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心理学论文-刘立,吕若琳,周娅楠,周亚兰,高丽娟

后现代心理学论文-刘立,吕若琳,周娅楠,周亚兰,高丽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现代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理治疗,五行理论,情志相胜法,现代应用

后现代心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立,吕若琳,周娅楠,周亚兰,高丽娟[1](2019)在《情志相胜法与现代心理学治疗方法的相关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情志相胜法是基于我国古代五志相克理论所衍生情志病的心理治疗法,在现代心理学治疗中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情志相胜理论与某些心理治疗原理相契合。祖国医学中认为,情志病多由机体平衡失调复加致病情志所伤而导致。现代心理治疗正是强调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感受、认知、情绪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以达到治疗目的。本文就情志相胜法与现代心理治疗某些方法的相通性进行初步探讨,挖掘五行理论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的独特优势,结合五行理论运用情志相胜法使诊治贴切病机,进而取效于临床。(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焦虑症中西医结合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18次全国年会暨第叁届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5)

皮陆杨,王保卫,莫欣欣[2](2019)在《从中国传统文化“心”之视角看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大量与"心"有关的论述,这些论述与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发展密不可分。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心"之思想的梳理,结合国内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发现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尽管走在了紧跟世界步伐的"西化"路线之上,然而,并不重视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其中的心理学思想。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建立中国心理学自己的方法论以及理论体系,摒弃功利的心态,是中国现代心理学发展回归本心的突破口。(本文来源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黄安然,常文彩[3](2019)在《后现代心理学思维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心理学思维在文化翻译中被广泛应用,且针对翻译中反叛精神的弊端性,译者须从科学的视角出发,规范自身在文学翻译中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基于此,以译者的主体适度性为原则,探究文化翻译的内在与外在关联,以设置译者标准、开设联作平台及建设智库体系为主要优化路径,以期提升后现代心理学思维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马晓风[4](2019)在《浅谈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思潮,其核心特征在于消解、批判和破坏,它是在后现代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它在心理学学科性质上有其独特的见解,猛烈抨击自然科学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注重方法的多元化,推崇质的研究方法;总之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还不成熟和完善,需进一步加强理论建设、注重实用和加强本土化建设。(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06期)

马雪梅[5](2019)在《后现代主义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发展,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心理学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后现代主义在建构主义之下的方法论,促进心理现象的社会性,知识的建构,以及教育心理学方法论的多元化,多样化以及质化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09期)

杨凌[6](2019)在《论现代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物二度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戏剧艺术的二度创作中,中西方导演由于文化根源不同,导演在如何感知文本所包含的信息、抓住剧本内容的焦点、深度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索与解读戏剧文本及其被观众理解接受的程度,包括更进一步决定如何把此部戏剧的审美价值得以最终实现在二度创作和呈现上有着显着的差异。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主张保持个体的独立性与自由性,对于西方导演来讲,侧重挖掘并展现人物心理以及其成长过程。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更多地强调个体是整体的一部分,更着眼于宏观而非微观。因此,在戏剧结构上,大部分的西方导演更看重人物内心刻画、展示个体的命运、成长、悲喜及其在环境的变化中所展示出的人性弧光。而反观当代绝大多数中国导演在舞台呈现中,会更看重故事、看重整体的演剧形式和效果,强调主题立意,剧中的人物某些时候便不得不成为服务于整体故事和形式的工具。当然,这两种思维方式都能排出有艺术价值的戏剧作品,只是侧重不同而遑论高下,但在排演某些剧目,特别是像莎士比亚《理查叁世》、《麦克白》、《哈姆雷特》这样的以人物命名的经典剧作时,如果导演忽视在二度呈现上塑造其中经典人物,那么纵然形式新颖也会因为缺少了形象丰满的人物而缺失与观众的共情,甚至会失去剧本原本蕴含的哲思和深度。现代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发源并盛行于西方,本论文中选用莎士比亚经典剧本《理查叁世》的8不同的当代导演排演版本,用现代心理学为视角和依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和审视《理查叁世》这个剧本及理查叁世这个人,并通过这个切入点去看莎士比亚剧本其他人物的多面性、复杂性,矛盾性,进而去探讨一些当代中国导演在二度创作中塑造人物、挖掘人物时所带有的惯性思维以及这种惯性思维所造成的片面性,提出了作者对于当代中国导演林兆华和王晓鹰的《理查叁世》版本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不同意见。当然,林兆华和王晓鹰在排《理查叁世》时用中国导演的眼光和情怀去看去分析剧本,用自己的感受去调整人物的呈现,也是合理之举,最后的舞台作品也能呈现出他们各自的心理特点,有可看性,但笔者认为类似于这样的创作方法虽然在演剧形式上做了创新、新鲜了观剧体验、提高了观众的接受度和认知度,却由于心理逻辑的弱化使得二度呈现的人物形象相比较原文本而言缺乏了形象本身的美感、层次感,对观者而言缺乏了情感上的共鸣和震撼力,这样的结果未免遗憾。笔者在文章中将逐步去探讨:现代心理学关于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可以作为导演在剖析、二度呈戏剧人物时的一种新的视角、方法和依据;它可以帮助导演在接触跨文化、跨时代的经典人物时能更为迅捷、深刻、科学的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本身;本论文旨在索求另一种认知和表达的方式,补充中国传统戏剧导演艺术在二度呈现方法中所涉猎较少的部分,为当代中国导演处理人物形象带来新创意、新构思和新形式。本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在绪论部分,笔者将详述选题原因、意义;对此选题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做出阐述,并且阐述笔者为何选择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去看人物塑造在舞台的二度呈现;在绪论中笔者还将论述选用莎士比亚剧作以及《理查叁世》的一度文本和二度呈现作为主要案例和论据的原因。第二章中,笔者将依照莎士比亚一度文本中所提供的台词线索,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结果去分析剧作中是如何呈现理查王这个人物,包括他的原生家庭、人格和性格形成、自我防御系统建立等。在剧本原台词的范围里,采用现代心理学视角去深入剖析剧本所提供给我们的理查王行动背后的心理逻辑和动力,以及天生残疾这个重要的肢体特征带给理查王性格上的烙印。在本章中,笔者将着重讨论当代中国导演王晓鹰和林兆华排演的版本中对于原剧本中理查王肢体残疾这一重要体态特征进行中国化解读并体现为象征性舞台形象的做法进行讨论。第叁章中,笔者通过中西方当代导演8部不同版本的《理查叁世》来做更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挑选原剧本中7个重点段落,从演剧风格、舞台表演、舞台行动、肢体语言、化妆、服装、音效、小道具、舞台设计等角度,用现代心理学中人本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多个学派的视角去分析导演是如何在二度创作和呈现上根据自身对剧本的解读有效的运用多种舞台手段和导演技术二度呈现人物形象、外化人物心理并与观众达到共情。第四章中,笔者将从班杜拉学习理论和格式塔心理学角度去阐述对于跨文化、历史感强烈的经典名作,导演如何运用先进的舞台手段和舞台条件把经典名作历久弥新的带到观众面前,并通过观看、感受作品促发观众的反思和成长。(本文来源于《上海戏剧学院》期刊2019-04-01)

