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平衡组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物料组分平衡,炼厂,生产信息系统,分品种统计
平衡组分论文文献综述
孙士学,窦文琦,秦文江[1](2019)在《炼厂物料组分日平衡功能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公司炼厂生产信息系统上线后,很多数据都已经在生产信息系统中存在,但是却没有实现炼厂对分品种统计物料的功能。针对这一需求,在炼厂生产信息系统现有产品和模块的基础上,为了完善功能,满足炼厂工作需求,提出物料组分平衡功能设计。(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9年19期)
陈惜明,唐伟珊,瞿周,任静茹,何正端[2](2019)在《基于遗传算法的双组分体系汽液相平衡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物汽液相平衡计算是热力学性质计算的一项重要内容.等压泡点计算是已知混合体系压力和液相组成,求泡点温度和汽相组成,这类计算通常采用迭代法,但迭代法计算速度慢,且事先需要构造满足收敛性要求的迭代方程.遗传算法是求解最优化问题的一种搜索启发式算法.文章以甲醇-水体系为例,探讨遗传算法应用于等温泡点计算的程序实现,并与主流计算软件AspenPlus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遗传算法用于相平衡计算时收敛速度快,算法稳定,结果可靠.(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灿宇,胡松启,刘林林,钱建国,刘元敏[3](2019)在《氧化亚氮和氧气二元组分气-液相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液体氧化亚氮的自增压性能,使用PR(Peng-Robinson)状态方程,求解不同百分含量、温度、压强条件下氧化亚氮和氧气的相平衡状态,得到-40~30℃下二元组分气-液相平衡数据,并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计算获得的相平衡数据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吻合程度较好,PR状态方程能较好地描述该二元组分气-液相状态;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随着压强的升高,气相密度增大,而由于氧气的溶解度增大导致液相密度逐渐减小,-40℃时压强从1MPa增大到15 MPa,气相密度提高了28倍,液相密度从1 126kg/m3减小到767kg/m3;在一定压强条件下,与气相密度相比,液相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更显着,8 MPa时气相密度从-40℃的200kg/m3升高到30℃的318kg/m3,液相密度从-40℃的1 035kg/m3减小到30℃的542kg/m3。(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9年S1期)
张志红,张嘉培[4](2019)在《基于非平衡热力学理论的黏土多组分重金属吸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黏土垫层土颗粒的吸附特性是控制溶质运移的重要关键因素,进而影响对防渗屏障长期服役性能的准确评估。在传统单组分吸附模型的基础上,基于非平衡热力学和Ziegler最大耗散率原理,通过构建弥散型自由能函数和弥散型耗散率函数,采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建立了非理想状态体系下适用于多组分重金属离子的非平衡态吸附模型。所建模型预测的多组分重金属离子吸附行为与已有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非平衡态吸附模型能够正确揭示多组分重金属离子在黏土中的吸附动力学机制。(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连耀锋[5](2019)在《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分数的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以曲线为载体,应用守恒的理念考查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已成为近年来高考频繁命题的热点.因此,对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分数、分布曲线的认识和试题进行归类分析,对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1 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分数的分析酸碱平衡体系中,同时存在多种酸碱组分,这些组分的浓度随着溶液pH的变化而变化.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分析浓度)的分数称为分布分数,用δ表示.分布分数的大(本文来源于《高中数理化》期刊2019年10期)
彭诗梦[6](2019)在《预测重金属在土壤组分中的平衡分布及动力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日趋严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也逐渐受到了高度重视。土壤作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包含着土壤有机质、金属氧化物和粘土矿物等的活性组分,这些土壤活性组分能够与重金属元素发生络合及氧化等反应,控制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本次研究主要从平衡分布和动力学反应两方面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进行了探讨。对于平衡分布方面,本研究着重探讨了在不同化学条件下,土壤组分和土壤有机质络合点位是如何控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平衡分布行为。