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卧龙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群体的遗传变异

中国卧龙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群体的遗传变异

论文摘要

海拔梯度造成的环境异质性,如崎岖的地形、复杂的植被结构以及花期延迟等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到物种的形态和遗传变异格局。理解物种形态和遗传变异的海拔格局对于物种多样性的管理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植物群体遗传学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研究领域,然而与海拔相关的形态变异、遗传变异及群体间遗传差异的研究却很少。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遗传变异与海拔之间是否必然的相关性。 川滇高山栎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和经济型树种,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的四川、西藏、贵州和云南省的高海拔地区,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主要受阳光限制而仅分布于阳坡,但其海拔梯度范围较大,表明川滇高山栎对不同的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本文通过叶型及生理响应、微卫星分子标记和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试图探索川滇高山栎叶沿海拔梯度的形态和生理响应及其沿海拔梯度的遗传变异格局,为川滇高山栎的保护和利用提供进一步的遗传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对叶形、含氮量及碳同位素的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比叶面积、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和气孔指数等气孔参数随海拔的升高呈非线性变化。在海拔大于2800m时,川滇高山栎的比叶面积、气孔长度和气孔指数都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是在海拔小于2800m时,这些指标都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相对而言,单位叶面积的含氮量和碳同位素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模式。另外,比叶面积是决定碳同位素沿海拔梯度变化的最重要参数。本研究结果表明,海拔2800m附近是川滇高山栎生长和发育的最适地带,在这里生长的植物叶片厚度更薄、气孔更大、叶碳同位素值更小。 利用六对微卫星引物对五个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内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数11.33个,平均期望杂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符号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检测
  • 第二节 影响遗传多样性的因素
  • 1. 遗传多样性与物种适应性
  • 2. 物种生物学特性
  • 3. 环境条件的影响
  • 4. 景观结构的影响
  • 第三节 遗传多样性的取样策略
  • 1. 群体内的样本数和取样方式
  • 2. 取样的群体数及每一区域内群体的选择
  • 第四节 栎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1. 栎属植物的分布、分类与演化
  • 2. 表型多样性
  • 3. 等位酶水平上的变异
  • 3.1 群体内变异
  • 3.2 群体间变异
  • 4. 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
  • 4.1 叶绿体DNA的遗传多样性
  • 4.2 细胞核DNA的遗传多样性
  • 5. 栎属植物的交配系统与基因流
  • 第五节 川滇高山栎特性及研究进展
  • 第六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案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案
  • 2.1 研究内容
  • 2.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川滇高山栎叶沿海拔梯度的形态和生理响应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地点描述与采样方法
  • 2.2 气孔参数
  • 2.3 比叶面积
  • 2.4 叶片含氮量
  • 2.5 碳同位素测定
  • 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川滇高山栎比叶面积和气孔参数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 3.2 川滇高山栎叶片含氮量和碳同位素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 3.3 叶碳同位素与其它生理生态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群体遗传变异的SSR指纹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自然概况及取样
  • 2.2 主要试验仪器
  • 2.3 总DNA提取
  • 2.4 DNA扩增和电泳
  • 2.5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微卫星变异性
  • 3.2 遗传结构
  • 3.3 群体内遗传变异
  • 3.4 群体间遗传差异
  • 4. 讨论
  • 第四章 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群体遗传变异的AFLP指纹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化学试剂
  • 2.3 主要试验仪器
  • 2.4 DNA提取
  • 2.5 AFLP反应与电泳
  • 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群体内遗传变异
  • 3.2 群体间遗传差异
  • 3.3 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 3.4 遗传距离与海拔距离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土壤原生动物对川滇高山栎恢复时间的响应及生长季动态[J]. 生物多样性 2015(06)
    • [2].川滇高山栎不同生态环境叶表皮形态特征比较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3].岷江上游亚高山川滇高山栎林的降雨再分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09)
    • [4].川滇高山栎林土壤氮素和微生物量碳氮随海拔变化的特征[J]. 林业科学研究 2012(03)
    • [5].川滇高山栎繁育技术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 2014(11)
    • [6].川滇高山栎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 2018(02)
    • [7].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群落生态位特征[J]. 生态科学 2018(03)
    • [8].川西亚高山川滇高山栎灌丛地被物与土壤持水性能[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04)
    • [9].川滇高山栎研究综述[J]. 四川林业科技 2008(02)
    • [10].贮藏温度对川滇高山栎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5(01)
    • [11].林芝地区川滇高山栎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建议[J]. 科技导报 2012(27)
    • [12].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科组成的海拔梯度特征[J]. 四川林业科技 2015(02)
    • [13].川滇高山栎的光合作用特征[J]. 林业科技 2014(03)
    • [14].基于AFLP的滇西北玉龙雪山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7(01)
    • [15].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及其影响因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07)
    • [16].卧龙巴郎山川滇高山栎叶片营养元素的海拔梯度变化特征[J]. 四川林业科技 2012(03)
    • [17].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1)
    • [18].川滇高山栎幼树叶片反射光谱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的响应[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5)
    • [19].一种基于候选基因研究树木生态适应的方法——以川滇高山栎为例[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20].一种基于标志点的叶片几何形态分析方法[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21].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结构与动态[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03)
    • [22].不同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含量[J]. 林业科学 2012(03)
    • [23].川滇高山栎灌丛营养元素积累与生物循环特征[J]. 西北植物学报 2014(05)
    • [24].卧龙巴朗山川滇高山栎灌丛主要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J]. 林业科学 2010(03)
    • [25].藏东南川滇高山栎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格局与关联性[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2)
    • [26].卧龙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叶特性海拔梯度特征[J]. 生态学报 2013(22)
    • [27].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的空间格局与调节[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0(02)
    • [28].巴朗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水平结构的海拔梯度特征[J]. 四川林业科技 2009(01)
    • [29].滇西北玉龙雪山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遗传多样性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5)
    • [30].林芝地区川滇高山栎林林隙特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5)

    标签:;  ;  ;  ;  ;  

    中国卧龙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群体的遗传变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