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纤维染色及与染料分子结构关系研究

聚乳酸纤维染色及与染料分子结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采用退煮酶DL-1和双氧水对聚乳酸/棉混纺织物进行前处理,对酶浓度、保温时间、pH值、温度及渗透剂浓度进行单因素实验。以退浆率、毛效、断裂强力、白度值及化学需氧量(COD)值为评价指标,探讨各因素和双氧水用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L9(34)正交实验评价影响前处理的主要因素,研究确定了不同因素及水平对前处理效果的影响,优化了前处理工艺技术条件,提出了高效且低强力损伤的配方新技术。通过对活性红CN-3B/分散红FB等5种混合染料在聚乳酸/棉混纺织物上染色性能的研究,探讨表观色深值(K/S值)随染色时间的变化趋势,绘制上染速率曲线;通过水洗沾色实验研究发现,各种分散染料对棉纤维存在沾色,活性染料对于聚乳酸纤维的沾色较轻,五种混合染料一浴法染色后的耐皂洗色牢度大部分都在3级以上。通过研究不同化学结构的染料在聚乳酸纤维上匀染性、提升性、上染速度、移染性、染色牢度等染色性能的影响,探讨染料分子结构与聚乳酸纤维染色性能关系规律,为聚乳酸专用染料选择提供技术依据;研究发现偶氮类染料对聚乳酸纤维的染色性能优良,部分杂环类染料次之,蒽醌类染料染色性较差。研究偶氮、蒽醌、杂环类分散染料的有机性/无机性比值(IOB值)对上色率的影响,类似结构的染料随着IOB值降低,上染率呈提高趋势,适宜聚乳酸纤维染色的染料IOB值在0.8~1.2范围内;提高染色温度对染料上染率均有提高,其中偶氮类和杂环类的上染率受温度影响较大;不同类型染料在聚乳酸纤维的提升性顺序为:杂环类>偶氮类>蒽醌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聚乳酸纤维研究现状及性能特点
  • 1.1.1 聚乳酸纤维研究生产现状
  • 1.1.2 聚乳酸纤维的结构及性能
  • 1.2 聚乳酸/棉混纺织物的前处理及染色
  • 1.2.1 聚乳酸/棉混纺织物的前处理
  • 1.2.2 聚乳酸/棉混纺织物的染色
  • 1.3 生物酶及生物酶前处理介绍
  • 1.3.1 生物酶种类及特性
  • 1.3.2 生物酶前处理应用现状
  • 1.4 染料颜色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 1.4.1 有机物颜色的起因及影响因素
  • 1.4.2 电子跃迁与发色团学说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5.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聚乳酸/棉混纺织物生物酶前处理研究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酶前处理工艺处方
  • 2.2.2 酶前处理实验步骤
  • 2.2.3 碱前处理配方及实验步骤
  • 2.3 前处理相关性能数据测定
  • 2.3.1 退浆率
  • 2.3.2 失重率
  • 2.3.3 毛细管效应
  • 2.3.4 断裂强力
  • 2.3.5 白度值
  • 2.3.6 COD的测定—重铬酸钾标准法
  • 2.4 前处理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 2.4.1 退煮酶浓度的影响
  • 2.4.2 保温时间的影响
  • 2.4.3 pH值的影响
  • 2.4.4 处理温度的影响
  • 2.4.5 渗透剂浓度的影响
  • 2.4.6 正交试验设计表
  • 2.4.7 正交试验分析结果
  • 2.4.8 稳定性实验
  • 2.4.9 漂白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测试结果
  • 2.4.10 生物酶前处理与传统碱处理效果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聚乳酸/棉混纺织物染色研究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混纺织物染色处方
  • 3.2.2 混纺织物染色工艺
  • 3.2.3 混纺织物染后皂洗工艺
  • 3.2.4 沾色实验处方
  • 3.3 测试方法
  • 3.3.1 混合染料上染百分率的测定
  • 3.3.2 表观色深值(K/S)的测定
  • 3.3.3 纤维沾色测试
  • 3.3.4 耐皂洗色牢度的测定
  • 3.4 染料的筛选
  • 3.4.1 分散染料的选择
  • 3.4.2 活性染料的选择
  • 3.5 上染速率曲线测定
  • 3.6 染料的沾色情况
  • 3.6.1 分散染料对棉纤维的沾色
  • 3.6.2 活性染料对聚乳酸纤维的沾色
  • 3.7 一浴法染色的耐皂洗色牢度
  • 3.8 染后废水的COD值和pH值
  • 3.9 酶和碱前处理混纺织物染色性能比较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聚乳酸纤维染色及染料分子结构与染色性能关系研究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聚乳酸纤维的前处理
  • 4.2.2 聚乳酸纤维染色处方
  • 4.2.3 聚乳酸纤维染色工艺
  • 4.2.4 聚乳酸纤维染后还原清洗工艺
  • 4.2.5 温度影响性实验
  • 4.2.6 移染性实验
  • 4.2.7 提升性实验
