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州市510230
摘要:城市中轴线是城市空间形态组织的重要骨架,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具有重要的统领作用,也是城市功能、交通、景观和公共空间的重要联系纽带。城市中轴线在古今中外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被广泛运用,本文从城市中轴线地区空间形态和尺度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以轴线长度、空间序列、尺度比例、开发时序等角度进行分析,为规划城市中轴线地区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中轴线;空间形态;尺度研究
1城市中轴线地区定义
《中国建筑史》把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城市轴线的定义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
城市中轴线是城市空间形态的结构性要素,是城市空间布局组成中的骨架,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有序组织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中轴线在古今中外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被广泛运用,如巴黎城市轴线、北京城市轴线等。城市中轴线的空间组织形式,可以使得城市具有非常强烈的秩序感、认知度和标志性,对于聚集城市活力,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城市中轴线地区是指与城市中轴线两侧紧密联系的周边地区,以中轴线两侧500-1000米不等的重要联系区域组成。城市中轴线地区是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往往串联城市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和重要公共空间,也往往成为城市拓展、新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投资平台。
2城市中轴线地区空间组织特征
2.1轴线长度
根据对国内外城市中轴线案例的分析看,城市中轴线长度呈现出长短各异的情况,没有统一的标准。城市中轴线长度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关,历史悠久的超大型城市的城市中轴线长度会较长,如北京、柏林等。这种历史悠久的超大型城市往往是在原有城市中轴线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城市中轴线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拓展而不断延长。在中国城市化快速进程中,新城区或城市新区的建设往往也会规划建设较长的城市(城区)中轴线,特别是北方城市,如西咸新区城市中轴线规划长度达20公里。
表1:轴线长度统计表
2.2空间组织模式
城市中轴线是展示城市发展脉络的意向缩影的集中承载地,伴随城市的不断发展进行生长和功能更新,整体空间组织形式与城市格局紧密关联。轴线空间组织模式主要有节点放射式、通廊开敞式、鱼骨串珠式和带型并联式等四种模式。
节点放射式是以城市空间节点突出,体量大于周边并形成广场,多以空间围合形式出现。空间组合方面,通过低于节点标志的建筑进行界定,围合性强,并且有明显分段感。该模式常使用于旧城更新、新城建设中,典型代表有巴黎拉德芳斯新城。
通廊开敞式是以轴线两端节点突出,中间的城市节点收窄进行组合。空间组合方面,通过绿地景观、道路的塑造界定线型的轴向空间,空间的围合度较低,并无明显分段感。该模式常用于新城建设中,如华盛顿。
鱼骨串珠式是以多节点沿主轴串联、次轴连接的方式,根据功能需求进行空间组织,组织形式较为多样和丰富。空间组织方面,主要通过沿街建筑界定中轴空间,但建筑形式多样,空间围合度一般,且有明显分段感。该中轴组织模式常使用于方格网型城市,如北京、西安。
带型并联式以开敞空间在外,与中轴闭合的线型空间形成对比。空间组织方面,通过高层簇群塑造闭合空间,中轴空间围合度较高,无明显分段感。该模式常用于带型城市的中轴塑造中,如迪拜。
图1:中轴线空间组织模式对比图
2.3节点布局特征
城市中轴线空间组织中,节点布局对城市中轴线空间统领作用非常明显。根据对国内外城市中轴线节点空间布局的研究发现,巴黎城市轴线的节点布局间距较密,1-1.5公里/个,华盛顿1-2公里/个,北京2公里/个,西安为3公里/个,城市中轴线的节点布局大体间距为1-2公里/个。
城市中轴线节点空间组织模式主要有空间包围实体型、完全实体型、实体包围空间型和完全开敞空间型等四种模式。空间包围实体型是建筑实体位于开敞空间中心,多为纪念性节点,如协和广场。完全实体型是节点完全由实体构成,多为功能集聚型节点,如中轴地区布局CBD功能。实体包围空间型是由建筑等实体周边式围合开敞空间,多为广场空间,如天安门广场。完全开敞空间型是中轴地区的局部轴线段是由完全开敞的城市空间组成,如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图2:中轴线节点布局特征对比图
