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联证券经纪有限公司受让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3家证券分公司的批复

关于万联证券经纪有限公司受让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3家证券分公司的批复

一、关于万联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受让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3家证券营业部的批复(论文文献综述)

周笠[1](2020)在《X证券机构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步入新时代,证券行业全面从严监管仍是大势所趋,证券公司的业务模式与组织运营模式亟待升级再造。同时,传统的佣金驱动盈利模式逐步萎缩,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纷纷倒逼券商进行转型升级。因此,客观上要求X证券公司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合适的竞争战略。X证券机构业务发展的机会:一是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二是科创板的推出带来新机遇;三是证券结算模式试点有利于开发公募基金客户;四是国内机构投资者快速增长;五是金融业的双向开放带来新机会;六是金融科技的应用推动证券行业的发展。同时,X证券机构业务面临的威胁:一是A股熊长牛短的行情;二是监管全面从严;三是行业集中度高;四是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竞争加剧;五是产品与服务的高度同质化。X证券机构业务发展的优势:一是较强的股东背景;二是良好的品牌知名度;三是全面的主经纪商交易系统;四是优秀的风险管理文化和能力。同时,X证券机构业务存在的劣势:一是资本实力较弱;二是业务协同能力较弱;三是尚未取得私募基金服务资格,业务存在明显资格短板;四是独立开发系统能力较弱。论文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明确X证券机构业务实施聚集竞争战略。积极服务于中大型的公募基金公司、私募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金融服务,打造细分市场品牌的方式,提升机构业务竞争力。同时,通过与同业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弥补资格短板,为机构客户提供全链条服务,另一方面,实现了资源互换与利益共享。论文从市场营销、研究咨询、基金服务与客户服务四方面提出战略实施措施,从文化保障、组织保障、人力保障、财务保障及技术保障五方面提供战略保障措施。该研究结论不仅提出了 X证券机构业务业绩增长的思路,有助于公司实现核心业务由零售业务向机构业务的转型升级,同时,对其他证券公司的机构业务发展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严佩峰[2](2019)在《基于哈佛框架分析下国金证券财务报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证券行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力量,目前我国的证券行业迎来“科创板”带来的“注册制”的重大利好,但是也面临着国内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各类型金融机构将和券商在各条业务战线上展开竞争的状况。国金证券是一家位于四川成都,在行业中综合排名20至30名的一家中小型规模的综合性证券公司,公司金融牌照齐全并和多家互联网巨头有合作关系,但是也存在自身规模实力较小和营业网点分布不合理且较少的问题,类似国金证券和比国金证券实力较弱的券商有数十之家,这些券商如何在金融行业对外开放和不断变革的大时代背景之下生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研究如何生存之前,首先应该对其自身做出全面诊断,才能制定好未来的发展战略。对研究者来说,从公司财务报表着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上市公司过去和目前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进行评价。本文引入了成熟的“哈佛框架分析”理论对国金证券做面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企业的发展给出建议。本文首先从传统财务报表理论开始阐释了传统财务报表具有的固定性缺陷,最后引申出哈佛框架分析法。在战略分析的部分,通过外部环境分析寻求证券行业的发展机遇与威胁,通过企业内部环境的分析找出国金证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在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两章,通过传统的财务分析手段得出国金证券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营业支出过高导致的毛利率过低的情况。从业务上来看,国金证券的投行业务的毛利率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毛利率低于对比的另外五家券商,这将不利于此两项业务以后和同业之间的竞争。另外,国金证券的人均薪酬在对比的六家券商中排名靠前,而人均利润却排名靠后,这也反映了国金证券亟待解决提升员工效率的问题。同时,国金证券的经纪业务收入波动带来的现金流为负的情况影响了企业的成长能力。再则,由于经纪业务收入仍然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较重要的位置,所以经纪业务收入的波动也将最终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最后在前景分析的部分对国金证券进行估值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朱慧杰[3](2014)在《浙江CT证券公司开发主经纪商业务的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证券行业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所包含的业态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在追赶发达国家证券行业的脚步。然而,我国的证券行业目前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在多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严重、受互联网金融冲击的行业现状。因此,证券行业急需创新与转型。近年来,在政策的利好下,证券行业加快了创新的步伐,例如融资融券业务、私募基金托管业务、金融产品零售业务等都在加速发展中,也为证券公司主经纪商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本文以浙江CT证券公司如何开发主经纪商业务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主经纪商业务的概念、构成、模式以及特点等相关理论基础,说明主经纪商业务与其服务的对象私募基金密不可分。然后结合浙江CT证券公司实际情况,通过分析CT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来论证可行性。在得到较高可行性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如何开发主经纪商业务的系统方案,即CT公司应设立另类子公司,采用FOF模式孵化并筛选出优秀的私募基金。该系统方案亦兼顾了适当的风险管理和较高的投入产出比。随后本文从完善组织与制度、取得托管资格、加强IT系统建设等方面说明了如何为主经纪业务提供保障。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在证券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开发主经纪商业务有多重意义,是证券公司创新转型的可行途径。浙江CT证券公司应在当前的行业趋势下,抓住机会,开发主经纪商业务,从而实现自身的创新转型。

