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X-效率实证研究

中国银行业X-效率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效率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命题。银行业的效率问题一直受到经济学家的重视,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文献,银行业X-效率问题是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沿。但是,梳理已有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对于银行业X-效率问题的研究,大多为实证性研究,理论分析比较少,研究的理论基础薄弱。本文的研究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推进,对银行业X-效率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分析基础之上。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本文对于银行业X-效率问题的研究,以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为背景,实证性研究以中国银行业的相关数据为样本,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对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在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有银行开始推行商业化改革,各种新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被获准进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高,经营绩效在总体上也有所改善。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内外资银行在同一政策框架下开展业务,可以预见,中国银行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局面。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入世五年的过渡期之后,中国内资银行的运营效率是否有了明显提高,经营绩效是否有了显著改善,是否具备了应对具有先进经营理念、完备监管措施和雄厚实力的外资银行的进入可能带来的冲击的能力。这也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中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而市场竞争程度的改变是否使得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率明显改善?到底哪些因素影响和制约中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国有银行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虽然旨在提高其经营效率的股份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委托—代理链条较长,激励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向现代股份制银行的转型及其经营效率的提升。如何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委托—代理问题和激励问题以提高其经营效率呢?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银行业的效率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中国银行业X-效率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采用恰当的效率测度方法对我国银行业的X-效率进行实证测度,并对目前中国银行业进行效率排名,通过实证研究确定中国银行业X-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据,设计有利于提升银行业效率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本文对银行业X-效率问题的理论分析主要得到如下几点结论:第一,选择理性理论的分析结果表明,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要求过低、市场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意识等因素都会导致银行业X-效率的产生。第二,“全权委托”偏好理论的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各层级间的不信任、员工素质过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构官僚化、契约刚性等因素都会导致银行业X-效率的产生。第三,个人努力均衡理论的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内部个人努力水平以及各集团成员之间的协作分工,都对商业银行的效率产生影响。激励方式单一、代理人之间的竞争程度低都可能导致银行业X-效率的产生。第四,群体努力均衡理论的分析结果表明,银行的规模越大、历史越长,越容易产生X-效率。第五,努力博弈理论的分析结果表明,无效的激励或激励不足、信息不对称、管理行与经营行之间的不信任都会导致X-效率的产生。第六,企业努力均衡理论的分析结果表明,风险管理水平、企业家能力高低都会影响银行业X-效率的大小。本文对银行业X-效率问题的实证分析主要得到如下几点结论:第一,对于所有样本银行而言,无论是在中介法下,还是在生产法下,贷款效率都呈现出不断改善的趋势。第二,对于所有样本银行来说,在中介法下,利润效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在生产法下,利润效率呈现出不断改善的趋势。第三,无论是在中介法下,还是在生产法下,国有银行的总体贷款效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国有银行的总体利润效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第四,对于所有样本银行而言,无论是在中介法下,还是在生产法下,贷款效率普遍高于利润效率,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利润效率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五,产权结构、市场份额、资本充足率、资产费用率都是影响中国银行业X-效率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中国银行业激励约束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规避度、信息透明度是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能否提高努力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应考虑从降低代理人的风险规避度、提高信息透明度等角度入手。积极推进以股改为中心内容的产权改革,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开放银行业和加大银行业的竞争力度,建立银行管理者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本文对中国银行业X-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建立在深入的理论分析基础之上。已有的研究文献往往采用参数方法或非参数方法对中国银行业X-效率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而这种实证研究缺乏理论分析基础。与已有的研究文献不同,本文关于中国银行业X—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建立在深入的理论分析基础之上,应用选择理性理论、“全权委托”偏好原理和个人努力均衡理论考察了中国银行业内部的个人行为,应用群体努力均衡理论、努力博弈理论、企业努力均衡理论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的企业行为,其后的实证分析建立在上述理论分析基础之上。第二,本文在对中国银行业X-效率进行实证测度时运用的实证研究方法是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目前国内关于中国银行业X-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大多采用的是非参数方法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法,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文献还比较少,本文的研究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推进。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该方法将由于运气等随机性因素造成的样本银行效率偏差考虑在内,从而将随机性误差与无效率项进行分离,并且通过对实证结果的统计检验保证这种分离的有效性。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对中国银行业X-效率的实证研究部分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虽然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于样本数量和银行投入—产出的要求比较严格,本文对样本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可以满足上述要求。第三,本文在界定银行业投入产出时同时采用中介法和生产法两种方法,并对两种界定方法下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目前关于中国银行业X-效率问题的研究,在界定银行业的投入产出时所运用的界定方法因人而异,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而在不同的界定方法下,得到的实证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甚至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鉴于上述情况,本文在实证研究部分同时采用中介法和生产法两种方法界定银行的投入产出,同时估计了两种方法下样本银行的效率情况,并对估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1.1 效率的内涵
  • 2.1.2 银行效率的内涵
  • 2.1.3 银行效率的分类
  • 2.2 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关于X-效率的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综述
  • 2.2.2 对国外商业银行业X-效率研究的文献综述
  • 2.2.3 关于国外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方法的有关文献
  • 2.2.4 我国商业银行业X-效率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三章 我国银行业X-效率的理论分析
  • 3.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个人行为分析
  • 3.1.1 选择理性理论
  • 3.1.2 “全权委托”偏好理论
  • 3.1.3 个人努力均衡理论
  • 3.2 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行为分析
  • 3.2.1 群体努力均衡理论
  • 3.2.2 努力博弈理论
  • 3.2.3 企业努力均衡理论
  • 第四章 我国银行业 X-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1 我国银行业 X-效率实证测度—基于SFA方法的实证研究
  • 4.1.1 实证研究方法的确定
  • 4.1.2 银行业投入产出变量的确定
  • 4.1.3 模型设定和数据处理
  • 4.1.4 基于中介法的实证估计结果及分析
  • 4.1.5 基于生产法的实证估计结果及分析
  • 4.1.6 小结
  • 4.2 我国银行业 X-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变量的选取
  • 4.2.2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设计
  • 5.1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激励研究
  • 5.1.1 理论模型
  • 5.1.2 结合实际情况的分析
  • 5.2 总分行制下总行及基层行之间的激励研究
  • 5.2.1 理论模型
  • 5.2.2 结合实际情况的分析
  • 5.3 基层行员工的激励问题
  • 5.3.1 理论模型
  • 5.3.2 实际情况的分析
  • 5.4 我国商业银行业激励约束机制设计
  • 5.4.1 模型结论分析
  • 5.4.2 政策建议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中国银行业X-效率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