2.4道路交通组织模式
城市中轴线周边地区的道路组织对城市中轴地区的开发与后续运营具有骨架性的支撑作用,也是城市中轴线地区交通组织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城市中轴线地区道路交通组织模式大体可以归纳成轴线贯穿式、分轴并列式、隧道下穿式和高架跨越式等四种模式。轴线贯穿式是最常见的模式,城市中轴线利用城市道路进行串联中轴地区空间和用地,典型案例有巴黎协和广场至塞纳河段。分轴并列式是城市中轴地区控制为公园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城市道路沿开敞空间两侧布置,该模式可提供较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并强化城市中轴线空间的轴向序列,国外典型案例有华盛顿国会山至林肯纪念堂段,国内有广州花城广场。隧道下沉式是为了保证城市中轴的开敞空间的完整性而采取的城市道路采用隧道下穿的方式组织的,该方式能够保持城市中轴线两侧区域的整体联系或突出地标景观时适用,如巴黎拉德芳斯。高架跨越式是强调中轴线通过性时的舒适性时采用,如成都天府立交,该模式中高架的道路都景观视线会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慎用。
图3:中轴线地区道路组织模式对比图
2.5轴线高宽尺度
城市中轴线地区的高宽尺度方面,城市中轴线高宽尺度的比例无统一范式,但从对西安、广州、佛山等地的城市中轴线尺度对比研究可以看出,城市中轴线的高宽尺度与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特征关联性较大。北方平原城市的城市中轴线地区高宽尺度较大,高宽比也较大,南方城市的城市中轴线地区开敞空间的总体尺度差别不大,但高宽比例变化丰富,高宽比跨度达到0.1-4.0,容易塑造出丰富的中轴开敞空间。
2.6中轴线周边地块尺度
根据对国内外城市中轴线周边地区的案例研究总结发现,城市中轴线周边地区的地块划分一般都是采用窄路密网的形式,路网间距大多在90-120米,地块大小一般不超过2.5公顷。窄路密网的地块划分方式对于城市中轴线周边地区发展建设是有利的,主要体现在对慢行和车行均较有利。
慢行方面,大尺度稀疏路网条件下行人和自行车的行走距离比小尺度、窄密路网条件下的走行距离更长,城市的步行、自行车可达性更低。同时在车行方面,窄密路网有利于使交通流在整个路网范围内更加均匀地分布,给交通流提供更多的机动和疏散机会,整个路网的抗干扰能力更强,有更强的弹性。因此建议城市中轴线周边地区的路网规划采取窄密路网形式,建议地块尺度控制在90-120米,单个地块面积控制在2.5公顷内。
3结语
纵观国内外城市中轴线地区的开发营建,有成功的巴黎拉德芳斯、广州花城广场、佛山千灯湖等成功的案例,同时也有沈阳全运村中心线地区的“鬼城”案例。城市中轴线地区能否营建成功,不仅仅是城市中轴线地区空间形态的规划决定的,往往与城市的运营、开发策划紧密相关,更为深层次的决定因素是城市中轴线地区的营建是否符合该城市的城市发展规律,同时对城市中轴线周边地区的开发要抱有城市持续经营、服务城市的理念,不可盲目地秉承土地财政的旧思维,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宜居环境等方面的投入,塑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品质方能吸引人气,从而打造富有人气和活力的城市中轴线。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方法,[J].新建站.1994(4).
[2]林树森,广州城市新中轴线,[J].城市规划.2012(6).
[3]刘名瑞、王莹、易骞,城市中轴线设计方法研究——以广州市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为例,[J].中国名城.2011(8).
[4]陈珊,景观廊道在广州与佛山新城市中轴线中的应用对比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05(7).
[5]李晨,西安城市中轴线空间序列演变与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6]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及珠江后航道沿岸地区城市设计,[Z].2011
[7]城市中轴线,[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F%8E%E5%B8%82%E4%B8%AD%E8%BD%B4%E7%BA%BF/5127482?fr=aladdin
[8]北京与巴黎城市轴线的比较及其对城市空间组织的意义,[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e93410100z6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