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我同情概念的引入,为研究与自我相关的心理过程和情绪表现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为研究心理健康提供了新途径。自我同情能够反映个体潜在特征,而且和其他类似概念相比避免了自我中心的误区,例如自尊。自我同情是指个体不回避自己遭受的痛苦或存在的缺陷,能客观地评价自己,重视和他人的联系,以开放和宽容的态度认同自己,不过分关注自己的消极情绪,保持身心和谐。本研究采用三个实验设计,考察了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消极生活事件后的认知和情绪过程的影响。在不同的实验中,被试分别对假设的大学生常见消极情境、实验室条件引发的成功/失败反馈作出反应,并反省了负面的个人经历。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当想象负面的生活事件时,自我同情能够缓解被试的负面情绪。实验二中,对被试进行能力测试后,随机对被试给出成功或失败的反馈。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得到失败反馈的被试,自我同情能够缓解负面情绪,尤其是低自尊的被试。自我同情和自尊对反馈归因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三中,让被试真切回忆以往发生过的不愉快经历后,在实验室条件下诱发出自我同情的特质,发现自我同情让被试承认自己在负面经历中的责任,与此同时并未被负面情绪所淹没。综合这些实验结果表明,自我同情明显缓解了大学生对消极事件的反应,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自尊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