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与《天问》研究

考古发现与《天问》研究

论文摘要

《楚辞·天问》作为一部史诗,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尤其是20世纪大量考古资料的出土,使《天问》所载内容得到了广泛印证。发其端者为王国维先生,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文中,他利用甲骨文和《天问》记载,不仅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殷世系的可信性,还考证出了为“《世本》、《史记》所未载,《山经》、《竹书》所不详”的殷先公王恒。在《先公先王考》和《续考》两文的基础上,王国维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开辟了《楚辞》研究乃至20世纪学术研究的新纪元。本文即是以此为指导,试在前辈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探讨考古发现与《天问》研究的诸问题。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总结20世纪考古发现与《天问》研究概况。一是总结考古发现在推动《天问》研究中的作用:(1)考古材料的不断涌现为《天问》创作乃是依据壁画之说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2)考古发现对《天问》宇宙神话的印证;(3)考古发现推动了《天问》所涉历史史实的探讨;(4)出土图像资料(壁画、帛画、画像石)对《天问》名物解释起到了重要作用;(5)出土文字资料纠正了《天问》中存在的一些传抄错误。二是指出学术界在运用考古资料与《天问》结合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二章为全文的重心,主要是结合出土资料,对《天问》所见上古历史进行探讨。该章由四节组成:(1)通过对大汶口、龙山文化中大量葬猪习俗的分析,认为后羿好射之“封豨”,并非历代注者所说的神兽、河伯(图腾)等,而是指肥大的猪,羿射“封豨”正是东夷族广泛存在的葬猪、杀猪祭祀习俗。(2)通过对《天问》所载尧舜禹时代史料的考察,可以看出《天问》全面反映了五帝时代中期至夏代初年东夷与华夏两大集团的密切关系。两集团间的交往方式既有武力强迫,又有婚姻往来,而非以往学者所说的单纯的武力斗争,这样才可以对考古资料进行合理的解释。(3)结合甲骨文“有易氏”的记载以及对相关文化遗址的分析,认为“汤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鄩,何道取之”之“易”,当释为“有易”,此节正是记述了商汤通过贿赂等方式使有易军队参加伐夏战争,取道(征伐)“韦、顾、昆吾”而诛灭夏桀。(4)根据新出简帛等相关资料的启发,可以对《天问》有关商末周初史事记载重新分析,揭示出一些不为其他传世文献所载的珍贵史料,并可与周原甲骨、青铜铭文等资料相印证。第三章根据最新考古资料,对《天问》部分内容进行疏证,或对学者的观点进行补充、印证,或提出新的看法。第四章为结语。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20 世纪考古发现与《天问》研究
  • 第一节 考古发现开辟了《天问》研究的新纪元
  • 第二节 考古发现促进了《天问》研究的全方位进步
  • 一 考古材料的不断涌现为《天问》创作依据壁画说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
  • 二 考古发现对《天问》宇宙神话的印证
  • 三 考古发现推动了《天问》所涉史实的探讨
  • 四 出土图像资料(壁画、帛画、画像石)对于名物解释起到了重要作用
  • 五 考古资料可以纠正《天问》一些传抄错误
  • 第三节 考古发现与《天问》研究中的一些不足
  • 第二章 考古发现与《天问》史事探析
  • 第一节 从对后羿的评价问题谈起
  • 第二节《天问》所见夏夷关系及其考古学印证
  • 一《天问》所见两大集团密切的婚姻关系
  • 二《天问》中所反映的夷夏斗争
  • 三 夷夏关系的考古学印证
  • 第三节 有易氏历史的再发现
  • 第四节 《天问》所见商末周初史事考
  • 第五节 小结
  • 第三章 考古发现与《天问》疏证
  • 第四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认识非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评《考古视野下的非洲文明》[J]. 中国投资(中英文) 2019(24)
    • [2].挑战与反思:艺术考古方法论研究范式的考量——评练春海《重塑往昔:艺术考古的观念与方法》[J]. 中国书画 2019(12)
    • [3].宁夏考古70年综述[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9(12)
    • [4].饮食考古的“博大胸怀”[J]. 大众考古 2019(04)
    • [5].方兴未艾的中国大运河考古[J]. 大众考古 2019(01)
    • [6].“考古”百议[J]. 大众考古 2019(04)
    • [7].考古类型学诞生的几个问题[J]. 大众考古 2019(05)
    • [8].河北省考古七十年回顾与展望[J]. 文物春秋 2019(06)
    • [9].黑龙江考古黑龙江考古:从历史中来 向未来而去[J]. 奋斗 2019(24)
    • [10].希腊的考古博物馆和公共政策:戈尔迪乌姆之结[J].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2019(Z1)
    • [11].浅谈学校博物馆开展公众考古教育的可行性——评《说说考古》[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01)
    • [12].论文物考古研究中的思想史视角[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01)
    • [13].李志超教授在科技考古领域的重要贡献[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14].文物考古勘探问题及保护措施的分析[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03)
    • [15].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物探技术的应用分析[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03)
    • [16].快感的考古消费:文博类文创产业的产品特性研究[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 [17].《大众考古》2020.01 总第079期[J]. 中原文物 2020(02)
    • [18].实验室考古现状分析与思考[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20(02)
    • [19].关于“考古类型学”的新思考[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0].浅谈无损检测技术在考古现场中的应用[J]. 文物世界 2020(03)
    • [21].《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出版发行[J]. 西域研究 2020(02)
    • [22].“南海Ⅰ号”所见链条类黄金奢侈品制法模拟及利用制法模拟开展公众考古教育的思考[J]. 客家文博 2020(02)
    • [23].《大众考古》2020.04 总第082期 目录[J]. 中原文物 2020(03)
    • [24].“考古”百议[J]. 大众考古 2019(09)
    • [25].西伯利亚泰加森林考古记[J]. 大众考古 2019(08)
    • [26].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在上海召开[J]. 大众考古 2019(12)
    • [27].海昏侯墓之公共考古——新媒体方式的广泛运用[J]. 南方文物 2019(06)
    • [28].中国公共考古的新趋势和新思考[J]. 南方文物 2019(05)
    • [29].欢迎订阅大众考古杂志[J]. 大众考古 2020(02)
    • [30].“考古”百议[J]. 大众考古 2020(02)

    标签:;  ;  ;  

    考古发现与《天问》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