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镇中心小学校盐边617109)
【摘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关键词】:数学生活实际经验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使学生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由此看来,数学教学要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标准》的呼唤,也是现代数学改革的方向。这对于学生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将小学数学生活化,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与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让学生感知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知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用处。比如,教学“6”的加减法时,我创设了一个儿童观察和操作现实情境,指导两个学生分别给老师送上1个和5个苹果,2个和4个苹果,3个和3个苹果,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思考,你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情绪高涨,纷纷根据数学信息提出了几个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用不同的数量信息完成了得数是“6”或“6”减几所有算式:1+5=6,2+4=6,3+3=6,6-1=5,6-2=4,6-3=3。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其中的一个算式说一说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妈妈买回6个香蕉,我吃了2个,还剩4个,列式是6-2=4,这样,使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掌握了有关6加减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融入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
二、让数学从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展开。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收集整理数据,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例如:《认识钟表》,我先出示课件(妈妈站在小红床前喊小红起床的情景),采用质疑导入新课,你们看看小红在干什么?这是小红起床的时间,你知道是几时吗?(学生猜测),看来同学们对同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认识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起床时间这一事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尝试、猜测,出现不同答案时进行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欲望,由学生的内心的需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这一节课中我有设计了“快乐的一天”这一情景,首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换看法。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天的具体活动时间。学生兴趣高涨,纷纷根据生活经验都设计出了自己快乐的一天,如:“帮妈妈养蚕”,“采桑葚”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已具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使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经验当中,学习了数学又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
又如:学习《认识人民币》我布置了以下作业,要求学生周六,周日采摘桑葚来买,“你今天采了几斤桑葚,几元钱一斤,卖了多少钱。”当课堂上学生交流自己采摘桑葚成果时,同学们更是情绪高涨,兴趣盎然,纷纷汇报自己的成果,如一个同学说她摘了9斤桑葚,2元钱一斤,卖了多少钱时,大家都很兴奋,很快就帮她算出卖了18元钱。还有一同学汇报说,她周六摘了10斤桑葚,周日摘了12斤桑葚,2元钱一斤,两天共摘了多少斤桑葚,共卖了多少钱时,同学们积极动脑筋帮她计算,有的先算两天一共摘了22斤桑葚,10+12=22(斤),再算22斤桑葚买了44元钱,他们是这样计算的,一斤2元,两斤4元,3斤6元……有的直接计算第一天摘了10斤桑葚卖了20元钱,第二天摘了12斤卖了24元钱,两天一共卖了44元钱,20+24=44(元)。当课堂上交流学生自己收集的素材时,学生觉得非常亲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又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从生活中找到了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三、结合“生活情境”理解和体验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应通过应用才得以巩固,数学技能也应通过练习才能习得。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强应用和练习,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如:教学“分类整理”时,让学生对各种东西进行分类,发现可以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材料分等。本班的同学按性别分,男生和女生,上厕所时男生上男厕所,女生上女厕所;还可以按高矮分,并能说出按高矮来排队时,高的在后面,矮的在前面;还可以按属相分。分水果时,学生把苹果放一起。把香蕉放一起,把橘子放一起。学生把分类思想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体验了分类的用途和好处。
再如教学“位置与顺序时”学生对“左右”的意义有一定的领悟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男女生分组表演上下楼梯,让他们观察体验并想一想,自己都是靠右走的吗?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上下学仔细观察马路上的行人和车辆,都是靠右走吗?通过这样的观察和尝试,使学生获得“左右”相对性的直接体验,通过这样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左右”的意义。总之,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