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20世纪中国声乐教育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音乐学
作者: 张伟
导师: 张晓农
关键词: 声乐教育,声乐活动,声乐家与声乐教育家,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文献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面对20世纪音乐教育这个整体性范畴,它包括了专业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四个分支。所有这些范畴基本上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发展的。在20世纪前半叶,该领域已经有过许多有益的实践,发生过一些偏差,并且它们对20世纪后半叶,该领域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在学科范畴上选择紧密联系专业和师范音乐教育这两个分支来研究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时间跨度上选择了1919—2000。文章把20世纪中国声乐教育近百年的历史分作发轫、初创、曲折发展、提升与停滞、高潮、华彩六个篇章,涉及近现代声乐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专业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声乐家与声乐师资队伍的建设发展等等。该文力图在整体上把握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的脉络和发展规律,是一项涉及音乐理论、音乐教育和音乐史等方面的跨学科研究课题,并将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 论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 发轫期——五四时期的声乐教育。五四时期是我国近现代声乐教育的发轫期,是20世纪中国音乐历史拉开帷幕以来的第二个开放时期。本章围绕20年代,具有专业性质的中国声乐教育如何产生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论述,分为四节:一、围绕20年代新型音乐机构(包括:新型音乐社团和新型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选择其中在声乐方面较突出的几所,从不同角度加以研究,论述声乐教育的产生及新型音乐机构的特点。如“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它是五四以来最早开设声乐课的新型音乐社团,该会刊物《音乐杂志》最早刊登了关于西洋美声唱法的声乐理论知识(陈仲子翻译的《音乐教授法》;纽伦著、黄培铢译的《唱歌之指导》),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奠定了基础。二、针对声乐教育学科的实践性,通过对20年代少量的、重要的声乐艺术实践的研究,来加深了解当时声乐教育的发展状况。三、对发轫期中国声乐教育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做出总结,聘用外籍声乐教师是这时期声乐教育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第二章 初创期——三十年代声乐教育的发展壮大。30年代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总体特征是加速发展,分为五节:首先,文章围绕这时期在声乐方面较突出的七、八所音乐教育机构进行研究,论证了这时期声乐教育事业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得益于这时期专业音乐院校之迅猛发展。其次,从整体上对三、四十年代一些重要的声乐演出进行了梳理,又对上海犹太难民音乐家中的声乐活动作了仔细研究。三、文章对我国前两代声乐家、声乐教育家生平、艺术经历以及他们为中国声乐事业做出的贡献,进行了搜集和整理,从他们身上折射出声乐事业发展的一个侧面。最后,文章总结了该时段声乐教育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与前一阶段相比,这时期声乐教育事业仍是初创性质,但已初具规模。 第三章 曲折发展期——战争年代的声乐教育。该时段是中国声乐教育事业发展中最具“个性”和时代风貌特征的阶段,分为五节:首先文章对三个不同政治
论文目录:
第一章 中国声乐教育的发轫期——五四时期的声乐教育
第一节 新型音乐社团中的声乐教育
1、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19)
2、上海中华美育会(1919)
第二节 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中的声乐教育
1、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1915)
2、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1920)
3、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1919)
4、上海国立音乐院(1927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
5、私立燕京大学音乐系(1929)
6、私立沪江大学音乐系(1929)
第三节 二十年代的声乐演出活动
1、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的音乐演出;
2、《五月花》;
3、《弥赛亚》、《创世纪》等清唱剧的演出
第四节 发轫期中国声乐教育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本章引用和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声乐教育的发展与壮大——三十年代的声乐教育
第一节 三十年代音乐教育机构中的声乐教育
1、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1930)
2、私立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增设高师科图画音乐系(1921)
3、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增设音乐系(1930)
4、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1928)
5、私立华西协合大学文学院增设音乐系(1932)
6、浙江省立音乐馆(1937)
7、上海国立音专的继续发展