罗三秀,王吉如[4](2012)在《证券业“少壮派”》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证券业,"少壮派"高管悄然崛起。与老一代相比,受过系统教育的"少壮派"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但缺少"蛮荒"市场的磨练,风险承受能力尚待提升。1992年,随着华夏证券、国泰证券、南方证券等首批证券公司的组建,新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代创业者们也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此后的20年时间里,证券市场跌宕起伏、沧桑巨变。在一位证券公司总经理看来,第一代证券业高管经历了证券市场的"蛮

刘慧[5](2012)在《基于三阶段DEA方法的我国证券公司运营效率研究》文中认为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运营效率是证券公司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力的集中体现,其效率值的大小反映出证券公司资源利用的程度以及整体运营状况,是衡量证券公司运营业绩的重要度量标准。因此,对证券公司运营效率的测度便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选取57家证券公司作为代表,其中27家为创新类公司,30家为规范类公司,运用三阶段DEA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对样本在20062010年间的效率进行测评。静态研究结果表明:证券公司第一阶段与第三阶段的效率值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点说明了第二阶段采用SFA回归分析的必要性;规范类证券公司的运营效率普遍低于创新类证券公司的运营效率;从样本总体来看,证券公司的纯技术效率波动较大,进而导致其运营效率值的波动,而大多数证券公司已经处于或接近规模效率前沿,波动幅度较小。从动态角度来看,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可以发现样本期间各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先下降到后上升的趋势,与股指的波动趋势基本一致。从第二阶段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证券公司的业务构成、员工素质以及反映其资本结构的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对其运营效率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时从效率的总体变动情况可以看出,证券公司还受到整个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最后从内部控制、业务创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期望对我国证券公司的效率提升提供一点参考。

赵显亮[6](2010)在《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研究: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走过二十余年,证券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从证券市场总市值,上市公司数目,证券化率等可见一般。我们用较短时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资本市场发展阶段,既带给我们繁荣,也留下了诸多问题。所以,我国证券市场曾出现多次较为集中的并购重组浪潮,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证券公司面临的是生与死的较量。通过总结发现,我国证券市场在90年代主要存在证券公司定位不清晰,监管机制不健全,相关法规不足的问题。当市场行情偏好的时候,有些证券公司为寻求高收益往往会从事违规经营,或投资高风险产品;当行情转向后,证券公司前期的违规问题,高风险投资问题逐渐暴露,甚至发生流动性危机,资不抵债,直接面临目标重组的危险。当然,除了证券公司自身问题导致的并购重组外,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更是直接引发了证券行业的并购重组,如90年代中期的银证分离,21世纪初期的信证分离,2004年—2007年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以及2009年“一参一控”政策的实施等等。本文以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个视角研究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问题,探讨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影响因素、模式及两种模式的绩效,通过比较分析,以期得出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应采取何种模式更为科学合理,更符合我国的国情。首先我们从影响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因素出发,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发现宏观因素,如国家经济政策改变,监管政策改变等,对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产生显着影响,同时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于并购重组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证券公司自身的品牌,发展战略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第三章有详尽的论述。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我们进一步探讨了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在本文的第四章,我们主要运用模型分析法,对政府主导证券公司重组并购的三种不同类型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其中,通过对危机救助模型的分析发现征收惩罚性的再贷款利率是政府救助问题证券公司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除此之外,我们还针对证券公司并购重组中产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在第五章的市场主导部分,我们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并购重组中的经理人行为、政府行为、股东行为,并从动态博弈的角度,观察市场主导并购重组的机理。其分析认为,如果利用含机会成本的每股收益率衡量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能更有效的反映成本因素在市场主导的并购重组中的影响。同时,我们针对市场主导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些许建议。另外,在这两章的论述中,我们分别通过具体案例,一个从政府主导模式的实践中总结出政府行政接管、央行再贷款、中央投资公司注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重组等四种实施路径;另一个从市场主导模式实践中总结出整体收购、部分业务收购、新设合并、吸收合并四种方式。在进行了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理论研究后,运用具体数据对二者的区别做进一步比较则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在第六章我们主要运用财务分析法,通过对比两种不同并购重组模式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相关指标,研究发现,政府主导的并购重组在短期内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市场主导的并购重组长期效果更好。这符合部分政府主导并购重组案例的现实情况,政府行为具有短视性。当然,由于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样本不多,而且财务数据的收集非常困难,所以,不排除研究结论存在局限性的可能。最后,我们对全篇的研究情况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并收获以下结论: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动因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在特定条件下,政府应对危机证券公司进行选择性救助;市场主导的并购重组模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购重组是我国证券公司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如果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结论及建议中的任何一部分能对证券业从业人员,证券业监管人员,或相关研究人员有所启发,笔者将深感欣慰。。

