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城乡协调发展的提出源于我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协调发展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陕西“一线两带”区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城乡产业结构以及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所以,研究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协调发展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使经济发展符合本区域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在要求,逐步缩小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差距,增强城乡发展的协调性。本文以陕西省“一线两带”区城乡的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以城乡协调发展模式为研究主线,在分析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发展不协调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城乡协调度指标体系来对城乡协调性进行测度并做出了效应分析与原因探索。同时,通过对国内外现存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寻出适合“一线两带”区发展的合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最后,提出确保模式顺利运行的政策措施,以期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本文分为七章,具体如下:第一章,本文在绪论部分简单介绍了本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对国内外关于城乡协调发展模式的研究动态做以论述,最后提出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从城乡关系、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内容、动力机制及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三章,分析了陕西“一线两带”区发展的现状,着重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城乡产业结构以及城乡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来分析本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现状。第四章,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构建“一线两带”区城乡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运用城乡协调度模型对本区域城乡发展的协调性进行测度,最后做效应分析。第五章,分析现存城乡协调发展模式的优缺点,在符合陕西“一线两带”区模式选择的条件下,选择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作为本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可选模式。第六章,从城乡产业网络化、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化、城乡市场网络化、城乡公共事业网络化方面分析城乡网络化的运行机理。第七章,从加快工业化进程、构建合理的关中城镇体系、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以及培育农村特色产业方面提出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陕西“一线两带”区的特殊地位及其城乡发展的不协调性
  • 1.1.2 城乡协调发展模式选择是促进城乡发展的关键问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
  • 2.1 城乡范围及城乡关系
  • 2.1.1 城乡的范围
  • 2.1.2 城乡关系及其类型
  • 2.2 城乡协调发展的提出
  • 2.3 城乡协调发展的界定
  • 2.4 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
  • 2.5 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容
  • 2.5.1 从城乡统筹方面对城乡协调发展内容的界定
  • 2.5.2 从城乡融合的角度来研究城乡协调发展
  • 2.6 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
  • 2.7 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理论
  • 2.7.1 城乡融合发展理论
  • 2.7.2 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
  • 2.7.3 城市化发展理论
  • 2.7.4 城乡网络化发展理论
  • 第三章 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发展现状分析
  • 3.1 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3.1.1 地理环境及区位
  • 3.1.2 自然资源
  • 3.1.3 城镇布局
  • 3.1.4 交通、通讯
  • 3.1.5 科技
  • 3.1.6 GDP 构成
  • 3.1.7 对外经济
  • 3.1.8 教育
  • 3.2 “一线两带”区城乡社会经济差距分析
  • 3.2.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3.2.2 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
  • 3.2.3 产业结构方面的差距
  • 3.2.4 城乡义务教育体制的差距
  • 3.2.5 城乡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差距
  • 3.2.6 城乡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
  • 第四章 陕西“一线两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测度及效应分析
  • 4.1 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协调发展的测度
  • 4.1.1 总体思路
  • 4.1.2 城乡协调度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4.1.3 指标评价方法
  • 4.1.4 计算步骤
  • 4.1.5 结果分析
  • 4.2 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发展的效应分析
  • 4.2.1 城乡差距对经济社会的积极效应
  • 4.2.2 城乡差距对经济社会的消极效应
  • 4.3 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社会经济不协调发展的原因分析
  • 4.3.1 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 4.3.2 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
  • 4.3.3 国家投资体制的城乡差异
  • 4.3.4 农民的市场适应能力差
  • 4.3.5 农业生产内部的局限
  • 第五章 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协调发展模式选择
  • 5.1 现存城乡协调发展模式及其评述
  • 5.1.1 以城带乡发展模式
  • 5.1.2 以乡促城发展模式
  • 5.1.3 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 5.1.4 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
  • 5.2 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协调发展模式的选择
  • 5.2.1 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协调发展模式选择的条件
  • 5.2.2 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协调发展模式的确定
  • 5.2.3 确保城乡网络化协调发展模式良好运行的关键点
  • 第六章 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网络化模式的运行机理
  • 6.1 城乡产业网络化
  • 6.2 城乡城镇建设层级网络化
  • 6.3 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化
  • 6.4 城乡市场网络化
  • 6.5 城乡公共事业网络化
  • 第七章 实现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协调的对策
  • 7.1 加快关中工业化进程,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 7.2 做好关中城镇体系规划,加速城镇化建设
  • 7.3 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关系协调发展
  • 7.4 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社会的现代化
  • 7.5 培育关中城乡特色产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物流协调发展模式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02)
    • [2].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34)
    • [3].城乡协调发展模式初探[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8(02)
    • [4].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和区域政策研究[J]. 广东社会科学 2008(04)
    • [5].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协调发展模式与创新机制研究——以盐城为例[J]. 科技视界 2017(01)
    • [6].多元战略维度下新疆区域协调发展模式研究[J]. 现代城市 2013(04)
    • [7].风景名胜区与原居民协调发展模式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07)
    • [8].海南黎族民居文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探析[J]. 纳税 2017(29)
    • [9].内蒙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16)
    • [10].论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的模式及机制[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20(01)
    • [11].我国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模式的构建[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09)
    • [12].河南工农业互动协调发展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08(71)
    • [13].风景名胜区与原居民协调发展模式研究[J]. 城市问题 2009(10)
    • [14].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管窥[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09)
    • [15].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探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06)
    • [16].构建新疆南疆地区教育协调发展模式研究[J]. 新疆社会科学 2014(04)
    • [17].传统农业大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益探索——河南省工农业协调发展模式的调查[J]. 求是 2009(04)
    • [18].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及其纠纷解决机制论析[J]. 求实 2018(05)
    • [19].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探究[J]. 南方农业 2018(18)
    • [20].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及保障机制探讨——基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J]. 华商 2008(22)
    • [21].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及保障机制探讨——基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J]. 华商 2008(21)
    • [22].半城市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模式研究——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J]. 地理科学 2008(02)
    • [23].论包容性增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中国市场 2011(31)
    • [24].中国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关系演化:脉络、局限与趋势[J]. 生态学报 2019(24)
    • [25].中高职教育衔接协调发展模式的研究[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2)
    • [26].以柳江古镇为例探讨传统聚落的保护与活化[J]. 四川建筑 2015(02)
    • [27].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特色农业协调发展模式分析[J]. 基层农技推广 2019(06)
    • [28].皖江城市带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评价[J]. 人民珠江 2017(09)
    • [29].双支柱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考[J]. 中国金融 2019(11)
    • [30].东西部协调发展模式及其路径选择[J]. 攀登 2013(01)

    标签:;  ;  ;  

    陕西“一线两带”区城乡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