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紫丁香叶味辛,性温,入胃、肝、胆三经,有清热燥湿、解毒、消炎、利湿退黄的作用。主治急性痢疾、黄疸性肝炎、火眼等。紫丁香叶早已在民间被用作“抗菌消炎、清肝利胆”的良药。《新华本草纲要》中记载紫丁香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外用抗菌,爆发性火眼,多种疮疡肿毒。”在民间,用紫丁香叶煎剂来治疗暴火眼和防治痢疾非常普遍。《长白山植物药志》有紫丁香“治腹泻、肝炎”的记载。紫丁香的嫩叶可当茶饮解暑,鲜叶提取液对弗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本实验以木樨科丁香属紫丁香的叶为原料,采用中药化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药理模型,筛选出治疗肝炎的有效部位,并对有效部位做进一步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研究,使其含量达到中药五类新药有效部位含量在50%以上的要求,从而开发出新的抗肝炎类中药制剂,为紫丁香叶这一药用资源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也为保肝利胆类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首先,对紫丁香叶药材进行了生药鉴别,为紫丁香叶这一宝贵的药用资源做进一步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其次,以CCL4引起的小鼠肝损伤为药理模型,对紫丁香叶中的有效部位进行筛选。筛选结果表明,四组提取物中的提取物Ⅰ和提取物Ⅲ为有效部位,并以此为依据对有效部位做进一步纯化工艺的研究。在对有效部位Ⅲ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正交实验均匀设计法确定了醇提工艺,即以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加醇量为每次13倍量;采用吸附剂吸附法并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纯化工艺,即以无水乙醇溶解上述提取物,加入1.5%的吸附剂,轻微搅拌3分钟,共吸附10分钟,以此得到有效部位Ⅲ的含量较高。在对有效部位Ⅰ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正交实验均匀设计法确定醇提后药渣的水煎工艺,即以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加水量为每次14倍量;继续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出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即先以3倍的柱床体积水洗脱,再以6倍的柱床体积的30%乙醇洗脱,流速为每小时可收集2倍量药材的洗脱液,收集30%乙醇洗脱流份,得到较高含量的有效部位Ⅰ。通过验证性实验表明,水溶性有效部位Ⅰ和醇溶性有效部位Ⅲ组成的原料药其含量达到中药五类新药的要求,在50%以上。中试研究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高效、简便、经济。根据实验结果,为以后试制生产、临床用药和资源扩大奠定基础。根据新药研发指南建立了一套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标准,包括性状、鉴定、检查和含量测定等项目,其中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原料药中紫丁香叶总苷、有效成分A及制剂进行了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法分别对原料药及制剂中总苷和有效成分A进行了含量测定,并制定了相应的含量限度,即每粒含有总苷不得少于137.5mg;含有效成分A(C17H24O9)不得少于6.25mg。稳定性实验及加速稳定性实验表明本品在贮存期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