谢乐斌[7](2010)在《制度变迁中的中国证券公司风险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证券公司是金融市场发展的核心环节。证券公司承担企业上市推荐、证券发行、证券交易代理、证券自营投资等多项业务,是资本市场当中的最重要的中介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市场越来越不稳定,这种不稳定多次引发了金融危机,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许多着名的投资银行也未能幸免于难。最近几年中国国内证券市场持续低迷,伴随着经营业绩继续下滑以及资金和财务状况日趋严峻。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数据显示,2004年度我国证券公司为131家,2009年度我国证券公司缩小为107家,期间有多家证券公司因风险过大或经营失败被重组、关闭和撤销。为什么中国证券公司产生的风险如此巨大?多数观点认为是券商内部管理混乱所致,证监会在对南方证券实施行政接管也这样认为。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存在联系,但又有根本的区别,治理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内部管理混乱或者是公司治理缺陷可能会导致证券公司风险,但问题如此普遍和严重,引发我们不得不从制度层面来思考券商的治理问题。本文逻辑循序和基本框架是:首先是探讨证券公司风险行为的理论基础;其次是对证券公司制度变迁及风险行为进行历史考察;然后在理论和现实的把握上,提出假说并对此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分析证券公司风险行为的制度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第一章为导论。本章首先对我国证券公司风险进行了描述,发现证券公司风险行为造成了整个行业的风险,以此说明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次,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综述,找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切入点。并在前人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主要准备解决的问题。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结构安排与主要创新点等。第二章是证券公司风险行为的理论基础。什么是风险行为?证券公司风险行为有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如何对证券公司风险进行测度?证券公司的风险行为跟哪些因素有关?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论文探讨了证券公司治理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以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关系;分析了证券公司行为的制度环境,研究了制度变迁及制度环境因素测量的方法,最后就制度变迁、公司治理与证券公司的风险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总结,为后面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基础。第三章主要是对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变迁与风险行为进行考察。首先对中国证券业发展的历史背景进行介绍,探讨了中国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历程;其次分析了中国证券公司发展的现状,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比西方国家的基本情况总结出了中国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接着探讨了中国经济转轨与制度变迁的约束条件,分析了中国证券公司行为制度环境变迁及其主要阶段,并对此进行了理论解释;最后总结了中国证券公司的主要风险类别,并对制度变迁中的中国证券公司风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主要是对制度变迁与中国证券公司风险行为进行实证。在前面的理论分析和研究设计的基础上,考察制度环境和公司治理对于这种风险行为的抑制作用。但由于证券公司治理数据无法取得,本文主要从横截面的市场化相对程度差异和纵向的监管环境变化探讨制度环境,并且根据样本期间整体监管环境的变化,考察制度环境与证券公司风险行为的相互关系。在这一章采用Eviews软件进行分析,由于数据的不完整和不可得仅采用资产负债率代表证券公司的风险水平,制度变量则包括市场化指数和政策虚拟变量等。第五章主要对中国证券公司风险行为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中国证券公司产权的制度安排,探讨了产权制度缺陷对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其次对中国证券公司融资的制度安排进行了考察,分析了融资制度缺陷对证券公司融资结构和能力的影响;接着分析了中国证券公司交易的相关制度安排,探讨了交易制度缺陷对证券公司资金违规行为的影响;最后还对中国证券公司监管的制度安排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监管制度缺陷对证券公司风险管控的影响。第六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分析发现经济转轨的中国,国有产权控股,政府隐性担保和干预对证券公司行为的影响最为严重,而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则使得证券公司违规和风险行为无处不在。要减少证券公司的风险行为,必须积极推动产权制度的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加强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建设。由于该问题较为复杂,许多资料也难以得到,论文在最后总结了自己的缺陷,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陈建[8](2010)在《证券利益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从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在南方发表关于资本市场的重要讲话之后,我国开启了金融改革的大幕,金融市场持续快速地健康发展,证券市场的发展尤为引人瞩目。然而,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也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对这些业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演化和变革的结果缺乏理性认识,只是停留在舆论层面,或者说局限于表面现象来指导决策,很可能会导致政府决策的误判。因此,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解决证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利益关系理论出发,通过对复杂而多元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衍生的利益冲突的分析,用利益分析的方法观察证券市场各类参与主体的行为以及各自的利益诉求,从而认识证券市场问题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证券利益研究,或者说从利益关系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证券市场,是一项有创新意义的工作,本文从“新兴+转轨”的中国资本市场这两个历史和现实前提出发,从多视角对我国证券利益关系及其演变发展规律进行了整体分析和研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利益关系理论出发,构建分析框架,提出并有效界定了证券利益的核心范畴。证券业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对此进行分析很难找到有效切入点,从利益角度出发来研究证券业的问题具有可行性与现实性,因为证券领域的行为人的目标是利益极大化。利益的本质是追求现实与未来好处及其机会,这种好处可以是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既有具体的利益,也有抽象的利益,既有短期的利益,也有长期的利益。证券公司所追求的利益范畴相当广泛、多元,利益及其矛盾冲突构成了证券公司发展的基本动力。我们不仅仅就利益研究利益,而是理清证券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与利益关联方之间所形成的利益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形成的机理。第二、通过多种标准的分类,提出并论证了证券利益的本质属性。我们提出证券利益具有虚拟性、信用性、分利性、风险性、垄断性、多元性、增益性等基本属性。第三、提出并论证了防止拥有不同资源和力量的证券利益群体发展成为证券利益集团的思路与建议,杜绝中间过程利益的发生,提高市场整体运行效率。同时,提出并论证了共享利益是可持续证券市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市场化进程,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完善,提高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低金融风险,保证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建立大容量、高效率、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证券市场,是当前我国金融发展和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证券市场在完善资本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促进企业改制、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存在的上述问题若不能从根本上得以很好解决,证券市场也难以向更深、更广层次发展,并与国际市场接轨。由于决定证券利益关系的因素纷繁复杂,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心理的、伦理的等种种因素都可能对证券利益关系产生影响。这些为本文的研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据此所得出的结论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总体上,本文的不足之处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占有的数据有限,我们无法收集到有关方面的数据与资料,无法去检验证券行业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与协调关系;二是由于研究手段不足,工具匮乏,无法穷尽所有与证券业存在利益关联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如证券公司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与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与租赁公司等之间的利益关系;三是由于理论基础方面不尽完善,我们在分析探讨中尝试性地放宽了一些研究假设,导致我们无法通过具体的理论模型来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证券市场之间的多方交叉利益博弈。所有这些有待在以后的研究探讨中进一步完善。

