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Versions
  • 5.4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Versions
  • 5.4.1 Translator’s Understanding
  • 5.4.2 Translator’s Translating Strategies
  • 5.4.3 Translator’s Choice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本人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幼儿教育过程中主体性的培养[J]. 教育革新 2009(05)
    • [2].马克思的主体性变革与当代主体性重建[J]. 新视野 2020(01)
    • [3].理解与主体性认知[J]. 南方论刊 2019(12)
    • [4].确权赋能:激活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路径选择[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9(05)
    • [5].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重构[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6].师范生主体性实践调查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7].“人”与“非人”——智慧课堂中人的主体性考察[J]. 电化教育研究 2020(01)
    • [8].农村“厕所革命”中村民主体性参与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7)
    • [9].当代消费活动中主体性的迷失[J]. 戏剧之家 2020(09)
    • [10].“恐惑”论:主体性的既视感[J]. 文学教育(下) 2020(02)
    • [11].构建中国主体性公共治理学派的反思性探索——评李俊清教授《族群和谐与公共治理》[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 [12].我国贫困治理中的主体性构造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06)
    • [13].中国特色扶贫制度模式对贫困农户脱贫主体性的形塑逻辑[J]. 学习与实践 2020(02)
    • [14].主体性、专业性与人文性的凸显[J]. 教育传媒研究 2020(03)
    • [15].老子《道德经》的终极关怀思想与人的主体性及社会性的关系[J]. 汉字文化 2020(07)
    • [16].论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三重维度——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考察[J]. 宁夏党校学报 2020(03)
    • [17].网络社会中的主体性区隔:后现代的空间解构[J]. 宜宾学院学报 2020(05)
    • [18].论脱贫攻坚的人民主体性——基于习近平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视阈[J]. 广西社会科学 2020(02)
    • [19].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与人民主体性的构建[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0].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民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塑[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8)
    • [21].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党员主体性发挥的理论逻辑与路径构建[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07)
    • [22].从主体性角度看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生态性建构[J]. 滨州学院学报 2020(01)
    • [23].新时代高校师德“主体性约束”审思[J]. 北京教育(德育) 2020(06)
    • [24].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民主体性培育[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0(04)
    • [25].主体性视域下高校艺术专业双创教学中学生地位的彰显与落实[J]. 教育观察 2020(21)
    • [26].重构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世界叙事[J]. 文化纵横 2019(03)
    • [27].试论幸福的主体性——由《幸福的他者性与为了幸福的教育》引发的思考[J]. 教育观察 2019(17)
    • [28].政党协商视域下参政党主体性建设的若干思考[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3)
    • [29].主体“部件出租”:论作品中艺术家主体性的表现方式[J]. 思想战线 2019(05)
    • [30].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缺失与构建[J]. 当代农村财经 2019(10)

    标签:;  ;  ;  ;  ;  ;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及其在《傲慢与偏见》两个译本中的体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