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以31名4岁儿童为被试,基于计算机操作平台,采用Simon effect任务为筛选、训练任务,以加工速度和加工控制任务为速度任务,测量了被试在不同表征领域、不同任务难度和不同测量阶段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变化情况。从有效执行反应时任务的通过率、最佳训练次数、加工效率实验的任务复杂性设置和测量次数是否可以沿袭已有研究范式和实验研究程式等四个方面对幼儿基于计算机操作条件的加工效率研究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幼儿的加工速度研究,可以通过Simon effect任务筛选测验获得4岁组被试样本量一半的有效被试,本研究设置的Simon effect任务可以有效筛选幼儿被试。(2)两次练习已经可以使已经理解规则并有效反应的幼儿的加工速度得到改善,本研究的训练任务设置与指导语设置方式可以保证幼儿产生稳定的反应。研究中的训练任务提供给儿童熟悉操作、理解指导语和掌握任务规则的练习机会,而不是通过练习提高儿童的反应水平。(3)在不同的领域中,幼儿的反应时随刺激相似性任务难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研究设置的任务难度可以很好地检测儿童的加工速度。加工速度的正确率指标在空间表征领域、数量表征领域的不同任务难度条件下均未发生变化,只在言语表征领域出现随任务难度的增加而降低的情况,说明研究中空间表征领域的任务难度和数量表征领域的任务难度设置都要低于言语表征领域。(4)幼儿第二次测量的加工速度成绩普遍好于第一次测量成绩,但汉字加工速度的成绩没有提高。由于幼儿抑制能力低下,两次测量的加工控制的成绩不存在差异,说明一次测量可以有效测量幼儿的加工速度和加工控制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