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作猪S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克隆及基因结构与多态性分析

中国合作猪S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克隆及基因结构与多态性分析

论文摘要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pitibility complex,MHC)又称白细胞抗原(LymphocyteAntigen),是集中于某一染色体、编码与免疫应答直接相关的一类细胞膜糖蛋白基因簇,是目前已知的多态性最丰富的基因系统。MHC不仅控制着机体移植排斥反应,还参与机体对内/外源性抗原的识别、结合,与机体获得性免疫应答密切相关。MHC在人类称为HLA,在猪则称为SLA(swine Lymphocyte Antigen),其中SLAⅠ类和SLAⅡ类是其最重要的经典分子。中国合作猪是由野猪通过自然驯化和人工选择而来的一个地方猪种,主要分布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等高原地区,是一个原始地方小型猪种。由于独特的高原气候类型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加之交通闭塞、地理隔离以及民族特有的经济、文化活动,保存了许多独特而优秀的遗传性状,耐粗饲、耐严寒、抗病力强,其特有的基因型是其他猪种所不具备的,是我国重要的遗传多样性基因资源库。本研究以商品化白猪和GenBank收录的相关物种的SLA基因作为比较对象,重点研究合作猪S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基因结构及其遗传多态性,探讨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与该类分子的关系,为抗病基础研究提供依据。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首次成功地克隆了合作猪和商品化白猪SLAⅠ类(SLA-1、-2和-3)和Ⅱ类(DRA、DRB、DQA和DQB)分子的功能基因及其相应的基因组序列,其中SLAⅠ类分子功能基因序列共6个(GenBank登录号为FJ905817~FJ905822),相应的基因组序列6个(GenBank登录号为FJ905829~FJ905834);SLAⅡ类分子功能基因序列共8个(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905823、FJ905824~FJ905828),相应的基因组序列7个(GenBank登录号为FJ905835~FJ905840)。2、系统分析合作猪和商品化白猪SLAⅠ类基因的结构及其多态性,发现SLAⅠ类分子基因可分为五个功能区,其多态性位点主要集中在α1与α2结构域,其中核苷酸非同义置换位点数多于同义置换位点数。SLAⅠ类分子共有21个新的SNPs位点,其中SLA-1有4个,主要位于α2和α3功能区;SLA-2有6个,主要位于α1、α2和α3功能区;SLA-3有13个,主要位于α2和α3功能区。合作猪SLAⅠ类分子共有17个新的SNPs位点,而商品化白猪有6个,说明合作猪的SLAⅠ类分子多态性高于商品化白猪。3、系统分析合作猪和商品化白猪SLAⅡ类基因的结构及其多态性,发现SLAⅡ类分子基因可分为四个功能区,其多态性位点主要集中在α1(β1)结构域,其中DRAα1区仅有一个非同义置换位点,而DQAαβ1区的同义置换位点数多于非同义置换位点数;DRB和DQB的β1区的核苷酸同义置换位点数少于非同义置换位点数。SLAⅡ类分子共有23个新的SNPs位点,其中DRA有5个,主要位于α1区;DQA有6个,主要位于α1和α2功能区;DQB有4个,主要位于β1区、信号肽和穿膜区及胞浆区;DRB有7个,主要位于β1、β2区和穿膜区及胞浆区。合作猪SLAⅡ类分子共有9个新的SNPs位点,而商品化白猪共有13个,说明商品化白猪SLAⅡ类分子的多态性高于合作猪。4、合作猪和商品化白猪SLAⅠ类分子的基因组均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基因组结构相似,其中Ⅰ类分子中内含子3片段最长;而SLAⅡ类分子α、β链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有差异,其中DRA和DQA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DQB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DRB则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在SLAⅡ类分子中,DRA、DRB和DOA的内含子1均长丁其他内含子,而DQB较为特别,其内含子2较长。5、合作猪SLAⅠ类分子基因组外显子2和3共有14个新的SNPs位点,其中SLA-2有7个新的SNPs位点主要位于α2功能区,SLA-3有7个新的SNPs位点主要位于α2和α3功能区。而SLAⅡ类分子基因组外显子2共有3个新的SNPs位点,其中DQB有2个新的SNPs位点主要位于β1区,而DRB仅有1个新的SNPs位点主要位于β1区。而Ⅰ类分子基因组的内含子2和3的多态性比较,发现存在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和短片段的缺失。