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带状疱疹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黑龙江省鸡东县人民医院158200

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我科于2012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78例带状疱疹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72例、好转6例、无效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例。结论:对带状疱疹的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带状疱疹;诊断;治疗

带状疱疹是一种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的以皮肤疼痛和水疱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近年来带状疱疹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带状疱疹的发病率、疼痛程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好发年龄主要为中老年人[1],发病部位以肋间神经分布最多,其次为三叉神经分布区、腰段或颈段脊髓[2]。我科对78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患者中,男36例,女42例;年龄45~79岁,平均60.5岁;病程3~10天,平均6.5天;发病部位:三叉神经区24例、颈神经区14例、肋间神经区22例、腰骶神经区18例;合并症:上呼吸道感染8例、高血压冠心病28例、糖尿病17例、泌尿系感染4例,恶性肿瘤2例。

1.2诊断病前有发热、全身倦态等前驱症状。皮肤损害表现为初起皮肤潮红,继而出现簇集性、粟粒样丘疱疹或水疱。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疼痛大多为沿着肋间神经的剧烈的刀割样或烧灼样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断标准: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其受累皮肤出现疼痛或持续疼痛达3个月以上[3]。

1.3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无新皮疹出现,无疼痛感,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疼痛感,皮肤颜色基本正常;无效:皮疹无改变或有新皮疹出现,临床症状不减轻。

1.4治疗方法⑴药物治疗:阿昔洛韦10mg/kg静脉注射,1次/8h,并口服阿昔洛韦片0.8g/天。强地松龙300mg,每日3次,共服用3~5天。同时给予维生素B1注射液0.1g,1次/d,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1次/d,肌肉注射。对于重症带状疱疹,可给α-干扰素、中药。疱疹创面外涂阿昔洛韦软膏,对于创面分泌物较多者7天后行SD-Ag外涂,促进皮损干涸结痂。老年患者身体免疫力相对较弱,给予转移因子2ml肌注,1次/3天,免疫球蛋白300mg/(kg•d),连用5天;⑵神经痛治疗:2%利多卡因5ml+VitB12,2ml,局部注射,行神经阻滞每日1次;⑶激光照射:选用氦氖激光多功能治疗机照射水疱区域,光斑直径3~5mm,波长632.8nm,功率50mW。每日一次,每次17min,6次为一疗程。

2结果

治愈72例、好转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例。

3讨论

带状疱疹的发病和如下因素有关,如感染、肿瘤、神经系统障碍等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于人体内的病毒被激活而诱发本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VZV在脊髓神经后根和脊髓后角内或脑神经节内大量增殖,致使这些组织发生炎性反应,包括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软脊膜、硬脊膜和外周神经也发生炎性细胞浸润、脱髓鞘和纤维化等炎性反应[4]。带状疱疹多发于中老年人,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基本具有以下特点:(1)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在未发生皮疹之前给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多数病例疼痛都较为明显,疼痛多为持续性,触碰时加剧,重压时深部疼痛不显著;(3)皮疹易坏死形成溃疡,创面愈合慢,加之老人的神经组织修复过程较慢,极易产生后遗神经痛[5];(4)发疹部位依次为三叉神经区、肋间神经区、腰骶神经区、颈神经区,而三叉神经区则以眼支更为多见,临床症状更为严重。

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首要方法,考虑与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因此对于老年人带状疱疹早期、足量、足疗程使用有效的抗病毒药及对症治疗尤为重要。高龄患者易产生高滴度的VZV抗体,该抗体与疼痛及疼痛持续时间直接相关,所以早期使用激素(无激素禁忌证者)可抑制VZV抗体的产生以及减弱其所有的炎症反应,并可减少神经痛,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症状主要是神经节充血水肿,部分渗出,甚至疤痕形成引起,而氦氖激光照射对消除神经节充血、水肿、渗出、疤痕、恢复神经的正常功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氦氖激光照射操作方便简单,经济实惠,照射后无明显的副作用,患者易接受。低能量的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有利于刺激组织细胞的增生,血管扩张,显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且有消炎止痛作用[6]。激光局部照射还可以加速新陈代谢,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消散,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针灸理疗双重功效,能产生吗啡样镇痛物质,使末梢神经的兴奋性降低,镇痛作用十分明显,并有利于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恢复[7]。

通过对本组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很好临床疗效,有效治愈疾病,减少了后遗神经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戴君来,不同年龄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及综合治疗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2):83.

[2]王仁珍,王红,王郧莲.带状疱疹455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12):730.

[3]韦又铭,许志学,带状疱疹633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1,23(5):1277-1278.

[4]InsingaRP,ItzlerRF,PellissierJM,etal.TheIncidenceofHerpesZosterinaUnitedStatesAdministrativeDatabase[J].GenInternMed,2005,20(8):748.

[5]吴萍,张书岭,王福喜.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5):446.

[6]王家璧,皮肤性病治疗与检测进展精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07-324.

[7]单肖楠,张晶,单成玉,等.激光器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538-6539.

标签:;  ;  ;  

带状疱疹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