武本建[9](2010)在《基于DEA方法的中国证券公司的效率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证券公司在近20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及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同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相比,在资本规模、经营管理水平以及金融创新上都具有很大的差距,其综合表现就是经营效率水平较低。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种类单一,结构雷同,没有形成自身的经营特色。各证券公司之间的业务竞争异常激烈,并停留在无序、较低层次的竞争阶段。过度的倚重经纪业务难免使得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呈现出“靠天吃饭”的尴尬格局。大多数证券公司的效率低下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证券业优胜劣汰、行业重组之际,对我国证券公司的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显得尤其必要。本文紧密围绕着中国证券公司效率评价这一主线,采用了层层递进的研究结构,按照提出问题、文献研究、指标体系构建、实证研究、对策研究的思路,进行了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论文以我国的37家证券公司为样本,以样本证券公司2006、2007、2008三年的经营业绩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统计的方法,科学的设计出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技术效率理论作为证券公司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我国证券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同时基于我国证券行业和证券公司的发展状况以及所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影响证券公司效率的影响因素。

田晔[10](2009)在《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X-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机构的效率问题是国内外金融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公司治理理论和X-效率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证券公司的相关数据,从公司内外部治理两个角度深入研究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特点,同时,选择合适的投入产出变量,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计算我国证券公司的X-效率,并运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X-效率之间的经验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1)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股权性质以国有为主,且股权高度集中;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独立性普遍不高:上市证券公司的高管具有年轻化、学历层次高的特点;管理层激励以薪酬激励为主,股权激励不足。(2)外部治理机制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我国法律法规尚未形成对证券公司治理的有效约束与制衡:证券公司的并购重组主要通过行政方式进行,自身进行市场化并购的动力不足;债权人治理的效应不明显: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完善。(3)我国证券公司普遍存在X-低效率现象,DEA和SFA得到的效率值在1%水平上存在显着的一致性。(4)上市证券公司的X-效率显着高于非上市证券公司,创新类证券公司和规范类证券公司的X-效率均显着高于其它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是否具有国有性质以及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均不导致证券公司的X-效率存在显着差异。(5)股权集中度对证券公司的X-效率存在显着的负而影响,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对证券公司的X-效率存在正面影响,但均不显着,资产规模是证券公司X-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规模越大,证券公司的X-效率越高。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最后从优化股权结构、提高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独立性、完善债权人治理机制和健全证券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二、关于万联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受让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3家证券营业部的批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万联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受让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3家证券营业部的批复(论文提纲范文)