DRA和DQA的内含子1的多态性主要表现也为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和短片段的缺失,但DRB基因内含子1的多态性主要表现为200多个bp长片段序列的插入和缺失,在DQB的内含子2同样具有连续的10多个核苷酸的插入和缺失现象,且其多次出现。因此,合作猪S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内含子组成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并远高于其外显子。6、首次完整地克隆和分析了合作猪和商品化白猪SLAⅠ类(SLA-1、-2和-3)和Ⅱ类分子基因(DRA、DRB、DQA和DQB)的上游启动子调控区,并与HLAⅠ类和Ⅱ类分子基因的上游调控区比较,证实其结构类型和排列顺序基本一致。发现SLAⅠ类(SLA-1、-2和-3)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调控元件含有SP1、增强子A、干扰素调控因子(ISRE)、W/S盒、X盒、Y盒、CAAT盒和TATA盒,其中CAAT盒高度保守,而其他调控元件均具有多态性;而SLAⅡ类分子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元件在基因间则不一致,其中SLA-DRA上游调控区含有部分的Y盒、八聚体复合物和T区等调控因子,均高度保守,但没有发现CCAAT和TATA等区;SLA-DQA上游调控区含有W盒、核因子κ((NF-κB)/增强子A、S盒、X盒、Y盒和T盒,仅W盒具有多态性;而SLA-DQB和-DRB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调控元件一致,均含有W/S盒、X盒、Y盒、CCAAT和TATA盒,其中仅CCAAT盒高度保守,其他均具有多态性。此外,在各调控元件之间分布着多态性位点。7、SLAⅠ类分子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分析发现,与参考序列比较共有23个新的SNPs位点,其中合作猪与商品化白猪SLA-2-URR间有14个,主要位于各调控元件之间;合作猪SLA-3-URR有9个新的SNPs位点和1个缺失位点,主要位于各调控元件之间和增强子A及SP1盒中。在SLAⅠ类分子基因启动子区的23个多态性位点中,合作猪有19个,而商品化白猪仅有4个。SLAⅡ类分子基因启动子区共有13个新的SNPs位点,其中DQA-URR有5个,主要位于W盒和W盒:DRB-URR共有8个,主要位于各调控元件之间。说明合作猪SLAⅠ类、Ⅱ类分子基因启动子区具有多态性,且在SLAⅠ类分子高于商品化白猪。8、选择合作猪SLAⅡ类分子的DQA外显子2进行遗传演化关系分析,发现AT含量大于GC含量,核苷酸的非同义置换率高于同义置换率,且ka/Ks<1,说明DQA基因外显子2序列经受着平衡选择且偏向于阴性选择的影响;用Tajima’s D值进行中性检验发现,Tajima’s D值为0.54649>0.1(P>0.10)符合中性突变,说明平衡选择对DQA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因序列进化方式为平衡选择,而且有一些单倍型的分化。每个位点的核苷酸置换率Pi(π)和Theta-W的值分别为0.04016和0.03694,且平均碱基配对遗传距离为0.0418±0.0081。总之,对合作猪白细胞抗原的Ⅰ类和Ⅱ类分子基因的分析表明:SLAⅠ类和Ⅱ类分子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且具有单倍型的分化,说明合作猪具有独特的基因型,这可能与其长期适应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病原微生物有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猪MHC分子的研究进展
  • 1.1 猪MHC的发现及特点
  • 1.1.1 MHC的发现
  • 1.1.2 猪MHC的发现
  • 1.2 猪MHC(SLA)的生物学功能
  • 1.2.1 参与T细胞的免疫应答
  • 1.2.2 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 1.2.3 约束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 1.2.4 参与抗原处理
  • 1.2.5 参与免疫调节
  • 1.2.6 参与免疫细胞的分化
  • 1.3 SLA分类、特点及组成
  • 1.3.1 SLAⅠ类分子的分布、特点及组成
  • 1.3.2 SLAⅡ类分子的分布、特点及组成
  • 第二章 猪MHC分子的多态性
  • 2.1 猪MHC的多态性
  • 2.2 SLAⅠ类分子基因及启动子区的多态性
  • 2.2.1 SLAⅠ类分子基因的多态性
  • 2.2.2 SLAⅠ类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
  • 2.3 SLAⅡ类分子及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
  • 2.3.1 SLAⅡ类分子基因的多态性
  • 2.3.2 SLAⅡ类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
  • 2.3.3 MHCⅡ类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对基因表达调控影响
  • 2.3.4 MHCⅡ类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的的形成及与疾病的相关性
  • 第三章 SLAⅠ类和Ⅱ类分子基因与疾病及生产性状的相关性