本研究采用了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数据包含了分布在五大洲的98个土壤样品,涉及的重金属种类有Cd、Cu、Ni、Pb和Zn等五种元素。利用Windermere Humic Aqueous Model(WHAM)7计算重金属元素的固液相形态分布,通过分析模型计算与实验数据得到的金属溶液相浓度对数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研究表明,WHAM 7能够合理地预测金属在各种化学条件下的平衡分布(Cd和Zn的RMSE均小于0.5,Cu、Ni和Pb的RMSE小于1.0)。土壤有机质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为吸附重金属的主要组分,粘土矿物在低pH值条件下起主要吸附作用,铁氧化物可能在高pH值条件下与土壤有机质竞争吸附重金属。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表明,双齿络合物为所研究的五种重金属元素与土壤有机质发生吸附反应的主要产物。单齿络合物和静电外圈络合物主要在低pH值条件下生成,叁齿络合物主要在高pH值下生成。模型的结果有助于准确预测重金属在pH为3.0至7.0条件下的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在动力学反应方面,本研究发展了一个动力学模型定量地描述了Sb在MnO_2发生的Sb(Ⅲ)氧化反应和Sb(Ⅲ)/Sb(Ⅴ)吸附解吸耦合动力学行为,并评估了每个反应过程在控制整体反应速率中所起的作用。锑(Sb)矿区周边的Sb污染已经成为了十分严峻的问题,严重威胁着周围人类的健康。了解Sb在MnO_2-溶液的界面之间发生的动力学反应对预测Sb在土壤环境中的动力学行为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Sb(Ⅲ)的氧化速率在反应的初始阶段非常快,并会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明显的下降。对于吸附解吸方面,Sb(Ⅲ)和Sb(Ⅴ)在MnO_2上所表现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行为互不相同。本次研究建立的模型能够解释在耦合动力学反应过程中Sb各形态的变化,包括Sb(Ⅲ)和Sb(Ⅴ)之间不同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行为及Sb(Ⅲ)氧化速率的变化。研究为预测Sb在MnO_2上发生的耦合动力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通用性的模型框架。(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杨伟东,任小宁,郭晓黎[7](2019)在《可消化纤维替代蛋白质对肉兔生长性能、能量和氮平衡及盲肠内容物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研究日粮不同可消化纤维与蛋白质比例对肉兔生长性能、能量和氮平衡及盲肠内容物组分的影响。试验选择32 d断奶的肉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试验日粮分为4种,日粮可消化纤维与蛋白质比例分别为1.0(处理1组)、1.15(处理2组)、1.35(处理3组)和1.55(处理4组),试验共进行6周。结果 :处理3、4组较处理1、2组显着提高中性洗涤的表观消化系数(P <0.05),较处理1组显着提高了酸性洗涤纤维和粗纤维表观消化系数(P <0.05)。处理1组半纤维素表观消化系数最低(P <0.05),但可消化蛋白质和蛋能比最高(P <0.05)。处理1组较其他叁组显着提高了氮的摄入量(P <0.05),处理3、4组较处理1组显着提高了能量沉积系数(P <0.05),日龄和日粮对尿氮排泄量和氮沉积量的影响具有显着交互效应(P <0.05)。处理1组较处理4组显着提高了盲肠内容物干物质含量(P <0.05)。结论 :日粮采用高比例可消化纤维替代蛋白质可以降低肉兔生长后期粪氨气和尿氮排泄量,提高氮沉积量。(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02期)
王晓琴,赵树英,俞英,俞欣[8](2019)在《一种可推广的叁组分液—液平衡相图测绘实验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叁组分体系液—液平衡相图测绘实验进行长期大量的探索研究,发现有机试剂正己醇可与乙醇、水组成理想的叁组分液—液平衡体系,该实验体系所得数据绘图效果良好。同时,正己醇具有毒性低、气味刺激性小、微溶于水的特点,它的应用降低了实验试剂对师生的健康危害,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在实验过程中选用质量量取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数据处理简洁。该实验可作为成熟的教学或学生兴趣实验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9年01期)
张衍壮,张裕凯,王建平,项曙光[9](2018)在《Braun K-10法预测真实组分相平衡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石油炼制工业中,烃类体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至关重要,Braun K-10法在石油化工中广泛应用且预测精度较高,目前Braun K-10法仅有列线图表数据,暂无公开的数学计算模型。根据Braun K-10法中60种真实组分的列线图表数据,对其进行拟合回归,将60种真实组分的Braun K-10模型分为3类,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建立模型,第一类模型包括H_2O,第二类模型包括H_2、N_2、O_2、CO、CO_2、H_2S,第叁类模型包括CH_4、C2H_2、C_2H_4等53种烃类组分,给出60种真实组分模型系数及适用温度范围。采用实际工业流程数据,与Aspen Plus V7.2中Braun K-10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汽化分率和各个组分的相平衡常数基本一致,建立的Braun K-10数学模型计算准确,可以用于实际工业流程计算,且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12期)
