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集解》献疑

《国语集解》献疑

论文摘要

《国语》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受到历来学者的重视,并有多人为之作注。韦注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国语》古注。它既保存了大量前贤对《国语》的注解,又对其进行了辨伪存真的工作,韦昭作注与《国语》的成书年代相距不远,注解基本上是客观可靠的。至有清一代,传统的小学研究达到巅峰,清代学者做了大量的古籍整理工作,《国语》亦在此列。比较重要的有汪远孙之《国语三君注辑存》、刘台拱之《国语校补》,汪中之《国语校文》,陈瑑之《国语翼解》,王引之之《经义述闻》,俞樾之《群经平议》,董增龄之《国语正义》,吴曾祺之《国语韦解补正》等,经过清儒们的整理考辩,许多问题得到再次讨论,对于《国语》的理解也就更加接近事实本身。近人徐元诰的《国语集解》初版于1930年,由中华书局印行。其在全刊《国语》本文、韦注的基础上,选择各家有关校勘及注释文字,参以己见,使历来《国语》研究成果备于一炉,颇便读者阅览。2005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修订本。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中尚有一些可待商榷处。本文辑录存疑处138例,按类归属于三部分,第一部分收录句读疑例5,第二部分收录误字疑例24,第二部分收录注解疑例109,包括韦注有失而前贤时修未正者69例;前贤补正韦注而未得文旨者27例;文有假借而诸家未明者13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句读方面
  • 1.懋
  • 2.而或专之。其害多矣
  • 3.非教不知。生之族也
  • 4.虽有慢心
  • 5.先王之务
  • 二 误字方面
  • 1.务时而避害
  • 2.言忠必反意
  • 3.小而后国
  • 4.吾岂若诸侯之事何
  • 5.众不利
  • 6.患难遍也
  • 7.君杀而赖其富
  • 8.群隶臣
  • 9.是不爱亲
  • 10.大天
  • 11.元年始授
  • 12.谓公族大夫
  • 13.择臣莫若就君
  • 14.请就也
  • 15.质直
  • 16.主狎
  • 17.疾人
  • 18.鞸畢
  • 19.归所
  • 20.使之上下之则
  • 21.城守之木
  • 22.季
  • 23.若余嘉之
  • 24 不戎以忘我
  • 三 注解方面
  • (一) 韦注有误而众家未正者69例
  • 1.女三为粲
  • 2.布施优裕也
  • 3.民用莫不震动
  • 4.观其苛慝
  • 5.贪冒
  • 6.明神
  • 7.替贽无镇
  • 8.利内
  • 9.蔑先王之官
  • 10.主
  • 11.晋不知乘
  • 12.然后庇焉,则能长利
  • 13.基靖民
  • 14.守官
  • 15.不可支
  • 16.殆不可矣
  • 17.滞积
  • 18 乱
  • 19.明民共财
  • 20.等胄之亲疏
  • 21.镇抚
  • 22.鲁人以莒人先济
  • 23.智也夫
  • 24.田、狩、罼、弋
  • 25.服牛
  • 26.缕綦以为奉
  • 27.至
  • 28.灭祸不自其基
  • 29.反为物用
  • 30.备之为瘳
  • 31.苟违其违
  • 32.夭昏
  • 33.吾言既往
  • 34.坚树在始
  • 35 因民而顺之
  • 36.反
  • 37.怒不及色
  • 38.既里、丕祸
  • 39.失人
  • 40.死戮
  • 41.作难
  • 42.归
  • 43.人不求及
  • 44.济百姓
  • 45 裨辅
  • 46.寡人之适
  • 47.资贫困
  • 48.听从以德之
  • 49.友故旧
  • 50.政平民阜
  • 51.使举、使援
  • 52.质将善
  • 53.事王不怒
  • 54.柔和万民
  • 55.体能质
  • 56.振废淹
  • 57.暱于权
  • 58.齐盟
  • 59.不援而进
  • 60.交儆
  • 61.齐敬
  • 62.复言
  • 63.速其怒也
  • 64.尚胜
  • 65.度义
  • 66.离落
  • 67.潜涉
  • 68.集其谋
  • 69.资
  • (二) 后人对韦注补而未正或正而不详的有27例
  • 1.不征于他
  • 2.缩取备物
  • 3.忠非亲礼
  • 4.简彝
  • 5.哀姜
  • 6.戾于敝邑
  • 7.虽有慢心
  • 8.终命
  • 9.厚者可使无入
  • 10.终君
  • 11.约而不谄
  • 12.厌迩逐远
  • 13.脱会秦伯
  • 14.讵非圣人
  • 15.戮施
  • 16.顽童
  • 17.未傅而鼓降
  • 18.休惧其动
  • 19.骚离
  • 20.交修
  • 21.使先圣之后
  • 22.不吾足也
  • 23.夫吴之与越也
  • 24.忘于诸侯之耳乎
  • 25.妨于国家
  • 26.称疾辟易
  • 27.服宠以为美
  • (三) 文有假借而韦注及后世诸家未明者13例
  • 1.审固
  • 2.比度
