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稳定性论文-尚高增,陈海坤,杨锦,罗璨璨,张建海

河床稳定性论文-尚高增,陈海坤,杨锦,罗璨璨,张建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河床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河床式厂房,非线性有限元,应力应变,稳定性分析

河床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尚高增,陈海坤,杨锦,罗璨璨,张建海[1](2019)在《某河床式水电站厂房坝段变形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维有限元方法对某河床式水电站厂房9#坝段开展整体应力应变和稳定性分析,得到其正常运行工况和检修工况下坝体和坝基的应力应变状态。采用点强度储备安全系数法、建基面整体强度储备安全系数法、以及强度储备安全系数法分析了各工况下9#机组坝段抗滑稳定系数,论证了其稳定安全性,为设计提供了参考。研究表明,沿建基面积分所得强度储备安全系数与降强法所得整体强度储备安全系数误差在2.73%~8.29%之内。(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9-10-18)

张冬洁,张卫国,雍燕,李想[2](2019)在《河床流体模型方程扭状孤波解的渐近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床流体模型方程是出现在两相流体动力学中的重要模型,本文研究了该模型单调递减扭状孤波解的渐近稳定性.文中我们首先推导了关于该扭状孤波解的一阶、二阶导数估计,然后再运用恰当的能量估计技巧和Young不等式,克服了该模型复杂耗散项引起的困难,得到了其扭状孤波解关于扰动的一致能量估计,从而证明了该模型单调递减扭状孤波解的渐近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工程数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志超[3](2018)在《大凌河中下游河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凌河中下游流域上窝堡站—朝阳站、朝阳站—义县站和义县站—凌海站4个河段的平均水深、平均粒径、河宽、平滩流量、比降等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经计算得出各河段的纵向稳定系数、横向稳定系数、综合稳定系数的变化规律:从阎王鼻子水库坝下—河口河段的纵横向稳定系数均沿程增大,但相对较小,说明该河段泥沙运动强度相对较剧烈,河床不是很稳定,但越往下游河道越稳定。由综合稳定系数反映出该河段具有游荡型河道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薛刚[4](2018)在《清水河河床演变及河道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科学规划清水河引水枢纽建设,需对清水河河势和河道演变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清水河基本情况,对影响河道变化的洪水类型、特性和泥沙输送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提出清水河泥沙主要是由降雨型洪水产生的,一年中洪水期的悬移质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90%以上,引水枢纽处河势基本稳定,河床变化不大,适宜工程建设。(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8年04期)

郭宇[5](2018)在《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右汊河床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镇扬河段世业洲右汊历年来水来沙特点,研究了镇江港码头工程附近河道河床近年来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世业洲汊道河段多年来一直维持相对稳定的河势,河道深泓走向和滩槽位置相对稳定;镇江港码头位于世业洲右汊凹岸,近岸动力较强;多年来滩槽位置相对稳定,深泓线和深槽靠近右岸;虽然近几年右汊左岸边滩变化较大,但深槽位置较稳定,前沿水深一直保持在-13.0m左右,无需开挖即可满足船舶停靠的要求,-10m水深的河宽多年来一直稳定在600m以上,具有良好的水域条件。(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高仕赵,赵丽娜,尤再进,郑春梅[6](2017)在《基于最小能耗率原理的河床稳定性判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河床稳定走势问题,基于最小能耗率、雷诺平均法以及变分原理,提出了河床稳定性判据.通过与文献资料数据、纵断面稳定系数进行比对,验证了此河床稳定性判据.同时,结合黄河下游自花园口至利津等7个水文站所形成的6个河段,在1972,1973,1975—1980,1982,1985,1987,1988和1991—2000年等21年的水文资料,对黄河下游不同河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河床稳定性逐渐降低,孙-艾和艾-泺河段稳定性最差,需要对河岸进行加固;黄河是地上悬河,高含沙水流中的泥沙在中下游逐渐淤积抬高了河床,从而导致河床稳定性降低.(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高仕赵,冀自清,尤再进[7](2017)在《弱混合陆相河口的河床稳定性判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弱混合陆相河口的河床稳定性问题,应用雷诺时均化法将潮流和径流的振荡效应以雷诺切应力的形式反映出来,利用由雷诺切应力构造出的广义力、广义流以及最小能耗率原理建立了弱混合陆相河口的能耗率,应用变分原理对弱混合陆相河口的能耗率进行极值分析得出河床的稳定性判据。根据河床的稳定性判据可得:河床的稳定性与流速梯度以及平均流速相关。另外,应用楔形水槽模型计算了不同坡度下的单位体积水流能耗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楔形水槽内的水体发生扰动时,能耗率增加,但随着水体的自我调整,能耗率随之减小,最后达到能耗率最小的稳定状态,因此水槽中的水体遵循最小能耗率原理。进而也间接验证了稳定性判据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海岸工程》期刊2017年03期)