许湖敏[10](2018)在《稻壳基活性炭对醇水溶剂中多组分有机物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壳基活性炭是一类高品质的吸附材料,在工业染料废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工业溶剂染料(如用于皮革、木材、塑料及细胞等的染色)常采用醇类作为溶剂,排入废水中的醇含量在10-15%之间。然而,大部分稻壳基活性炭吸附体系研究中的溶剂均为水溶液,这与实际应用中吸附剂需要处理醇-水体系中有机污染物的情况相差甚远,致使理论模型与实际情况有所偏颇。同时,这些吸附研究均侧重于单组分体系的研究,两组分和叁组分体系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因此,需要探究稻壳基活性炭在醇-水体系中吸附多组分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理论模型,以期能够为实际应用中活性炭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在稻壳基活性炭对醇水溶剂中单组分体系的吸附实验中,亚甲基蓝以单分子层形式被吸附,最大吸附量为85.6 mg/g,通过动力学研究发现,以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预测,所得数据与实验数据比较吻合。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吸附行为与亚甲基蓝类似,都是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量是80.4 mg/g,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预测较准;其次,在稻壳基活性炭对醇水溶剂中双组分体系(亚甲基蓝、甲基橙)的吸附实验中,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09.8 mg/g和105.4 mg/g,吸附过程中存在“协同吸附”效应。Langmuir-Freundlich等温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稻壳基活性炭对双组分中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的吸附过程,亚甲基蓝和甲基橙以多分子层形式被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双组分体系中稻壳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后,在稻壳基活性炭对醇水溶剂中叁组分体系(亚甲基蓝、甲基橙、苯酚)的吸附实验中,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平衡吸附量和双组分体系中的平衡吸附量相近,而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平衡吸附量较双组分体系中的平衡吸附量明显减少,甲基橙和苯酚之间存在“竞争吸附”效应。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稻壳基活性炭对叁组分体系中亚甲基蓝、甲基橙和苯酚的吸附行为,动力学研究方面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稻壳基活性炭对叁组分混合溶液的吸附过程。(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12-01)
平衡组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混合物汽液相平衡计算是热力学性质计算的一项重要内容.等压泡点计算是已知混合体系压力和液相组成,求泡点温度和汽相组成,这类计算通常采用迭代法,但迭代法计算速度慢,且事先需要构造满足收敛性要求的迭代方程.遗传算法是求解最优化问题的一种搜索启发式算法.文章以甲醇-水体系为例,探讨遗传算法应用于等温泡点计算的程序实现,并与主流计算软件AspenPlus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遗传算法用于相平衡计算时收敛速度快,算法稳定,结果可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衡组分论文参考文献
[1].孙士学,窦文琦,秦文江.炼厂物料组分日平衡功能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
[2].陈惜明,唐伟珊,瞿周,任静茹,何正端.基于遗传算法的双组分体系汽液相平衡计算[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张灿宇,胡松启,刘林林,钱建国,刘元敏.氧化亚氮和氧气二元组分气-液相平衡研究[J].上海航天.2019
[4].张志红,张嘉培.基于非平衡热力学理论的黏土多组分重金属吸附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9
[5].连耀锋.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分数的分析及应用[J].高中数理化.2019
[6].彭诗梦.预测重金属在土壤组分中的平衡分布及动力学行为[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杨伟东,任小宁,郭晓黎.可消化纤维替代蛋白质对肉兔生长性能、能量和氮平衡及盲肠内容物组分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8].王晓琴,赵树英,俞英,俞欣.一种可推广的叁组分液—液平衡相图测绘实验体系[J].大学教育.2019
[9].张衍壮,张裕凯,王建平,项曙光.BraunK-10法预测真实组分相平衡模型研究[J].当代化工.2018
[10].许湖敏.稻壳基活性炭对醇水溶剂中多组分有机物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D].江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