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业、农村、农民(简称"三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农民是"三农"发展的核心,"三农"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农民。近十年来,我国支持"三农"发展、维护农民利益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并提出了建设对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本文结合公共服务和话语理论,以我国农业电视新闻中的农民话语表达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以《聚焦三农》等农业电视新闻栏目为案例,意在揭示我国农业电视新闻保障农民话语权、维护农民利益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政府经公民授权存在,其职责与合法性来源在于为特定区域内的全体公民提供无差别的公共服务;电视新闻媒体在我国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应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公共产品是公共服务的载体,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是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维护公共利益是公共服务的基本目标。话语是权力、权利、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公开博弈,批判与建构是话语分析的路径与目标。公平正义,是公共服务和话语分析的共同价值追求;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简称"四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共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话语权在"四权"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公民维护自身利益的"第一权利"。电视是我国农村地区受众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大众传媒,农业电视新闻承载着提供信息、环境监视、维护农民利益等公共服务职能。失衡与差距是我国农业电视新闻话语的基本图景,具体表现为:农业电视新闻的话语主题、地域、主体和倾向失衡;农民话语渠道狭窄、主体地位缺失、利益被代言被遮蔽;农民真实利益诉求与农业电视新闻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等等。这些图景形成了我国农业电视新闻公共服务职责弱化的表征,并体现在农业电视新闻的话语主体、风格、功能和策略等方面。官员、社会精英和电视从业者,构成了农业电视新闻的话语主体,他们的话语起着导入、阐释、深化和概括等主功能,农民的话语则主要起映证功能;其话语策略,包括对话语主题内涵和故事主体内容的框定、对嘉宾的有意识选择以及对话语内容的删节、概括和预控,等等。通过这些话语策略,农业电视新闻实现了对官方意识形态的宣传,也形成了自己的总体话语风格——官方意识形态和精英话语主导下的正面宣传框架。意识形态的宣传框架、市场化改革的偏差、文化传统的制约、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话语机制的缺失等,是导致我国农业电视新闻公共服务职责弱化、农民的话语主体地位缺失和农民利益被代言被遮蔽的主要原因。在社会转型和媒介融合加速的语境下,国家和电视媒体应强化公共服务理念,结合国情、批判性地吸取国外成功经验、重构我国农业电视新闻话语制度。国家,应从细化法律法规保障农民话语权、稳定财政支持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公民文化提升农民话语能力等方面重构宏观话语体制;电视媒体,应通过找准话语落点回应公共诉求、平衡话语内容维护公平正义、丰富话语形态提升服务水平、拓宽评估主体保障农民话语权等方面重构微观话语机制。我国农业电视新闻在保障农民话语权、对农公共服务方面与国家推动"三农"发展的要求不同步,我国宪法对公民话语权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公共服务理念的确立,为重构我国农业电视新闻话语制度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