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大,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少,未放牧区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区,轻度放牧区与中度放牧区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重度放牧区含量最低,这表明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较大。(2)对不同放牧压力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变异函数分析,根据不同放牧强度小区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最适空间变异函数模型来看,未放牧区属于指数模型,轻度放牧区和中度放牧区属于球形模型,重度放牧区属于高斯模型。中度放牧区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空间变异程度最大,轻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的最大空间变异程度次之,未放牧区最小。表明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放牧能够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空间变异程度增大,且中度放牧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空间变异程度影响最大。结构比反映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的结构性因素占最大空间变异的比例,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空间变异性主要是由结构性引起的,未放牧区和轻度放牧区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中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说明放牧能够降低结构性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且重度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结构性因素影响巨大。(3)四个处理区中在四个方向上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块金值和基台值均相等,所以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典型的同向特征。(4)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未放牧区分形维数D值最大,轻度放牧区分形维数D值最小,中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介于两者之间。表明放牧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的异质性,轻度放牧使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的异质性程度高于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5)未放牧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以大的片状分布为主,轻度放牧区和中度放牧区带状分布十分明显,重度放牧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以斑块分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