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处理器系统光互连网络技术研究

多处理器系统光互连网络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多处理器系统对处理器芯片之间、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互连网络的性能要求也日益增加。由于传统的电互连技术存在带宽受限、串扰严重、功耗过高等问题,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技术以提高互连带宽,降低通讯延时。光互连作为一种新的互连方式,具有带宽高、功耗低、延迟小、抗干扰能力强等许多电互连不可比拟的优点,近年来已经逐渐应用到板间和片间的互连网络系统中。由于短距离光互连技术发展时间短,许多关键技术的发展依然不成熟,有许多难点需要克服。研究芯片间光互连网络技术,需要结合光通讯互连特性,设计专用的网络结构和适合于作短距离通信的光互连技术。本文针对多处理器互连网络的特点,结合已有的短距离光通信技术,对互连网络的结构特点和光传输技术做了理论和实验研究。首先分析了现有的几种光总线互连网络的互连性能特点,总结了其中用到的光互连结构的优势,并研究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在总结多种光总线型网络结构的互连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处理器系统下的新型网络结构CSAPID。在CSAPID网络中,利用光波长作为互连节点的地址信息,对网络中传输的光信号做路由交换。这种网络结构中数据传输延时低,节点间互连带宽高,可以有效改进系统节点间的互连性能。与同样使用这种机制的RAPID网络相比,在CSAPID的设计中考虑到多处理器系统的互连实际,对相邻节点之间的互连性能做了进一步优化。使用OMNeT++对网络性能做模拟实验验证,在网络中节点数目较多时,CSAPID比RAPID网络的数据延时低。当远程访问发生概率较小时,与之相比对网络信号传输延时的降低更明显。本文针对多处理器光互连系统中遇到芯片间互连的物理需要出发,对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的信号传输损耗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板间光互连网络的转向损耗计算方法。对上述研究在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实验数据对结论进行了验证。实验评测结果表明,CSAPID网络可以有效改进多处理器系统的互连网络性能,特别对于相邻节点间的互连有较大的改善效果。本文提出的板间光互连技术的信号损耗计算方法,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作为实现板上光互连网络的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互连网络技术发展现状
  • 1.1.2 多处理器系统体系结构发展现状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文章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光通信互连网络技术
  • 2.1 光通信技术在高性能计算中的应用
  • 2.1.1 光通信技术在板间互连的应用
  • 2.1.2 光通信技术在片间互连的应用
  • 2.2 总线型光网络
  • 2.2.1 LARPBS 光网络结构
  • 2.2.2 RAPID 光网络结构
  • 2.3 光通信互连技术小结
  • 第三章 CSAPID 网络结构
  • 3.1 CSAPID 网络波长分配策略
  • 3.2 CSAPID 网络路由策略
  • 3.2.1 组内路由策略
  • 3.2.2 组间和群间路由策略
  • 3.3 CSAPID 网络结构避免冲突的机制
  • 3.3.1 组内通信冲突避免机制
  • 3.3.2 组间通信冲突避免机制
  • 3.4 CSAPID 网络的扩展机制
  • 3.5 CSAPID 的网络构成
  • 3.5.1 光电转换功能部件
  • 3.5.2 光波分复用功能部件
  • 3.5.3 光链路功能部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SAPID 系统性能研究
  • 4.1 CSAPID 网络性能分析
  • 4.1.1 CSAPID 网络中的性能参数
  • 4.1.2 CSAPID 网络对多处理器互连网络的改善作用
  • 4.1.3 小结
  • 4.2 CSAPID 性能实验验证
  • 4.2.1 模拟工具介绍
  • 4.2.2 模拟实验中参数设定
  • 4.2.3 模拟实验结果
  • 4.2.4 实验结果说明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光信号在网络中的能量损耗分析
  • 5.1 OPCB 技术简介
  • 5.2 OPCB 技术中的光传输转向技术
  • 5.2.1 光纤直接转向法
  • 5.2.2 反射镜法
  • 5.2.3 理论分析结论
  • 5.3 实验验证
  • 5.3.1 直接转向法的实验验证
  • 5.3.2 反射镜转向法的实验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甚短距离光互连模块技术的发展动态[J]. 半导体技术 2011(10)
    • [2].新型消费类电子光互连应用[J]. 中兴通讯技术 2019(05)
    • [3].无线光互连技术发展综述[J]. 红外 2009(07)
    • [4].光互连模块关键位置焊后对准偏移分析[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6(06)
    • [5].基于单边带调制技术的数据中心光互连性能分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6].PMC推出业界首款符合全新光互连论坛协议的OTN交换解决方案[J]. 电信科学 2012(02)
    • [7].基于软光刻的多层光互连垂直耦合结构[J]. 光学学报 2008(02)
    • [8].温度载荷下光互连模块对准偏移分析[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02)
    • [9].AOC:新一代数据中心高速光互连产品[J]. 通讯世界 2013(14)
    • [10].数据中心的高速光互连技术[J]. 中兴通讯技术 2018(04)
    • [11].南明光纤携手上海交大设立光互连技术联合实验室[J]. 化学分析计量 2014(S1)
    • [12].基于共烧陶瓷技术的混合集成光互连模块研制成功[J]. 山东陶瓷 2010(03)
    • [13].热循环加载条件下焊点形态参数对板级光互连模块对准偏移影响分析[J]. 电子学报 2015(06)
    • [14].面向硅基光互连应用的无源光子集成器件研究进展[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9(01)
    • [15].5×5阵列光互连传输的模拟计算[J]. 半导体光电 2008(03)
    • [16].Si基芯片光互连研究进展[J]. 微纳电子技术 2009(11)
    • [17].波导光互连的研究进展[J]. 电子工艺技术 2010(06)
    • [18].基于专利耦合的波导光互连企业技术相似性分析[J]. 情报探索 2016(01)
    • [19].光互连背板的发展现状[J]. 印制电路信息 2015(09)
    • [20].基于FPGA的10Gbps光互连方案设计与验证[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8(15)
    • [21].基于硅光子的片上光互连技术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2(05)
    • [22].基于偏振复用IRZ-DPSK信号的数据中心光互连[J]. 光通信技术 2020(08)
    • [23].一种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单片光互连[J]. 光电子.激光 2010(11)
    • [24].刍议高性能计算机光互连网络体系结构分析[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1(08)
    • [25].板级光互连模块BGA焊点温振耦合应力应变有限元分析[J]. 机械强度 2018(04)
    • [26].专题:新型光互连与光接入技术[J]. 中兴通讯技术 2019(05)
    • [27].基于4×4 mesh光互连网络的EOPCB设计[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2)
    • [28].板级光互连链路设计及分析[J]. 光通信技术 2009(03)
    • [29].光互连中一种新的计算机生成全息图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05)
    • [30].光通信链路中集成芯片的收发一体工作[J]. 光学学报 2019(08)

    标签:;  ;  ;  ;  ;  

    多处理器系统光互连网络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