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分组网交换节点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冲突解决、自同步、信头与净荷分离

光分组网交换节点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冲突解决、自同步、信头与净荷分离

论文摘要

21世纪是互联时代,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随之上层数据业务量的不断增长,底层光传输技术也不断发展以适应业务增长,但是在光纤链路传输速率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超过10Gb/s时,电交换节点逐步变成进一步提高速率的制约因素。这时候全光分组交换(OPS)技术被视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交换节点处光/电/光(O/E/O)转换带来的系统瓶颈。为了能够完成全光交换,必须从出发点到目的地全部实现在光域的信号传输。而在光分组进入交换节点时,首先要生成本地时钟信号,也就是分组自同步。 光分组网要求同步过程以超高的速度完成。OPS单元的动作时间一般应该在纳秒级,并要求OPS节点在几百纳秒内完成对光分组处理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的前奏就是对到达节点的光分组进行分组级的同步,进而实现迅速而准确地信头识别和净荷定位。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分离出光分组的信头与净荷,以此来识别包含在信头中的地址和控制信息,然后根据路由信息重置信头,完成分组的转发。 本论文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光分组自同步、信头提取、信头与净荷的分离以及冲突解决方案,创新点如下: √ 首次提出一种利用非对称半导体光放大器马赫—曾德尔干涉仪(SOA-MZI)反向输入控制信号实现光分组自同步方案,通过数值仿真,将100Gbit/s的光分组包作为输入,可以提取出对比度超过13dB的时钟脉冲,初步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 提出另一种全新的光分组自同步方案,该方案利用两个SOA控制信号反方向输入的方法实现时钟脉冲的提取,数值仿真表明将能量为40fJ,比特速率为50Gb/s的光分组脉冲输入该系统后,可提取比度达16dB的时钟脉冲,效果要比第一种方案好。 √ 首次提出一种新颖的光分组信头提取方案,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采用一个非对称SOA-MZI反向输入控制信号来实现信头的提取。光分组中信头的速率和荷的速率均为100Gb/s。仿真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参数可以使提取出来的分组信头对

论文目录

  • 第1章 绪论
  • Abstract
  • 1.1 引言
  • 1.2 全光交换技术回顾
  • 1.2.1 光路光交换
  • 1.2.2 分组光交换
  • 1.2.3 光突发交换
  • 1.3 光分组交换系统架构
  • 1.3.1 OPS网络层次
  • 1.3.2 同步与异步OPSN
  • 1.3.3 OPS节点结构
  • 1.3.4 OPS的优势
  • 1.4 光分组交换核心技术
  • 1.4.1 光分组包的生成与编码
  • 1.4.2 光分组同步
  • 1.4.3 光分组交换冲突解决机制
  • 1.4.4 全光逻辑器件与信号处理
  • 1.5 光分组交换研究现状和演进趋势
  • 1.6 本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光分组网的自同步方案
  • Abstract
  • 2.1 引言
  • 2.2 方案一: 基于 SOA-MZI反向输入自同步方案
  • 2.2.1 工作原理
  • 2.2.2 理论分析
  • 2.2.3 仿真结果与参数优化
  • 2.3 方案二: 基于单个 SOA反馈式同步方案
  • 2.3.1 工作原理
  • 2.3.2 理论分析
  • 2.3.3 仿真结果与参数优化
  • 2.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一种新型全光信头提取方案
  • Abstract
  • 3.1 引言
  • 3.2 工作原理
  • 3.2.1 信头提取装置的结构
  • 3.2.2 限制条件
  • 3.3 仿真模型
  • 3.4 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4章 净荷分离方案和分析
  • Abstract
  • 4.1 前言
  • 4.2 基于差分的XOR
  • 4.2.1 基于 NOLM的全光逻辑 XOR
  • 4.2.2 基于 SOA-Sagnac干涉仪的全光逻辑 XOR
  • 4.2.3 基于超高速非线性干涉仪(UNI)的全光逻辑 XOR
  • 4.2.4 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的全光逻辑 XOR
  • 4.3 净荷分离方案原理
  • 4.4 理论分析
  • 4.5 数值仿真
  • 4.6 系统参数优化
  • 4.7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异步光分组冲突解决方案
  • Abstract
  • 5.1 前言
  • 5.2 OPS冲突解决方案介绍
  • 5.2.1 输入缓存方案
  • 5.2.2 波长变换
  • 5.2.3 偏射路由方案
  • 5.2.4 混合解决方案
  • 5.3 一种新颖的OPS冲突解决方案原理
  • 5.4 仿真参数设置
  • 5.5 仿真结果
  • 5.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发表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链路层交换节点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构架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1(10)
    • [2].面向电力城域网的多粒度量子交换节点结构[J]. 光通信技术 2019(08)
    • [3].功率交换节点拓扑结构与应用的研究[J]. 电子技术 2018(01)
    • [4].P比特光交换节点研究[J]. 中兴通讯技术 2011(06)
    • [5].可重构路由交换节点体系结构研究展望[J].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9(01)
    • [6].用于构建数据中心的双列循环移数结构[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1)
    • [7].基于时频二维竞争解决机制的光数据包交换节点性能分析[J]. 电子器件 2014(03)
    • [8].程控数字交换机基本原理[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06)
    • [9].光交换节点中的全光再生技术研究[J]. 应用光学 2013(04)
    • [10].一种分层结构的片上网络路由设计[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9(11)
    • [11].基于信用量消耗边界探测的流量管制测试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2(01)
    • [12].交换结构的分离原则与软件定义网络[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13].支持协同机制的数据交换规则设计[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14].云南省企业基础数据交换平台质监交换节点构建[J]. 标准科学 2018(04)
    • [15].基于交换节点的量子密钥分配网络结构的实验研究(英文)[J]. 光子学报 2014(S1)
    • [16].非规则LDPC码的局部消环[J]. 计算机时代 2011(03)
    • [17].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竞争特性研究[J]. 硅谷 2009(16)
    • [18].基于SDN的工业无线网络能量高效型路由算法[J]. 现代电子技术 2019(21)
    • [19].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更新国际科研网络连接项目[J].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4(03)
    • [20].航空电子交换节点端口缓冲能力测试方法研究[J]. 电光与控制 2011(09)
    • [21].我国实现智能网若干问题的探讨[J]. 无线互联科技 2012(07)
    • [22].片上网络系统网络层设计与研究[J]. 中国集成电路 2008(09)
    • [23].基于内部安全隧道防止节点隐藏木马的新方法[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5(04)
    • [24].交换节点基于电磁波全向辐射特性的M维空时纠错码理论[J]. 物理学报 2011(06)
    • [25].高速光交换机竞争解决机制研究[J]. 光通信技术 2011(05)
    • [26].地方政务数据交换云架构研究与设计[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1(03)
    • [27].基于聚类簇中心的共识跨链交换模型[J]. 计算机科学 2019(S2)
    • [28].省级水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实现方法分析[J]. 水利信息化 2015(02)
    • [29].基于多令牌桶的组播拥塞控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2(02)
    • [30].下一代光网络“全光网”技术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28)

    标签:;  ;  ;  ;  ;  ;  

    光分组网交换节点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冲突解决、自同步、信头与净荷分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