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导向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研究 ——以湖北为例

需求导向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研究 ——以湖北为例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供给问题突出。尤其是在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之后,农户和乡镇企业货款困难问题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农村的金融需求逐步发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此,笔者通过实证调查检视了湖北农村地区的融资环境,剖析了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失衡,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多元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建构。初步得出结论如下:第一,农户的金融需求。1.农户资金需求较为普遍、并且逐年上升。2.融资对象主要以亲戚朋友之间的无息友情借贷为主,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在湖北农村的作用非常有限。3.借贷方式不规范。4.农户的融资遵循一定的路径:即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偏好熟人借贷。5.不同农户(不同户型、不同收入等级以及不同意识)之间、不同经济地区之间的在融资需求程度、需求规模、借贷资金用途、满足需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6.无论是存款特征还是贷款结构和贷款规模,不同类型农户间的分化非常明显,表明今后农村资金市场的结构特征会越发突出。7.金融供给主体的缺失。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工存在严重错位的现象,造成目前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少,缺乏合适有效的金融机构为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了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出现局部断层或空白,农村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第二,农村合作金融的供求失衡。农村合作金融的供求失衡不仅表现在供给总量的不足,更表现在供求的结构性断裂。同时研究认为这一失衡,一方面是因为外生合作金融的异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内生合作金融的发育不全和先天不足。这两个方面共同存在,导致了合作金融的功能障碍和供求失衡。第三,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重构。研究提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重构格局应是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主导和主体,以内生、外生合作金融为两翼,以农户现实和潜在的需求为导向和庞大基础,以国家政策、县域支付清算体系、同业拆解市场、信贷征信与乡土文化以及法律与社会保障体系等为重要支持的集微观主体,中观服务,宏观政策三维为一体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新格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回顾
  • 1.2.1 合作金融组织的理论研究
  • 1.2.2 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实践研究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创新
  • 1.3.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2 研究的创新
  • 2 研究设计与样本情况
  • 2.1 研究设计
  • 2.1.1 研究理论依据和核心概念
  • 2.1.2 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研究思路
  • 2.1.3 研究方法
  • 2.2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2.2.1 调查区域的情况
  • 2.2.2 样本情况
  • 3 湖北地区农户融资供需现状
  • 3.1 需求现状
  • 3.1.1 农户金融需求状况
  • 3.1.2 不同类型农户的金融需求差异
  • 3.1.3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农户金融需求分析
  • 3.1.4 无借贷农户分析
  • 3.2 供给现状
  • 3.2.1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供给现状
  • 3.2.2 农村民间金融的供给现状
  • 3.3 小结
  • 4 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失衡
  • 4.1 农村合作金融有效供给总量不足
  • 4.2 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断裂
  • 4.2.1 农村合作金融的区域布局错位
  • 4.2.2 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对象错位
  • 4.2.3 农村合作金融供给需求动态发展的错位
  • 4.3 农村合作金融供求失衡的原因探析
  • 4.3.1 外生合作金融的异化
  • 4.3.2 内生合作金融的发展滞后、先天不足
  • 4.4 农村合作金融供求失衡的后果检视
  • 5 需求导向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
  • 5.1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的理论基础:机构观与功能观
  • 5.1.1 机构范式
  • 5.1.2 功能范式
  • 5.1.3 范式的选择
  • 5.2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的要求
  • 5.2.1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均衡
  • 5.2.2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内生与外生的协调均衡
  • 5.2.3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质性发展与量性发展的协调均衡
  • 5.3 农户需求的导向作用
  • 5.3.1 农户需求对金融功能的揭示
  • 5.3.2 农户需求的导向作用
  • 5.4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的内容
  • 5.4.1 微观层次:合作金融组织服务提供者的重构
  • 5.4.2 中观层次:支持性服务体系的重构
  • 5.4.3 宏观层次:法律与保障体系的重构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讨论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访谈提纲(一)
  • 附录三:访谈提纲(二)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风险及防范[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17)
    • [2].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案例研究[J]. 中国城市金融 2017(07)
    • [3].山东省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4].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内部审计对我国的启示[J]. 当代农村财经 2017(01)
    • [5].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障碍与实现路径[J]. 农业经济 2016(01)
    • [6].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J]. 中国市场 2016(12)
    • [7].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障碍与路径选择[J]. 学习论坛 2014(12)
    • [8].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问题探讨[J]. 华北金融 2015(01)
    • [9].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瓶颈与路径选择[J]. 学术交流 2015(07)
    • [10].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规范整顿工作的通知[J].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4(Z8)
    • [11].发展新型农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促进农民收入增长[J]. 商业经济 2013(23)
    • [12].不流于美好愿望:金融企业家与合作金融组织供给困境的破解[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8)
    • [13].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形式创新研究[J]. 农村经济 2016(05)
    • [14].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 农村经济 2015(05)
    • [15].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基于台湾储蓄互助社视角[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 [16].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异质社员间利益冲突的法律平衡[J]. 法商研究 2014(04)
    • [17].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17)
    • [18].两类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模式的对比研究[J]. 甘肃金融 2013(05)
    • [19].关于加快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思考和对策[J]. 中国乡镇企业 2011(07)
    • [20].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制度研究[J]. 南方金融 2010(03)
    • [21].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面临的问题及出路[J]. 知识经济 2009(11)
    • [22].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09(24)
    • [23].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11)
    • [24].发展农村小型合作金融组织的探析——从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角度分析[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8(05)
    • [25].我国合作金融组织形式法律制度发展初论——基于解决合作金融商业化问题的视角[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8(04)
    • [26].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社员权的法律保障——以农村资金互助社为研究视角[J]. 中国农村观察 2019(01)
    • [27].发展村社型合作金融组织的思考[J]. 当代农村财经 2018(04)
    • [28].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J]. 武汉金融 2016(06)
    • [29].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促进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J]. 中国财政 2016(09)
    • [30].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路发展路径[J]. 河南农业 2014(23)

    标签:;  ;  ;  ;  

    需求导向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研究 ——以湖北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