8、根据地的声乐教育
第二节 三十年代中外歌唱家的演出活动
1、三四十年代我国比较重要的演唱家
2、国外艺术家来华的演出活动
3、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
第三节 上海犹太难民音乐家中的声乐活动
第四节 声乐教育家、声乐家
第五节 三十年代中国声乐教育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本章引用和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一切为了救亡——战争年代的声乐教育
第一节 沦陷区的声乐教育
1、北平师范大学
2、夏里亚平在满洲里
第二节 国统区的声乐教育
1、音乐教导员训练班
2、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学校
3、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
4、国立实验剧院
5、青木关国立音院
6、西北音院
第三节 边区的声乐教育
1、鲁迅艺术学院
2、华北联大音乐系
第四节 声乐教育家、声乐家
第五节 战争年代中国声乐教育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本章引用和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全面提升到“极左”观念蹂躏下的停滞不前——新中国建立至文革时期的声乐教育
第一节 文革前音乐院校/系中的声乐教育
1、河北师范学院
2、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3、上海国立音专的继续发展
4、湖北省教育学院艺术科
5、中央音乐学院
6、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
7、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
8、西北艺术专科学校
9、西南音乐专科学校
第二节 声乐演出、比赛、交流与声乐事业的发展
一、国内较重要的声乐演出与声乐活动
二、国外的声乐比赛、演出与交流活动
三、外籍声乐专家来华演出及声乐活动
第三节 老一辈中国声乐教育家与这时期的声乐教育
第一类:1、应尚能
2、蔡绍序
3、喻宣萱
第二类:1、王品素
第三类:1、周小燕
2、沈湘
第四节 近现代杰出的声乐家与声乐教育家
第五节 新中国建立至文革时期的声乐教育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本章引用和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国声乐事业的高潮期——文革后至八十年代末的声乐事业
第一节 国内较重要的声乐演出、赛事及交流活动
1、民歌搜集、整理活动以及较重要的民族民间唱法演唱会
2、国内较重要的声乐比赛
3、重要的声乐会议
4、专业性音乐会
5、大型音乐活动
6、几部重要的歌剧演出
第二节 国外重要的声乐赛事与来华的外籍演出及交流活动
一、国外重要的声乐赛事、演出与交流活动
二、外籍声乐专家来华的重要演出及交流活动
第三节 老一辈声乐教育家与这时期的声乐教育
第一类:1、喻宜萱
第二类:1、王品素
第三类:1、沈湘
2、周小燕
第四节 近现代杰出的歌唱家与声乐教育家
第五节 新时期声乐教育事业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本章引用和参考文献
第六章 “华彩乐章”——九十年代中国声乐事业枝繁叶茂
第一节 国内较重要的声乐演出、赛事及交流活动
1、歌剧类的演出和评比:
2、国内重要的声乐比赛
3、专业性音乐会
4、重要的学术活动与声乐会议
5、大型音乐活动中重要的声乐活动
第二节 国外重要的声乐赛事与来华的外籍演出及交流活动
一、在国外重要的声乐赛事、演出与交流活动
二、外籍声乐专家来华的重要演出及交流活动:
第三节 老一辈声乐教育家与这时期的声乐教育
1、周小燕
2、沈湘
3、姜家祥
4、金铁霖
第四节 八、九十年代涌现出的一批年青歌唱家
第五节 九十年代声乐教育事业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本章引用和参考文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声乐教育家蒋英声乐贡献研究[D]. 张洁.华中师范大学2014
- [2].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院校声乐专业发展概况研究[D]. 窦智.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 [3].从跨界音乐探多元化声乐教学[D]. 郝丽婷.辽宁师范大学2012
- [4].理性认识声乐比赛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D]. 孙中乔.云南师范大学2017
- [5].中国流行声乐赛事与歌手塑造研究[D]. 王潇.陕西师范大学2016
- [6].声乐教育心理学在声乐舞台表演中的运用[D]. 汪莉娜.海南大学2018
- [7].自媒体时代的声乐教育[D]. 张威.沈阳师范大学2017
- [8].我国“双文化”背景下高师声乐教育发展的研究[D]. 聂婷.湖北师范大学2017
- [9].试析高师声乐教育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D]. 李晨曦.武汉音乐学院2013
- [10].论声乐教育的人本回归[D]. 李春蕊.兰州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建国50年我国美声唱法教学研究文献之研究[D]. 高美玲.武汉音乐学院2008
- [2].新时期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基本设想[D]. 金英淑.东北师范大学2007
- [3].谈声乐教学中教学曲目的科学选用[D]. 何静.东北师范大学2007
- [4].在保存民族声乐传统韵味中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理论[D]. 董颖.东北师范大学2005
- [5].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歌唱心理[D]. 潘坤.东北师范大学2005
- [6].浅论“中国民族声乐”[D]. 高歌.陕西师范大学2005
- [7].新时期高师声乐教学的研究与探讨[D]. 孙建华.首都师范大学2005
- [8].高师声乐教学透视[D]. 蔡远鸿.湖南师范大学2006
- [9].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D]. 张建华.曲阜师范大学2006
- [10].论声乐教育的文化回归[D]. 姜瑾.华中师范大学2002
标签:声乐教育论文; 声乐活动论文; 声乐家与声乐教育家论文; 特征及其历史地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