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风东渐,西式服装传入我国,国民也竟尚西装,中国的传统服饰由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适应当时的潮流,一些中装裁缝便停做长袍、马褂、对襟衣,专学洋服,业内称谓红帮裁缝。红帮裁缝最初的构成人员主要由来自宁波地区的本帮裁缝转型而来。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宁波本帮裁缝成功转型为红帮裁缝的原因,一是宁波传统成衣业的优势是本帮裁缝得以转型的基础;二是国门打开、西服传入是本帮裁缝转型的契机;三是宁波独特的地方精神是宁波本帮裁缝转型的内在驱动力。宁波本帮裁缝转型为红帮裁缝的过程中,其自身不断发生着质变,他们命运轨迹也离传统本帮裁缝越来越远。本文分别从技术、管理、教育三个领域,阐述了红帮裁缝在中国近现代服装领域的主要活动,从横向剖析出红帮裁缝不同于传统本帮裁缝的现代性特点。在技术领域,红帮裁缝从“四功”,即“刀功”、“手功”、“烫功”、“车功”入手,打破中国传统服装的平面式思维和造型模式,根据中国人的体形特点和审美观念不断将红帮工艺进行改进,以达到西服的艺术审美效果,使之符合红帮口诀中的“九势”、“十六字诀”,从而实现技术向艺术的完美转化。在经济管理领域,红帮裁缝努力打造西服名店,他们一方面利用传统家族式管理的优势,以低成本的资产迅速崛起,另一方面运用西方先进的“品牌”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模式,将红帮西服店的实力、规模、知名度不断扩大。为了促进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增加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适应当时险恶的政治、经济时局,红帮裁缝建立自己的行业组织——西服业同业公会。西服业同业公会已完全不同于封建行会组织,它冲破了封建行会的封闭与局限,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具有显著地民主、开放的现代社会组织特性,有效发挥了规范行为、提供服务、反应诉求、谋求发展、提升形象等组织与社会功能,保证、促进了整个西服行会的平稳、快速发展。在教育领域,红帮裁缝继承了传统艺徒制的行业人才培养方式,在生产力低下的状况下,传统艺徒制与小规模的家庭手工业相适应,保证了西服业前期发展的人才供给。但随着西服业的不断发展,红帮裁缝意识到传统职业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于是力倡现代职业教育,逐渐淘汰落后的艺徒制度。上海西服业同业公会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创办的近10届西服裁剪补习班,以课堂式的授课方式和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迅速为西服行业培养了大量熟练掌握西服裁剪技术的高素质人才。1948年业内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工艺职业学校“上海私立西服业初级工艺职业学校”,首次采取公开招生的方式,其科学的课程设置、制度化的学校管理、做学合一的教学方式等都为现代服装职业教育借鉴和学习的典范。纵观中国社会进入近现代转型期,红帮裁缝以其逐渐形成的群体力量担当起中国近现代服装业的主力军。他们创“海派”西服、中西合璧的服装款式中山装、旗袍,引领中国服饰的转型;他们抢占海内外西服市场,秉志超越,不断拓展,振兴民族服装业;他们以高超的西服制作技术,带领改革开放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服装业迅猛发展,催化了区域服装业的繁荣。红帮裁缝不仅为推动中国服装的历史进程做出过杰出贡献,他们的技术经验、管理模式、教育理念及创业精神仍对现代服装技术的提高、服装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服装人才的教育培养方式等具有可贵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