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人群健康监测现状及对策

职业人群健康监测现状及对策

一、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工作现状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霞玉[1](2021)在《山东省某企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评价》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某企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了解该企业职工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分析评价该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职业卫生问题。为该企业及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职业病危害因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山东省某机械加工企业2019年5月~2020年5月的职业健康检查体检资料进行数据的分类汇总和整理。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和职工体检情况,利用IBM 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结果用X±S的形式或者绝对值和相对数表示,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本次各部门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均未超过限值,但是焊件制造部,配件制造部,新品研发部和混合车间接触噪声8h等效连续A声级均超过80 d B。2.山东省某企业体检基本情况本次职业健康检查共有1003人,其中男性930人,女性73人。平均年龄为36.19±7.68岁,分别职工为年龄≤25岁组(4.9%)、26~岁组(45.1%)、36~岁组(34.9%)、46~岁组(13.9%)、≥55岁组(1.3%)。平均工龄为4.2±1.52年,其中工龄<1年组占比6.2%、1~年组占比4.5%、2~年组占比9.7%、3~年组占比2.6%、≥4年组占比77.1%。3.山东省某企业不同部门及工种作业人员情况共分为五大部门,分别是焊件制造部(23.6%)、总装部(8.5%)、配件制造部(3.7%)、新品研发部(4.3%)和混合车间(59.9%);涉及到16类作业人员,分别是焊工(33.4%)、维修工(8.8%)、车床工(6.6%)、挡车工(6.5%)、喷漆工(6.5%)、粉料工(6.1%)、调料工(4.6%)、造粒(4.0%)、铣工(3.8%)、电工(3.4%)、切割工(3.3%)、磨砂工(2.7%)、钻工(2.5%)、刷胶工(1.4%)、管理人员(1.4%)、其他工种(5.2%)。4.山东省某企业职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情况该企业职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分为5大类,分别是粉尘,苯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甲醛等化学性危害因素,噪声、激光辐射、工频磁场等物理性危害因素和金属烟尘等其他因素,构成比分别是16.8%、8.2%、17.9%、0.6%,以及混合性危害因素占比56.5%。混合性危害因素包含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粉尘和噪声,两类混合性因素的构成比分别是70.2%和29.8%。5.山东省某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企业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50人,正常率56.0%。其他疾病或异常检出率为44.0%,未检出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953人,正常率为51.9%,其他疾病或异常检出率为46.8%。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7%,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5%。该企业本次职业健康检查本省员工472人,正常率为53.8%,其他疾病或异常检出率为44.9%。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1.1%,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2%。外省人员531人,正常率为50.7%,其他疾病或异常者检出率为48.2%。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4%,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8%。6.山东省某企业职工目标疾病检出情况本次检查共检出目标疾病者12例,其中,接触化学性危害因素、物理性危害因素和混合性危害因素的员工目标疾病检出率分别是6.1%、2.8%、0.4%,差异具有显着性。其中接触化学性危害因素员工目标疾病检出率较高,其他各类危害因素接触者未检出目标疾病。不同工种的作业人员目标疾病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喷漆、刷胶和电工的目标疾病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是4.6%、14.3%和14.7%。7.山东省某企业职工健康检查不同工龄组B超异常检出率分别是1.6%、2.2%、0%、11.5%、3.8%,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分别是1.6%、8.9%、9.3%、15.4%、5.1%,血压异常检出率分别是27.4%、17.8%、22.7%、46.2%、32.5%,贫血检出率分别是6.5%、2.2%、14.4%、0%和5.6%。刷胶工B超、血常规、血压三项指标异常检出率最高,检出率分别是42.9%、21.4%、42.9%,焊工是肝功能和血生化异常检出率最高的工种,检出率分别为7.2%、7.2%,贫血检出率最高的工种是挡车工,检出率为46.2%。配件制造部员工B超、肝功能和血生化三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其他部门,检出率分别是27.0%、8.1%和8.1%。混合车间职工贫血指标异常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9.3%。结论:1.本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该企业以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为主。2.该企业职业病相关危害因素以化学性危害因素、物理性危害因素和混合性危害因素为主。3.该企业目标疾病检出率与危害因素和工种有关,电工、喷漆以及刷胶三类工种目标疾病检出率较高,接触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员工目标疾病检出率较高,混合车间作业人员目标疾病检出率高于其他部门。

张哲[2](2021)在《新疆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设备、放射防护用品、放射质量控制设备及放射工作人员的分布、配置公平性和职业卫生监护现况进行调查,获得新疆地区现有医疗放射资源及利用现况,以期为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研究新疆地区不同放射工种的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和工作能力状况,分析探讨影响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根据职业心理健康因素探索促进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最终为改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及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和工作对策。方法:1)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地区14个地州768个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资源分布及职业卫生现状,使用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评价配置公平性;2)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新疆地区75个放射诊疗机构共计3372名医务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3089份,剔除填写内容不足90%的或连续勾选相同选项超过10项的问卷,最终有效问卷2992份,有效率为88.73%;3)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中式职业倦怠量表(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MB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工作能力指数问卷(Work Ability Index,WAI),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和行为习惯特征(吸烟、饮酒)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获得一般人口学特征和行为习惯特征基线一致的研究对象,调查职业特征(岗位类别、放射工种、放射工龄、甲状腺疾病、视觉损害)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4)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3个三级放射诊疗机构的625名医务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干预对象,分为无干预组(140人)、健康教育干预组(126人)、工作场所干预组(161人)和健康教育+工作场所干预组(198人)。实施干预8个月后再次使用ERI、CMBI、SDS和WAI问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调查区域内768个放射诊疗机构均可开展放射诊断项目,42家开展介入放射项目,12家开展放射治疗项目,8家开展核医学项目;2018年共计开展常规X射线诊断686.76万人次,CT诊断249.46万人次,其他X射线诊断21.89万人次,介入治疗7.22万人次,放射治疗9.05万人,核医学诊断10.68万人次,核医学治疗4560人;2)调查区域内每万平方千米放射诊疗机构拥有量为4.63个,每百万人口放射诊疗机构拥有量为35.28个,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放射诊疗机构基尼系数分别为0.47和0.43;每万人口医用放射设备拥有量为0.87台,设备类型主要以DR和口内牙片机居多;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放射诊断类设备和CT的基尼系数小于0.30,基于人口数量的介入放射类设备和DSA的基尼系数在0.30~0.40之间,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核医学类和放射诊疗类设备的基尼系数大于0.50;3)调查区域内每台放射诊断类设备平均配有3.82件放射防护用品,介入放射类设备为23.89件/台,核医学类设备为13.97件/台;除阿克苏地区外,其他地区每家放射诊疗机构配置的放射质控设备远低于1台;4)本次调查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共计5038人,每万人口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拥有量为2.31人,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基尼系数分别是0.29和0.22;2018年职业健康体检率为92.28%,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7.41%,放射防护培训率为94.27%;5)新疆地区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发生率为44.20%,不同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婚姻状态、糖尿病、饮酒、工作岗位、放射工种、放射工龄、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间的职业紧张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30岁及以上、男性、中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离异或丧偶、患糖尿病、护士、介入放射学、放射工龄5年及以上、患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较高(P<0.05);护士、技师和其他岗位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医师的1.623倍、1.421倍和1.643倍,介入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种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诊断放射学的1.444倍、0.193倍、0.484倍和0.716倍,5~9年放射工龄和10~20年放射工龄的职业紧张风险是放射工龄小于5年的1.560倍和2.226倍,视觉损害的职业紧张风险是无损害的2.233倍;6)新疆地区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7.2%,其中29.6%为轻度职业倦怠,22.6%为中度职业倦怠,5.0%为重度职业倦怠;不同年龄、学历、糖尿病、工作岗位、放射工种、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间的职业倦怠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30~39岁、本科学历、患糖尿病、护士、诊断放射学、患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较高;牙科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种职业倦怠的风险分别是诊断放射学的0.532倍、0.578倍和0.655倍,5~9年放射工龄的职业倦怠风险是放射工龄小于5年的1.278倍,患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风险是未患病者的1.553倍和2.233倍;7)医务放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不同水平的抑郁(63.17%),51.70%为轻度抑郁,10.23%为中度抑郁,1.24%为重度抑郁;患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抑郁水平高于未患病人群(P<0.05);患甲状腺疾病者的抑郁风险是未患病的1.429倍;8)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中下的占比为42.08%,工作能力优良的占比为57.92%;不同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婚姻状态、糖尿病、放射工种、放射工龄、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间的工作能力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30岁以下、男性、初级及以下职称、研究生学历、未婚、牙科放射学、放射工龄小于5年、无甲状腺疾病和无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水平最好(P<0.05);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和其他放射工种工作能力中下的风险分别是诊断放射学的0.449倍、0.603倍、0.611倍和0.697倍,10~20年放射工龄和大于20年放射工龄的工作能力中下的风险分别是放射工龄小于5年的1.373倍和0.676倍;9)不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等级间的工作能力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职业紧张的放射人员工作能力低下的风险是无职业紧张者的1.855倍;轻度、中度和重度倦怠的医务放射人员工作能力低下的风险分别是无倦怠者的2.225倍、3.734倍和13.355倍;(10)不同干预组间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抑郁和工作能力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不同学历、工作岗位、放射工种和放射工龄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对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不同(P<0.05);工作场所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对缓解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抑郁和提高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有效,且以同时实施工作场所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职业紧张和抑郁水平、提高工作能力的效果最佳。