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实现生物质资源规模化利用,国内外目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该技术就是将农作物秸秆、稻壳、锯末、木屑等生物质废弃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压力下,使原来松散、无定形的粉碎原料压缩成具有一定形状、密度大、能量度高的固体成型燃料。针对目前生物质环模辊压式成型机仅处于某些方面的试验阶段,未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本文首次在成型理论和环模温度场分布等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为进一步研究环模辊压式成型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实体造型、有限元网格划分、有限元模拟全过程的模型及应用方法,借助Pro/Engineer特征创建技术、对话框技术,在Pro/Engineer环境下采用旋转、切除、阵列等特征实现了环模的三维建模。通过ANSYS软件中的THERMAL模块中的solid70单元对成型过程中环模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成型过程中环模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基于温度场求解时对材料热物性参数取值、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等处理原则,利用分块模型化的特点,选取环模1/36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在ANSYS中选取Thermal to Struct直接把THERMAL模块转化为结构分析模块。首次对环模进行结构静力学、结构动力学、结构热耦合数值模拟,揭示了环模的应力场、应变场、位移分布规律。研究了环模结构参数对环模应力分布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参数长径比对环模应力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长径比为5∶1时应力最小,与相关资料报道吻合。本文对环模辊压式成型机核心工作部件环模的数值模拟结果为优化环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控制缺陷、保证模具强度、提高模具寿命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环模辊压式成型机的研究与生产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对于加工生物质环模辊压式成型机的研究方法是一次突破和有意义的尝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物质颗粒燃料[J]. 能源与节能 2019(05)
- [2].福州地区部分在用煤和生物质颗粒质量分析[J]. 工业锅炉 2018(05)
- [3].发展生物质颗粒找回蓝天[J]. 砖瓦 2018(11)
- [4].生物质颗粒燃烧器的设计与性能测试[J]. 农机化研究 2017(01)
- [5].压缩生物质颗粒旋流燃烧炉结构设计与数值模拟[J]. 农机化研究 2017(12)
- [6].茶渣生物质颗粒燃料关键制备技术及生产线的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 2017(01)
- [7].生物质颗粒成型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资讯 2017(26)
- [8].柱状生物质颗粒在回转干馏炉中的运动及导热特性[J]. 化工进展 2017(11)
- [9].柱状生物质颗粒与钢球颗粒在滚筒中的混合特性[J]. 化工进展 2016(10)
- [10].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锅炉发展综述[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10)
- [11].生物质颗粒:小颗粒的大循环[J]. 广西节能 2015(01)
- [12].生物质颗粒与燃煤耦合发电技术研究[J]. 锅炉制造 2019(01)
- [13].生物质颗粒燃料理化特性研究[J]. 煤炭与化工 2019(02)
- [14].杭州市生物质颗粒燃料发展制约因素和对策建议[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11)
- [15].浅谈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实际应用[J]. 工业锅炉 2018(05)
- [16].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特性[J]. 可再生能源 2016(12)
- [17].世界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 农机化研究 2015(02)
- [18].自动进料及出渣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的结构研究[J]. 河南科技 2015(04)
- [19].林木基与秸秆基生物质颗粒燃烧特性对比研究[J]. 洁净煤技术 2014(04)
- [20].生物质颗粒机关键部件设计及有限元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7)
- [21].混合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燃烧特性[J]. 可再生能源 2012(06)
- [22].生物质颗粒成型设备发展现状与展望[J]. 农机化研究 2012(09)
- [23].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模拟实验[J]. 节能技术 2011(01)
- [24].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技术与设备[J]. 当代农机 2011(12)
- [25].典型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特性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5)
- [26].生物质颗粒热载体流化床热解模型[J]. 太阳能学报 2008(07)
- [27].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成型能耗试验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20(02)
- [28].从推广鉴定角度看生物质颗粒机前景[J].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9(01)
- [29].污泥生物质颗粒制备及燃烧性能研究[J]. 广东化工 2017(20)
- [30].利用生物发酵床养殖废弃物制取生物质颗粒成型燃料研究[J]. 能源工程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