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非理性认知问卷的编制与验证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问卷的编制与验证

论文摘要

非理性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它影响人的行为,常常会给人带来情绪困扰,引发心理障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调控能力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认知有关,片面的、错误的认知和非理性的信念往往是个体产生抑郁、自卑、焦虑、恐惧、痛苦等不良情绪的原因。鉴于此,临床心理学家纷纷致力于编制可以有效测量人们的非理性认知的非理性认知量表。本文的目的一是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编制符合我国文化特点并适用于青少年的,具有简洁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并且信效度良好的非理性认知自评问卷;二是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实证研究,以考察其非理性认知的现状,再次验证自编量表并为后续研究打点基础。本研究分为两部分,一是编制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可以全面反映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业情绪的非理性认知问卷;二是使用自编的非理性认知问卷调查研究青少年非理性认知现状。本研究严格遵循心理量表的编制程序,首先从已有相关理论的概念和国外相关量表的结构出发,以贝克的情绪障碍认知模型和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参考其它相关研究及大量实证研究之结论,并结合中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以及临床专家的经验,从理论上初步构建青少年非理性认知的理论结构;然后在该理论结构的基础上编制具体题项,形成青少年非理性认知预试问卷,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修改和筛选题项,并经过严格执行测验要求的预测、初测和重测,最终形成正式问卷。之后又利用这个问卷团体施测了山西省长治市四所中学初一至高三的学生。本研究获得了以下结论:1.本研究在理论与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青少年非理性认知结构模型,编制了青少年非理性认知问卷。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以及重测信度(间隔时间为3周)较好,作为一种心理素质它是比较稳定的。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的问卷效度的计算结果显示问卷结构效度良好,且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进一步验证了本问卷构建的青少年非理性认知的多层次多维度模型的合理性。2.对青少年非理性认知现状的调查显示:青少年在非理性认知水平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说明女生相比男生更倾向于非理性认知;青少年非理性认知水平六个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表现为高二>高一>高三>初三>初二>初一,表明高二年级是青少年更倾向于非理性认知方式的关键年级段;青少年非理性认知水平七个年龄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表现为17>19>16>15>18>13>14,说明17岁是个关键年龄。来自农村与来自城市的青少年非理性认知水平在整体上没有显著差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1 认知方式与心理健康
  • 1.2 非理性认知理论研究
  • 1.2.1 贝克(Beck)的情绪障碍认知模型
  • 1.2.2 埃利斯(Ellis)的非理性信念
  • 1.2.3 抑郁的归因理论
  • 1.3 非理性认知相关测验研究
  • 1.3.1 个人信念调查表(Survey of Personal Beliefs. SPB)
  • 1.3.2 信念量表(The Belief Scale,BS)
  • 1.3.3 认知偏差问卷(CBQ)
  • 1.3.4 中国人信念量表
  • 1.4 非理性认知理论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设想
  • 2.1 问题的提出
  • 2.2 本研究整体思路描述
  • 第三部分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问卷的编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本研究对“非理性认知”的定义
  • 3.2.2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问卷维度的确立
  • 3.2.3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问卷的初步编制
  • 3.2.4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问卷的初测与分析
  • 3.2.5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问卷的正式施测与检验
  • 第四部分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现状调查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假设
  • 4.3 研究方法
  • 4.3.1 被试
  • 4.3.2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整体状况
  • 4.3.3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的性别差异
  • 4.3.4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的年级差异
  • 4.3.5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的年龄差异
  • 4.3.6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的家庭来源差异
  • 第五部分 总讨论
  • 5.1 关于《青少年非理性认知问卷》的编制
  • 5.1.1 关于问卷维度的建立
  • 5.1.2 关于问卷的编制及正式问卷的形成
  • 5.2 关于青少年非理性认知的特点
  • 5.2.1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的性别差异
  • 5.2.2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的年级差异
  • 5.2.3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的年龄差异
  • 5.2.4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的家庭来源差异
  • 5.3 教育建议
  • 5.4 本研究需要改进和深入的地方
  • 第六部分 结论
  • 6.1 本研究的结论
  • 6.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6.3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建构中的解构:理性与非理性的契约[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05)
    • [2].理性与非理性内在关系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9)
    • [3].非理性妄断(组诗)[J]. 诗歌月刊 2018(08)
    • [4].理性控制非理性——西方传统人文法律文化[J]. 长江丛刊 2016(32)
    • [5].灵魂本来就没有名字[J]. 青年文学家 2016(33)
    • [6].理性公民的非理性维度[J]. 伦理与文明 2017(00)
    • [7].丑的“非理性”特征[J]. 大众文艺 2019(21)
    • [8].当代青年非理性政治参与的原因及消解[J]. 社会科学文摘 2016(04)
    • [9].爱国行为的理性和非理性[J]. 语文学刊 2014(10)
    • [10].向蚁群学习[J]. 科学大众(中学生) 2011(03)
    • [11].大学生非理性信念及其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2)
    • [12].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思想发展的分合演进[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9(06)
    • [13].民间非理性行为管理控制的路径研究[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6(20)
    • [14].嫉妒别人不如提高自己[J]. 高中生 2017(27)
    • [15].理性与非理性选择在经济活动中的耦合——基于经济学与社会学的思考[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11)
    • [16].非理性信念研究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7].人之存在的困顿与复杂——“理性”与“非理性”之解构[J]. 河南社会科学 2015(02)
    • [18].教育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精神[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02)
    • [19].“豪华联欢”并非理性选择[J]. 青年教师 2012(01)
    • [20].论社会转型期视阈下人的理性与非理性契合[J]. 济宁学院学报 2009(02)
    • [21].从经济视角看房价的非理性上涨[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16)
    • [22].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局部价格非理性变化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04)
    • [23].大学生非理性网络宣泄分析和应对[J]. 中国成人教育 2015(19)
    • [24].从名人微博论战看网络讨论的非理性表达现象[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02)
    • [25].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非理性向度[J]. 甘肃理论学刊 2011(04)
    • [26].消费者选择的非理性及情绪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11(20)
    • [27].余华早期先锋小说对世界非理性的揭示[J]. 理论界 2008(02)
    • [28].《维纳斯》中维纳斯的非理性实质[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9].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房价非理性上涨的反思——兼论上海房价上涨问题的应对策略[J]. 现代城市 2017(01)
    • [30].谈网络非理性言论[J]. 青年记者 2016(17)

    标签:;  ;  ;  ;  ;  

    青少年非理性认知问卷的编制与验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