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的影响

论文摘要

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大约是陆地植被碳库的3倍、大气碳库的2倍,这些碳库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大气碳库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每年因土地利用变化所释放的CO2约占全球CO2释放量的1/4,精确估计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和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点内容。本研究选择亚热带地区本底条件较为一致的细柄阿丁枫天然林、杉木人工林、木荷人工林、封育林、桔园、茶园、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组分(轻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游离轻组有机碳、团聚体内颗粒有机碳及矿物态有机碳)的影响,揭示亚热带山地土壤碳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提高人们对土壤碳稳定机制的认识,为进一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吸存的影响机理提供基础数据,也为我国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方式的科学调整和碳汇能力的增强提供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转换为人工林、次生林、园地、耕地后,土壤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都显著下降;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也发生显著下降,各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最高达99%,其中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减少幅度比微团聚体大。但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在土地利用变化之后,不一定有显著变化,微生物商在本区域也未表现出一定规律性,因此,土壤团聚体轻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可以作为指示亚热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指标,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商能否作为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的指标还需进一步研究。天然林转换为人工林、次生林、园地之后,土壤团聚体中各个粒径游离轻组有机碳(free LF C)、团聚体内颗粒有机碳(iPOM C)含量发生损失,iPOM比free LF损失更大,特别是粗iPOM,这表明在亚热带地区iPOM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土地利用变化物理分组组分能够清楚表明土地利用与管理对土壤有机质数量与质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微团聚体中细iPOM决定土壤有机质稳定的大团聚体周转模型不适用于亚热带地区,这为进一步探讨亚热带区域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奠定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内容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思路
  • 2.4 研究方法
  • 第3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小结
  • 第4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轻组有机碳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小结
  • 第5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颗粒有机碳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3 小结
  • 第7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内颗粒有机碳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2 结果与分析
  • 7.3 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创新之处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23)
    • [2].香蕉茎秆及其生物炭对珠江三角洲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03)
    • [3].铁矿废弃地不同恢复模式土壤团聚体及碳、氮分布[J]. 福建林业科技 2020(01)
    • [4].祁连山区主要植被类型下土壤团聚体变化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02)
    • [5].长江源区草地覆盖变化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0(03)
    • [6].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退耕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7].增温和施氮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含量的影响[J]. 草原与草业 2020(02)
    • [8].施加外源碳对川西北沙化土壤团聚体重构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20(04)
    • [9].四川省不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J]. 四川水利 2018(06)
    • [10].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 2017(24)
    • [11].土壤团聚体微结构研究方法及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8(09)
    • [12].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水溶性阳离子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6)
    • [13].干湿交替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土壤 2018(05)
    • [14].庐山不同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6)
    • [15].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团聚体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6(21)
    • [16].赣南经济林种植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05)
    • [17].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20(21)
    • [18].石灰岩发育土壤团聚体形成机制研究[J]. 中国岩溶 2019(05)
    • [19].宁夏盐池县沙化草地土壤团聚体分异特征[J]. 草业学报 2020(03)
    • [20].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种植年限和坡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20(09)
    • [21].坡面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2)
    • [22].餐厨垃圾调理剂对果园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分布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09)
    • [23].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05)
    • [24].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的耕层土壤团聚体中氮分布及其固持特征[J]. 土壤通报 2019(03)
    • [25].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分配及其稳定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11)
    • [26].不同植烟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土壤 2017(06)
    • [27].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分形特征研究[J]. 河南科学 2017(01)
    • [28].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08)
    • [29].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评价方法比较[J]. 水土保持通报 2009(05)
    • [30].耕作和施肥扰动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6)

    标签:;  ;  ;  ;  ;  ;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