(1)X证券机构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分析工具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战略管理
    2.2 竞争战略
    2.3 机构业务相关研究
第3章 外部环境
    3.1 宏观环境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环境
        3.2.1 市场规模
        3.2.2 行业周期性
        3.2.3 行业集中度
    3.3 竞争环境
        3.3.1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3.3.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3.3 来自供应商的压力
        3.3.4 来自购买者的压力
        3.3.5 来自替代品的威胁
    3.4 机会与威胁
        3.4.1 机会
        3.4.2 威胁
    3.5 EFE矩阵
第4章 内部条件
    4.1 公司介绍
    4.2 价值链分析
        4.2.1 主要活动
        4.2.2 辅助活动
    4.3 优势与劣势
        4.3.1 优势
        4.3.2 劣势
    4.4 IFE矩阵
第5章 战略制定
    5.1 使命、愿景、价值观与战略目标
    5.2 SWOT与三种战略可行性分析
        5.2.1 SWOT
        5.2.2 成本领先战略
        5.2.3 差异化战略
        5.2.4 聚集战略
    5.3 QSPM矩阵与战略选择
第6章 战略实施
    6.1 市场营销
    6.2 研究咨询
    6.3 基金服务
    6.4 客户服务
第7章 战略保障
    7.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7.2 调整公司组织架构
    7.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7.4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7.5 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论文的不足
    8.3 研究展望
附录一 X证券机构业务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基于哈佛框架分析下国金证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的框架结构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本理论
    2.1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2.1.1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定义与方法
        2.1.2 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弊端
    2.2 哈佛框架分析理论
    2.3 企业价值评估含义与方法
第三章 战略分析
    3.1 证券行业分析
        3.1.1 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发展历程
        3.1.2 我国证券行业的现状
    3.2 国金证券简介
    3.3 外部环境分析
        3.3.1 宏观环境分析
        3.3.2 行业经营环境分析
        3.3.3 外部环境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3.4 内部环境分析
        3.4.1 公司资源及主要业务状况分析
        3.4.2 国金证券优劣势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会计分析
    4.1 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4.2 资产负债项目分析
        4.2.1 资产结构分析
        4.2.2 负债权益结构分析
    4.3 盈利质量分析
    4.4 现金流量分析
    4.5 固定资产和应收款项政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财务分析
    5.1 报表分析
        5.1.1 资产负债表分析
        5.1.2 利润表分析
        5.1.3 现金流量表分析
        5.1.4 净资本分析
    5.2 财务比率分析
        5.2.1 偿债能力分析
        5.2.2 盈利能力分析
        5.2.3 成长能力分析
    5.3 财务综合分析
        5.3.1 杜邦分析
        5.3.2 EVA业绩评价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前景分析
    6.1 国金证券价值评估分析
    6.2 证券行业与相关业务发展前景
    6.3 业务矩阵下的企业前景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与措施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浙江CT证券公司开发主经纪商业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主经纪商业务的概念及构成
    2.2 主经纪商业务的特点
    2.3 主经纪商业务的发展综述
3 浙江CT证券公司主经纪商业务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3.1 外部基础条件
        3.1.1 主管部门倡导行业创新发展
        3.1.2 市场需求提供业务开发基础
        3.1.3 国内外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3.2 内部条件分析
        3.2.1 企业概况
        3.2.2 内部资源及经营优势分析
4 浙江CT证券公司主经纪商业务开发的系统方案
    4.1 业务模式
    4.2 市场定位与策略
    4.3 业务流程
    4.4 投入产出分析
    4.5 风险管理
5 成功运营主经纪商业务的保障体系
    5.1 设立组织与制度
    5.2 完善业务资格
    5.3 建设IT系统
    5.4 搭建金融产品销售体系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三阶段DEA方法的我国证券公司运营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本文的创新
        1.4.1 研究的内容及其框架
        1.4.2 本文的创新
第二章 证券公司运营效率的内涵及其测度
    2.1 效率的含义
    2.2 证券公司运营效率的内涵
    2.3 证券公司运营效率的测度方法
        2.3.1 财务指标分析法
        2.3.2 参数法
        2.3.3 非参数法
    2.4 本文所用方法及麦氏指数法
        2.4.1 本文所用方法介绍
        2.4.2 Malmquist 指数介绍
第三章 我国证券公司运营效率的实证分析
    3.1 样本的选取
    3.2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与数据处理
        3.2.1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3.2.2 投入产出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3.3 影响因素的选取与数据整理
        3.3.1 影响因素的选取