结论:1)新疆地区的放射诊疗资源在服务区域面积和服务人口数量的分布均较不公平,整体以北疆在数量和结构上优于南疆为主要特点,其中乌鲁木齐市的放射医疗资源明显优于其他地州;放射诊断类设备在各地区之间的配置达到绝对公平,介入放射类设备在各地区之间的配置达到基本公平,核医学类和放射治疗类设备因费用、操作要求高,难以实现配置的相对公平;放射防护用品配置基本达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基本要求,但放射质量控制设备配置明显不足;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测指标基本达到国家职业病防治监测相关标准;2)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水平较高;工作岗位、放射工种、放射工龄和职业暴露敏感器官疾病和机能改变等因素均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有影响,工作岗位护士、放射工种诊断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放射工龄5年及以上、患甲状腺疾病和有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风险较高,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水平的加剧严重影响了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建议用人单位在持续做好职业健康监测的同时重视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意识等措施,缓解不良职业心理情绪,促进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3)工作场所的管理重点为放射场所防护性能、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和电离辐射警示标识,职业健康教育的重点为放射防护基础知识、放射卫生监督工作及法规概述、各放射工种放射防护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需根据职业特点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地制定工作场所安全促进和职业健康教育的干预方案有利于促进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

朴晶竹[3](2020)在《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文中认为目的:以现代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理念为切入点,以临床医疗核心主体-医、药、护、患为研究对象,开展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情况及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医药护患不同的服务需求、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提出改进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的思考及建议,以促进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依托和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近年国家相关部门对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发展与改革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对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为后续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专家咨询法:咨询临床药学及中药临床药学、医学统计学、中药合理用药方面的专家及医院领导,充分吸收专家及领导的合理建议,制定研究方案及调研体系框架,并修改完善调研问卷相关细节。(3)问卷调研法:基于文献分析、政策梳理、问卷设计、专家论证、预调研等工作,以医、药、护、患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一般情况、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及评价、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及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等内容展开调研。医药护问卷以网络问卷星调研的形式发放回收,患者问卷以现场调研的形式发放回收,并将问卷信息录入至Excel 2010,建立Access数据库。(4)数据分析方法:将调研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以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回收医药护问卷2469份,其中有效问卷2469份,问卷有效率100%;回收患者问卷1272份,其中有效问卷1125份,问卷有效率88.44%;回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问卷505份,其中有效问卷505份,问卷有效率100%;三套问卷共回收4246份,其中有效问卷4099份。调研发现:(1)中药临床药师专业技能有限,人员配置不足。我国中药临床药师学历普遍较高,但毕业专业以中药学为主,且大多没有经过正规中药临床药师培训而直接从业,缺乏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与思维及临床实践技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有限。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师配备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量,并且根据地区、医院类型和等级呈现不均衡。②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有待加强,缺乏中医药特色。由于中药临床药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公众对中药临床药师认知度不足,我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药学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层次较低,中药特色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也有待加强,并且根据地区、医院类型和等级呈现不均衡。(3)医药护患对中药临床药师认可度高,药学服务需求各有不同。医药护患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需求度高,期望中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医疗为其提供指导与帮助。医药护患不同主体对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不同,并且根据不同科室呈现差异性。(4)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方法与模式尚待规范。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刚刚起步,目前培训效果有所显现,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个别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有待加强,带教组设置有待规范,培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待丰富,临床实践安排不足,没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等。结论:本研究立足于现代药学服务理念,结合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的相关背景对医、药、护、患展开问卷调研,调研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信息量大,结果具有参考价值,确保了我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及需求调研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基于调研提出的思考与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提升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提供指导,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真实的数据资料和理论依据。

张倩[4](2020)在《噪声职业病危害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噪声职业病危害管理系统,分析企业噪声职业病危害与预防控制现状,实现企业、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和监管部门对劳动者接触噪声所致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动态监测预警,为噪声职业暴露人群监控与预警的提供有效技术依据,提升噪声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技术水平及职业健康风险的综合管理能力。方法:本文基于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实现噪声职业病危害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以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的思路,实现职业暴露调查数据、噪声检测结果数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数据的统计和管理。对某热电企业作业人群进行职业暴露调查,连续三年(2017年-2019年)对该企业的噪声强度进行现场测量、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数据录入到本研究的管理系统。选取该企业噪声作业人员(噪声等效声级>80d B(A))为接触组,以该企业非噪声作业人员为对照组,采用SPSS19.0对收集到的检测与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噪声导致听力损失的特征、2017-2019三年企业噪声职业病危害现状与发病趋势。计数资料组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采用ISO 1999:2013(E)《声学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评估》中听力损失风险的预测模型,计算噪声作业人群的听力损失风险概率。结果:以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的思路构建了噪声职业病危害管理系统,实现职业暴露调查数据、噪声检测结果数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数据的统计和管理,登记、查询、管理噪声接触人群职业健康信息。本文提出的噪声职业病危害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职业暴露调查数据、工作场所、劳动个体职业暴露评估数据、体检、噪声强度数据分析、噪声致听力损失风险及管理的预警分析、公告管理、知识库管理、系统管理等内容。根据该热电企业连续三年的噪声强度检测数据可知该企业高噪声设备噪声瞬时强度可达到90d B(A)以上,甚至超过100d B(A)。大多数作业岗位均为噪声作业岗位,等效声级超过80 d B(A),且存在部分噪声超标岗位,等效声级超过85 d B(A)。该企业近三年未出现过职业病病例——职业性噪声聋,该企业2017~2019年3年作业人员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听力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近三年该企业整体听力异常率变化呈逐年下降的趋势(P<0.05)。该企业连续三年噪声接触组双耳高频(3000、4000、6000Hz)平均听阈≥40d B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两年噪声接触组双耳高频(3000、4000、6000Hz)平均听阈≥40d B伴语频任意频率听阈>25d B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接触组与对照组的职业禁忌证检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听力损失风险的预测模型预测等效声级85d B(A)下,人群从20岁暴露10、20、30、35、40年由年龄和噪声引起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风险分别为34.3%、55.2%、77.1%、84.2%、89.1%,引起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分别为0~0.5%、0~0.5%、0~0.5%、6.3%、11.8%。由年龄和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以及由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均在4000 Hz频率上出现听阈级的最大值,听力图随频率的变化呈V字形。结论:听力损失发展的特点为早期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逐渐累及语频,从源头上早期预防和控制噪声聋的发生、将监测数据与体检结果相结合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职业病危害管理系统为职业病预防控制与风险分析提供所需要的数据,是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与风险分析的基础和保障。建立噪声职业病危害管理系统,将互联网大数据、计算机终端应用于职业性噪声聋高危人群监控及技术体系构建,用于企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等对噪声接触情况及职业病危害进行统计分析,针对重点行业及时进行职业病防控。登记噪声检测强度、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对指标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预警,掌握噪声聋在噪声作业人群、高噪声行业、企业的发病特点和发展趋势,优化风险管理对策。

