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应用微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论文摘要

前牙良好的唇齿关系和覆牙合、覆盖是口腔正畸医生追求的目标之一。对于上前牙及牙龈暴露过多,需要改善唇齿关系的深覆牙合患者而言,压低上前牙是正畸医生的首选。随着微植体支抗(MIA)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正畸医生选择使用微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与片断弓、头帽J钩等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不依赖患者配合、无上颌磨牙伸长等优点。临床应用MIA压低上前牙的形式多种多样,微植体植入部位可选择在前鼻棘下或两侧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加力方式、角度以及弓丝尺寸也都不尽相同。上述因素的变化将会对上前牙的生物力学机制产生何种影响,国内外文献鲜见报道。三维有限元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理论应力分析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口腔生物力学研究。本研究通过建立包括上前牙、前段上颌骨及直丝弓矫治器在内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上述各种情况下,上前牙的应力分布及移动趋势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MIA压低上前牙提供生物力学参考。研究共分为四部分:实验一:上前牙、前段上颌骨及直丝弓矫治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包括上前牙、前段上颌骨及直丝弓矫治器在内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后续实验提供操作平台。方法:数据来源为女性志愿者,23岁,个别正常牙合,牙冠解剖形态正常,牙周状况良好。使用螺旋CT自上颌牙合平面至前鼻棘进行连续扫描;Mimics8.1软件导入CT数据并提取生成上前牙及前段上颌骨的三维模型;应用Geomagic Studio10.0软件对生成的三维模型进行光顺和实体化处理,生成上前牙、牙周膜、前段上颌骨的实体模型;然后借助UG NX5.0软件建立直丝弓托槽和弓丝;最后将各部分模型导入ANSYS10.0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进行组装和处理,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包括上前牙、前段上颌骨和直丝弓矫治器在内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应用CT扫描获取数据,Mimics、UG和ANSYS软件相结合,可以建立具有较高几何相似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实验二:加力方式对上前牙受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应用MIA压低上前牙时,两种常用加力方式对上前牙力学行为的影响,为正畸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考。方法:设定两种加力方式:①起点为弓丝中点,终点为前鼻棘下方唇侧骨壁,力值为100g,弓丝为0.019×0.025英寸不锈钢丝。②起点为中切牙与侧切牙托槽间弓丝的中点,终点为与前鼻棘下缘等高的中切牙与侧切牙间牙槽骨唇侧骨壁,力值为每侧50g,弓丝为0.019×0.025英寸不锈钢丝。分析牙周膜的主应力分布及上前牙初始位移。结果:①加力方式2的牙周膜应力分布更均匀。②两种加力方式下,上切牙均发生唇倾,但唇倾程度不同。③加力点两侧的牙齿有向远离加力点倾斜的趋势。结论:将微植体植入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并施加双侧压低力更为合理,压低过程中需注意对前牙转矩的控制,将牙齿连续结扎防止间隙的产生。实验三:矢状向加力角度对上前牙受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应用MIA压低上前牙时,矢状向加力角度对上前牙力学行为的影响,为正畸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考。方法:加力方式同实验二中加力方式①,力值100g,弓丝为0.019×0.025英寸不锈钢丝。设定压低力方向与弓丝平面分别呈60度、65度和70度角。分析牙周膜的主应力分布及上前牙初始位移。结果:随着角度逐渐增大,中切牙唇倾程度和唇侧牙槽嵴顶压应力也逐渐加大。结论:压低力越远离阻抗中心,上前牙唇倾程度越大。临床操作中应根据需要尽可能控制压低力与前牙阻抗中心的距离,必要时需增加冠舌向转矩以控制前牙唇倾度。实验四:弓丝尺寸对上前牙受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应用MIA压低上前牙时,弓丝尺寸对上前牙力学行为的影响,为正畸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考。方法:加力方式同实验二中加力方式①,力值100g,设定弓丝尺寸分别为0.018×0.025英寸和0.019×0.025英寸。分析牙周膜的主应力分布及上前牙初始位移。结果:与0.018×0.025英寸弓丝相比,使用0.019×0.025英寸弓丝时,牙周膜压应力分布较均匀,中切牙发生轴倾和唇倾程度较轻。结论:0.019×0.025英寸弓丝比0.018×0.025英寸弓丝更适合用于压低上前牙。临床医生在应用MIA压低上前牙时,应尽可能选择大尺寸弓丝以减少因弓丝形变产生的不利的牙齿移动,提高压低效率。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口腔正畸生物力学与有限元法
  • 1 有限元法简介
  • 2 有限元法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
  • 3 有限元法在正畸研究中的发展趋势
  • 实验一 上前牙、前段上颌骨及直丝弓矫治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加力方式对上前牙受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矢状向加力角度对上前牙受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四 弓丝尺寸对上前牙受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临床病例报告
  • 病例一
  • 病例二
  • 病例三
  • 病例四
  • 病例五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个性化正畸弓丝成形规划方法及实验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20(11)
    • [2].口腔新型正畸弓丝的研究进展[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03)
    • [3].正畸用无金属透明弓丝的最新研究进展[J]. 口腔医学 2019(06)
    • [4].基于有限点展成法的正畸弓丝成形控制点规划[J]. 仪器仪表学报 2017(03)
    • [5].正畸不锈钢弓丝表面纳米二氧化硅涂层的研制[J]. 口腔生物医学 2016(01)
    • [6].正畸弓丝表面功能化修饰后抗腐蚀及抗菌性的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4)
    • [7].镍钛合金正畸弓丝临床使用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4)
    • [8].不同种类初始弓丝对正畸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4)
    • [9].口腔正畸弓丝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J]. 口腔生物医学 2013(04)
    • [10].正畸弓丝的规范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2)
    • [11].正畸摇椅形弓丝摩擦力的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6)
    • [12].个性化正畸弓丝曲线交互调整方法研究[J]. 仪器仪表学报 2017(07)
    • [13].陶瓷托槽与金属弓丝第二序列成角状态下摩擦性能的研究[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2(06)
    • [14].记忆合金弓丝变形历史对正畸力的影响[J]. 医用生物力学 2012(05)
    • [15].模拟口腔环境下温控型镍钛弓丝弯曲性能实验[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1(05)
    • [16].双水平靴形曲弓丝在临床应用的探讨[J]. 医药论坛杂志 2009(10)
    • [17].不同摇椅形弓丝力学性能的比较分析[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04)
    • [18].全程镍钛弓丝竖直阻生下颌第三磨牙[J]. 中国医疗美容 2020(07)
    • [19].树脂球法在固定正畸矫治中防止弓丝滑动的临床效果[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06)
    • [20].成人正畸患者应用不同初始弓丝后疼痛的比较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 2016(13)
    • [21].四种正畸弓丝对牙齿移位作用的生物力学模拟及三维有限元分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12)
    • [22].正畸弓丝三点弯曲实验装置[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3(11)
    • [23].摇椅弓弓丝直径变化对牙根牙周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6(01)
    • [24].自制美学涂层弓丝表面形貌的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0(07)
    • [25].3种正畸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弓丝细胞毒性评价[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08)
    • [26].“2×4”矫治系统中前倾弯弓丝弯折位置变化对其力学行为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6)
    • [27].热激活镍钛弓丝和普通镍钛弓丝在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14)
    • [28].温控型镍钛弓丝力学性能的时效变化[J]. 上海口腔医学 2012(01)
    • [29].临床使用时间对正畸镍钛弓丝机械性能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1)
    • [30].镍钛合金正畸弓丝的使用性能差异分析[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8(07)

    标签:;  ;  ;  ;  

    应用微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