        3.3.2 影响因素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3.4 实证分析
        3.4.1 第一阶段——传统 DEA 模型分析
        3.4.2 第二阶段——影响因素的 SFA 回归分析
        3.4.3 第三阶段——优化 DEA 模型的效率值分析
        3.4.4 Malmquist 指数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4.1 本文主要结论
        4.1.1 静态分析结论
        4.1.2 动态分析结论
    4.2 对策建议
        4.2.1 强化风险管理,健全内控体系,提高整体抗御风险能力
        4.2.2 巩固传统业务,发展创新业务
        4.2.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6)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研究: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回顾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国外关于并购重组的研究
        1.2.3 国内关于并购重组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及展望
2.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特征与类型
    2.1 境外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特征与类型
        2.1.1 境外证券公司并购重组基本情况
        2.1.2 国外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特征
        2.1.3 启示和借鉴
    2.2 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特征、动因、模式
        2.2.1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及并购重组的重要阶段
        2.2.2 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重要特征
        2.2.3 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动因
        2.2.4 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类型
        2.2.5 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主要模式
        2.2.6 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整合
    2.3 本章小结
3.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影响因素分析
    3.1 宏观影响因素
        3.1.1 宏观经济政策
        3.1.2 监管政策变化
        3.1.3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3.2 中观影响因素
        3.2.1 证券市场运行环境
        3.2.2 券商行业状况
        3.2.3 行业技术进步
    3.3 微观影响因素
        3.3.1 公司治理结构
        3.3.2 公司规模及品牌声誉
        3.3.3 经营状况及发展战略
        3.3.4 公司的风险程度
    3.4 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
        3.4.1 主成分分析基本原理
        3.4.2 数据获取与问卷设计
        3.4.3 因素分析
        3.4.4 主成分分析结论
    3.5 影响因素与并购重组模式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4.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政府主导模式
    4.1 政府主导并购重组动因与模型分析
        4.1.1 政府主导并购重组动因分析
        4.1.2 政府主导并购重组理论分析模型
    4.2 政府主导并购重组模式的主要方式与路径
        4.2.1 政府行政接管
        4.2.2 央行再贷款
        4.2.3 中央投资公司注资
        4.2.4 投资者保护基金重组
    4.3 政府主导并购重组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4.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3.2 改进措施和建议
    4.4 本章小结
5.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市场主导模式
    5.1 市场主导并购重组历史背景及现状
        5.1.1 市场主导并购重组的历史背景
        5.1.2 市场主导并购重组的现实状况
    5.2 市场主导并购重组博弈模型分析
        5.2.1 微观机理
        5.2.2 经理人行为博弈分析
        5.2.3 股东行为博弈分析
        5.2.4 政府行为博弈分析
    5.3 市场主导并购重组模式的主要方式及案例
        5.3.1 整体收购
        5.3.2 部分业务收购
        5.3.3 新设合并
        5.3.4 吸收合并
    5.4 市场主导并购重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5.4.2 改进措施及建议
    5.5 本章小结
6.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绩效比较分析
    6.1 并购重组绩效分析指标选取
        6.1.1 财务状况
        6.1.2 治理结构
        6.1.3 风险管控能力
        6.1.4 创新能力
    6.2 两种并购重组模式财务状况实证比较分析
        6.2.1 偿债能力比较分析
        6.2.2 运营能力比较分析
        6.2.3 盈利能力比较分析
    6.3 两种并购重组模式其他方面比较分析
        6.3.1 治理结构比较分析
        6.3.2 险管控能力比较分析
        6.3.3 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6.4 本章小结
7.结论和建议
    7.1 结论
        7.1.1 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动因具有较强的特殊性
        7.1.2 特定条件下政府应对危机证券公司进行选择性救助
        7.1.3 市场主导并购重组模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7.1.4 并购重组是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
    7.2 建议
        7.2.1 建立危机应急机制及风险证券公司救助和退出机制
        7.2.2 优化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和完善证券公司治理机制
        7.2.3 构建证券公司市场主导并购重组监管政策及法律法规环境
        7.2.4 优质证券公司应通过市场主导模式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致谢