方娴[5](2020)在《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着突发事件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其偶然性和巨大的破坏力,导致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巨大损失。紧急医疗救援是应急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医疗机构迅速高效开展医疗救援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新疆地处祖国西北部,周边与八国相邻,特殊的地缘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得其发生突发事件风险较高,时刻考验着政府及各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由于新疆三级综合型公立医院承担着地区医疗救援的重任,因此研究其医疗救援应急管理具有现实意义。目的:本研究以承担新疆各地州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主要任务的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从入院救治患者伤害特征、医务人员应急救援及管理认知和医院风险事件识别综合分析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的现状和不足:首先回顾性分析既往救治的突发事件住院患者的伤害情况,分析伤害所造成的医疗救援压力和社会经济损失;其次,医务人员是医院开展紧急医疗救援的核心力量和专业人员,分析医务人员医疗救援综合能力和对医院应急管理的认知情况,寻找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能力不足;再次,对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内外环境进行突发事件和内部脆弱性风险评估,帮助医院确定医疗救援和应急管理的优先干预重点,做好医院自身灾害防范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构建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乌鲁木齐市、北疆地区和南疆地区的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救援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为全面提高新疆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提供“政府-社会-医院”无缝隙衔接策略和政策建议。方法:(1)通过乌鲁木齐市5所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病案系统收集2011-2018年收治的因交通事故、职业灾害事故、火灾事故和社会安全事件住院治疗的29595例患者病历信息,分析其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伤害特征(伤害部位和伤害性质)、临床特征(入院情况、住院天数、手术情况、转归情况)及住院费用。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住院费用采用CPI指数进行贴现标化。(2)对新疆21家样本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相关科室的5022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人口学基本情况、应急培训演练及救援情况(次数及级别)、医疗救援应急能力认知(包括突发事件认知、医疗救援角色认知、医疗救援工作能力认知和急救知识技术掌握情况四方面)和对医院应急管理认知(包括承担应急任务、明确各级职责、应急培训演练、应急物资保障、应急经验总结和应急信息沟通六方面)。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医务人员对医院应急管理认知的影响因素。(3)运用风险矩阵法和Borda序值法对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外部环境即新疆地区4类突发事件的风险可能性和严重性两方面进行评估并确定其风险等级;再运用Kaiser模型风险评估矩阵对医院内部环境可能发生的4类致灾因子从其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包括人员、财务、运营影响和应急准备、内外部应急响应6方面)进行灾害脆弱性风险分析,确定其相对风险值(R%)并进行排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自然灾害和技术事故两种致灾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对新疆21家(全疆合计23家)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后,结合该指标体系最后确定新疆整体(21家医院)、乌鲁木齐市(包括7家医院)、北疆地区(包括8家医院)和南疆地区(包括6家医院)的医疗救援应急能力得分。结果:2011-2018年收治突发事件伤害住院患者29595例,(1)社会人口学特征中,男性占75.0%,年龄主要集中在1935岁(35.3%)和3645岁(24.1%)年龄段,职业以工人(26.9%)、自由职业者(18.1%)和农牧民(17.5%)居多。(2)伤害特征:事件类型中交通事故患者最多占50.6%,社会安全事件占24.1%,职业安全事故占23.3%;伤害部位,上下肢受伤占39.6%,头颈部位占34.8%。(3)临床特征:入院患者入院时病情以急危重为主占78.3%,患者多集中在骨科、急诊创伤科和神经外科,住院天数较长,60%需要手术治疗,90%以上患者治愈或好转。死亡例数共计861例,其中交通事故占66.43%,职业安全事故占31.4%。(4)直接经济负担,29595例患者共产生住院费用8.0亿元,交通事故占比最高达到62.5%,住院总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9%。社会安全事事件人次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2%。样本医院的5022名医务人员中,(1)近三年接受应急培训人员仅占59.3%,参加应急演练人员仅占60.8%,并且培训和演练次数较少级别较低;但有20.3%的人参与应急救援,救援次数较多且级别较高,地区间也存在差异(P<0.05)(2)医疗救援应急能力认知方面,一是突发事件分类回答错误率高,达到25.7%;二是医疗应急救援能力认知中安全防护(85.4%)、健康教育(62.2%)、心理支持(76.0%)、公共卫生防疫(64.0%)应答率低于急救技能(94.7%)和急救知识(95.3%)。三是50.7%的医务人员认为自身应急知识不能满足救援需要,掌握的急救技能中现场灾情评估(33.4%)、心理危机干预(33.4%)、健康教育(36.9%)和生物性致病因素防护(19.4%)的应答率低于其他急救技能。(3)医务人员对医院应急管理的认知水平基本在3.0分上下,属于一般熟悉水平,其中承担应急任务和明确职责两部分评分较高为3.08±1.02和3.09±1.04,其他部分认知评分低于3.0分,应急培训、演练和救援是应急管理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南疆地区除个别条目外对医院应急管理认知整体高于其他两个地区。医院外部环境突发事件风险等级中,地震和道路交通事故为极高风险事件,暴雪、生物灾害、极端温度、企业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环境灾害、传染病暴发流行、“苯中毒、铅中毒和尘肺”以及经济安全事件为高风险事件。医院内部风险事件相对风险度较高的依次是火灾(48.72%)、暴力型医疗纠纷(47.60%)、医院感染暴发(46.65%)、地震(45.40%)、电力故障(44.94%)、流行病暴发(41.44%)、信息系统故障(41.25%)、电梯故障(40.23%)等,部分自然灾害因子和技术事故因子间相关性高于0.4。其次构建的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8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以及76个三级指标,对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后结合该指标体系确定其应急管理能力得分,其中医疗救治能力、应急保障、培训演练和考核能力得分较高,分别为0.23806、0.13622和0.10355,事后恢复与重建、应急制度和监测预警系统得分较低,分别为0.00134、0.00106和0.00091。乌鲁木齐市、北疆和南疆地区的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与新疆整体的应急医疗救援情况近似。结论: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现状存在不足:(1)突发事件伤害导致医疗救援压力大,人群健康损伤严重,医疗急救需求增多,直接经济负担严重;(2)医务人员存在应急培训演练机会较少,与现实医疗救援工作形成矛盾。医疗救援应急能力认知不够综合全面,突发事件认知不足,对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公共卫生防疫、安全防护方面认知低于临床急救技能和知识。对医院应急管理的认知水平普遍不高,可通过综合规范的应急培训演练体系提高其认知水平。(3)医院应明确将地震和道路交通伤害极高风险事件作为医疗救援优先目标,重点关注暴雪、传染病流行、企业安全事故等高风险事件救援,持续关注中低风险事件,定期采取风险评估的防控与救援措施。在内部加强对火灾、暴力型医疗纠纷、医院感染爆发等高风险事件的抗灾能力建设,明确自身脆弱性,完善高风险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强化部门防控,提高应急救援水平。从整体看,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医疗救治、应急保障、培训演练和考核能力相对较好,而事后恢复与重建、应急制度和监测预警系统的能力相对较弱,应重点建设事后恢复与重建、应急制度和监测预警系统。乌鲁木齐市、南疆和北疆地区应急管理能力与整体相似。综合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管理的不足,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通过发挥政府应急医疗救援管理体系的支撑作用和社会网络应急救援体系的辅助作用,综合提升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应急救援管理能力。

朱涛涛[6](2020)在《便携式体检设备在中老年人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城区中老年人对便携式体检设备的认知程度,分析描述便携式体检设备在中老年人健康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探讨中老年人慢性病相关指标防治与便携式体检设备的相关性,为中老年人养成主动自我健康管理的习惯探索实践途径。方法:本研究对江苏省北部某市老城区的45岁及以上362名中老年人进行便携式体检设备使用的问卷调查和指标检测:其中问卷组202人,检测组160人。问卷组主要了解中老年人对常规体检的认识,对便携式体检设备的认知和使用情况;检测组主要了解便携式体检设备的使用对中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指标的影响。对检测组基线调查后,采用平行对照试验和前后配对试验,抽取110名中老年人为管理组,50人为对照组。管理组进行三个月的干预,即每天至少2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和8杯水,同时进行指标跟踪检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额外干预,七项指标检测由经行业资格验证许可的爱普雷德便携式体检设备完成,数据收集由检测设备、手机APP、爱普雷德官网自动上传整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和检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本研究参与的中老年人总人数为362人:问卷调查组202人,检测组160人。其中问卷调查组有效问卷199份,问卷有效率98.5%;检测组干预后,管理组50人,对照组21人,管理组失访60人,失访率为54.55%,对照组失访29人,失访率为58%。2、便携式体检设备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应用现况问卷调查。一般情况:男性106人,占比53.27%,平均年龄为67.63±6.92岁;女性93人,占比46.73%,平均年龄为64.88±7.71岁;教育程度集中在高中水平及以下,大专和本科比例分别仅占1.51%、0.5%;中老年人离异和丧偶比例较高(11.56%和18.09%);职业分布以务农和工人为主(34.66%和49.25%);男女组间年龄、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0-79岁男性占32.08%、女性占24.73%,女性文盲比例31.18%,而男性文盲比例只有8.49%,男性已婚(79.25%)的比例大于女性(58.06%);职业特征男女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情况:各慢性病患病率大小顺序依次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脑梗;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男女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血压占比61.32%高于女性32.26%,而女性糖尿病占比21.51%高于男性15.09%,其它慢性病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总调查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高达86.43%,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特征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得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特征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体检的相关情况:本次调查中老年人群,更希望接受的体检服务方式分析发现,对医院体检的认可度最高(54.04%),体检耗时多为2-4小时(34.85%)和5-6小时(31.82%),体检两月后对自身健康状况知晓率为64.97%,以上三项内容,男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认可医院体检的男性占比61.90%高于女性45.16%,而认可上门服务的女性占比29.03%大于男性20.00%,希望体检耗时2个小时的男性占比24.76%大于女性18.28%,体检两月后对自身健康状况知晓的男性占比72.12%远大于女性56.99%。