  • 4.3 测试方法
  • 4.3.1 上染百分率的测定
  • 4.3.2 表观色深值(K/S)的测定
  • 4.3.3 耐皂洗色牢度的测定
  • 4.3.4 耐熨烫升华色牢度的测定
  • 4.3.5 染料移染率的计算
  • 4.4 染料的分子结构与染色性能关系
  • 4.4.1 染料的IOB值对上染率的影响
  • 4.4.2 温度对不同分子结构染料上染率的影响
  • 4.4.3 不同分子结构染料的移染性
  • 4.4.4 不同分子结构染料的提升性
  • 4.4.5 不同分子结构染料染色后的色牢度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熔融共混立构复合聚乳酸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塑料工业 2020(02)
    • [2].口罩用聚乳酸熔喷布的专利申请现状研究[J]. 化工管理 2020(25)
    • [3].聚乳酸改性在包装领域的应用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 2020(24)
    • [4].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J]. 农产品加工 2018(10)
    • [5].聚乳酸及其立构复合物研究进展与应用[J]. 中国氯碱 2017(05)
    • [6].离子色谱法测定聚乳酸制品中的聚乳酸[J]. 中国标准化 2017(20)
    • [7].聚乳酸专利发展趋势分析[J]. 生物产业技术 2014(04)
    • [8].乳酸及聚乳酸的工业发展及市场前景[J]. 生物产业技术 2015(01)
    • [9].聚乳酸/聚多巴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应用化工 2019(12)
    • [10].纤维化对聚甲醛/聚乳酸共混物热分解和预期寿命的影响[J]. 塑料工业 2020(01)
    • [11].增容剂存在下高乙烯基聚丁二烯增韧聚乳酸(英文)[J]. 合成橡胶工业 2020(02)
    • [12].聚乳酸-庆大霉素珠粒对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症状改善的影响[J]. 抗感染药学 2020(05)
    • [13].超高温和高温厌氧条件下聚乳酸塑料的降解[J]. 环境工程学报 2018(01)
    • [14].绿色工艺合成聚乳酸新技术[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8(04)
    • [15].高性能超韧聚乳酸共混物的研究进展[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8(10)
    • [16].全球首次实现高品质聚乳酸多元醇工业制备[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7(05)
    • [17].利血平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形态研究[J]. 塑料工业 2015(12)
    • [18].四臂聚乳酸/线性聚乳酸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及机理研究[J]. 高分子学报 2016(05)
    • [19].聚乳酸 医疗绿色新材料[J]. 纺织科学研究 2016(05)
    • [20].微波辅助聚乳酸合成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6(08)
    • [21].聚乳酸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J]. 浙江化工 2016(09)
    • [22].聚乳酸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J]. 塑料科技 2016(10)
    • [23].聚乳酸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 生物产业技术 2014(03)
    • [24].甲睾酮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02)
    • [25].聚乳酸用于包装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J]. 中国包装工业 2012(04)
    • [26].中国聚乳酸的开发和应用进展[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2(05)
    • [27].制约聚乳酸市场推广步伐的五大瓶颈[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2(04)
    • [28].东丽开发出聚乳酸比例超过50%生物树脂[J]. 塑料科技 2012(10)
    • [29].东丽开发出聚乳酸比例超过50%生物树脂[J]. 国外塑料 2012(09)
    • [30].聚乳酸及其纤维的发展及应用[J]. 聚酯工业 2011(02)

    标签:;  ;  ;  ;  

    聚乳酸纤维染色及与染料分子结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