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收入分配一直是宏观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古典经济学家曾视分配理论为经济理论的关键组成部分。如David Ricardo就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应更多的集中在商品在参与生产过程的各阶级间的分配规律。新古典经济学家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从生产要素角度,即要素的功能性分配,研究分配规律的传统,进而形成了现在作为经济学教科书基本组成部分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到了20世纪50年代,收入分配研究的重心转向了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即将研究的重点从关注收入规模分配的不平等,转向由基尼系数等指数描述的个体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并重点研究这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Kuznets有关二者之间倒“U”关系的假说就是在这一时期提出来的。至此,收入分配问题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理性预期革命的兴起,受到使用代表性个人假定的理论研究方法的影响,导致经济理论界对收入分配的研究兴趣有所下降。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新增长理论的兴起,有关收入分配的研究再一次得到了复兴。分析众多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有关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主要围绕着Kuznets的倒“U”假说展开,并重点讨论这种倒“U”关系的存在性问题。早期的研究使用国别数据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普遍认为这种倒“U”的关系是存在的。但之后的众多研究则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唯一的,而是会呈现出正“U”型,或者是非规则的关系型,如过山车似的“峰谷”型等。针对此,本文首先梳理了早期研究二者关系的经典文献,如Kuznets (1955)、Paukert (1970)、Ahluwalia (1970)的研究。然后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又梳理了近现代有关于此的新近研究的发展,以期探究出有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拓展和深化。众多的研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文章,未得到明确的结论,致使更多的学者转而研究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传导机制。在研究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的文献中,传统的理论多以政治—经济的决策过程和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为切入点。但是到了近现代,学者们针对此方面又提出了人力资本机制、市场规模机制以及经济波动和社会稳定机制。本文仍是首先梳理了研究政治—经济机制和资本市场完善程度的影响机制的经典文献,然后又介绍了新近发展的人力资本机制、市场规模机制和经济波动和社会稳定机制。在梳理的过程中发现有关此问题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深入化和实证化。最后,在探究了有关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之后,学者们又致力于对不同的收入分配状态进行福利评价。之前的主流经济学家倾向于在代表性个人分析框架中,通过加总个人的效用函数得到社会总福利函数,然后对不同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行评价。后来的学者,如Serge Kolm、Atkinson以及Amartya Sen等,则认为之前的研究方法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导致研究的结论不具有说服力。所以这些学者又开始致力于寻找适当的福利指数,将各种收入分配结构用各种指标进行定量的分析评价。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和贫困系数等指标就是在这一时期提出来的。之后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使用各国数据,将各种指标的比较效力进行对比,以期得到评价力更高的指标。本文在最后重点对现代有关收入分配福利评价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