主要体检周期为一年一次(62.63%);影响体检的首位因素为体检价格太贵(27.14%)、其次为医院拥挤(20.60%)和消耗时间(13.57%);常规体检的满意度调查发现,中老年人多为一般满意(36.04%)和较为满意(32.49%),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异常体检指标(33.68%)和身体感知(30.57%)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男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人更希望接受的体检服务、体检耗时、体检两月后对自身健康知晓状况、常规体检的满意度、体检周期、体检影响因素、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组间差异比较无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人对便携式体检设备认知和使用的情况:调查人群对便携式体检设备知晓占比、使用占比仅为30.30%、33.17%,认为所在社区医护人员使用便携式体检设备的占比为39.20%,中老年人倾向多功能一体机的比例为68.53%,倾向小型设备比例83.08%,希望1-2天获取体检报告的人数占比80.30%,希望设备价格在1000元以内的人数占比60.71%,以上项目男女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便携式体检设备会促进体检意愿的人数占比51.28%,倾向机械按钮设备的人数占比38.27%,期待家用便携式体检设备的人数占比70.92%,使用家用便携式体检设备后坚持规律体检的人数占比75.63%,以上项目男女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认可便携式体检设备促进体检意愿的男性比例59.05%高于女性42.22%,倾向机械按钮的男性比例42.86%,倾向电子触屏的女性比例43.96%,期待家用便携式体检设备的男性比例78.104%高于女性62.64%,使用家用便携式体检设备后坚持规律体检的男性比例81.90%高于女性68.48%。以上项目中仅倾向的便携式体检设备类型和重量设置情况的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倾向电子触屏的<60岁人群比例8.48%,倾向机械按钮的60~75岁和>75岁人群比例44.76%和45.00%,60~75岁人群对小型倾向比例87.23%,<60岁人群对中型倾向比例32.35%。中老年人中最关心的指标排序分别如下:血压(77.60%)、血糖(67.71%)、血脂(61.46%)、心率(59.90%)、血氧(25.00%),仅血压和心率两项,男女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检测血压和心率的男性比例(86.54%和69.23%)高于女性(67.05%和48.86%)。而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人对便携式体检设备使用情况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便携式体检设备使用的主要因素是知晓情况(P<0.0001)和患病情况(P=0.0003),知晓和患病的人群使用率高,与职业、体检周期因素无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老年人对便携式体检设备使用情况受更希望接受体检服务方式(P=0.0414)、便携式体检设备知晓情况(P<0.0001)和体检平均耗时(P=0.0324)的影响,其中体检服务方式中期待上门服务、知晓便携式体检设备、期待耗时短的中老年人使用便携式体检设备更多。3、便携式体检设备与中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相关性研究。本次检测组共有160名中老年人参与,60-69岁和70-79岁人数比例36.88%和45.00%,女性居多(71.87%),男性仅(28.13%),慢性病患病人数121人,未患病人数41人,工人(39.38%)和务农(48.13%)居多。管理组与失访组、对照组与失访组、管理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年龄、性别、共患病个数、职业的组间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和对照组检测指标数据分析:管理组50人,干预后心率、血糖、舒张压和体温降低,血氧、收缩压和体检意愿得分升高,心率、血氧、体温和体检意愿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率下降5.02次、血氧升高1.36Hb O2、体温下降0.15℃、体检意愿得分平均提高16.40分;其余指标前后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1人,收缩压、舒张压检测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月末期测量较首次测量收缩压平均升高11.05mm Hg,舒张压平均升高6.29mm Hg;心率、血糖指标前后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与对照组组间检测指标差值分析,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管理组升高0.4±18.27mm Hg,对照组升高11.05±13.19mm Hg;舒张压管理组下降0.42±13.33mm Hg,对照组升高6.29±7.31mm Hg;心率、血糖指标变化值组间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管理组检测指标心率、血氧、体温和体检意愿得分干预前后变化值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心率、血氧和体温前后变化值在性别、年龄、共患病个数和职业方面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体检意愿变化值统计学分析中,性别和患病个数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体检意愿升高明显大于男性,患有1种慢性病的体检意愿提高程度明显大于患有1种以上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对体检意愿得分前后变化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与性别、年龄、共患病个数和职业无相关性。结论:1、中老年人对便携式体检设备有巨大的使用需求,但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2、便携式体检设备对中老年人的慢性病防治有积极作用。3、便携式体检设备可以帮助中老年人养成健康管理习惯,促进全民健康档案建立。

卢耀勤[7](2020)在《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企业的现状调查,乌鲁木齐企业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获得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的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研究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建立职业病预测模型,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及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最终提出乌鲁木齐职业卫生工作对策,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参考。方法:(1)采用普查方法,对新疆地区企业现状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乌鲁木齐地区的企业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2)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涉及重点职业病职业人群,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中文版工作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3)利用倾向性评分、多因素分析及关联规则大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4)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建立、筛选、验证职业病预测模型;(5)结合GIS地理信息技术,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开发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6)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了解,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结合乌鲁木齐重点职业病报告、职业病人工伤保险情况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数据分析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出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防控工作对策。结果:(1)对全疆12902个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疆14地级行政区与1个直辖县级市;(2)对乌鲁木齐的3619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乌鲁木齐七区一县;(3)对乌鲁木齐厂矿企业的34457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高血压检出率15.32%;血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血红蛋白,异常率为25.99%;尿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尿蛋白,异常率为8.93%;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异常率为17.04%;接触矽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33.82%;接触煤(矽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13.06%;接触石棉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6.30%;接触化学性有害因素苯工人中性粒细胞异常率为2.85%;接触噪声的工人听力异常率为4.86%;接触布鲁菌属工人布鲁氏菌阳性率为20.30%;(4)共计发放问卷7500份,回收问卷7315份,回收率为97.5%,对问卷有效性进行排查后,最终确认有效问卷7118份,有效率为97.3%;(5)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发生率为44.21%,不同职业紧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性别、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龄、每周工作天、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6.53%,不同职业倦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噪声、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职称、工作班、月收入、每周工作天、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37.08%。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不同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婚姻、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作班、年龄、工龄、月收入、每周工作天、每天工作小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对职业紧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16,最小置信度0.65,挖掘出14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每天工作>7小时、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容易产生职业紧张,有1388条,置信度为65.3%,提升度为1.477;在对职业倦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9,最小置信度0.95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职业紧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有2749条,置信度为90.7%,提升度为1.049;在对精神心理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最小置信度0.43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未婚,签订了劳动合同、有职业倦怠的容易产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有1957条,置信度为43.1%,提升度为1.162。(9)结合灰色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建立了五个混合算法模型进行职业病预测,混合模型的结果为:GM-KNN(MAPE:26.89%,RMSE:9155.53),GM-SVM(kernel=linear,MAPE:29.16%,RMSE:8587.02),GM-SVM(kernel=polynomial,MAPE:4.45%,RMSE:1573.30),GM-SVM(kernel=radial,MAPE:14.10%,RMSE:4693.51),GM-SVM(kernel=sigmoid,MAPE:10.79%,RMSE:3422.28),GM-RF(MAPE:6.99%,RMSE:2090.13),GM-GBM(MAPE:8.45%,RMSE:2661.27),GM-ANN(MAPE:3.49%,RMSE:1076.60)。通过对模型的预测效果与精度进行验证后得出,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实现了模型MAPE和RMSE最低。(10)2019年报告确诊职业病病人26例,主要以为接触粉尘、噪声和布鲁氏菌为主。