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分析试剂与蛋白质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研究

有机分析试剂与蛋白质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在查阅大量关于染料与蛋白质作用的文献基础上,提出了用对-二甲胺基亚苄罗丹宁(p-DBR)、对-氯酚偶氮罗丹宁(CPARH)、4-(2-噻唑偶氮)-1,3-二羟基萘(TADNm)、2-2’-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BTAC)等测定蛋白质的方法。 1.研究了蛋白质与p-DBR的结合反应,HSA浓度在3.6x10-8mol·L-1~1.0x10-7mol·L-1范围内,该反应符合Pesavento模式。反应的最佳条件为pH8.0,7.0x10-5mol·L-1p-DBR,1.25×10-4mol·L-1CTMAB,室温显色15min。在该条件下,HSA与p-DBR生成橙黄色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48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4x106L·mol-1·cm-1。该方法可用来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线性范围为1.2mg·L-1~11.0mg·L-1,最低检测限为0.42mg·L-1,回收率为95%~102%。 2.研究了蛋白质与CPARH的结合反应。反应的最适条件为:pH4.0,2.0×10-4mol·L-1CPARH,5.0x10-5mol·L-1CTMAB,室温显色15min。在此条件下,HSA与CPARH生成橙黄色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7x105L·mol-1·cm-1。利用该体系可测定蛋白质,线性范围为12.0mg·L-1~96.0mg·L-1。 3.研究了蛋白质与TADNm的结合反应。该反应在HSA浓度为3.6x10-7mol·L-1~8.1×10-7mol·L-1范围,符合Pesavento模式,最大结合数为212。显色反应的最适条件为pH5.0,1.5×10-4mol·L-1TADNm,0.0050%Triton X-100,室温显色10min。HSA与TADNm生成橙红色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5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1×105L·mol-1·cm-1。用HSA-TADNm复合物测定血清等生物样品中蛋白质时,线性范围为12.0mg·L-1~48.0mg·L-1,最低检测限为2.1mg·L-1。 4.研究了蛋白质与BTAC的结合反应。该反应的最适条件为pH4.0,1.25×10-4mol·L-1BTAC,室温显色15min。HSA-BTAC复合物为紫红色,最大吸收波长为58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7×105L·mol-1·cm-1。该方法可用来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线性范围为48.0mg·L-1~120.0mg·L-1,最低检测限为8.0mg·L-1。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文献综述
  • 1.1.1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 1.1.2 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 1.2 本学位论文的设想
  • 第2章 对-二甲氨基亚苄罗丹宁测定HSA
  • 2.1 实验
  • 2.1.1 仪器与试剂
  • 2.1.2 实验步骤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重复文献[109]实验
  • 2.2.2 HSA-p-DBR复合物的吸收曲线
  • 2.2.3 条件优化
  • 2.2.4 共存物质的影响
  • 2.2.5 样品分析
  • 2.3 反应机理研究
  • 2.3.1 HSA与p-DBR的结合反应
  • 2.3.2 结合模式
  • 2.3.3 离子强度对HSA与p-DBR结合反应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3章 对-氯苯酚偶氮罗丹宁测定HSA
  • 3.1 仪器与试剂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HSA-CPARH复合物的吸收曲线
  • 3.2.2 条件优化
  • 3.2.3 共存物质的影响
  • 3.2.4 样品分析
  • 3.3 小结
  • 第4章 4-(2-噻唑偶氮)-1,3-二羟基萘测定HSA
  • 4.1 仪器与试剂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HSA-TADNm复合物的吸收曲线
  • 4.2.2 条件优化
  • 4.2.3 共存物质的影响
  • 4.2.4 样品分析
  • 4.3 反应机理研究
  • 4.3.1 最大结合数
  • 4.3.2 结合模式
  • 4.3.3 离子强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5章 2-[2'-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测定HSA
  • 5.1 仪器与试剂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HSA-BTAC复合物的吸收曲线
  • 5.2.2 条件优化
  • 5.2.3 共存物质的影响
  • 5.2.4 样品分析
  • 5.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碘与淀粉显色反应最佳实验条件的研究[J].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7(05)
    • [2].阿魏酸哌嗪在铁氰化钾体系中的显色反应研究[J]. 化学试剂 2017(06)
    • [3].新疆两色金鸡菊总黄酮含量测定显色反应体系[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03)
    • [4].β-环糊精辅助四(对羟基苯基)卟啉与铅(Ⅱ)离子显色反应[J]. 分析试验室 2017(05)
    • [5].浅述药物分析中的氧化还原显色反应[J]. 考试周刊 2008(16)
    • [6].碘与淀粉显色反应影响因素的探究[J]. 科技信息 2012(36)
    • [7].浴铜灵磺酸二钠盐与铜显色反应研究[J]. 中国高新区 2018(13)
    • [8].锌(Ⅱ)与原卟啉显色反应的分光光度法研究[J]. 北方环境 2011(09)
    • [9].几种显色反应的化学趣味实验[J]. 化学教与学 2017(12)
    • [10].镉试剂与银显色反应体系中乙醇的超分子作用及其应用[J]. 分析试验室 2010(04)
    • [11].对羟基联苯比色法测定乳酸显色反应条件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07)
    • [12].6-NO_2-BTAMB与钴显色反应的研究与应用[J]. 光谱实验室 2010(04)
    • [13].显色实验最佳条件的探究设计[J]. 江西教育 2012(Z3)
    • [14].比色分析显色反应和影响的因素及消除方法[J]. 企业标准化 2008(Z3)
    • [15].基于过氧化物模拟酶催化显色反应的博来霉素比色检测[J]. 分析测试学报 2014(09)
    • [16].表面活性剂-苯基荧光酮与钼显色反应的应用[J]. 光谱实验室 2013(01)
    • [17].用茚三酮显色反应测定烟草中氨基酸含量[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7)
    • [18].茜素紫-铬(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体系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J]. 冶金分析 2008(12)
    • [19].由“Fe~(3+)与SCN~-的显色反应实验”引发的思考[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7(21)
    • [20].1-(2-吡啶基)-3-甲基-4-三氟甲酰基-5-吡唑酮的合成及其与Fe~(3+)显色反应研究[J]. 化学试剂 2017(07)
    • [21].1,5-二(2-羟基-5-氯苯-)3-氰基甲月替与铅的显色反应[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1(10)
    • [22].微流控纸芯片用于茶多酚含量快速检测[J]. 分析仪器 2016(S1)
    • [23].茶叶儿茶素总量比色测定的盐酸(硫酸)香草醛显色反应能力评价[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2(03)
    • [24].N-苄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的合成及与钯的显色反应[J]. 光谱实验室 2011(03)
    • [25].解析Fe~(3+)/SCN~-平衡体系的显色反应[J]. 化学教学 2019(01)
    • [2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溶液中微量铕[J]. 稀有金属 2009(05)
    • [27].杯[4]芳烃偶氮化合物的合成及与钴离子显色反应研究[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28].显色分光光度法在汞(Ⅱ)测定中的应用[J]. 光谱实验室 2011(03)
    • [29].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三价铁离子与硫氰酸钾显色反应教学案例[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02)
    • [30].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与铝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J]. 科技创业月刊 2016(23)

    标签:;  

    有机分析试剂与蛋白质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