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康复期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朱春蓉[1](2021)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中青年阶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阶段的心理问题,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康复期阶段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计60例。根据护理方案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康复期阶段中青年阶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绪状况、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组间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组间遵医率、护理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率比较,观察组占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根据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护理与康复效果。
戴进军[2](2020)在《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编制及评价》文中指出目的:编制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对量表进行评价,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1)以华森(Jean Harman Watson)人文关怀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小组讨论法构建条目池,经过两轮共计21名专家函询和对60名患者进行预调查后,形成初始量表;(2)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8年7-11月在全省3所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和设置有精神科的三级综合医院住院的516例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条目分布法、离散趋势法、临界比值法、相关系数法、内部一致性分析法进行条目的分析和筛选;采用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对量表效度进行检验;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对量表信度进行检验;最终形成正式版量表;(3)以正式形成的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抽样调查收集的516例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人文关怀需求情况进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4)采用SPSS18.0录入数据、分析数据,主要统计学方法有: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检验水准a=0.05,P值取双侧概率。结果:(1)编制的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包含6个维度,共49个条目,即人道主义的利他行为的需求(11个条目),帮助和信任的需求(6个条目),鼓励情感表达的需求(3个条目),健康教育的需求(9个条目),提供安全、保护、支持性环境的需求(13个条目),满足基本护理的需求(7个条目)。量表的计算方法:量表条目的选项从“不需要”到“非常需要”,分别计1~5分,总分49~245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人文关怀需求越强烈。(2)效度分析:(1)结构效度: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6个公共因子,可解释变异量为65.71%。各个条目与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11~0.740之间,各个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74~0.774之间;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11~0.884之间,各个维度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862~0.925之间,显着性均小于0.05,各维度均为正相关。(2)内容效度: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经专家评定后为0.914。(3)信度分析:总量表Cronbach’s a系数为0.979,各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在0.801~0.938之间;总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924,各维度的折半信度为0.795~0.905之间;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39。(4)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护理人文关怀需求整体得分总分为(202.85±35.06)分,总条目均分为(4.14±0.16)分。患者认为关怀性最强的条目和维度分别为“准时为我做治疗及给药”(4.39±0.79)分和“提供安全、保护、支持性环境的需求”(54.79±9.52)分,最不具有关怀性的条目和维度分别为“用适当的肢体接触(如握手、拍肩)表达对我的关心”(4.02±1.06)分和“鼓励情感表达的需求”(11.97±2.73)分。(5)影响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家庭人均月收入,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对人文关怀需求高;婚姻稳定患者比婚姻不稳定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高;高中(含中专)学历的患者比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高,但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在某些维度不遵循此规律;收入2000元及以上的患者比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高。结论:(1)编制的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于评估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情况。(2)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程度较高且呈多样化,应根据患者需求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规范化的护理。
孟宪梅[3](2019)在《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基于脑卒中给患者及家庭造成的健康社会问题日趋严重、而国内现有脑卒中护理实施尚不规范的现状,通过本研究制定基于最佳证据、涵盖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及健康问题的护理方案,为规范我国脑卒中整个疾病过程的护理实践,保障脑卒中康复护理服务的科学性、连续性提供理论指导及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一—现况研究:通过在三家医疗机构进行田野研究及对服务于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的多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对国内脑卒中临床护理实践现况进行研究,并依据i-PARIHS框架,分析影响实施的促进及障碍因素。2.研究二—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基于国内脑卒中护理实践现况,对脑卒中护理相关循证指南及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进而运用AGREEⅡ及OQAQ对指南及系统评价文献进行再评价,依据JBI标准,统一证据分级及推荐分级。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本研究护理方案主题及相关证据推荐等级,形成方案的理论主干,并在5W1H指导下,具体形成护理方案初稿。3.研究三--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为保障护理方案在多学科合作的流畅性,采用立意取样法对不同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及组织四家转化基地的护理专家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分别从不同学科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修订及讨论方案转化实施可行性。4.研究四--护理方案临床转化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及转化基地现况,选择代表全程性护理方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代表专科性护理方案的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在三个转化基地(包含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依据i-PARIHS框架,进行方案实施现况审查,发现障碍因素,并通过PDCA循环,予以解决障碍因素,对实施规范化,并从结构、过程、及结果三个层面对临床转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研究一:在三个田野地进行田野观察及对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结果显示,现有脑卒中护理实践涉及超急性期、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以基础护理为主,涉及康复护理实践内容有限,并存在护理实践不规范、与康复治疗师职责界定不清等问题。与最佳证据相比,从护理实践范畴及实践系统性上都存在很大差距。护士专业知识不足、临床护理工作庞杂、护理时间零散、学科成员间沟通缺乏等对方案实施带来困难。可考虑利用领导层的支持鼓励、护士改进康复护理的意愿、康复团队成员互动机会、及机动护理人员配备等有利因素推进护理方案实施。2.研究二:以“脑卒中”“护理”及相关检索词,从循证数据库及指南网站进行检索,最终纳入44篇指南文献及64篇系统评价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终确定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四个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主题(深静脉血栓预防、压力性损伤、跌倒预防、抑郁)、及五个康复护理主题(两便护理、吞咽障碍及营养、痉挛/挛缩、语言障碍康复、二级预防)的384条证据,形成方案理论主干,在此基础上,形成方案初稿。3.研究三: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及来自4个转化基地9名护理专家(专家权威系数为0.925)的焦点小组访谈,对护理方案进行以下修订:(1)不同疾病时期护理方案以不同医疗地点为导向;(2)根据国情,剔除院前护理实践内容;(3)精炼超急性期转诊内容;(4)在急性期护理方案中补充抑郁筛查及护理内容;(5)将两便护理及饮食护理重新命名为两便管理及吞咽障碍管理,纳入到“康复护理”条目中;(6)根据临床现况,对部分护理措施进行删除、补充、及更换等修订。4.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一(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运行结果:三个转化基地两轮PDCA循环研究,形成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记录规范:入院深静脉血栓筛查表,护理记录单,及患者健康教育手册;方案实施管理规范:专人负责方案管理,入组患者管理方式,及明确方案实施各时间节点。