患者以男性居多,占76.92%;(11)成功开发了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与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并获得了国家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结论:(1)新疆企业行业类型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5%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32.9%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7.7%人群患有职业病;乌鲁木齐是新疆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地区;(2)乌鲁木齐企业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批发和零售业、T国际组织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8%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26.1%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10.6%人群患有职业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与米东区是乌鲁木齐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区域;(3)对乌鲁木齐地区企业34457人进行了健康体检,一般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高血压、血常规及尿常规异常检出者多集中在6069岁年龄段男性;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主要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噪声;行业不同易感人群和职业危害因素也不同,制造业、采矿业等应加强对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建筑业与农、林、牧、副、渔业应分别加强对噪声与布鲁氏菌病的防护;(4)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的风险,男性、文化程度越高、昼夜轮班、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成正相关;(5)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和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的风险,文化程度低、未签订劳动合同、低职称、轮班工作、低收入、高劳动强度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倦怠,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成正相关;(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高学历、低职称、轮班、高工龄、低收入、高强度工作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成正相关;(7)倾向性评分与关联规则可以作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通过对比验证,倾向性评分可用于消除问卷调查类研究中存在的偏倚,关联规则可以有效挖掘出研究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8)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可用于职业病的预测研究;(9)乌鲁木齐职业病患病率高于新疆平均水平,职业病主要以职业性尘肺和传染病为主;乌鲁木齐职业病网络直报情况良好,但还有改进的空间,但职业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及时率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0)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实现了职业卫生调查数据实时、动态、可交互式可视化功能,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实现了在线职业病建模预测功能,平台可以辅助职业卫生管理与决策工作。(11)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建议有第一,统筹整合管理机构,架设顶层设计框架;第二,建立联防联控网络,落实管理体系建设;第三,完善规章制度标准,健全工作法制体系;第四,创新工作思路思维,尝试学科交叉融合;第五,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专业技能队伍;第六,引入前沿科学技术,助力职业卫生防控。

姜小卉[8](2019)在《老年人权利保障的国家义务研究》文中提出人口老龄化既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中国在本世纪之初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转变为老年型。中国老龄人口基数大,近几年来,老年人口规模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出现史无前例的快速增长,这导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总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迅猛、高龄化显着、发展不均衡、波动幅度大等诸多特点。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实践,人口老龄化多发生在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的国家。然而当今中国却处于“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即没有作好应对老龄化的准备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状态,这给中国的养老带来了经济发展压力。近四十年的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中国的家庭小规模化,小规模化的家庭也难以完全承担养老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城乡差距、东西地域发展的差距,这些也是影响我国老年人权利保障不平等的因素。虽然在实践中发展了多种形式的养老模式,基本满足了我国老年人的生存权利,但是部分城乡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权利保障还存在严重不足,仍然需要国家从法律政策层面去保障。老年人的养老权利既要从物质层面保障又要从精神层面保障。在现代社会前者更容易实现,我们需要更多从精神赡养方面保障老年人的权利。老年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是人的生命历程的必经阶段。生命的多样性也反映在人的权利需求的多样性。从人权的视角审视老年人的权利,国家在保障老年人的权利上应当承担积极的义务。国家在道德、立法、执法以及司法等方面都负有义务和责任。在实现途径上,国家应当从法律、制度、政策等方面保障老年人的权利。除“导论”与“结论”部分外,本文主要内容共包括五章。第一章当代中国老年人权利主要范畴。围绕我国老年人亟待保障的主要权利,如老年人的健康权、医疗权、财产权、婚姻自主权等展开论述。宪法和法律保障人的权利都适用于老年人,但是老年人的社会生活的范围其广度和深度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影响。所以需要对老年人普遍关注的、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主要权利进行分析。老年人的健康直接影响老年人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针对居家和机构侵害老年人健康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从法律制度上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权。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老年人的医疗权,城乡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了城乡医疗保障不平衡,需要深化医养结合,保障老年人的医疗权。对老年人的财产权的侵害存在不同形式,国家、社会、家庭成员等都是老人财产权的义务主体,另外老年人也有义务保护其财产权。老年人的再婚受阻现象或未婚同居的现象都较为普遍,婚姻自主权对于多数老年人几乎是奢望。通过现实案例透析老年人的婚姻自由的需求,社会、国家以及家人应有不干涉的义务。第二章老年人权利保障的历史与现实。从历史的角度看待老年人权利保障的变迁,老年人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成为弱势群体,需要进行救济和帮扶。这是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本章对以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为代表的五国老年人权利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也对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养老权利保障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三章老年人权利与国家义务的理论证成。老年人的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在老年阶段应当享有的人权。自然法的理论范式、功利主义范式以及社会福利范式的理论可以证成老年人权利。老年人权利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通过美国的案例可知,发达国家老年人的权利需求的变化导致其国家对其社会福利政策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第四章老年人权利保障国家义务的法理分析。包括国家义务的解释和界定,国家义务的方式等。老年人权利保障的义务主体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在社会发展与转型时期,我国主要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了实现老年人的安乐老年生活,家庭、社区、机构、国家等都是老年人养老的义务主体。作为义务主体,国家在道德层面、立法层面、行政层面以及司法层面负有保障老年人权利的义务。保障老年人权利的国家义务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第五章我国老年人权利保障国家义务的对策与建议。关涉老年人权利保障的相关国家机构多头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故应从国家机构职能上协调上统一。目前我国老年人权利保障方面的法律除了是以宪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主导的,也散见于其他各部门法。但还需要从制度上进行构建养老服务法律制度体系,完善我国老年人监护制度,从制度上建立老年人精神赡养法律制度。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保障老年人的权利,完善我国的智慧养老的政策法律支持,支持各社会力量参与和研发帮助老年人的产品,提高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

刘珠明[9](2019)在《县级市职业病防治问题研究 ——以仪征市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毒苹果”、“开胸验肺”、“云南水富怪病”等职业病事件的相继发生,引发全社会对职业病问题的高度关注。而县级市因其辖区内小微企业、私营单位和家庭作坊居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政府监管能力不足,全民法制意识淡薄,导致县级市职业病防治形势尤为严峻。因此,本篇论文选取县级市这个角度研究职业病防治问题,拎出县级市自身特征导致其职业病防治存在特殊性这一内在逻辑关系。以县级市仪征为案例,通过分析仪征市2010年至2018年九年职业卫生数据和典型案例,结合全国其他县市职业卫生案例,深入剖析了县级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在企业、劳动者、政府部门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例如企业源头防护不起作用、劳动过程防护缺失、事后救助保障欠缺,违法违规现象频现;劳动者劳动合同不签、个体防护用品不戴、依法维权者少,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政府部门职业卫生监管不到位;社会监督缺位严重等。通过研究最终找到解决对策:一是企业通过重视防护、定人定责、依法告知,全面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二是劳动者通过接受普法、专业培训和社会帮助,切实行使职业病防护权利和义务,;三是政府通过打非治违、集中整治关键性突出问题、提高职业病诊断机构数量质量等,持续强化监管、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四是社会充分发挥监督促进作用。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不仅发现和解决职业病防治最难、最重要和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更为基层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借鉴,真正实现公共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欧阳虹彬[10](2018)在《弹性城市理论视角下长沙市养老机构配置机制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具有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趋势及失能人口基数大等特点,同时,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模式迅速转换,社会养老服务具有救济传统,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使老龄化在短期内对社会养老服务造成了非常明显的压力。在高需求背景下,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城市养老机构呈现高空置特征,提示其配置机制存在重大问题,亟待展开研究。基于弹性城市理论,养老机构配置是城市系统适应需求压力的过程,其机制包括动态适应机制和阶段性适应机制,从而建构起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特征的新理论框架。尝试将适应性循环理论模型(Panarchy Model)与动态适应机制研究结合,展开城市系统应对需求压力的适应性循环机制研究;研究了长沙市在1949-2016年间的适应性循环过程及动力因素,并依据Panarchy模型判断其趋势及内在发展要求,是应用弹性城市理论模型工具的新尝试。