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统计,全世界约有2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3,曾感染乙肝病毒,其中包含了3.5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亚洲和非洲是高流行区,其中,我国人群约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约占总人口的10%。约80%的乙肝患者是通过家族性传播而感染HBV,另有20%左右是经血液、体液、医疗途径水平传播所得。关于母婴垂直传播已经得以证实,并被用于指导临床,临床通过使用免疫阻断剂主动或被动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乙肝病毒,从而降低母婴垂直传播的感染率。乙肝病毒父婴垂直传播假设的提出:70年代初,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乙肝患者精液中检测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初步证明精液有传染性。1985年,Hadchouel等用分子杂交技术,对3例乙型肝炎患者的精子进行研究,发现其中两例的精子中整合的HBV-DNA序列与细胞中的HBV-DNA限速酶谱是一致的,提示乙肝病毒可能可以通过生殖细胞垂直传播给下一代。他们提出“乙肝病毒有可能通过生殖细胞垂直传播”的假设。近二十年来,父婴垂直传播的假说提出后,大量学者对这一课题从临床调查、分子机制、动物模拟实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寻找父婴垂直传播的途径和证据,但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本文通过对父婴垂直传播临床传播几率和分子机制研究,分析是否存在父婴垂直传播的可能以及父婴垂直传播与HBV基因型以及HBV分子变异是否有关系等。研究目的:1、以父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母亲无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夫妇的新生儿脐血为研究对象,通过HBV DNA PCR扩增技术,研究临床垂直传播阳性率,探讨HBV能否从父亲传播到新生儿。2、研究HBV DNA PCR阳性脐血标本的血清基因型,探讨HBV基因型与HBV的父婴垂直传播是否有关。3、通过对HBV DNA PCR阳性脐血标本的S基因序列检测,探讨HBV基因变异是否与HBV的父婴垂直传播有关。研究方法:1、选取56对男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女性血清学检测无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并且无其他病毒性肝炎病史的夫妇做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扩增技术,检测此类夫妇新生儿脐血中是否有HBV表达。2、对HBV DNA PCR阳性脐血标本,另设计引物,扩增获得HBV DNA的S区序列,通过采用DNA链末端合成终止法检测S区基因碱基序列,鉴定标本血清基因型。3、通过对HBV DNA PCR阳性脐血标本血清中的HBV DNA做S区序列检测,检测其是否发生变异。研究结果:1、父亲HbsAg+而母亲HbsAg-的新生儿脐血经PCR扩增后,检测出有2例标本含有HBV DNA,本研究中父婴垂直传播阳性率是4%(2/56)。2、将PCR扩增阳性的脐血标本做血清HBV DNA S区基因序列检测,发现该2例阳性标本为A-H型血清基因型中的B型。3、对PCR扩增阳性的脐血标本做血清HBV DNA S区序列碱基检测,发现核苷酸发生变异。研究结论:1、通过临床调查,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男性能将HBV通过生殖过程垂直传递给新生儿,从而感染新生儿。2、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男性传递HBV给子代的阳性率与该男性携带HBV的HBV DNA载量有关,HBV DNA拷贝数越大,HBV越容易发生父婴垂直传播,也可能与HBeAg是否阳性有一定关系。3、两例阳性标本基因序列分析,发现父亲与新生儿HBV基因序列与HBV B型基因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97.19%、98.50%和98.69%、98.89%。4、两例阳性标本基因序列分析,发现父亲与新生儿HBV基因序列高度同源,达到98.56%和99.06%,但同时基因序列也发生了变异。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 心理月刊 2019(13)
- [2].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失代偿肝病临床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06)
- [3].不同乙肝治疗方法对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保护作用[J]. 健康之路 2016(09)
- [4].帮您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J]. 健康向导 2012(06)
- [5].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26)
- [6].英国警示达雷妥尤单抗的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风险[J]. 中国药物评价 2019(06)
- [7].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供肝的规范化临床应用[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02)
- [8].免疫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调查及乙肝核心抗体检测方法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9(10)
- [9].结核菌和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带来的四个临床矛盾[J]. 肝脏 2016(11)
- [10].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生物化学指标及病毒载量[J].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6(04)
- [11].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预后因素分析及研究进展[J]. 肝脏 2017(01)
- [12].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培养细胞模型研究进展[J]. 肝脏 2017(09)
- [13].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五项定量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02)
- [14].免疫抑制剂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病历报告及文献复习[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11)
- [15].乙型肝炎病毒自然变异位点研究进展[J]. 继续医学教育 2015(07)
- [16].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和预防[J]. 家庭生活指南 2019(11)
- [17].siRNA对乙型肝炎病毒抵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02)
- [18].胸腺肽α1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07)
- [19].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 医学综述 2012(11)
- [20].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22)
- [21].HIV感染献血者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特征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 2010(S1)
- [22].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12)
- [23].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35例调查[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17)
- [24].乙型肝炎病毒C蛋白和X蛋白的修饰及其意义[J]. 生物技术通报 2009(06)
- [25].鸭乙型肝炎病毒C区结构模型的研究进展[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 2009(02)
- [26].乙型肝炎病毒HBeAg假阳性原因分析[J]. 西南国防医药 2009(12)
- [27].乙型肝炎病毒的生态学研究进展[J]. 华西医学 2008(03)
- [28].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调节通路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5)
- [29].乙型肝炎病毒与临床[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2)
- [30].血液透析患者对重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应答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