  • 3.燕无私
  • 4.后世不忘
  • 5.为逾也
  • 6.可以为能乎
  • 7.离外之患
  • 8.以成之怒
  • 9.民无畔意
  • 10.不皇暇食
  • 11.肃肃济济
  • 12.关籥蕃篱
  • 13.夹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纵横码多维互动在国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 2019(89)
    • [2].“民间”传统的确立与国语文学发展困境——以1920—1930年代国语报刊为中心[J]. 现代中文学刊 2019(06)
    • [3].国语教学在新疆职业院校的现状与反思[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0(05)
    • [4].南洋华侨早期国语推广刍议[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0(02)
    • [5].《国语与国文的离合》[J]. 语文建设 2018(33)
    • [6].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若干问题思考[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10)
    • [7].韩国国语课程评价的体系与特点述评[J]. 中学语文教学 2008(12)
    • [8].20世纪40年代澳门国语运动述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1)
    • [9].“打折”的统一:中国国语运动中的“不统一主义”[J]. 社会科学研究 2017(02)
    • [10].历史上的国语讲习所[J]. 新文学史料 2016(02)
    • [11].民初国语研究会[J]. 黑龙江史志 2015(05)
    • [12].《大众教科书国语》评论[J]. 教育界 2020(11)
    • [13].中职少数民族国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20(06)
    • [14].国语教育背景下教师教育与培训[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09)
    • [15].浅析给少数民族学生用国语授课的技巧[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07)
    • [16].论国语的想象与建设——以《国语周刊》(1925.6-1925.12)为中心[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9(01)
    • [17].论商务印书馆为推动国语运动所作出的重要贡献[J]. 文教资料 2011(13)
    • [18].论日本教授法对于国语教授法的影响研究——从日本国语教授目的出发[J]. 语文学刊 2016(04)
    • [19].晚清民初“国语”概念的演变[J]. 新文学评论 2018(03)
    • [20].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夜校国语培训情况探究[J]. 考试周刊 2017(96)
    • [21].从“国语的文学”到“文学的国语”——以谭正璧编写的《由国语到国文》为例[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6)
    • [22].安藤正次《国语学通考》(1931):日本昭和初期国语学建构[J]. 厦大中文学报 2020(00)
    • [23].1920年代的中小学国语教育与新文学[J]. 现代中文学刊 2019(06)
    • [24].新疆中职学校国语教学策略探讨[J]. 福建茶叶 2020(04)
    • [25].简论民国初期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书与学生读物[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03)
    • [26].国语的确立与学术审议委员会的导向[J]. 读书 2018(02)
    • [27].民国时期东南亚华校国语课程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 2018(03)
    • [28].语言统一的奋斗:民国时期小学国语教育实际效果评价[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3)
    • [29].拼写方言:民国时期汉字拉丁化运动与国语运动之离合[J]. 学术月刊 2016(11)
    • [30].“看”的文学革命·“听”的文学革命——1920年代中国的听觉媒介与“国语”实验[J]. 长江学术 2017(01)

    标签:;  ;  ;  

    《国语集解》献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