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土地分类是开展土地调查统计、利用管理、学术研究的基础。我国第一套综合性的土地分类体系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之前就颁布实行了,对完成全国第一次土地调查工作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从那时至今,我国共制定发布了五套土地分类体系,从城乡土地的分离分类到统一分类,从行业标准上升到国家标准,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对土地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提高。土地分类在国内理论界是一个热点问题,研究对象是国土部门不同时期的综合性土地分类体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主要研究这些分类体系的演变历史、存在问题、修改完善等问题。由于前面几个套土地分类体系已废止,目前学术界转向现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研究。另外,国内理论界对各部门(如林业、城市规划等)制定的专业性土地分类体系以及其与综合性土地分类的交叉重叠等问题也有所涉及。但对土地分类体系的综合性研究、如何完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使其成为一部真正的国家标准的研究还很稀少也很薄弱。本文回顾梳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实例分析了其与其他土地分类体系并存导致的问题,从而论证了出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接着分析研究该标准自身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对其的改进方案,并对其实用性及兼容性进行验证。最后,提出配套建议,以使其成为一部真正的土地分类国家标准,在各部门各行业共同执行,彻底解决土地调查统计口径不一、数出多门、交叉重叠、难以衔接、无法共享的问题。研究成果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