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具有高患病率和高疾病负担的慢性精神性疾病,作为给社会造成较重负担的公共卫生问题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共同关注。氟西汀(Fluoxetin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治疗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氟西汀的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多的报道发现其具有导致抑郁症患者体重不同程度增加的副作用,由于肥胖增加了患其他躯体性疾病的风险,且患者由此表现出治疗的排斥性和不合作性,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导致患者生命质量的下降。抗抑郁药所导致的体重增加副作用的机制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氟西汀等抗抑郁药致体重增加副作用的机制多数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认为可能是多重因素例如多种血清素受体、组胺-1受体、阿片受体的激活调控的食欲中枢的改变导致摄食增加等中枢系统机制,其深层机制的研究也不十分透彻,且这些副作用产生的外周系统机制更是知之甚少。然而由于机体脂肪的生成和降解主要在外周器官如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进行,研究这些药物在外周器官中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本研究工作从整体和离体水平研究了氟西汀刺激对小鼠肝脏和原代小鼠肝细胞脂质的影响,并探讨氟西汀引起小鼠肝脏和肝细胞脂质变化的机制。我们发现,氟西汀刺激导致小鼠肝脏和原代肝细胞中性脂肪积累,并引起脂质合成基因表达上调,脂质降解相关基因表达下调,说明氟西汀可能一方面增加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另一方面减少脂质降解基因的表达从而使小鼠肝脏脂质总量增加。我们还发现氟西汀引起AMPK表达的下调,给予AMPK激动剂AICAR可取消氟西汀诱导的SREBP1c激活和ACC1的升高,说明AMPK可能参与了氟西汀对肝脏脂代谢的作用过程。本研究提示氟西汀服用过程中对肝脏的刺激可能也是影响机体脂质代谢的一种机制,为氟西汀等抗抑郁药致肥胖等副作用的外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基础,为预防和干预抗抑郁药物所致脂质代谢紊乱提高方法和途径。第一部分氟西汀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影响的研究药物副作用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肝脏在大多数药物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药物常在肝脏内经过生物转化作用而获得药理活性和/或排出体外。由于氟西汀进入机体后首先经门脉系统由肝脏代谢,通过去甲基化作用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去甲氟西汀(demethylfluoxetine),而去甲氟西汀具有与氟西汀同样的药理活性,联系氟西汀服用过程中产生的体重增加副作用,我们有理由探讨氟西汀对肝脏的影响是否是其发生这一副作用的因素之一。本部分实验从整体水平研究整体氟西汀对小鼠肝脏脂质的影响。小鼠腹腔注射10mg/kg或25mg/kg的氟西汀,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以25mg/kg氯氮平作为阳性对照,注射24小时后处死小鼠。取肝脏组织用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中性脂肪积累;用试剂盒测定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小鼠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以及羧酸酯酶1和3(CES1、CES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氟西汀诱导小鼠肝脏脂质积累,增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西汀显著增加小鼠肝脏SREBP1c、ACC1和FAS的蛋白表达,同时小鼠肝脏CES1和CES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氟西汀可能通过增加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及减少脂质降解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小鼠肝脏甘油三酯的积累。第二部分氟西汀对原代小鼠肝细胞脂质代谢影响及机制的研究本文第一部分工作结果已经发现,在整体水平,氟西汀可能是通过增加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并减少脂质降解基因的表达的机制引起小鼠肝脏中性脂肪积累增加。那么氟西汀刺激引起的脂质积累是否是直接调节肝脏脂质生成产生的,还是如前人研究的结果所述是完全由于其对中枢的调节或其他全身性的调节进而影响肝脏的脂质代谢呢?因而接下来我们培养了原代小鼠肝细胞,在离体水平研究氟西汀对小鼠肝细胞脂质代谢的直接影响。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氟西汀处理后肝细胞中性脂肪含量明显增加,随氟西汀浓度增加肝细胞中性脂肪含量的增加具有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氟西汀处理原代小鼠肝细胞后可显著激活SREBP1c,增加ACC1和FAS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西汀使AMPK的蛋白表达下降,且AICAR取消了氟西汀诱导的SREBP1c的激活和ACC1的升高。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TG水解酶CES1和CES3的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蛋白水平下降具有浓度依赖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部分离体水平观察结果与整体水平结果一致,说明氟西汀直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小鼠肝脏脂质积累,并通过调节肝细胞内生脂基因和降脂基因的表达而引起肝细胞脂质总量的增加。氟西汀对肝脏脂质合成的影响可能与AMPK途径有关。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发现抗抑郁药氟西汀影响肝脏脂质代谢,诱导肝脏脂质积累,为进一步研究氟西汀等抗抑郁药体重增加副作用的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本研究还首次发现氟西汀诱导肝脏羧酸酯酶表达降低,提示氟西汀的服用可能对肝脏脂代谢和药物代谢过程具有双重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种间、性别和年龄小鼠肝脏代谢谱的差异研究[J]. 中国药物警戒 2020(01)
- [2].N-乙酰-L-半胱氨酸对Ⅰa型牛源无乳链球菌诱导的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畜牧兽医 2013(08)
- [3].柴胡水提物连续给药对小鼠肝脏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2(02)
- [4].微囊藻毒素对小鼠肝脏的毒性研究[J]. 水产科学 2008(02)
- [5].利胆排石汤对小鼠肝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体外诱导作用[J]. 黑龙江中医药 2008(03)
- [6].制何首乌单用或伍用白蒺藜对小鼠肝脏毒性的比较研究[J]. 中国药房 2011(23)
- [7].抗坏血酸对染砷小鼠肝脏氧化损伤拮抗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09(11)
- [8].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0(04)
- [9].二氢杨梅素对肝纤维化小鼠肝功能的影响[J]. 河南农业 2020(12)
- [10].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VEGF表达变化[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01)
- [11].反复煎炸食用油对小鼠肝功能及血脂的影响[J]. 西部医学 2013(11)
- [12].锰诱导小鼠肝、脑细胞凋亡及锌的干预作用[J]. 现代预防医学 2009(23)
- [13].饮用酒和食用酒精暴露诱导小鼠肝脏组织的损伤效应[J]. 酿酒科技 2020(06)
- [14].电针改善肥胖小鼠肝脏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J]. 时珍国医国药 2020(05)
- [15].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肝精氨酸酶的表达和功能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03)
- [16].某复方中药制剂引起大鼠肝肾色素沉积的研究[J]. 预防医学 2020(10)
- [17].小鼠肝组织扫描电镜样本的制备及改良方法[J]. 中国医学装备 2017(06)
- [18].水胺硫磷亚急性暴露对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J]. 生态毒理学报 2015(06)
- [19].氯喹在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03)
- [20].钙敏感受体在淤胆型肝炎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4(04)
- [21].脾切除小鼠肝脏和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0(07)
- [22].木犀草素对大鼠肝肾组织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7(05)
- [23].红菇多糖对小鼠肝脏衰老的抑制效果[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7(03)
- [24].芒果苷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7(03)
- [25].荧光双向电泳检测雌雄小鼠肝组织蛋白组学的差异[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7(10)
- [26].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组织HIF-1α和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J].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5(05)
- [27].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肝中脂肪酸组成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17)
- [28].八角莲致大鼠肝毒性机制研究[J]. 中国药师 2011(12)
- [2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肝脏中反式-白藜芦醇含量(英文)[J].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08(02)
- [30].苯扎贝特对小鼠肝脏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及体内胆固醇逆转运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