(7)制度变迁中的中国证券公司风险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证券公司风险行为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证券公司风险行为界定
    第二节 公司治理与证券公司风险管理
    第三节 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证券公司风险行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度变迁中的中国证券公司风险行为
    第一节 中国证券业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中国证券公司发展现状及问题
    第三节 中国证券公司风险行为的制度环境及其变迁
    第四节 制度变迁中的中国证券公司风险行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度变迁对中国证券公司风险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假说
    第三节 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第四节 实证分析和结果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证券公司风险行为的制度分析
    第一节 产权制度缺陷与证券公司治理结构
    第二节 融资制度缺陷与证券公司融资结构和能力
    第三节 交易制度缺陷与证券公司资金违规行为
    第四节 监管制度缺陷与证券公司风险管控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8)证券利益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本文的研究框架
    0.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证券、证券利益与证券利益关系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证券利益的观点
    1.3 利益相关者理论沿革及相关的法律关系
        1.3.1 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1.3.2 证券利益相关者分析
    1.4 公共选择理论及其相关论述
        1.4.1 公共选择理论的起源与概念
        1.4.2 公共选择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证券利益的基本属性分析
    2.1 虚拟性
    2.2 信用性
    2.3 分利性
    2.4 风险性
    2.5 垄断性
    2.6 多元性
    2.7 增益性
第三章 我国证券利益关系的演进
    3.1 新中国成立前的证券市场(1870-1949)
    3.2 改革开放前的证券市场(1950-1978)
    3.3 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市场(1979-至今)
        3.3.1 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1990年)
        3.3.2 迅速发展阶段(1991年-1998年)
        3.3.3 规范发展阶段(1999年-2010年)
    3.4 当前证券利益关系的格局
第四章 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博弈
    4.1 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关系
        4.1.1 上市公司的利益动机
        4.1.2 证券公司的利益动机
    4.2 一级市场参与者的博弈分析
        4.2.1 利益博弈主体的目标分析
        4.2.2 股票发行前利益博弈主体的行为分析
        4.2.3 股票一级市场博弈模型分析
    4.3 二级市场参与者的博弈分析
        4.3.1 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目标分析
        4.3.2 博弈分析
第五章 证券行业内部的利益关系
    5.1 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的利益关系
        5.1.1 现代证券公司的公司治理
        5.1.2 证券公司的特殊性对治理结构的影响
        5.1.3 证券公司内部治理的利益机制
    5.2 证券公司内部横向利益关系
        5.2.1 卖方业务
        5.2.2 买方业务
    5.3 证券公司内部纵向利益关系
        5.3.1 证券公司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制衡关系
        5.3.2 证券公司管理层与中层的利益关系
        5.3.3 证券公司中层与员工的利益关系
    5.4 证券公司之间的利益博弈
        5.4.1 证券公司利益来源模式的主要观点
        5.4.2 证券公司竞争对效率的影响
        5.4.3 证券公司并购对各方利益的影响
第六章 证券公司与其它金融机构间的利益关系
    6.1 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利益关系
        6.1.1 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互相依存
        6.1.2 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争夺利益主导
        6.1.3 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走向联盟
    6.2 证券公司与基金公司的利益关系
        6.2.1 证券公司获得基金公司的佣金
        6.2.2 基金公司获得证券公司的交换利益
    6.3 证券公司与保险公司的利益关系
        6.3.1 保险公司涉足投行业务
        6.3.2 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共同发展
    6.4 证券公司与国外投资银行的利益博弈
        6.4.1 国外投资银行进入的影响
        6.4.2 证券公司应对国外投资银行进入的策略
第七章 证券业与实体产业的利益关系
    7.1 证券业的虚拟本质及其发展
        7.1.1 证券业的虚拟性:起源的视角
        7.1.2 证券业的虚拟性:历史的视角
        7.1.3 证券业的市场结构
    7.2 证券业对实体产业的利益促进作用
        7.2.1 证券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体经济利益
        7.2.2 证券业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7.2.3 证券业促进了GDP增长,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7.2.4 证券业分散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7.3 证券业对实体产业的利益损害作用
        7.3.1 证券业的发展增加了实体产业的不确定性和投机风险
        7.3.2 衍生证券扩张引发泡沫经济,导致宏观经济的衰退
        7.3.3 证券市场过度膨胀挤占实体经济的资金,降低了资金利用率
        7.3.4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促使国际经济陷于动荡与危机之中
第八章 证券业与政府的利益关系
    8.1 证券业与政府财税部门的利益关系
        8.1.1 我国现行证券税收制度:税种与税率
        8.1.2 证券业与政府税收部门的利益失衡
        8.1.3 证券税收利益失衡的影响
    8.2 证券业与央行的利益关系
    8.3 证券业与监管部门的利益博弈
        8.3.1 我国证券业监管的演变
        8.3.2 发达国家政府监管与证券业利益博弈
        8.3.3 构建激励相容的监管机制
第九章 协调我国证券市场利益关系的对策
    9.1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利益关系的主要问题
        9.1.1 证券市场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利益失衡
        9.1.2 证券业与实体产业之间利益差距扩大
        9.1.3 证券业与其他金融行业利益不协调
        9.1.4 证券业内部利益分配不均衡
        9.1.5 证券市场非法利益畸形膨胀
    9.2 协调我国证券市场利益关系的对策建议
        9.2.1 通过立法、行政和政策手段控制证券业的垄断性利益
        9.2.2 多管齐下保护和提高中小投资者利益
        9.2.3 规范和限制不合理的证券公司以及金融机构高管利益
        9.2.4 渐进、稳步发展衍生产品交易,严格限制中间过程利益
        9.2.5 保护正当合法的投资利益,打击非法投机暴利
参考文献
后记