针对处于开发阶段的阶段性适应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开发阶段是适应性循环过程中积累系统潜力的主要阶段,对整个适应性循环过程有重要影响,在需求远大于供给及市场化的背景下,城市系统对需求压力的吸收机制是阶段性适应机制的核心;对长沙市在2011-2016年间的吸收机制进行研究,包括吸收结果和城市系统因素两部分,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的差异性、养老机构实际供给的复杂性,综合运用定性、定量方法进行供需比较,明晰了影响吸收效率的供给因素及其特征,即吸收结果,并进一步分析导致吸收结果的城市系统因素,包含直接因素和根本因素两个层级,为解释处于开发阶段的养老机构配置机制提供了具有系统性特征的新视角。并从促进适应性循环过程健康发展、提升养老机构吸收效率的角度,提出城市系统的应对对策,以促进机制优化。主要结论包括:(1)初步提出适应性循环过程的划分方法,把养老服务方面的基本政策作为适应性循环圈划分的依据,再主要通过养老机构总供给量、主导要素供给量占比、总入住量等指标来判断系统潜力、连接度、弹性等属性的变化趋势,并结合老年人口压力、具体政策等因素,进一步划分每个循环圈内部的阶段。(2)发现长沙市适应性循环过程包括第一适应性循环圈(1949-1999)、第二适应性循环圈第一开发阶段(γ1)(2000-2010)和第二开发阶段(γ2)(2011-2016),第二开发阶段(γ2)的内在发展需求是提高对需求压力的吸收效率。(3)推动适应性循环过程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制度创新及相应政策提前预备、养老机构需求变化、具体政策与规范的适时完善与调整。(4)影响吸收效率的供给因素主要包括医疗与护理功能水平、服务自理老人的同质功能机构的规模、价格水平、机构性质、民营机构区位、区域服务型机构供给量、区域服务型机构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等。(5)影响吸收结果的直接因素主要是运营能力参差不齐、政府监管不力、老年人收入水平偏低、公办与民营机构兴办的双轨模式、发展时序、优质医疗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区域服务型机构建构机制不完善,根本因素主要是政府的社会保障管理责任界限不明晰、社区组织偏行政性、社会组织具依赖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低、养老产业发展程度尚浅、偏物质性空间规划传统、单核心城市空间结构等。(6)提出动态优化对策和阶段性优化对策,动态优化对策包括建构养老机构信息平台、监测适应性循环并预警、在开发与保守阶段反馈与调整,阶段性优化对策包括建构基于差异化需求的养老机构类型体系;通过子系统协同完善政府配置模式、建构社区组织配置模式,增大相应类型的养老机构供给量,提高企业配置模式的吸收效率;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加大监管力度等提升整体的吸收效率。上述研究成果可为养老机构配置的动态规律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工具,进一步细化与深化养老机构类型研究,改善目前多从社会、经济或空间等单一视角来解释配置机制的局限性。为长沙市养老机构中长期规划提供理论依据,用于指导养老机构的类型划分,提高长沙市城市系统对差异化需求的吸收效率,推动其适应性循环更健康的发展。

二、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工作现状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工作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某企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外职业卫生现状
    1.2 国内职业卫生现状
    1.3 职业病相关概念及其相关危害因素
    1.4 职业健康检查
    1.5 机械加工制造业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对象
    2.3 调查内容
        2.3.1 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2.3.1.1 环境条件
        2.3.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内容
        2.3.1.3 现场采样
        2.3.1.4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
        2.3.3 一般资料
        2.3.4 职业健康检查内容
    2.4 质量控制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山东省某企业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因素调查结果
    3.2 山东省某企业健康检查一般资料结果
        3.2.1 不同性别和年龄作业人员情况
        3.2.2 不同工龄作业人员情况
        3.2.3 不同工种作业人员情况
        3.2.4 不同部门作业人员情况
        3.2.5 接触不同危害因素作业人员情况
    3.3 山东省某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3.3.1 不同体检类别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3.3.2 不同户籍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3.4 山东省某企业目标疾病检出情况
        3.4.1 不同工龄作业人员目标疾病检出情况
        3.4.2 不同工种作业人员目标疾病检出情况
        3.4.3 不同作业部门员工目标疾病检出情况
        3.4.5 接触不同职业危害因素人员目标疾病检查结果
    3.5 山东省某企业职工健康检查指标异常检出情况
        3.5.1 不同工龄作业人员指标异常检出情况
        3.5.2 不同工种作业人员指标异常检出情况
        3.5.3 不同作业部门作业人员指标异常检出情况
        3.5.4 接触不同职业危害因素人员指标异常检出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健康检查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4.2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4.3 目标疾病检出结果分析
    4.4 指标异常检出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2)新疆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放射诊疗资源及职业卫生现况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新疆地区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的现况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干预及效果评价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放射诊疗工作者职业健康调查问卷
综述 低剂量暴露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及健康管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基本情况研究
        1 临床中药学的起源
        2 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与特征
        3 临床中药学教育现状
        4 临床中药学发展中的问题思考
    综述二、中药药学服务临床现状研究
        1 中药药学服务内容及现状
        2 中药药学服务工作中的问题思考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方案设计
    第一节 构建调研指标框架体系
    第二节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调研问卷设计
第二章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分析
    第一节 医药护调研结果分析
        1 医药护的一般情况
        2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 医药护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4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
        5 医药护对中药临床药师职业的态度
    第二节 患者调研结果分析
        1 患者的一般情况
        2 患者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认知情况
        3 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接受情况及满意度
        4 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第三节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调研结果分析
        1 学员的一般情况
        2 基地培训现状
        3 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4 培训需求
        5 培训能力评估
        6 培训后工作现状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提升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水平的思考
    1 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人才队伍建设
    2 拓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内容
    3 明确医药护患药学服务需求
    4 强化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噪声职业病危害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噪声职业病危害管理系统
    1.1 噪声职业病危害管理系统构架
        1.1.1 系统设计的思想
        1.1.2 噪声职业病管理系统的组成
        1.1.3 系统的计算机语言技术方案
    1.2 噪声职业病危害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
        1.2.1 登录系统
        1.2.2 职业暴露调查数据输入
        1.2.3 职业暴露评估数据输入
        1.2.4 预警分析
        1.2.5 系统管理
        1.2.6 知识库管理
    1.3 讨论
        1.3.1 基于管理系统的噪声职业病危害管理的要点
        1.3.2 统一建设的展望
        1.3.3 适用范围及预期达到效果
        1.3.4 系统建设的重点内容与发展方向
    1.4 小结
二、天津市某热电企业噪声所致听力损失风险分析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资料来源和对象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生产工艺及设备调查结果
        2.2.2 生产岗位调查结果
        2.2.3 暴露评估结果
        2.2.4 职业健康听力测试结果
        2.2.5 听力损失健康检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2.2.6 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损失的风险预测
    2.3 讨论
        2.3.1 噪声导致听力损失特征分析
        2.3.2 企业噪声职业病危害现状与趋势分析
        2.3.3 噪声所致听力损失风险分析
        2.3.4 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研究概况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各类突发事件不断频发
        1.1.2 我国面临突发事件严峻挑战
        1.2 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研究
        1.2.1 国外应急管理理论研究
        1.2.2 我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1.3 国外医疗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1.3.1 国外公共卫生处置研究
        1.3.2 国外医院医疗应急管理研究
        1.4 我国医疗应急管理研究及现状
        1.4.1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现状
        1.4.2 我国医疗机构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1.4.3 医疗机构应急管理能力研究现状
        1.5 研究不足
        1.6 理论研究基础
        1.6.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1.6.2 风险管理理论
        1.6.3 系统管理理论
        1.6.4 无缝隙政府理论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研究内容
        1.8.1 主要研究内容
        1.8.2 几个概念
        1.9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研究基础
    第2章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救治患者特征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信息质量控制
        2.1.3 研究方法
        2.1.3.1 文献研究法
        2.1.3.2 贴现法
        2.1.3.4 数据分析方法与统计软件
        2.1.4 相关内容界定
        2.1.4.1 住院病例伤害类别界定
        2.1.4.2 住院病例创伤部位界定
        2.1.4.3 住院病例损伤性质界定
        2.2 结果
        2.2.1 应急救治住院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
        2.2.2 突发事件伤害住院患者伤害特征
        2.2.3 突发事件伤害住院患者临床特征
        2.2.4 突发事件伤害住院时间分布
        2.2.5 突发事件伤害住院费用分析
        2.3 讨论
        2.3.1 突发事件导致社会危害性严重
        2.3.2 突发事件导致社会直接经济负担严重
        2.3.3 应用事件规律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季节性防控
        2.4 小结
    第3章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认知研究
        3.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认知结果.