5.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二(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运行结果:在遵循转化方案一所制定的实施规范基础上,扩展吞咽康复管理规范:入院患者吞咽障碍筛查表,言语治疗师及护士吞咽康复管理职责,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师/护士记录单,及现场示范---配合指导---独立完成的技能培训模式。6.研究四:临床转化效果评价:方案一临床转化效果显示,57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在健康教育后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Z=-6.457,P<0.01);26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前后知识掌握情况有显着性差异(Z=-4.244,P<0.01);且方案实施后的护理行为,在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观察出血倾向、熟悉IPC使用注意事项及对皮肤评估等方面的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性提高(P<0.05)。方案二临床转化效果显示,15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后对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7.046,P<0.01);23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后知识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15.842,P<0.01);且方案实施后护理行为,在接受培训、入院及时筛查、跟进筛查、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吞咽筛查异常转介言语治疗师、跟进吞咽康复训练及效果等方面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提高(P<0.05)。另外,对9名实施方案护士的半结构访谈结果分析:实施方案后,护理工作变得系统化、规范化、且主动及时;对自身的影响包括:扩充专科知识、增加专业自信心、增加护理实践意识、改善护患关系、及增加科研意识;可承受增加的工作量,并可通过常规化、碎片化服务、及优先筛查等策略解决。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理念,构建基于最佳证据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的护理方案及九个健康问题护理方案,为脑卒中专科护士提供统一护理实践规范框架,使脑卒中科学性连续性护理服务成为可能。本研究所构建的护理方案遵循美国护士协会5W1H的护理实践要求,明确与其他学科团队成员间的协调,体现脑卒中护理专科性及专业价值。通过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的试点运行,从全程性及专科性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临床转化验证,制定了护理方案的实施规范,尤其是康复问题的护理规范模式,使多学科团队合作成为可能,为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及临床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构建的脑卒中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罗锦兰[4](2019)在《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措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中的措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对半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收治入院的时间为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对照组是关于常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传统心脏疾病的护理方法。而对于实验组来说则采用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不同的康复情况。从心脏病的控制时间到康复效果进行分析。康复效果从主治医生的每日查房日记进行统计。结果在对两组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统计之后,两组结果差异存在显着性特征(P<0.05);实验组心理功能的恢复或者是药物进行保守治疗效果更好。结论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中,关于心脏康复护理法来说,比普通的护理法更能提高出院时间。这样很好的护理方法是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贡献,是临床医学的进步。
李小霞,李英[5](2018)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与护理。方法通过临床的的保守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7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除了3例死亡,8例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14d。结论早期及时处理,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提高疗效的关键。
李新艳[6](2017)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8例护理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其采取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经及时抢救治疗和护理,有28例患者病情痊愈并顺利出院,有10例患者病情得到好转,有5例患者死于严重心律失常,3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2例患者因便秘而发生猝死。结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并辅以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成功救治、早日康复提供可靠的保障。
陈静,孙宏[7](2017)在《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患者1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优质护理组(n=80)和常规护理组(n=8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92.5%(74/8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0.0%(56/80)(P<0.05),并发症发生率30.0%(24/8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57.5%(46/80)(P<0.05),活动受限、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稳定、主观感受、护理满意度评分及SAQ总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张雪艳[8](2016)在《57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 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早期诊断、积极救治、合理治疗,有效护理,并做好康复期及出院指导,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对患者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52例抢救成功,出院后生活自理,5例住院期间死亡,其中2例心源性休克死亡,2例室颤死亡,1例出院后2周心脏骤停死亡。救治成功率为91.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早期诊断、积极救治、合理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李建英[9](2016)在《护理支持对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影响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护理支持对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护理组,各50例。参照组采用临床一般护理方式,护理组则采用护理支持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等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着高于参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支持,可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恢复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能够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症状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朱曼曼,师丽丽[10](2013)在《护理支持对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疗效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抽取92例处于病情康复期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的护理支持。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梗塞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用全面护理支持模式对处于病情康复期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显着。
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康复期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康复期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计数指标比较 |
2.2 情绪评分比较 |
3 讨论 |
(2)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编制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文关怀 |
1.1.2 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照顾方式选择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量表的编制 |
2.1.1 文献分析法 |
2.1.2 半结构式访谈法 |
2.1.3 小组讨论法 |
2.1.4 专家函询法 |
2.1.5 预调查 |
2.2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工具 |
2.2.3 条目分析和筛选 |
2.2.4 量表的效度检验 |
2.2.5 量表的信度检验 |
2.3 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
2.4 统计分析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2.5.1 研究设计阶段 |
2.5.2 研究实施阶段 |