李庆文[8](2016)在《河床下切对桩柱式桥墩稳定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着广泛的应用,历史悠久,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家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类型和构造的桥梁随处可见,给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着各种桥梁的修建,当代桥梁技术也随着迅速发展,各类型桥梁结构的计算理论与方法都趋于成熟,但是近年来,由于河床的自然演变、桥墩对水流和泥沙的干扰以及人类的过度采砂都加速了河床下切的发展速度,部分桩基裸露在外,桩土间相互作用减少,桥墩的相对计算长度增加,导致墩柱柔性增加,桥面铺装开裂变形,加上一般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很长,桥梁的稳定性、安全性受到严重影响。由于桩柱式桥墩在实际工程中特别是在地形高差较大的山区被广泛采纳,且目前对桩柱式桥墩进行桩柱联合起来分析的尚少,大多是将两者分开来分别进行分析,这与工程实际是不相符的。本文以桩柱式桥基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展开分析研究,探讨河床下切对桩柱式桥梁稳定性的影响。墩顶水平位移计算是桥墩稳定性、可靠性、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简述墩顶水平的发展概况后,通过Midas-civil来建立桩柱式桥墩的有限元模型,介绍了桩土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和经典的计算方法,选择在桩基节点处添加弹性连接来模拟桩基在“m”法下的受力状况,并在相同的外荷载作用下,构建不同桩径墩径的单墩模型在不同河床下切深度下的墩顶水平位移模拟分析,通过分析不同模型参数的结果,得出相同河床下切深度对柔性大的桥墩有更大的危害,同一墩柱在不同下切深度下墩顶水平位移增幅大于上一级。在简述了结构两种失稳分析理论和临界荷载的研究方法后,以湖北某实际工程为背景,建立全桥的有限元模型来进行稳定性分析:使用梁单元,采用梁格法来模拟桥梁上部结构,下部结构也是通过添加节点弹性连接来模拟桩土相互作用,运用Midas-civil的荷载追踪功能,将移动荷载等效成静荷载对桥梁进行成桥运营状态下模拟,通过控制不同下切深度后的桥梁模型的屈曲模态和计算出的稳定性系数以及各墩柱的墩顶水平位移,对各个模型的结果比较总结得出结论,首先在相同的荷载作用下,不同桩径墩径对相同情况下的河床下切深度有着不同的抵抗力,其中桩径墩径较小的模型由于自身的水平刚度有限,对河床下切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更加敏感。所以中小桥更应该注意河床下切所带来的危害;其次在相同的荷载作用下,同一桩径墩径的模型水平位移与河床下切深度不呈现正比例关系,随着增量相同下切深度的变化,墩顶水平位移增幅明显大于前一级的位移增量。河床下切以2米每次的速度减少,但是墩顶水平位移每次增加的量都要大于上一次,河床下切对桩柱式桥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由此可见。(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期刊2016-03-01)

徐芳,张云天,岳红艳[9](2012)在《石首弯道河床演变对护岸工程稳定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讨论石首弯道近期河床演变规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床演变对弯道已有护岸工程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近期石首河段仍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左汊为主汊,叁峡工程蓄水运用后该河段冲刷较为剧烈,但河势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河道演变特性对已有护岸工程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主流线的摆动、主流顶冲点的上提或下移、洲滩以及近岸局部冲刷坑的冲淤变化都使水流对已护岸线的冲刷作用产生了影响,从而对部分已护工程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苟瑾丽[10](2012)在《汭河崇信电厂段河道河势变化及河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崇信电厂拟建在汭河左岸滩地上,为保护厂区,需修建防洪堤。为此,采用实测资料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工程段河道河势变化及河床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河段属游荡型淤积河流,河段横向稳定性较差,纵向稳定性较好。(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2年04期)

河床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床流体模型方程是出现在两相流体动力学中的重要模型,本文研究了该模型单调递减扭状孤波解的渐近稳定性.文中我们首先推导了关于该扭状孤波解的一阶、二阶导数估计,然后再运用恰当的能量估计技巧和Young不等式,克服了该模型复杂耗散项引起的困难,得到了其扭状孤波解关于扰动的一致能量估计,从而证明了该模型单调递减扭状孤波解的渐近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床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尚高增,陈海坤,杨锦,罗璨璨,张建海.某河床式水电站厂房坝段变形及稳定性分析[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9

[2].张冬洁,张卫国,雍燕,李想.河床流体模型方程扭状孤波解的渐近稳定性[J].工程数学学报.2019

[3].陈志超.大凌河中下游河床稳定性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8

[4].薛刚.清水河河床演变及河道稳定性分析[J].陕西水利.2018

[5].郭宇.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右汊河床稳定性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8

[6].高仕赵,赵丽娜,尤再进,郑春梅.基于最小能耗率原理的河床稳定性判据[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高仕赵,冀自清,尤再进.弱混合陆相河口的河床稳定性判据[J].海岸工程.2017

[8].李庆文.河床下切对桩柱式桥墩稳定性影响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6

[9].徐芳,张云天,岳红艳.石首弯道河床演变对护岸工程稳定性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苟瑾丽.汭河崇信电厂段河道河势变化及河床稳定性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2

标签:;  ;  ;  ;  

河床稳定性论文-尚高增,陈海坤,杨锦,罗璨璨,张建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