        3.2.2 不同地区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认知结果
        3.3 讨论
        3.3.1 医务人员培训演练机会少,与现实医疗救援工作形成矛盾.
        3.3.2 医务人员医疗救援能力认知缺乏综合性
        3.3.3 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认知水平不高,且存在地区差异
        3.3.4 构建规范综合的应急培训演练体系
        3.3.5 医院针对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认知不足提升医院应急管理水平
        3.4 小结
    第4章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风险分析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
        4.2.1 专家情况
        4.2.2 新疆突发事件风险分析
        4.2.3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HVA)
        4.3 讨论
        4.3.1 借助科学方法确定新疆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优先目标.
        4.3.2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明确自身脆弱性,强化灾害风险防控
        4.4 小结
第三部分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第5章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及能力评价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研究方法
        5.2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情况
        5.2.1 基本情况
        5.2.2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情况
        5.3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管理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5.3.1 德尔菲法筛选指标
        5.3.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5.4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分析
        5.4.1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情况统计
        5.4.2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综合分析. ..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四部分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第6章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及建议
        6.1 完善政府医疗救援应急管理体系
        6.1.1 制定专项法律法规明确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职责.
        6.1.2 构建高级别合作协调联动机制
        6.1.3 借助应急管理平台,建立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6.1.4 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和应急物资动态管理机制
        6.1.5 打造地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提升区域医疗救援能力
        6.1.6 组合各类救援队伍,打造地区综合紧急医疗救援队伍
        6.1.7 建设医疗救援学科,培养专门人才队伍
        6.1.8 打造立体救援模式,增加高技术含量应急救援设备
        6.1.9 加强突发事件高危行业针对性监管,从源头降低事件风险
        6.2 发挥基层组织职能,构建社会网络医疗救援应急体系
        6.2.1 制定基层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6.2.2 集合和调配基层辖区内医疗救援应急资源
        6.2.3 针对高风险行业及人群开展医疗救援应急教育和培训. . . . . .
        6.2.4 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救援功能
        6.2.5 组建基层医疗救援志愿者团队
        6.3 综合提升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应急救援管理能力
        6.3.1 医院应急管理组织层级扁平化
        6.3.2 医院脆弱性风险防控
        6.3.3 做好紧急医疗救援队建设
        6.3.4 应急医疗救援队员素质和能力要求
        6.3.5 应急预案制定修订
        6.3.6 医院建立综合性应急培训演练体系
        6.3.7 院前及院内应急救援流程衔接
        6.3.8 建设医疗救援重点科室
        6.3.9 后勤物资设备保障
        6.3.10 信息通讯系统保障
        6.3.11 灾后身心康复支持
    第7章 结论与创新
        7.1 结论
        7.2 创新
        7.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便携式体检设备在中老年人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应用价值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便携式体检设备在中老年人群中应用的现况调查
    2.1 研究对象
    2.2 质量控制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便携式体检设备与中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3.1 研究对象
    3.2 质量控制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4.1 研究总结
    4.2 政策建议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4 下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便携式体检设备在健康管理中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便携式体检设备在中老年人群中应用情况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介

(7)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健康状况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职业病预测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8)老年人权利保障的国家义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三、选题的内容和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五、本论题限定说明
第一章 当代中国老年人权利主要范畴
    第一节 老年人的健康权
        一、老年人的基本界定
        二、老年人的健康权界定
        三、不同类型老年人口健康方面的差异
        四、健康老龄化与老年个体的健康权
    第二节 老年人的医疗权
        一、保障老年人医疗权的国家法规
        二、老年人的医疗权保障现状及趋势
        三、城乡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的抽样调查
        四、深化医养结合保障老年人的医疗权
    第三节 老年人的财产权
        一、私有财产权的界定
        二、老年人财产权面临的侵害
        三、如何防止侵犯老年人的财产权利
    第四节 老年人的婚姻自主权
        一、老年人的婚姻案例
        二、老年人婚姻的各方看法
        三、阻碍老年人婚姻自由的因素
        四、应该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婚姻权利
    小结
第二章 老年人权利保障的历史与现实
    第一节 历史嬗变中老年人权利保障
        一、农业社会的家庭养老
        二、工业化时期的社会养老萌芽
    第二节 国外老年人权利保障现状
        一、“福利国家”:英国老年人权利保障
        二、美国的老年人权利保障制度
        三、日本老年人的权利保障制度
        四、德国老年人的权利保障制度
        五、新加坡老年人的权利保障制度
    第三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老年人养老权利保障
        一、“尊老养老”:老年人的家庭养老
        二、救济、慈善等老年人的社会养老
        三、父系家长制下老年人权利过度扩张的匡正
    第四节 中国现代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权利保障的现状
        一、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堪忧
        二、城镇老年人的养老权利的困境
        三、以上海为例:涉老案件折射老年人权利屡被侵犯
        四、老年人被虐待的事件频频显现
    小结
第三章 老年人权利与国家义务的理论证成
    第一节 人权证成的理论范式
        一、人权:老年人权利与国家义务的渊源
        二、自然法的理论范式
        三、功利主义范式
        四、社会福利范式
    第二节 老年人权利的流变
        一、老年人权利的流变状况
        二、以美国为例的发达国家老年人权利的流变
        三、权利流变的趋势启示
    第三节 老年人权利保障中的责任分配
        一、老年人权利的双重属性
        二、老年人权利的特别保护
        三、保障老年人权益的福利制度
    第四节 国家义务的理论证成
        一、国家义务的界定
        二、国家义务的分类
        三、国家义务源于基本权利
        四、国际视野下保障老年人权利的国家义务
    小结
第四章 老年人权利保障国家义务的法理分析
    第一节 老年人权利保障的道德义务
        一、老年人权利保障道德义务的内容
        二、老年人权利保障道德义务的功能
    第二节 老年人权利保障的立法义务
        一、立法创生和拓展老年人权利保障的义务
        二、地方立法的探索与创新老年人权利保障的义务
    第三节 老年人权利保障的行政义务
        一、老年人权利保障行政义务现状
        二、老年人权利保障政府的义务及定位
    第四节 老年人权利保障的司法义务
        一、通过司法解释保障老年人的权利
        二、通过司法实践保障老年人权利
    小结
第五章 我国老年人权利保障国家义务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相关国家机构职能上的协调统一
        一、协同我国老年人权利的多头管理部门
        二、形成养老机构的监管机制
    第二节 我国老年人权利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构建养老服务法律制度体系
        二、完善我国老年人监护制度
        三、建立老年人精神赡养法律保护制度
    第三节 我国老年人权利保障人工智能科技上的完善
        一、老年人:互联网的拥趸者
        二、国外针对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科技研发的产品
        三、我国的智能科技在养老产业的应用
        四、在科技发展背景下智慧养老的政策支持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县级市职业病防治问题研究 ——以仪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职业病防治的理论阐释
    一、基本概念的内涵解析
        (一) 职业病的概念
        (二) 职业病的特征
        (三) 职业病的防治
    二、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
        (一) 职业病防治是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的根本途径
        (二) 职业病防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三) 职业病防治是减少经济损失的客观要求
