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与防治探讨

325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与防治探讨

霍东琴

(富县中医医院727500)【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325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结果:325例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因素为脐带因素、羊水过少、胎位或产程异常、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经综合防治措施后,新生儿死亡1例,死亡率占新生儿窒息总数的0.3%。结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孕妇自我监护意识,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01-02

新生儿窒息(asphyxiaofnewborn)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严重窒息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下面就我院对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对其防治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产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325例窒息新生儿,其中产妇年龄22岁~38岁,平均30岁;其中轻度窒息287例,重度窒息38例。

1.2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则以Apgar评分4分~7分为轻度(青紫)窒息,<4分为重度(苍白)窒息。

1.3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1.3.1孕妇自身防治:学会数胎动,胎动过多或过少时,及时报告并检查;做好产前检查。

1.3.2脐带因素:脐带是母亲和胎儿间相互联系的唯一通道,胎儿借助脐带悬浮于羊水中,通过脐带血循环与母体进行交换,从母亲获得氧气以及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同时排出废物。脐带绕颈、过长或过短都不同程度上影响胎儿胎盘血液循环导致宫内缺血缺氧,胎儿窘迫。对此妊娠末期B超示脐绕颈者,临产后必须严密监测胎心,进行胎心电子监护,产程中胎儿窘迫或先露下降受阻警惕脐带绕颈所致。

1.3.3羊水因素:羊水过少(产前B超提示羊水暗区≤3cm,产时或术中羊水量≤300ml)时,改变了胎儿生活的内环境,使胎儿处于缺氧状态。因严密监测羊水情况,重复B超和胎心监护,及明掌握胎儿宫内状况。

1.3.4胎位或产程异常因素:急产影响子宫胎盘血液循环;产程异常增加宫缩对胎儿的挤压引起机械性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产程延长,使产妇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血氧饱和度低,使胎儿在宫内缺氧。对此应严密观察产程,避免滞产和第二产程延长,发现胎方位异常及时纠正和处理。

1.3.5分娩方式因素:阴道助产对胎儿的进一步牵拉刺激,极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和新生儿窒息。剖宫产本身也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对此,应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对巨大儿和臀位及时选择剖宫产,减少阴道助产。准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低氧对胎儿的影响。

1.3.6综合护理防治: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孕妇此时大多存在紧张、担忧。应营造舒适的环境,用鼓励性语言沟通,凡B超诊断脐带绕颈者均应密切注意胎儿宫内情况,应嘱孕妇做好胎动计数[1],每周1次NST或生物物理评分。针对上述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我们在护理工作中也加以防范,包括防止感染,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24一28℃,室内相对湿度55%一65%之间。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25例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因素为脐带因素、羊水过少、胎位或产程异常、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经综合防治措施后,新生儿死亡1例,死亡率占新生儿窒息总数的0.3%.(P<0.05)

3讨论

由上组资料显示,325例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因素为脐带因素、羊水过少、胎位或产程异常、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因此我们为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出现,尽量在产前将各种风险降到最低,使其发生率控制在最小。

脐带绕颈势必产生羊水Ⅲ度污染、胎心监护异常等高危因素,有研究表明,脐带过长及对胎儿的包绕会使其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调节能力差。由于胎儿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生长领先于许多其他器官[2],因此对于脐带绕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产前出血性疾病、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各类高危因素对孕妇和新生儿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应提倡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加强对高危妊娠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测。新生儿窒息常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尤其是羊水过少这个因素,使胎儿缺氧,羊水更粘稠,污染更严重,胎儿在宫内已处于缺氧状态。由于羊水粘稠和粪染,在分娩时易致胎粪吸入综合征,所以在分娩时,当胎头娩出后要充分吸净口、鼻咽部的污染羊水,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吸净呼吸道深处的羊水。分娩方式应根据宫颈扩张程度以及先露的高低来决定,若短期内不能从阴道分娩,宜采用剖宫产。无论阴道分娩或剖宫产术,均应以提高围生期质量,降低母婴并发症为主要目的[3]。在综合防治措施中,我们也注意到产前护理的重要性,现代医学护理模式改变,工作已从传统以及疾病为重型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4]。对于可能的高危新生儿,各种因素如缺氧、感染、噪声、强光、疼痛刺激等均可以影响其愈后。

综上,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孕妇自我监护意识,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防治胎儿宫内窘迫,适时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参考文献

[1]王慧,436例胎心监护预测脐带绕颈的价值及临床分析[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8(1):38-39

[2]胡素君王玲.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及智能运动发育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2008,43(4):740-742.

[3]杨玉林,任东平,赵碧琳,等.分娩全程监护在降低围产儿病死率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6):363~364

[4]施卫星.人文精神:整体护理发展的内在动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391-393.

标签:;  ;  ;  

325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与防治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