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摸索和掌握德国鸢尾在北京自然气候条件下花芽分化的规律,为实现其花期调控提供实用的参考资料,本文作者以德国鸢尾两季花品种‘常春黄’(Iris germanica cv.LovelyAgain)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其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观察,以及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的测定,初步掌握了其花芽分化时期的形态变化特征和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作者以德国鸢尾‘常春黄’为材料,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德国鸢尾‘常春黄’的花芽分化过程,结果表明:德国鸢尾‘常春黄’的二次花花芽分化开始于5月底6月初,整个形态分化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花序原基分化期、外轮花被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内轮花被分化期、雌蕊分化期、髯毛形成期,内轮花被片的发生和发育严重滞后于外轮花被片,甚至晚于雄蕊的发生,这种花器官发生模式极为罕见。德国鸢尾‘常春黄’的花芽分化大概在5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髯毛的发育成熟是花蕾即将开放的重要标志。结合形态分化过程,分别取德国鸢尾‘常春黄’二次花花芽分化时期的顶芽、根茎和叶片部位,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对花芽分化期内源激素ZR(玉米素核苷)、IAA(吲哚乙酸)、GA3(赤霉素)和ABA(脱落酸)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花芽孕育临界时期内,随时间推移,叶片中IAA含量下降,ZR和ABA含量上升,GA3含量基本保持稳定,顶芽和根茎因为部位的特殊性变化情况与叶片中相比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顶芽中的内源激素变化更为剧烈。在形态分化观察和内源激素测定的基础上,以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以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在花序原基分化的初始阶段含量最高,且在三个部位的含量大小关系始终是:根茎>叶片>顶芽;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的峰值出现于花序伸展初期,蛋白质与可溶性糖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从德国鸢尾‘常春黄’的花芽分化过程及其花芽分化期两种主要代谢产物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在华北地区若是在栽培措施方面改善植物的营养水平,提高德国鸢尾两季花品种‘常春黄’的花芽分化率,其最佳施肥时期为5月中下旬。而从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要采取喷施外源激素达到二次花花期调控的目的,最佳的喷施时期为5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