    三、职业病防治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公共治理理论及其在本文研究中的应用
        (二)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在本文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县级市职业病防治的特殊性
    一、县级市企业是职业病发生的重灾区
        (一) 企业质态差、职业病危害多
        (二) 非公老板多、社会责任感低
    二、县级市劳动者是职业病危害的主要人群
        (一) 自身素质低、防护意识弱
        (二) 属弱势群体、维权能力不济
    三、县级市政府职业卫生监管能力偏低
        (一) 监管力量不足
        (二) 监管专业性不强
    四、县级市社会职业病防治氛围不浓
        (一) 全民法制观念不强、社会舆论宣传不够
        (二) 土专家多、技术服务机构参差不齐
第三章 仪征市职业病防治的措施及成效
    一、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刚起步
        (一) 源头预防
        (二) 过程防护管理
        (三) 事后保障救助
    二、劳动者职业病防范意识萌发
        (一) 劳动中自我防护
        (二) 申请诊断鉴定
        (三) 获得救助赔偿
    三、政府职业卫生监管有起色
        (一) 安监部门履行预防职责
        (二) 卫生部门行使治疗职责
        (三) 人社部门、总工会发挥保障作用
    四、社会普法宣传和服务逐渐展开
        (一) 法制普及和舆论宣传
        (二) 专家和中介机构提供技术服务
第四章 县级市职业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职业卫生违法违规现象频现
        (一) 先天不足,源头防护不起作用
        (二) 过程缺失,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跟不上
        (三) 保障欠缺,故意逃避救助责任
    二、劳动者未采取自我防护问题突出
        (一) 劳动合同不签,劳务工成防护盲点
        (二) 个体防护用品不戴或佩戴不正确,不重视职业健康检查
        (三) 申请诊断者居少,依法维权者更少
    三、政府职业卫生监管不到位明显
        (一) 安监部门检查覆盖率低,专项治理无针对性
        (二) 卫生部门职业病诊断机构垄断,技术服务效率低
        (三) 人社部门合同告知率低,总工会维权介入少
        (四) 部门间联动少,职权频繁调整
    四、社会监督缺位严重
        (一) 社会倒逼机制尚未形成
        (二) 专家、机构服务水平低
第五章 解决县级市职业病防治问题的对策
    一、企业全面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一) 重视防护,筑牢职业病防治第一道防线
        (二) 定人定责,让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落到实处
        (三) 依法告知,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二、劳动者切实行使职业卫生防护权利和义务
        (一) 全面普法,唤醒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
        (二) 专业培训,增强劳动者防护自救能力
        (三) 举全社会之力,帮助劳动者依法维权
    三、政府强化监管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
        (一) 依法依规,加大执法检查和打非治违力度
        (二) 破除垄断,提高职业病诊断机构数量质量
        (三) 履职尽责,充分发挥维权、保障托底作用
        (四) 强化研判,集中精力整治关键性突出问题
    四、社会充分发挥监督促进作用
        (一) 大力宣传,倒逼职业病防治水平不断提升
        (二) 末位淘汰,严格考核专家、机构服务质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弹性城市理论视角下长沙市养老机构配置机制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方案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案例及数据来源
        1.4.1 案例概况
        1.4.2 数据来源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综述
        2.1.1 养老机构需求研究现状
        2.1.2 养老机构运营与管理研究现状
        2.1.3 养老机构空间规划及管理研究现状
        2.1.4 不足与趋势
    2.2 弹性城市理论演化
        2.2.1 “工程弹性(Engineering Resilience)”及相关研究
        2.2.2 “生态弹性(Ecological Resilience)”及相关研究
        2.2.3 “社会-生态弹性(Social-Ecological Resilience)”及相关研究
        2.2.4 弹性城市理论研究趋势
    2.3 弹性城市理论视角下的分析框架
        2.3.1 相关概念定义
        2.3.2 基于 Panarchy 模型的适应性循环机制的分析框架
        2.3.3 城市系统对需求压力的吸收机制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城市系统应对需求压力的适应性循环机制
    3.1 适应性循环(Adaptive Cycle)理论的发展
        3.1.1 由适应性循环到适应性循环圈(Adaptive Cycles)
        3.1.2 Panarchy 模型与养老机构配置研究结合
    3.2 适应性循环过程(1949-2016)
        3.2.1 第一适应性循环圈(1949-1999)
        3.2.2 第二适应性循环圈的第一开发阶段(γ1)和第二开发阶段(γ_2)
        3.2.3 适应性循环过程的特征
    3.3 适应性循环过程的动力因素
        3.3.1 制度创新与相关政策提前预备
        3.3.2 养老机构需求压力变化
        3.3.3 具体政策、规范的适时完善与调整
    3.4 适应性循环的趋势、特点及发展要求
        3.4.1 第二开发阶段(γ2)的特点
        3.4.2 第二开发阶段(γ2)的发展要求:提高对需求的吸收效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系统对差异化需求的吸收结果
    4.1 对功能需求的吸收结果
        4.1.1 不同健康状态的老年人需求特征:功能要素及重要度问卷分析
        4.1.2 功能要素水平的量化评分标准、模型及计算
        4.1.3 供给吸收不同健康状态的老年人需求时功能要素水平变化趋势
        4.1.4 供给对失能老人功能需求的吸收结果
        4.1.5 供给对自理老人功能需求的吸收结果
    4.2 对价格需求的吸收结果
        4.2.1 老年人对价格的需求特征
        4.2.2 供给的价格水平与老年人支付能力的关系
        4.2.3 养老机构的性价比模型及计算
        4.2.4 供给对不同健康状态老年人的性价比需求的吸收结果
    4.3 对空间布局需求的吸收结果
        4.3.1 不同健康状态的老年人对空间布局的需求特征
        4.3.2 不同社会空间中的老年人需求的分布规律
        4.3.3 空间布局需求类型与相应空间服务模式
        4.3.4 供给的空间布局类型
        4.3.5 空间布局类型的供需结构关系
        4.3.6 区域服务型机构对需求的吸收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影响吸收结果的城市系统因素
    5.1 影响对功能需求的吸收结果的直接因素
        5.1.1 养老机构功能的供给模式
        5.1.2 对功能需求的吸收结果的形成路径
        5.1.3 直接因素:运营能力参差不齐、政府监管不力
    5.2 影响对价格需求的吸收结果的直接因素
        5.2.1 养老机构价格的供给模式
        5.2.2 对价格需求的吸收结果的形成路径
        5.2.3 直接因素:老年人收入水平偏低、双轨模式、发展时序、优质医疗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5.3 影响对空间布局需求的吸收结果的直接因素
        5.3.1 养老机构空间布局的供给模式
        5.3.2 对空间布局需求的吸收结果的形成路径
        5.3.3 直接因素:区域服务型机构建构机制不完善、运营能力参差不齐
    5.4 对直接因素的检验
        5.4.1 直接因素指标化
        5.4.2 灰色关联度分析
    5.5 导致直接因素形成的社会子系统内的根本因素
        5.5.1 政府的社会保障管理责任界限不明晰
        5.5.2 社区组织偏行政性与社会组织具依赖性
    5.6 导致直接因素形成的经济子系统内的根本因素
        5.6.1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低
        5.6.2 养老产业发展程度尚浅
    5.7 导致直接因素形成的空间子系统内的根本因素
        5.7.1 偏物质性空间规划传统
        5.7.2 单核心城市空间结构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以弹性为目标的养老机构配置机制优化对策
    6.1 以促进适应性循环健康发展为目标的动态优化对策
        6.1.1 促进适应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关键
        6.1.2 建立养老机构信息平台
        6.1.3 监测适应性循环并预警
        6.1.4 在开发、保守阶段反馈与调整
    6.2 以提升吸收效率为目标的阶段性优化对策
        6.2.1 吸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6.2.2 建立基于差异化需求的养老机构类型体系
        6.2.3 通过子系统协同形成不同配置模式
        6.2.4 完善政府配置模式
        6.2.5 建构社区组织配置模式
        6.2.6 提高企业配置模式的吸收效率
        6.2.7 提升整体的吸收效率
    6.3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结论
    创新点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养老机构需求问卷)
附录C (养老机构功能要素重要度问卷)
附录D (养老机构调查表)
附录E (访谈的养老机构案例基本特征汇总表)
附录F (相关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G (与社区老人需求差异分析相关的分类统计结果)
附录H (养老机构功能的相关标准、规范及政策)
附录I (补贴政策)
附录J (空间区位、规模的相关规范及政策)
附录K (长沙市三级医院名录)
致谢

四、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工作现状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某企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评价[D]. 张霞玉. 吉林大学, 2021(01)
  • [2]新疆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D]. 张哲.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3]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D]. 朴晶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噪声职业病危害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张倩.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研究[D]. 方娴. 吉林大学, 2020(08)
  • [6]便携式体检设备在中老年人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 朱涛涛. 东南大学, 2020(01)
  • [7]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 卢耀勤.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老年人权利保障的国家义务研究[D]. 姜小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9]县级市职业病防治问题研究 ——以仪征市为例[D]. 刘珠明.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10]弹性城市理论视角下长沙市养老机构配置机制及优化研究[D]. 欧阳虹彬. 湖南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职业人群健康监测现状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