2.5.3 研究数据分析和整理阶段 |
2.6 伦理原则 |
2.7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文献分析 |
3.2 患者访谈 |
3.2.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2 主题提炼 |
3.3 小组讨论 |
3.4 专家函询 |
3.4.1 专家一般资料 |
3.4.2 专家的积极性 |
3.4.3 专家的权威程度 |
3.4.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3.4.5 第一轮专家函询 |
3.4.6 第二轮专家函询 |
3.5 预调查 |
3.6 抽样调查阶段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7 条目分析和筛选 |
3.7.1 条目分布 |
3.7.2 离散趋势 |
3.7.3 临界比值 |
3.7.4 相关系数 |
3.7.5 内部一致性分析 |
3.8 量表的效度分析 |
3.8.1 结构效度 |
3.8.2 内容效度 |
3.9 量表的信度分析 |
3.10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现状 |
3.10.1 各维度得分情况 |
3.10.2 各条目得分情况 |
3.10.3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0.4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的编制分析 |
4.1.1 量表编制的科学性 |
4.1.2 量表的项目分析 |
4.1.3 量表的效度评价 |
4.1.4 量表的信度评价 |
4.2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现状调查分析 |
4.2.1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4.2.2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现状分析 |
4.2.3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4.3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4.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的研究现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专家函询问卷(第一轮) |
附录 2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专家函询问卷(第二轮) |
附录 3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情况调查知情同意书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3)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三、文献回顾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案 |
二、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现况研究--田野研究及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
一、田野研究 |
二、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
三、小结 |
第四部分 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 |
一、明确方案主题 |
二、成立研究小组 |
三、指南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
四、系统评价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
五、证据推荐等级评价 |
六、脑卒中护理方案拟定 |
第五部分 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护理方案修订 |
一、基于专业判断的方案修订--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转化基地护理专家焦点小组访谈 |
第六部分 临床转化一全程性护理方案试点转化应用及评价研究:以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为例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小结 |
第七部分 临床转化二专科性护理方案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以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为例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小结 |
第八部分 临床转化应用效果评价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质量控制 |
五、伦理考虑 |
六、研究结果 |
七、小结 |
第九部分 总结 |
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
二、研究的创新点 |
三、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纳入指南文献 |
附录3 纳入系统评价文献 |
附录4 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 |
附录5 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 |
附录6 专家咨询知情同意书 |
附录7 脑卒中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行为调查表 |
附录8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护士版) |
附录9 深静脉血栓预防患者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版) |
附录10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出院前/一周) |
附录11 脑卒中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行为调查表 |
附录12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问卷(护士版) |
附录13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 |
附录14 访谈知情同意书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4)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是有诱导因素的。 |
3.2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 |
3.3对于每个病人来说, 对疾病的恐惧是深入骨髓的。 |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与护理。 |
1.2.1 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持续性胸痛大于或等于半小时, 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大汗淋漓 |
1.2.2 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
1.2.3 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确定心肌梗死。 |
1.3 健康教育。 |
2 结果 |
3 讨论 |
(6)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8例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2 护理方法及体会 |
2.1 心理护理 |
2.2 吸氧 |
2.3 卧床休息 |
2.4 饮食和大小便护理 |
2.5 疼痛护理 |
2.6 输液时的护理 |
2.7 心电监护 |
2.7.1 心律失常 |
2.7.2 心力衰竭 |
2.7.3 血压监测 |
2.8 溶栓护理 |
2.9 康复期护理 |
2.1 0 出院指导 |
3 结果 |
4 讨论 |
(7)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评定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
3 讨论 |
(8)57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2.1 心理护理 |
1.2.2 疼痛护理 |
1.2.3 吸氧护理 |
1.2.4 休息与活动护理 |
1.2.5 饮食护理 |
1.2.6 排便护理 |
1.2.7 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 |
1.2.8 康复期护理 |
1.2.9 出院指导 |
2 结果 |
(10)护理支持对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疗效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常规护理。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住院治疗时间、症状控制时间、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心肌梗塞治疗效果 |
2.2 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 |
2.3 不良反应和护理满意度 |
3 体会 |
四、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康复期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分析[J]. 朱春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25)
- [2]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编制及评价[D]. 戴进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3]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D]. 孟宪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3)
- [4]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措施分析[J]. 罗锦兰.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19)
-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J]. 李小霞,李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A0)
- [6]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8例护理体会[J]. 李新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97)
- [7]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陈静,孙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08)
- [8]57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分析[J]. 张雪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28)
- [9]护理支持对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影响探究[J]. 李建英.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5)
- [10]护理支持对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疗效影响[J]. 朱曼曼,师丽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