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法的价值是法的灵魂,是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于立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我国法的价值的研究现状不容乐观,各种不同的价值表述,让人无所适从。法律是协调人类矛盾的社会规范,因而有必要从探索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入手,分析法的发展演化的规律和法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再对法的价值的概念、法的价值主体、法的价值的选择标准进行认真反思,我们有可能得出法的价值的科学判断。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矛盾理论从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但该理论不足以全部揭示人类社会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从根本上说,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是人类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需求和竞争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竞争与均衡的矛盾运动是支配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基本规律。随着人的需求层次的递进,人类的主导竞争手段遵循从劳力到暴力、到权力、到谋略、到财富最后到知识的演进过程。相应地,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六种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为劳力社会、暴力社会、权力社会、谋略社会、财富社会和知识社会。人类原生性竞争行为有无限扩张的趋势,自然状态下的竞争倾向混乱和无序,强弱对比是自然竞争的必然产物。法律产生之初既不可能是“公意”的体现,也不可能是“主权者的命令”,法律是强势者主导的意志,是强势者向弱势者发起的一项“契约”,且归根到底是受人类生存状态的制约。法律通过剔除某些既有的竞争手段,屏蔽和限制新的不合理的竞争行为以确立与当时的需求状态相适宜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秩序。人类法制化的进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节制自然权利性行为的过程,是人的社会性不断抗衡人的自然性的过程,也是法律不断抗衡和调正生产力及科学技术原始动力的过程。法的价值的首要意义是用来指导立法,因而法的价值主体首要的应当是指决定法律具体内容的法律创制者。法的价值是法中蕴含的能满足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需要的一种精神指向,其意义并不在于阐明法的功能、法的作用和法的目的本身,而是指引立法者如何借助法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和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的积极作用,以实现法的正当目的的伦理尺度。我国法学界众多学者提到的“秩序’’、“自由”、“效力”、“平等”、“效益”、“公平”、“权利”、“人权”、“利益”、“法治”、“安全”、“文明”、“人的发展”等价值表述,从各个角度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法的功能、法的作用和法的目的,其中部分表述反映了法的时代精神和特定历史阶段的价值诉求。但总的来说,它们或不具备价值的精神指向性特征,或距离法律太远不能反映法的属性,或相互之间具有必然的冲突性,或不能反映法的价值共性,因而都不适合准确地表述法的普遍价值。真正能作为法的普遍价值表述的,应当是“理性”、“自律”和“正义”,其中“理性”是法律的基本价值,也是法的一维价值,“自律”是法的核心价值,也是法的二维价值,“正义”是法的最高价值,也是法的三维价值。这三个价值表述各独有其义又相互支撑,组成了一个立体而又严谨的价值体系,也涵盖了学者们其他所有价值表述的价值诉求。在这三个价值中,其中“自律”作为法的核心价值,是决定法律进步程度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最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价值。竞争与均衡理论视角下法的价值问题反思,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以对立统一的矛盾论特别是关于矛盾主要一方和次要一方的关系理论为指导,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该研究关于“自律”是法的核心价值的提法和三维法的价值体系的建立,具有比较鲜明的创新特色。“反思”克服了法的价值脱离法律创制者的立场及脱离法律规范的倾向,与现实联系得更加紧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贫富分化加剧,扩张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盛行,环境恶化,资源日益枯竭的当代社会,该“反思”对于准确地把握法的调控方向,指导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法制创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村养老服务政策变迁研究——基于间断-均衡理论的阐释[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04)
- [2].基于市场均衡理论的高中学校周边小吃摊的治理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0)
- [3].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变迁的非线性解释——基于间断均衡理论的检验与修正[J]. 行政论坛 2020(05)
- [4].论房地产市场在非均衡理论下的供求模型[J]. 住宅与房地产 2016(30)
- [5].非均衡理论发展、特征及其应用启示[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2(01)
- [6].间断—均衡理论:探究政策过程中的稳定与变迁逻辑[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8(02)
- [7].均衡理论的梳理与矛盾分析——基于现代经济学视角[J]. 当代经济 2017(10)
- [8].间断-均衡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干预政策研究[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2)
- [9].新古典制度均衡理论不能指导转型实践的定性分析与启示[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4(08)
- [10].西方垄断竞争厂商均衡理论的评析与修正[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 [11].基于交流均衡理论的高校班级凝聚力研究[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5(06)
- [12].马克思均衡与非均衡理论对当代中国经济实践的启示[J]. 社会主义研究 2011(04)
- [13].基于均衡理论的群组评价机制设计及应用[J]. 统计研究 2018(01)
- [14].认知、制度与政策图景:间断-均衡理论的三重解释逻辑[J]. 南京社会科学 2018(05)
- [15].基于间断均衡理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政策的审视[J]. 医学与哲学 2020(13)
- [16].向行为公共政策理论跨越——间断—均衡理论的演进逻辑和趋势[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 [17].从均衡理论的角度浅析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J]. 品牌(下半月) 2014(10)
- [18].基于非均衡理论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6)
- [19].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逻辑——基于间断—均衡理论的视角[J]. 行政科学论坛 2020(03)
- [20].基于非均衡理论的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8)
- [21].经常账户均衡理论模型初探:理论、方法研究与展望[J]. 海南金融 2012(11)
- [22].不均衡理论与对外直接投资要素流动[J]. 企业经济 2011(02)
- [23].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分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12)
- [24].单个交易的价值均衡理论[J]. 财经问题研究 2008(02)
- [25].均衡理论:危机现实的挑战[J]. 金融博览 2013(03)
- [26].供求曲线图像题背后的“玄机”——2019年江苏高考思想政治试卷第11题的启示[J]. 教学考试 2020(07)
- [27].厂商均衡理论的二元解析与拓展应用[J]. 商业时代 2011(20)
- [28].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政策的变迁:基于间断均衡理论视角[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2018(02)
- [29].寻租均衡理论的最新进展[J]. 经济学动态 2011(03)
- [30].西方完全竞争厂商均衡理论的评析与修正[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