  • 3.1 SLAⅠ类和Ⅱ类分子基因组织、细胞表达及与机体免疫水平的相关性
  • 3.2 SLAⅠ类和Ⅱ类分子基因与疾病的相关性
  • 3.3 SLA与生产性状的相关性
  • 3.4 前景展望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四章 合作猪和商品化白猪SLA Ⅰ类和Ⅱ类分子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动物
  • 4.1.2 菌种和载体
  • 4.1.3 酶和试剂
  • 4.1.4 仪器与设备
  • 4.1.5 引物
  • 4.2 实验方法
  • 4.2.1 猪脾脏淋巴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4.2.2 总RNA的提取
  • 4.2.3 RT-PCR扩增目的片段
  • 4.2.4 目的基因的克隆
  • 4.2.5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RT-PCR扩增产物
  • 4.3.2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4.3.3 测序结果
  • 4.3.4 SLA Ⅰ类分子功能基因的序列分析
  • 4.3.5 SLA Ⅱ类分子功能基因的序列分析
  • 4.3.6 合作猪DR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4.4 讨论
  • 4.4.1 关于SLA Ⅰ和Ⅱ类分子功能基因序列cDNA水平多态性的探讨
  • 4.4.2 SLA Ⅰ和Ⅱ类分子功能基因多态性对其功能的影响
  • 4.4.3 合作猪DR基因与不同猪种和物种间的同源关系的比较
  • 第五章 合作猪和商品化白猪SLA Ⅰ类和Ⅱ类分子新等位基因的预测分析
  • 5.1 实验材料
  • 5.2 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测序结果
  • 5.3.2 SLAⅠ类和Ⅱ类分子新等位基因的预测分析
  • 5.4 讨论
  • 5.4.1 合作猪和商品化白猪SLA Ⅰ类和Ⅱ类分子等位基因新的SNPs位点的预测
  • 5.4.2 合作猪和商品化白猪SLA Ⅰ类和Ⅱ类分子新等位基因的预测
  • 第六章 合作猪和商品化白猪SLA Ⅰ类和Ⅱ类分子基因组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6.1 实验材料
  • 6.1.1 实验动物
  • 6.1.2 菌种和载体
  • 6.1.3 酶和试剂
  • 6.1.4 仪器与设备
  • 6.1.5 引物
  • 6.2 实验方法
  • 6.2.1 猪脾脏淋巴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6.2.2 基因组DNA的提取
  • 6.2.3 SLA基因组的扩增
  • 6.2.4 目的片段的克隆
  • 6.2.5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提取的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 6.3.2 合作猪与商品化白猪MHC基因PCR产物
  • 6.3.3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6.3.4 测序结果
  • 6.3.5 合作猪和商品化白猪SLAⅠ类分子基因组序列的分析及新等位基因的预测
  • 6.3.6 合作猪和商品化白猪SLAⅡ类功能基因组序列的分析
  • 6.3.7 合作猪DRB基因外显子2序列遗传变异的分析
  • 6.3.8 合作猪DQA外显子2的多态性及其遗传进化的分析
  • 6.4 讨论
  • 6.4.1 关于长片段基因组的克隆的探讨
  • 6.4.2 关于SLAⅠ类分子基因组的结构及其多态性的分析
  • 6.4.3 关于SLAⅡ类分子基因组的结构及其多态性的分析
  • 6.4.4 关于合作猪DRB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的分析
  • 6.4.5 关于合作猪DQA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的分析
  • 6.4.6 关于SLA Ⅰ类分子和Ⅱ类分子基因组中内含子的多态性
  • 6.4.7 合作猪SLA Ⅰ类和Ⅱ类分子等位基因新的SNPs位点的预测分析
  • 6.4.8 合作猪和商品化白猪SLA Ⅰ类和Ⅱ类分子新等位基因的预测
  • 6.4.9 关于抗原结合区编码外显子序列的多态性
  • 第七章 合作猪和商品化白猪SLA Ⅰ类和Ⅱ类分子上游启动子区序列的分析及新等位基因的预测
  • 7.1 材料
  • 7.2 实验方法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基因组的克隆和测序
  • 7.3.2 SLA Ⅰ类分子上游启动子区序列的分析及新等位基因的预测
  • 7.3.3 SLA Ⅱ类分子上游启动子区序列的分析及新等位基因的预测
  • 7.3.4 DRB和DQB URR序列的遗传进化关系
  • 7.4 讨论
  • 7.4.1 关于SLA Ⅰ类和Ⅱ类分子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探讨
  • 7.4.2 关于SLA Ⅰ类分子和Ⅱ类分子基因启动子区各调控元件的功能的探讨
  • 7.4.3 关于SLA Ⅱ类分子基因DQB和DRB启动子区等位基因的分类