(9)基于DEA方法的中国证券公司的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效率评价方法与DEA的基本模型
    2.1 效率含义及其测度方法
        2.1.1 效率含义与分类
        2.1.2 效率的测度技术
    2.2 DEA的基本模型
        2.2.1 CRS模型
        2.2.2 VRS模型
    2.3 使用软件
第3章 我国证券公司效率评价的样本与指标体系的设置
    3.1 证券公司样本的选择
    3.2 指标体系的选择
        3.2.1 指标选择的原则
        3.2.2 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
第4章 我国证券公司效率的实证分析
    4.1 我国证券公司效率的静态分析
        4.1.1 总体经营效率分析
        4.1.2 业务经营效率分析
    4.2 我国证券公司效率的动态分析
        4.2.1 Malmquist效率变化指数介绍(孙巍,叶正波2002)
        4.2.2 我国证券公司的Malmquist效率变化指数
第5章 我国证券公司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5.1 宏观因素
    5.2 证券公司自身特征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提高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的建议
        6.2.1 提高行业集中度
        6.2.2 调整业务结构
        6.2.3 提高管理水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2008年37家样本证券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
附录B 2007年36家样本证券公司的部分财务指标数据
附录C 2006年36家样本证券公司的部分财务指标数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X-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1.5 主要创新之处
2 公司治理与X-效率的理论基础
    2.1 公司与公司治理
        2.1.1 公司的起源与发展
        2.1.2 公司治理的概念
    2.2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2.2.1 古典管家理论
        2.2.2 现代管家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公司治理结构
        2.3.1 内部治理结构
        2.3.2 外部治理结构
    2.4 公司效率与X-效率
        2.4.1 规模效率与范围效率
        2.4.2 企业的X-效率
    2.5 X-效率的主要衡量方法
        2.5.1 Farrell(1957)的前沿效率分析框架
        2.5.2 数据包络分析(DEA)
        2.5.3 随机前沿分析(SFA)
        2.5.4 DEA方法与SFA方法的比较
3 我国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分析
    3.1 我国证券公司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
    3.2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分析
        3.2.1 股权结构
        3.2.2 董事会质量
        3.2.3 监事会质量
        3.2.4 高级管理层的特征
        3.2.5 管理层激励
    3.3 我国证券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分析
        3.3.1 法律环境
        3.3.2 外部监管机制
        3.3.3 控制权市场
        3.3.4 债权人治理
        3.3.5 信息披露制度
4 我国证券公司的X-效率分析
    4.1 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
    4.2 变量设定
        4.2.1 投入产出变量的一般设定方法
        4.2.2 本文的投入产出变量
    4.3 数据与样本
        4.3.1 数据来源
        4.3.2 统计描述分析
    4.4 DEA方法的实证结果
    4.5 SFA方法的实证结果
    4.6 DEA方法与SFA方法的实证结果比较
5 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对X-效率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
    5.1 变量设定与假设
    5.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实证方法与结果
        5.3.1 简单相关分析
        5.3.2 单因素方差分析
        5.3.3 回归分析
        5.3.4 稳健性检验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本文的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四、关于万联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受让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3家证券营业部的批复(论文参考文献)

  • [1]X证券机构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周笠. 山东大学, 2020(05)
  • [2]基于哈佛框架分析下国金证券财务报表分析[D]. 严佩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3]浙江CT证券公司开发主经纪商业务的研究[D]. 朱慧杰.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5)
  • [4]证券业“少壮派”[J]. 罗三秀,王吉如. 金融世界, 2012(09)
  • [5]基于三阶段DEA方法的我国证券公司运营效率研究[D]. 刘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04)
  • [6]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研究: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D]. 赵显亮. 江西财经大学, 2010(06)
  • [7]制度变迁中的中国证券公司风险行为研究[D]. 谢乐斌. 华东师范大学, 2010(11)
  • [8]证券利益关系研究[D]. 陈建. 复旦大学, 2010(11)
  • [9]基于DEA方法的中国证券公司的效率研究[D]. 武本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10(07)
  • [10]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X-效率研究[D]. 田晔. 暨南大学, 2009(09)

标签:;  ;  ;  ;  ;  

关于万联证券经纪有限公司受让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3家证券分公司的批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