邸玲[7](2019)在《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李春平官场小说的情爱关系——以《玫瑰花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籍小说家李春平,凭借着丰厚的社会生活经验,以官场小说这一题材在小说界中独树一帜,在文坛确立了自己的稳固地位。他的官场小说以《步步高》、《玫瑰花苑》、《奈何天》等为代表,小说中借一系列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反映了现今官场的现状,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以及马斯洛的动机理论角度出发,以李春平的官场小说《玫瑰花苑》中的情爱关系为代表,对李春平官场小说系列中的情爱关系的心理意识前提及表现形式、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读。(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06期)

郭凯娟[8](2019)在《后现代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土化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如果能够借鉴后现代心理学的思想,开创性地利用后现代心理学的方法,将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局面。本文首先阐述了后现代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影响,其次讨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土化的必要性,最后从叁个方面讨论建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土化的途径和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凤兵[9](2018)在《后现代心理学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心理学中后现代教育管理思想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利于增强教育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提升管理水平。文章以后现代心理学中后现代教育管理思想为切入点,对学生工作进行分析,希望能促进学生工作质量的提高,有效推动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本文来源于《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07期)

于迎,宁艳哲,贾竑晓[10](2018)在《“脾藏意主思”的现代心理学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脾藏意主思"是中医脾的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现代心理学内涵,特别是从认知心理、情绪心理、生理心理诸方面,为多种精神活动的生理和病理现象提供了深层次的理解和阐述。焦虑症、强迫症以及记忆力障碍这些精神心理疾病的常见病症,在用中医临床辨证治疗的时候,其病位往往在脾,从脾论治会常常会取得较好的疗效,而"脾藏意主思"的病理心理学内涵也对这些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辨证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后现代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大量与"心"有关的论述,这些论述与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发展密不可分。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心"之思想的梳理,结合国内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发现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尽管走在了紧跟世界步伐的"西化"路线之上,然而,并不重视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其中的心理学思想。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建立中国心理学自己的方法论以及理论体系,摒弃功利的心态,是中国现代心理学发展回归本心的突破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现代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立,吕若琳,周娅楠,周亚兰,高丽娟.情志相胜法与现代心理学治疗方法的相关性探讨[C].第二届全国焦虑症中西医结合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18次全国年会暨第叁届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年会论文集.2019

[2].皮陆杨,王保卫,莫欣欣.从中国传统文化“心”之视角看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9

[3].黄安然,常文彩.后现代心理学思维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马晓风.浅谈后现代主义心理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5].马雪梅.后现代主义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

[6].杨凌.论现代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物二度呈现[D].上海戏剧学院.2019

[7].邸玲.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李春平官场小说的情爱关系——以《玫瑰花苑》为例[J].才智.2019

[8].郭凯娟.后现代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土化建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9].王凤兵.后现代心理学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8

[10].于迎,宁艳哲,贾竑晓.“脾藏意主思”的现代心理学内涵[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

标签:;  ;  ;  ;  

后现代心理学论文-刘立,吕若琳,周娅楠,周亚兰,高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