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影视文化与性别之间有着极为深刻的联系,“性别批评”是对影视文化传播中不平等现实的直接揭露,是将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意识向主流意识的直接注入,是对两性和谐的影视文化氛围的建构,是文化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新时期以来,随着“性别批评”的影响,我国的影视文化研究开创了新的审美视角,无论是在影视传播方面,还是在电影理论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收获。“性别批评”使得跨学科、综合性影视文化研究的努力成为可能,并且为当代影视文化研究的发展揭示了一种崭新的路径。影视文化语言定义性别,传统的性别话语认定了所谓“男尊女卑”,历史的规制遮蔽了女性的话语权;在当下的影视文化传播领域,男性话语仍然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两性的话语权仍处在不平等的状态之中。影视文化中充满了“性别成见”,这些成见表现为:“议程设置”功能的实施与女性的边缘化;文化陈规的散布与女性主体价值的缺失;男权规范的强调与女性审美取向的偏差;男性气质的宣扬与女性生命感觉的弱化。影视文本是一种叙事性文本,影视叙事是一种人类的文化建构。研究影视文化的性别叙事模式,其手段是对大量叙事文本的具体叙事方式进行类别归纳与内核抽绎,提炼出若干的“叙事模式”,进而在对模式的解析与探讨中厘清影视文化与性别关系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深入关注影视文化与意识形态、视点运用、权力话语、修辞策略、叙事操纵等问题的联系,尝试揭露影视文化是如何表达性别并建构性别文化的。以男性为主体的叙事模式主要包括:神话叙事(“母亲范式”与“菲勒斯英雄”);爱情叙事(“凝视的快感”与“爱的拯救”);伦理叙事(父姓权威与家庭秩序构筑)。以女性为主体的叙事模式主要包括:欲望叙事(女性自我意识的表达);情感叙事(女性心灵世界的还原)。在影视文化中,从“声音表达”的角度看,在男权社会中影视传播的主要内容仍然是男权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主流话语一直是以男性的声音为主,造成了女性为第二性声音的历史状态。真正的“女性自己的声音”生成与表现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而浮出历史地表的。影视文化中女性话语的影像转换主要表现为:“过自己的生活”的诉求;“知识”与“艺术”的救赎;“时代新人”与“半边天”的偏颇;“花与花联合起来”的自救。影视文化的历史演进,为人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银幕形象。大量的研究表明:一方面,在描绘男性和女性形象时,影视文化首先反映和维持的是传统的性别观念;另一方面,影视文化对两性形象的刻画凸现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性别权力的不平等。男性审美定势塑造的女性“客体”形象主要包括“白玫瑰”与“红玫瑰”两个意象系统。女性审美重构下的女性“主体”形象主要包括“哑女艾达”、“末路狂花”、“达威罗夫人”等意象表征。在当代影视文化中,女性再一次沦为了“色情”和“暴力”的牺牲品,成为了“色情”和“暴力”笼罩下的“第二性”。影视文化中“性别暴力”的根源还是缘于性别关系领域中的权力统治格局。必须对影视文化中出现的诸如“身体消费”等现象保持足够的警惕和性别意识上的敏感,必须揭露深深卷入市场利益和消费洪流中的、以所谓“身体叙事”的名义的文化表征对影视文化的伤害,必须随时警醒影视文化的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对女性的异化,必须随时警醒对个体肉身的欲望性、物化关注所造成的使影视文化走向片面、狭窄的欲望呈现的趋势。在全球化时代,影视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多种趋向,好莱坞的文化工业给世界影视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文化工业的利与弊逐渐得到了理性认识和科学把握。处于“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影视文化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后殖民话语”的影响和中国影视文化中“逢迎他者”心态必须得到克服。时至今日,“双性同体”的概念已经随女性主义的发展和社会性别意识的进步而成为历史旧题,它正在被一种更为理性、科学的观念所替代,即“两性和谐”。“两性和谐”的一个方面是“两性平等”,另一个方面是超越两性对立的二元论。“两性和谐”的最终目的是“不仅实现男女两性的真正平等,而且实现所有个人在地位上的完全平等。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个人都不会因为自己的性别感到任何一点压抑。”21世纪很快就要走完它的第一个十年,信息时代的绚丽画卷已在我们身边铺展开来,我们有责任通过理性科学的文化实践去开创影视文化美好的明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技术进步是否加剧了性别就业差距?[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20(10)
- [2].性别平等就业视角下的政策法规问题研究[J]. 管理观察 2019(27)
- [3].致病菌减少和性别平等相关[J]. 微生物学通报 2016(12)
- [4].性别失衡社会的家庭发展分析框架与实践[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5].性别平等意识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6(12)
- [6].当代青年性别模糊现象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7(09)
- [7].国外公共科研领域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趋势[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6(09)
- [8].沟通的障碍[J]. 中国护理管理 2017(08)
- [9].阶层固化与性别议题:社会转型期的同构困境——以近年电视剧中性别叙事为例[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7(09)
- [10].《妇女与性别史研究》新刊发布会暨“全球视野下的妇女与性别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妇女研究论丛 2017(05)
- [11].“小鲜肉”现象研究:基于性别权力的视角[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9)
- [12].性别[J]. 喜剧世界(上半月) 2019(12)
- [13].儿童绘本——用对下一代的温情教育来实现性别平权[J]. 长江丛刊 2020(21)
- [14].超人气男神作家再掀青春虐恋风暴[J]. 花火 2016(05)
- [15].关于人与动物的性别词语[J]. 西部蒙古论坛 2012(04)
- [16].IN词[J]. 花样盛年 2012(05)
- [17].灵通俱乐部会员卡[J]. 数学小灵通(3-4年级版) 2013(05)
- [18].性别阅读——为教学打开一扇窗[J]. 福建教育 2013(09)
- [19].主题阅读背景下的性别阅读[J]. 福建教育 2013(09)
- [20].懒惰龟失踪记[J].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2013(05)
- [21].交友小木屋[J]. 小雪花(小学生成长指南) 2009(12)
- [22].性别的确定[J]. 小雪花(小学生成长指南) 2009(11)
- [23].得去整形医院[J]. 老同志之友 2009(10)
- [24].交友小木屋[J]. 小雪花(小学生成长指南) 2010(Z1)
- [25].性别平等教育在挪威[J]. 幼儿教育 2010(27)
- [26].妇女与教育——我国教育性别平等的进程与反思[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0(06)
- [27].人类性别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12)
- [28].经济赋权——女性之战[J]. 新理财 2019(11)
- [29].中国的性别与教育研究:现状、趋势及政策含义[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0(02)
- [30].性别互动论:基于“做性别”视角的探讨[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