  • 7.4.4 合作猪和商品化白猪SLA Ⅰ类和Ⅱ类分子启动子等位基因新的SNPs位点的预测
  • 7.4.5 合作猪和商品化白猪SLA Ⅰ类和Ⅱ类分子启动子新等位基因的预测
  • 7.4.6 SLA Ⅰ类和Ⅱ类分子等位基因上游调控区多态性与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溶液的配方
  • TM18-T质粒图谱'>附录2 克隆载体PMDTM18-T质粒图谱
  • 附录3 克隆载体PGEM-TEASY质粒图谱
  • 附录4 载体PCDNA3.1/CT-GFP-TOPO质粒图谱
  • 附录5 合作猪与商品化白猪SLA Ⅰ类和Ⅱ类分子CDNA序列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交合作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及分析[J]. 动物医学进展 2020(08)
    • [2].合作猪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9(05)
    • [3].不同饲料育肥合作猪试验效果[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03)
    • [4].合作猪头骨解剖结构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15)
    • [5].浅谈“合作猪”的品种特性及利用前景[J]. 中国畜禽种业 2009(01)
    • [6].合作猪营养成分及加工性能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08)
    • [7].合作猪饲养模式优化分析研究[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02)
    • [8].合作猪与大白猪头骨形态比较[J]. 中国畜牧兽医 2008(12)
    • [9].合作猪(蕨麻猪)猪肉与其它良种猪猪肉食用品质与营养成分含量对比分析研究[J]. 畜禽业 2008(11)
    • [10].舍饲型合作猪肉与其它良种猪肉食用品质对比分析[J]. 畜牧兽医杂志 2013(01)
    • [11].猪TBG基因多态性突变位点的检测[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1)
    • [12].合作猪IFN-β基因编码区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 2019(10)
    • [13].三种不同地方猪种对日粮营养物质消化能力的研究[J]. 畜牧兽医杂志 2015(03)
    • [14].开发利用甘南猪种资源,发展特色养猪业[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06)
    • [15].不同饲养方式下合作猪的生长性能[J]. 畜牧与兽医 2013(03)
    • [16].合作猪改良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2(01)
    • [17].合作猪最佳饲养方式探讨[J]. 畜牧兽医杂志 2013(01)
    • [18].舍饲型合作猪不同体重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分析[J]. 畜牧兽医杂志 2014(01)
    • [19].不同饲养方式下合作猪屠宰性能对比研究[J]. 畜牧兽医杂志 2012(03)
    • [20].合作猪种质资源调查研究[J]. 猪业科学 2013(09)
    • [21].合作猪在北京的繁殖性能分析[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6(05)
    • [22].合作猪头骨发育研究[J]. 动物医学进展 2008(09)
    • [23].舍饲型合作猪胴体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J]. 养猪 2016(02)
    • [24].合作猪肉质特性的研究[J]. 养猪 2013(04)
    • [25].合作猪干扰素γ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3(04)
    • [26].迭部县蕨麻猪品种特性调查与分析[J]. 甘肃畜牧兽医 2014(07)
    • [27].藏猪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关系研究[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1(05)
    • [28].“农广天地”电视节目介绍[J]. 农民科技培训 2011(08)
    • [29].4猪种Nramp1基因第6内含子多态性研究[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2(05)
    • [30].合作猪TLR3及其剪接体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J]. 中国兽医科学 2012(07)

    标签:;  ;  ;  ;  

    中国合作猪S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克隆及基因结构与多态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