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曼·拉什迪作品中对印度历史的重写

萨尔曼·拉什迪作品中对印度历史的重写

论文摘要

作为一位英籍印裔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经历过东西方两种文化和价值观的洗礼,这种多元文化身份使拉什迪形成了独特的视角:他既反对西方话语霸权,也反对激进的民族主义。他既不站在西方殖民者一边,也不站在殖民地被压迫人民一边。徘徊在东、西方之间的拉什迪突破了东西方的对立,通过重写印度历史来建立一种新的话语。拉什迪突破了以往书写历史的方法,通过杂交历史、将历史个人化、虚构历史等方式以其特有的视角对印度历史进行重写。事实上,拉什迪对印度历史的重新建构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质询以及挑战西方话语的有效途径,这唤起了越来越多来自英联邦或者第三世界国家的作家追随着拉什迪的脚步,向文化霸权和殖民主义发起挑战。本论文以新历史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拉什迪曾获诸多奖项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的孩子》,长篇童话小说《哈伦与故事海》,短篇小说集《东方,西方》和文学评论集《想象中的故国》为研究对象,从杂交历史、将历史个人化、虚构历史三方面分析了拉什迪对印度历史的重写。全文共分五章对论点进行论述:第一章介绍背景信息并由此引出本文的论点。第二章探讨了新历史主义的主要思想及其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新历史主义关于文学与历史关系的观点。第三章讲述了印度独立前后的状况以及西方殖民者对印度历史的官方记载,并探讨了拉什迪对历史的态度。第四章从杂交历史、将历史个人化、虚构历史三方面分析了拉什迪对印度历史的重写。第五章为结论部分,评价了拉什迪对印度历史的重写并指出本文的研究价值。拉什迪对印度历史的重写向殖民话语提出了质询,但并未像激进的民族主义那样走入另一个极端,这为不同文化的交流、商讨和共存提供了空间。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已经不容忽视,那些有着多元文化背景的作家也随之成为了一个值得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的群体。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ACKNOWLEDGEMENTS
  • I. INTRODUCTION
  • A. Postcolonial writing
  • B. Review of Rushdie’s life
  • C. Synthesis of critical study of Salman Rushdie’s literary works
  • D. Thesis statement
  • II. NEW HISTORICISM
  • A. General idea of Old Historicism
  • B. The development of New Historicism
  • C. The view of New Historicism o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 III. DIFFERENT VERSIONS OF INDIAN HISTORY
  • A. The situation in India before and after Independence
  • B. Imperialists’ official record of Indian history
  • C. Rushdie’s view on history
  • IV. RUSHDIE’S TREATMENT OF INDIAN HISTORY
  • A. Hybridizing history
  • 1. Hybrid characters
  • 2. Hybrid images
  • 3. Hybrid narrative
  • 4. Hybrid language
  • 5. Hybrid text
  • B. Personalizing history
  • 1. Saleem’s obsession with the connection of his life with Indian history
  • 2. The 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 life and history
  • C. Fabricating history
  • 1. The created reality
  • 2. Non-linear narration
  • 3. Mistakes and omissions
  • 4. Memory’s truth
  • 5. The blend of fantasy and reality
  • V. CONCLUSION
  • A. Evaluation of Rushdie’s rewriting of Indian history
  • B.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WORKS CITED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萨尔曼·拉什迪研究三十年:现状、问题与建议[J]. 名作欣赏 2016(15)
    • [2].国外萨尔曼·拉什迪研究述评[J]. 外语研究 2020(01)
    • [3].拉什迪诗歌中的流散叙事研究[J]. 名作欣赏 2019(27)
    • [4].纷乱将至——拉什迪《求婚者》解读[J]. 东方论坛 2016(06)
    • [5].必然的“疯癫”——S·拉什迪《羞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6].是“沉默的羔羊”还是“无声的反抗”?——解读萨尔曼·拉什迪的《免费收音机》[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01)
    • [7].浅析萨尔曼·拉什迪的文学观[J]. 语文学刊 2012(06)
    • [8].灿烂千阳——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午夜之子》[J]. 考试周刊 2016(A1)
    • [9].拉什迪的流散美学与女性书写:以《羞耻》为研究个案[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6(02)
    • [10].根、路径、身份:拉什迪小说中的流散书写[J]. 跨语言文化研究 2016(01)
    • [11].魔幻色彩下的印度:读拉什迪的《午夜之子》[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35)
    • [12].萨尔曼·拉什迪作品中的新历史主义[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11)
    • [13].拉什迪《午夜之子》中撒奈伊的人生悲剧[J]. 作家 2015(14)
    • [14].拉什迪:在文本内外[J]. 小说林 2014(02)
    • [15].萨尔曼·拉什迪:魔耶生死观[J]. 山花 2009(21)
    • [16].跨文化成长小说的叙事特征——论拉什迪小说《午夜之子》[J]. 长城 2009(12)
    • [17].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印度女性——萨尔曼·拉什迪小说中的女性群像[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01)
    • [18].拉什迪就《卢卡与生命之火》答读者问[J]. 世界文学 2011(02)
    • [19].拉什迪出版回忆录[J]. 世界文学 2013(02)
    • [20].拉什迪出版新作《卢卡与生命之火》[J]. 世界文学 2011(01)
    • [21].在新世界的书写中寻根觅源——拉什迪学术史研究[J]. 大众文艺 2019(17)
    • [22].论萨尔曼·拉什迪《午夜之子》中的后殖民隐喻[J]. 韶关学院学报 2015(05)
    • [23].萨尔曼·拉什迪作品中的历史书写与生命意识[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32)
    • [24].关于英国少数族裔作家拉什迪的文学研究[J]. 芒种 2013(23)
    • [25].拉什迪的噩梦[J]. 新世纪周刊 2009(08)
    • [26].拉什迪新作《佛罗伦萨的女巫》[J]. 世界文学 2008(04)
    • [27].混乱时代中的理性呼唤:评拉什迪《两年八个月二十八夜》[J].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8(02)
    • [28].解读拉什迪《羞耻》中的狂野意识[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06)
    • [29].游弋在东西方历史的迷宫中——论拉什迪《佛罗伦萨的女巫》“第三空间”的建构[J]. 山东外语教学 2013(01)
    • [30].论S·拉什迪后殖民语境下“象”的思维——以《午夜之子》为例[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

    标签:;  ;  ;  ;  

    萨尔曼·拉什迪作品中对印度历史的重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