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气氮沉降作为营养源和酸源,沉降数量的急速增加,将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显现。本文以典型红壤农田区大气氮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5年连续定位监测,借助大叶阻力相似模型和自动气象观测场,计算不同形态含氮化合物的干沉降速率,进而估算大气氮沉降通量,探讨大气氮沉降的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气氮化物干沉降速率(Vd)呈现明显的日变化和月季变化,日峰值出现在11:00-13:00,昼>夜;Vd(NH3)、Vd(NO2)和Vd(NH4+/NO3-)以冬春季及花生季/早稻季较高而Vd(HNO3)则表现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和早稻季>中稻季>花生季>晚稻季。Vd(NH3)、Vd(NO2)、Vd(HNO3)和Vd(NH4+/NO3-)年均值分别为0.25±0.01、0.12±0.01、0.78±0.04和0.15±0.01cm/s,年内波动较大,尤以NH3和NO2最明显;年际上,Vd(NH3)和Vd(HNO3)呈逐年递减,Vd(NO2)相对较稳定,Vd(NH4+/NO3-)则呈先降后增趋势。2.NH3、NO2、粒子NH4+-N、粒子NO3--N的浓度分别为164.64±93.16、67.67±44.66、1.9±1.26和3.21±2.17μgN/m3,降水NH4+-N、NO3--N、DON、TNI的浓度分别为1.05-1.49、0.54-0.72、0.56-3.71、2.63-5.72 mgN/L,而HNO3(g)的浓度较低,几乎为0。NH3的浓度以冬春季较高,降水DON浓度以夏秋季较高,而NO2、粒子态氮及降水NH4+-N、NO3--N和TN均表现为秋冬季高于春夏季。大气氮化物浓度以非生长季较高。作物生长季内,NH3以花生/早稻季较高,NO2、粒子态氮及降水NH4+-N浓度均以中/晚稻季较高,而降水NO3--N、DON和TN浓度则表现为早/晚稻季>花生/中稻季。3.大气氮湿沉降通量为59.18±29.93kgN/(ha-yr),其中DIN和DON沉降量基本相当。大气氮干沉降通量为73.09±12.87 kgN/(ha-yr),其与湿沉降(仅DIN)的比值为2.4。干沉降以气态氮为主,其占干沉降通量的98.09%。季节上,大气氮湿沉降表现为春夏季>秋冬季而干沉降表现为冬春季>夏秋季。作物生长季内,大气氮干、湿沉降通量分别为34.38±9.87和36.57±25.13 kgN/(ha-yr),均以花生季最高、晚稻季最低。4.研究区大气氮总沉降通量为94.50-185.99 kgN/(ha-yr),其中DIN总沉降通量为104.20±15.29 kgN/(ha-yr),沉降途径上以干沉降为主,沉降组分上以还原态氮沉降尤其是NH3为主。大气氮总沉降通量有冬春季>夏秋季的特征,作物生长季内总沉降通量为70.95±30.88 kgN/ha,略高于非生长季。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厦门郊区大气主要含氮化合物组成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S2)
- [2].氮沉降模拟实验亟待研究大气氨浓度增加的影响(英文)[J].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20(03)
- [3].模拟氮沉降对小兴安岭地区人工红松林土壤氮转化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7(03)
- [4].基于图谱可视化的中国大气氮沉降研究态势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5)
- [5].浅析大气氮沉降的基本特征与监测方法[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07)
- [6].模拟氮沉降对温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9)
- [7].模拟氮沉降对入侵植物薇甘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12)
- [8].2008-2013年川中丘陵区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沉降数据集[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19(04)
- [9].大气氮沉降机制及其生态影响研究进展[J]. 污染防治技术 2018(06)
- [10].植物响应大气氮沉降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9(04)
- [11].大气氮沉降监测方法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0)
- [12].氮沉降对森林土壤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林业勘查设计 2017(04)
- [13].浅析大气氮沉降的基本特征与监测方法[J]. 企业技术开发 2018(04)
- [14].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气氮沉降特征[J]. 环境科学 2018(10)
- [15].北京市内到郊区氮沉降时空变化特征[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5)
- [16].模拟氮沉降下杜仲幼苗的光谱响应[J]. 浙江林业科技 2014(06)
- [17].大气氮沉降的基本特征与监测方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2)
- [18].大气氮沉降及其对水体氮负荷估算的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4(05)
- [19].2010年中国大气氮沉降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5)
- [20].我国雷州半岛典型农田大气氮沉降[J]. 生态学报 2014(19)
- [21].大气氮沉降数值模拟的演替进程与模型筛选[J]. 干旱区地理 2013(03)
- [22].模拟氮沉降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01)
- [23].大气氮沉降研究进展[J]. 干旱区研究 2012(06)
- [24].基于苔藓氮含量及δ~(15)N分析探讨农村大气氮沉降状况[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07)
- [25].陕北典型农区大气干湿氮沉降季节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1)
- [26].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27].大气氮沉降的研究进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28].大气氮沉降现状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6)
- [29].氮沉降和降水增加对榆树幼苗不同器官碳氮磷分配格局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0(03)
- [30].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凋落物动态对短期氮沉降的响应(简报)[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03)
标签:红壤农田生态系统论文; 大气氮总沉降论文; 干沉降速率论文; 长期定位观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