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对平面戒烟广告的内隐态度研究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青少年对平面戒烟广告的内隐态度研究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论文摘要

Greenwald认为内隐态度是个体内省不能觉察或不能精确识别的过去经验的痕迹,这一痕迹调节着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评价。平面戒烟广告作为宣传戒烟的一种有效方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哪种类型的戒烟广告能够增强青少年的戒烟意识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检验青少年对香烟广告和戒烟广告的内隐态度,并探讨不同吸烟状态的青少年对不同类型戒烟广告的内隐态度。研究对象:天津市某中学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吸烟青少年和不吸烟青少年。研究方法:内隐联想测验。实验一,以15名吸烟青少年和23名不吸烟青少年为被试,采用2(吸烟状态:吸烟青少年,不吸烟青少年)×2(广告类型:香烟广告,戒烟广告)的混合设计,探讨不同吸烟状态的青少年对香烟广告和戒烟广告的内隐态度。实验二,以15名吸烟青少年和25名不吸烟青少年为被试,采用2(被试吸烟状态:吸烟,不吸烟)×2(戒烟广告类型:吸烟伤害自己的戒烟广告,吸烟伤害他人的戒烟广告)混合设计,探讨不同吸烟状态的青少年对不同类型的戒烟广告的内隐态度。结果表明:(1)青少年对戒烟广告持有消极的内隐态度,对香烟广告持有积极的内隐态度。(2)吸烟青少年和不吸烟青少年对戒烟广告和香烟广告的内隐态度效应差异不显著。(3)吸烟青少年和不吸烟青少年对吸烟伤害他人的戒烟广告和吸烟伤害自己的戒烟广告的内隐态度效应差异不显著。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戒烟广告及其研究
  • 1.1 公益广告的发展和作用
  • 1.2 戒烟广告的发展和作用
  • 1.3 戒烟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
  • 2 内隐态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 2.1 内隐态度的定义
  • 2.2. 内隐态度的测量方法
  • 2.2.1 内隐联想测验
  • 2.2.2 Go/NO-Go联想测验
  • 2.2.3 外部影响Simon任务
  • 2.2.4 情绪Stroop任务
  • 2.2.5 启动stroop任务
  • 2.3 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关系
  • 2.3.1 内隐—外显态度同一理论 #t0
  • 2.3.2 内隐—外显态度分离理论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
  • 1 问题提出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假设
  • 4 研究意义
  • 4.1 理论意义
  • 4.2 实践意义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1 实验1 青少年对香烟广告和戒烟广告的内隐态度
  • 1.1 研究目的和假设
  • 1.2 研究方法
  • 1.2.1 被试
  • 1.2.2 实验材料
  • 1.2.3 实验仪器
  • 1.2.4 实验设计
  • 1.2.5 实验程序
  • 1.2.6 数据处理与结果
  • 1.3 结果
  • 1.3.1 青少年对香烟广告和戒烟广告的内隐态度
  • 1.3.2 不同吸烟状态的青少年对不同广告的内隐态度
  • 1.4 讨论
  • 1.4.1 青少年对香烟广告和戒烟广告的内隐态度
  • 1.4.2 不同吸烟状态的青少年对不同广告的内隐态度
  • 1.5 小结
  • 2 实验2 青少年对不同类型戒烟广告的内隐态度
  • 2.1 问题提出
  • 2.2 研究目的和假设
  • 2.3 研究方法
  • 2.3.1 被试
  • 2.3.2 实验材料
  • 2.3.3 实验仪器
  • 2.3.4 实验设计
  • 2.3.5 实验程序
  • 2.3.6 数据分析
  • 2.4 研究结果
  • 2.4.1 青少年对不同类型戒烟广告的内隐态度
  • 2.4.2 不同吸烟状态的青少年对不同类型戒烟广告的内隐态度
  • 2.5 时论
  • 2.6 小结
  • 第四部分 总讨论
  • 4.1 青少年对香烟广告的内隐态度
  • 4.2 青少年对戒烟广告的内隐态度
  • 4.3 该研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 4.4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 第五部分 总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青少年对平面戒烟广告的内隐态度研究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