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老舍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以“京味”文化性格而著称的名家、大家。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西方文化特别是英国文化对老舍的影响。从1924年到1929年,老舍在英国生活了将近五年,四五年的生活积累成为了他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素材。笔者试图运用形象学的理论与方法论,针对前人研究中只关注英国的人物形象的不足,解读老舍笔下的英国整体形象,包括自然景物形象、都市形象、风俗形象以及英国人形象,发现“自我”与“他者”的文化差距。研究分成四个部分:第一章梳理了以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三个时期为代表的“西学东渐”思想进程以及各个时期的英国形象传播模式。探究老舍塑造英国形象的时代背景和形象基础,即近现代文人学者“社会集体想象”的英国对老舍的影响。第二章研究老舍笔下英国形象的三个组成部分:自然景物形象、都市形象与风俗形象。老舍以美的形式“想象”英国的自然景物,“疏离”、“逃避”现实;以科学的人生观和幸福观展现英国的都市;以“异域情调”描述英国的风俗。它们都是属于“乌托邦化”的形象类型。第三章集中研究老舍笔下的英国人形象。英国人形象是老舍作品中出现的重要形象,它基本上是群体形象,是作为“文化符号”来描述的。该章用三节分别研究了负面的英国人形象、正面的英国人形象与“中国化”的英国人形象。三种形象各具特色,传递的“文化信息”各异,是属于乌托邦化形象与意识形态形象的二元融合,表明了老舍是以“友善”的态度来对其进行描述的。特别是“中国化”的英国人形象,它将“他者”进行“自我化”,从而消解了“他者”,具有“整合”自我的作用,笔者认为是一种“乌托邦”化的意识形态形象。第四章论述老舍利用英国形象言说“自我”、评价“自我”的思考。形象学关注的不是异国形象与现实的相似程度,而是透过异国形象发现作者对“自我”的言说,发现“他者”镜像中自身的欲望、恐惧与梦想。第一节论述了老舍通过英国国民性的优越之处揭露、反衬中国人的“劣根性”,并且进行文化反思的意图。第二节分析了老舍重建理想人格,谋求自强之路的思考。至此得出了老舍利用英国文化寻求“知识强国”、“实干强国”的自我欲望。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千面岛国:近代以来中国人眼中的英国形象演变[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5(06)
- [2].《英国特色》与《英国风情》中的英国形象[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9)
- [3].张德彝笔下的英国形象——以《航海述奇》、《再述奇》、《三述奇》为中心[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9)
- [4].钱锺书文学作品中的英国形象[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01)
- [5].老舍《二马》中的英国形象[J]. 名作欣赏 2015(05)
- [6].华盛顿·欧文笔下的英国形象[J]. 理论月刊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