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文革”前十七年小说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相关成果主要集中在重读文本方面。本文在借鉴大众文化理论以及编辑学、出版学、传播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将“十七年”小说的生产与传播作为整体加以考察,把文学与媒介的关系放在大的文化场中进行审视,力图揭示出特定时代文学规范重构中的媒介力量。 具体而言,本文基于扎实的文献资料,从传媒的研究视域出发,以“十七年”小说的社会化过程(生产、传播、消费)为切入口,以“十七年”的《人民日报》、《人民文学》、《文艺报》、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等重要报刊和出版机构发表的作品、评论等作为主要考察对象,深入阐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社会政治、文化领导权、传媒与文学体制,舆论环境与作家心态,编辑思想与小说发表原则,期刊、出版社等多种媒介运作与小说生产、传播,读者的文化消费与小说接受,主流政治干预小说生产、传播的得与失,等等。 通过上述考察,本文揭示了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它在塑造新中国小说作家群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对文学界和大众的精神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因素促成了新的小说生产机制和传播方式的形成。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艺报》与十七年(1949-1966)的文学批评[J]. 百家评论 2017(04)
- [2].1957年《文艺报》的改版[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11)
- [3].“有力”人物的“争夺战”──1950年代《文艺报》人事纠葛及编辑理念之演变[J]. 扬子江评论 2015(06)
- [4].《文艺报》试刊与第一次文代会[J]. 文学评论 2014(01)
- [5].1954年《文艺报》被批判事件探析[J]. 扬子江评论 2015(03)
- [6].我在《文艺报》的点滴记忆[J]. 黄河 2020(02)
- [7].开栏语[J]. 六盘山 2017(01)
- [8].初春,在一起[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17(Z2)
- [9].《文艺报》与寻根文学的理论前奏[J]. 文艺争鸣 2019(02)
- [10].新中国文艺体制确立的风向标——对第一次文代会筹委会主办《文艺报》的考察[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5(02)
- [11].文代会筹委会主办的《文艺报》刊文倾向分析及思考[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4(05)
- [12].回忆1958年《文艺报》的一次文风研讨[J]. 党的文献 2009(04)
- [13].我在《文艺报》的日子[J]. 文艺争鸣 2009(12)
- [14].文学场与政治场——以十七年(1949——1966)《文艺报》“编者按”为考察中心[J]. 扬子江评论 2008(05)
- [15].《文艺报》与改革开放初期文学的经典化建构(1978—1985)[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9(04)
- [16].《文艺报》与改革开放初期文学的经典化建构(1978—1985)[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0(01)
- [17].论百花时代的《文艺报》[J]. 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 [18].毛泽东批评《文艺报》“文也不足”之后[J]. 读书文摘 2013(09)
- [19].复刊《文艺报》(一)[J]. 美文(上半月) 2009(07)
- [20].论《文艺报》(1978—1985)的“讨论会”[J]. 小说评论 2012(04)
- [21].其积也厚,其行也远——康凌的文学研究与批评[J]. 南方文坛 2020(05)
- [22].《文艺报》(1981-1988)与新时期“文艺家职责”观念演进[J]. 中国图书评论 2016(03)
- [23].走进《文艺报》编辑部[J]. 美文(上半月) 2009(03)
- [24].毛泽东批评《文艺报》“文也不足”之后[J]. 炎黄春秋 2013(05)
- [25].“《文艺报》美学小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美学制度建设[J]. 中国美学研究 2019(01)
- [26].《文艺报》“新英雄人物”讨论的前前后后[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4(01)
- [27].冯雪峰与《文艺报》事件[J]. 世纪 2011(06)
- [28].失缺权利的“尊严”只能是虚幻的“面子”[J]. 杂文月刊(原创版) 2014(11)
- [29].文风的回忆[J]. 美文(上半月) 2009(01)
- [30].应是“夫复何言”[J]. 咬文嚼字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